文言文弓满
A. 用弓箭最好的古文怎么说
以弓矢为最
矢:箭
B. 宣王好射 文言文翻译,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弓“不下九石”
1、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弓“不下九石”
左右在投齐宣版王“说权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
2、“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悲在哪里?
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3、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
C. 在文言文中思源弓缴而射之的之的意思
您说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人称代词,它,指代鸿鹄回(即大雁)。
【原答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译文】
譬如下围棋,只是小技术; 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是不会会下棋的人有很少,不专心致志的学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大雁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
D. 文言文惊弓之鸟的翻译
惊弓之鸟
出处:《战国策》
原文:
异日(1)者,更羸(gēng
léi)(2)与魏王处京台(3)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4)魏王曰:“臣为王引(5)弓虚发(6)而下鸟(7)。”魏王曰:“然则(8)射可至此乎(9)?”更羸曰:“可。”
有间(10),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11)也。”王曰:“先生何以(12)知之?”对曰:“其飞徐(13)而鸣悲。飞徐者,故(14)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15),而惊心未去(16)也。闻弦音引(17)而高飞,故(18)疮(19)陨(20)也。”
译文:
从前,更赢(人名)和魏国国王在一个高台之上,仰望看见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可以为您(表演)拉(空)弓发虚箭但使鸟掉下来。”魏王说:“是吗,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吗?”更赢说:“可以。”
一会,有大雁从东边飞过来,更赢用虚发使(大雁)掉下来了。魏王说:“啊,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啊?”更赢说:“这鸟是遭过殃(受过箭伤)的。”魏王说:“先生你怎么知道呢?”回答说:“它飞得慢并且鸣叫的声音悲凉。飞得慢的原因,是有旧伤,鸣叫悲凉的原因,是离群的时间很长了。老伤没好那么惊惧的心就没过去。听到弓弦的声音,努力舞动翅膀往高处飞,老伤发作就掉下来了。”
注释:
(1)异日:往时,从前。
(2)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
(3)京台:高台。
(4)谓:对…说。
(5)引:拉。
(6)虚发:只拉弓不放箭。
(7)下鸟:使鸟落下。
(8)然则:既然如此。
(9)乎:吗
(10)有间:过了一会儿
(11)孽:通“蘖”,病,孤独。
(12)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
(13)徐:慢慢地,缓慢。
(14)故:原来。
(15)未息:没长好。
(16)去:消除。
(17)引:展翅伸长
(18)故:所以。
(19)括号中的“发而”两字是根据文意补充的。
(20)陨:从高处坠落。
E. 文言文:整弓复制中之,观者诵读叹。帝亲赐酒劳之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何灌)重新拿起弓又射中了(红心),看的人都赞叹不绝,皇帝亲自赏赐美酒慰劳他
F. 近以示弓工 文言文翻译
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
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
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务:事务。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 文言文惊弓之鸟的译文
选自:《战国策》惊弓之鸟作者:未知
[文言文/古文原文]: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鸟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
[文言文翻译/解释]:从前,更赢(人名)和魏国国王在一个高台之上,仰望看见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可以为您(表演)拉(空)弓发虚箭但使鸟掉下来。”魏王说:“是吗,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吗?”更赢说:“可以。”
[文言文/古文原文]: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文言文翻译/解释]:一会,有大雁从东边飞过来,更赢用虚发使(大雁)掉下来了。魏王说:“啊,射箭的技术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啊?”更赢说:“这鸟是遭过殃(受过箭伤)的。”魏王说:“先生你怎么知道呢?”回答说:“它飞得慢并且鸣叫的声音悲凉。飞得慢的原因,是有旧伤,鸣叫悲凉的原因,是离群的时间很长了。老伤没好那么惊惧的心就没过去。听到弓弦的声音,努力舞动翅膀往高处飞,老伤发作就掉下来了。”
H. 《弓与矣》古文意思
应该是《弓与矢》
原文: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后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大意:
一个人说:“我的弓精良,什么箭都不用。”另一个说:“我的箭特好,什么弓都用不着。”后羿听后说:“没有弓,你怎么能把箭射出去?没有箭,你又怎么能射中靶子呢?”于是叫他们把弓和箭合在一起,然后教他们射箭。
I. 文言文《唐太宗论弓矢》的翻译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侯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却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了,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J. 求:古文形容一个人的弓箭很利害的词句
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四首之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形容汉代飞将军李广射箭技术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