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玉器
『壹』 中国美术鉴赏的目录
第一节 美术鉴赏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美术的门类及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壁画
第三节 卷轴画
第二章 中国古代雕塑
第一节 陶俑
第二节 陵墓雕刻
第三节 石窟造像
第四节 青铜雕塑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鉴赏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宫殿与坛庙
第三节 寺庙与佛塔
第四节 古典园林
第四章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陶瓷
第三节 青铜器
第四节 玉器与漆器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美术鉴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画鉴赏
第三节 现代中国油画鉴赏
第四节 新兴木刻版画鉴赏
第六章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
第一节 民间木版年画与剪纸
第二节 刺绣与印染
第三节 湖北民间美术
『贰』 谈谈你对美术鉴赏课的看法和建议100字左右
美术鉴赏课的看法和建议需要点出自己上美术鉴赏课的经过,学习内容,最后再真实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上,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中西方美术的区别和不同,在讲建筑一节课时,我学到的特别多,比如建筑分为民居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工程建筑等六类,建筑应具备实用、坚固、美观三个要素,而且还要具备双重性、层次性、表现性、文化性等四个属性。除此之外还学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技术采用木结构,大梁、斗拱、隼卯等等,中国古建筑群组布局变现为四合院形式,它们的艺术形象主要变现在屋顶。中国木结构建筑具有嗅觉上气息芬芳、视觉上纹理自然、技术上防震等等优势,但是它们同时还具有不防火、不防虫蛀,易腐等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学来的知识。
(2)美术鉴赏玉器扩展阅读: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叁』 高中美术教材有几本(人教版的必修美术赏析)
2册,没有,这是详细目录
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 陶器
第二讲 瓷器
第三讲 青铜器
第四讲 织绣 玉器 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 陶塑
第六讲 石雕
第七讲 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 古代壁画
第十讲 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 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 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 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 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 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 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 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 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 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 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 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 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 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 现代建筑
『肆』 急求中国美术鉴赏论文一篇
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激发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高两米的油画《蒙娜丽莎》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画,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油画与国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介绍油画与国画的技法。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一一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 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榈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彩陶:半坡类型彩陶造型朴实厚重,彩绘纹样除几何图案外,以人面、鱼、自等形象最为人注目;庙底沟类型彩阳彩绘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变化更为多样,除少数兼用红彩外,多为黑彩,有时彩陶上有红白色陶衣,加强了 色彩的对比效果;马家类型彩陶则满身装饰;半山型造型更加优美,最有特色的是长颈和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的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壶,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在对比中分析彩陶的异同,另外还邀请博物馆管理人员给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古代工艺美术知识的讲座。管理人员把水倒进有舞蹈人物的彩陶盆里,舞蹈者的身姿便倒映在水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池畔欢舞的场面。动一下盆内的水就发生晃动,倒映在水中的舞蹈者和身姿,产生一种婆婆起舞、婀娜多姿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被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
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3 、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 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披、镜肝、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
4 、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 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鉴赏课的基础。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搜集整理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整理收集回来的纷繁复杂的资料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及一种有始有终的工作毅力,并形成一种鉴别美丑的能力。举办展览是直观的教学手法,是鉴赏课中很理想的手法,又有类似实习的功能。这几种教学手法的过程本身就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伍』 求一篇美术鉴赏文,要求鉴赏一文物,画、玉器等都行,有照片,不少于500字。。拜托大家帮帮忙。。(高一)
你可以去网络文库去找啊~~~太多了~~你是学美术的吗?我也是?
『陆』 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种方法
广东龙川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研室 曾仕标 作为文化教育及审美教育的美术鉴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激发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高两米的油画《蒙娜丽莎》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画,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油画与国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介绍油画与国画的技法。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一一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 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榈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彩陶:半坡类型彩陶造型朴实厚重,彩绘纹样除几何图案外,以人面、鱼、自等形象最为人注目;庙底沟类型彩阳彩绘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变化更为多样,除少数兼用红彩外,多为黑彩,有时彩陶上有红白色陶衣,加强了 色彩的对比效果;马家类型彩陶则满身装饰;半山型造型更加优美,最有特色的是长颈和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的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壶,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在对比中分析彩陶的异同,另外还邀请博物馆管理人员给学生做了一次有关古代工艺美术知识的讲座。管理人员把水倒进有舞蹈人物的彩陶盆里,舞蹈者的身姿便倒映在水中,巧妙地构成了一个池畔欢舞的场面。动一下盆内的水就发生晃动,倒映在水中的舞蹈者和身姿,产生一种婆婆起舞、婀娜多姿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被祖国有如此悠久的历 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3 、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披、镜肝、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 4 、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鉴赏课的基础。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搜集整理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整理收集回来的纷繁复杂的资料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及一种有始有终的工作毅力,并形成一种鉴别美丑的能力。举办展览是直观的教学手法,是鉴赏课中很理想的手法,又有类似实习的功能。这几种教学手法的过程本身就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柒』 新疆职业大学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鉴定)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培养目标:以弘扬中国玉石文化为目的,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玉石鉴定、贸易、设计、加工等高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强、就业率高的特色。 主要课程:玉文化概论、玉雕技法、玉器加工、玉石鉴定、设计基础(白描、 素描)、美学概论、宝石学基础、市场营销、考察实习等。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玉雕设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玉雕设计专业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玉雕设计技术人才,要求毕业生既具有玉雕设计、鉴定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宝玉石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毕业后能胜任玉雕设计、珠宝首饰设计和宝玉石鉴定鉴赏、宝玉石贸易等业务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玉文化概论、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工艺美术鉴赏、图形创意、图案设计、电脑设计(Photoshop)、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素描、白描、玉雕技法、玉器加工制作、玉石鉴定、市场营销、考察实习等。 专业课测试:素描、色彩、速写。我校认可各省(区)、市的联考成绩,未组织联考的各省(区)、市认可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加试成绩。
『捌』 谈谈你对美术鉴赏课学习的感想及建议(不少于300字)
上好美术鉴赏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建议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时,带同学们参观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彩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要求同学们留意这些工艺品的名称、出土时间和出产年代,分析工艺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玖』 大学选修书籍设计艺术欣赏是素拓还是自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中国现代建筑。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漫画也不仅只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
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接:抗战戏剧。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1课时)
1.民间美术品类丰富,渊远流长,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如民间剪纸,已继昆曲、古琴之后,列入2005年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代表作品名录。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不少民间美术已濒于消亡,收集、研究、保存民间美术作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2.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活动情况,民间美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环境,民俗生活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朴素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精神,懂得珍惜、保护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相关链接:民间戏剧、民间文学。
四、外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第一课《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本课内容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史前美术部分,着重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同时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古埃及美术部分,着重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相关链接部分,是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特别设计的一个内容。它是作为每一课课程内容的补充与适当延伸,以扩大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或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
本课内容分成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古希腊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古希腊美术中最突出、且最具影响力的人像雕刻和建筑艺术中的经典作品,包括作为西方古典建筑重要基础的、古希腊人创造的三种模式。古罗马美术部分,着重鉴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古罗马的多种建筑类型,同时鉴赏古罗马雕塑艺术最富有特色的肖像雕塑的代表作品。相关链接部分,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受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影响最明显的人体雕塑和古典建筑的经典作品,以加深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认识,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传统。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本课内容,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达到初步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了解建筑艺术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本课内容也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第四课《“巨人”辈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美术家、特别是被称为“巨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每人单列一节,重点分析他们的经典作品,从中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西方古典美术中的经典作品的方法。本课的“相关链接”部分,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本课内容较多,分成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领域。它们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和主要艺术成就。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些外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