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用处
① 古文的现实用处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其发展的过程和精华就浓缩在浩繁的古文里。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他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犟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学习阅读古文,需要较深的文字功底,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寻根文化再度热起,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当今世界到了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数千年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兴则国家兴,历史传统文化充满了凝聚力、召唤力和创造力。绝大多数古文都是经过很长时间传承的,其间气象万千佳作如云,一旦深入其间将会爱不释手自心俱醉! 诚然,对于一个初学者阅读古文就如同看天书一样难,我们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古人读书尚能“头悬梁、锥剌股”,今天有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输工具,为我们学习古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古文教育越来越直观,只要稍稍下点功夫学好真文决非难事。
③ 你们都有自己的用处,不分高低这句话用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汉语词语与文言词语对译:你们:汝等。都有:皆具。自己的用处:长。不分:无。高低:优劣。“你们都有自己的用处,不分高低”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汝等皆具长,无优劣也。
④ 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字,不同用法,及用处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⑤ 用途用小古文怎么说
用途
用
《网络文言文翻译》
用场,
⑥ 现在文言文用处不大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
现在,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别说是文言文了,就连基本的汉字有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该怎么写。时代发展进步了,可我们不能忘了曾经的历史啊,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璀璨的汉字。初识文言文是在中学课本上,我还记得当时学的第一篇是《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情节简单却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就在三五句文言文中充分的展现出来了。现在已经上了大学了,所选专业理工科,自然就很少接触文言文了,可是我们还是不能停止对它的学习。
最后,如今对传统文化兴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汉字听写大会》,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言文的迷人之处也在于此。这些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也更应该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让我们无悔做华夏人。
⑦ 我认为学习没有用处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认为学习没有用处
余谓学无用
⑧ 背那么多古诗,和文言文对将来有什么用处
现代汉语是从文言演变过来的,并且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甚至口语中都有文言的成分.比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的 亡 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逃跑,的意思.而在文言中亡用的最多意思就是逃跑.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一时想不起来了.能了解一些文言,对在现在汉语对词语运用的准确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举个典型的例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2句诗其实原意是表达思念的,丝与思同音,泪说的是蜡烛其实暗喻人的眼泪,写的及有韵味,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是给人拿来赞美老师了,显的不伦不类的.
上面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作品讲究抒情,这个是从先秦的诗经发展下来的,后代的文学作品受到先秦散文和诗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所以学一些文言对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你现在学的可能还不系统,暂时还看不出背书的作用来.如果考了大学的中文系,你就会发现大学讲的一些内容其实在中学和小学学过了的,只不过他讲的更系统,更深一些.到时候就会剩很多力气.
背1些唐宋诗词受益是终身的,我都30多了还在背呢,可惜小的时候太贪玩了,现在回头再背记忆力时间上都要吃力很多.很羡慕你呀呵呵,有时间就多背些吧,其实唐宋诗词无论是从用词,结构,音乐性还是意境都是很美的,只不过他的美藏的太深了,需要多读多问刻苦的学习一个阶段,才能发现他的美丽.
⑨ 背古诗和文言文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想不明白
现代汉语是从文言演变过来的,并且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甚至口语中都有文言的成分.比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的 亡 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逃跑,的意思.而在文言中亡用的最多意思就是逃跑.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一时想不起来了.能了解一些文言,对在现在汉语对词语运用的准确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举个典型的例子"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2句诗其实原意是表达思念的,丝与思同音,泪说的是蜡烛其实暗喻人的眼泪,写的及有韵味,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是给人拿来赞美老师了,显的不伦不类的.
上面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作品讲究抒情,这个是从先秦的诗经发展下来的,后代的文学作品受到先秦散文和诗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所以学一些文言对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你现在学的可能还不系统,暂时还看不出背书的作用来.如果考了大学的中文系,你就会发现大学讲的一些内容其实在中学和小学学过了的,只不过他讲的更系统,更深一些.到时候就会剩很多力气.
背1些唐宋诗词受益是终身的,我都30多了还在背呢,可惜小的时候太贪玩了,现在回头再背记忆力时间上都要吃力很多.很羡慕你呀呵呵,有时间就多背些吧,其实唐宋诗词无论是从用词,结构,音乐性还是意境都是很美的,只不过他的美藏的太深了,需要多读多问刻苦的学习一个阶段,才能发现他的美丽.祝你成功
⑩ 古诗的用途
1、要饭
在纽约一个繁华的街道上,一个盲人在那里乞讨。他脖子上挂着一个牌子,上写“自幼失明”。一个诗人走过来,这乞丐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其实咱俩穷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请中国的穷诗人不要伤心,诗人受穷也算是和国际接轨——豪情按)诗人又说,“但是,我可以送你一些别的!”于是,他拿起笔来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些什么。果然,向乞丐施舍的人明显多起来了。后来终于有机会乞丐又碰到了诗人,他问:“先生,你给我在牌子上写了些啥呀?”诗人念道:“春天来了,可是我看不到它!”(真是好诗,可是诗人自己要饭时不能用它!——豪情按)
2、泡妞
智利诗人聂鲁达流亡意大利,一个邮差专门负责给他送信。诗人都是长于精神享受的,所以他经常会写一些酸溜溜的情诗。恰好此时邮差爱上了一位美人,便“借”了聂鲁达的诗向美人献殷勤。此招果然有效,邮差很快就“抱得美人归”,大获全胜了。(也许,美人首先看中的是邮差还有这么一个稳定的职业,不会很快沦为“下岗工人”,要是“骨瘦如柴”、穷愁潦倒的聂鲁达本人拿这些诗歌去求婚,效果如何未可知也——豪情按)诗人以为邮差不该借用他的诗作,邮差理直气壮地说:“诗歌写出来以后就不再属于诗人,而属于需要它的人!”
3、送贼
这回说个中国的故事。不知什么年代,苏州有一个老儒生,名叫沈文卿,家中十分清寒。(我已经不忍心再用一个“穷”字,前边已经用了两次了啊——豪情按)这天,沈先生到夜深了还在还在那里咿咿唔唔地读书,忽听得旁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抬眼看去,原来是一个小偷进来了。这个可怜的小偷东找西找,竟然找不到一点可偷的东西。沈先生觉得十分抱歉,说道:“哎呀,对不起得很啊,我送你一首诗吧:
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君来此一遭。
只有古书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
小偷很讲职业道德,并没有像有的小偷,实在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就在人家锅里拉一泡屎——点点头笑嘻嘻地离去了。(如果沈先生家里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美元英镑,沈先生会不会被偷儿杀了灭口?那可真真保不定。《诗歌的用途》前两则,那用途其实全是“为人作嫁”,这一则可是实打实的自己有用。没有这一则故事垫底,写这篇东西我也会像沈先生一样,觉得十分对不起各位诗人了。当然,还有那位说出诗歌的其他用途,也欢迎啊——豪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