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
㈠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㈡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30字左右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问他们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正午时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也不能决断。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㈢ 古文:《两小儿辩日》及其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a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u)为汝(ru)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㈣ 文言文中,【两小儿辩日】这个文言文怎么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㈤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简短)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㈥ 《两小儿辩日》翻译,简单点。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人物对话儿童哲理寓言初中文言文文言文
译文全译逐句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注释
(1)东: 东方。
(2)游: 游历、游学。
(3)见: 看见。
(4)辩斗: 辩论,争论.
(5)辩: 争。
(6)其: 代词,他们。
(7)故: 缘故,原因。
(8)以: 认为。
(9)始: 刚刚,才。
(10)去: 离;距离。
(11)日中: 正午。
(12)初: 刚刚。
(13)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 到。
(15)则: 就。
(16)盘盂: 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 决断,判定,判断。
(20)笑: 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1)孰: 谁。
(22)汝: 你。
(23)知: 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作者
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失,现存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这样解释某些人认为列子是后人假托的也不过分。
㈦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是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而略带寒意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㈧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㈨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