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或学科为双一流
A. 一流建设学科高校不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双一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第二个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严格来讲,只有那42所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范围内的学校才是双一流,因为他们既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也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只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的学校,严格来讲不能说自己是双一流
B. 双一流高校有多少个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37所,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具体名单如下: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C. “双一流”大学和985有啥区别
区别如下:
1、985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37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2、985是211的“升级版”(211包含985),“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
如果说211是重点班,985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985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985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共计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学,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显的高校,其中艺体类高校有6所: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3、985是固化的标签,“双一流”则是有进有出:
985高校名单确定已有近20年,这两项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发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点”“非部属”的标签,学校办学实力并不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地方和大学对此多有不满。
而“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部明确提出: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D.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如何遴选认定
9月21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如何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E. "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名单公布了吗
9月21日,“双一流”大学名单终于公布,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与此前39所985相比,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跻身42所一流建设高校。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据教育部介绍,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记者注意到,在6所B类高校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前就在“985”名单中,而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非为985高校。
记者注意到,此次“双一流”的名单,“建设”两字不可或缺,即“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
教育部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985高校
B类
F. 双一流学科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双一流有两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高校要比世界一流学科层次高一些。所以,同时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高校的大学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双一流大学。只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严格来说不能叫做双一流大学
G. 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怎么拨款
一流大学的一复流学科没制有单独拨款。
H. 多少所高校入选双一流高校名单
9月21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
包括“双一流”建设在内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重点建设,可以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重点建设还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I.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改革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期待未来的效果。
J. 普通高校拥有与985和双一流的A+学科
很少有或者根本抄就没有,有个别普袭通高校就一两个A类专业,一般都是比较冷门的重点高校没有开设的,985和双一流评比标准就是有多少个一流专业,所以一般普通高校就会很少,甚至压根没有一流专业。这就普通和重点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