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1-23 10:09:06

㈠ 千金市骨 原文译文

千金市骨--[战国策·燕策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国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②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④。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注释】

①诎指:折节。

②呴:通“吼”。

③涓人:养兽官。

④若:同“苦”。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聘贤才,准备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于是,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燕国。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那末,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末,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靠着几案,拄着手杖,颐指气使,指手划脚,那末,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末,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就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王,想以千金求购千里马,经过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就以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花了五百金。’内臣回答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会认为大王善于买马,那末千里马就会买到。’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送上门来。现在大王果真想招揽人才,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难道他们还会嫌千里为远而不到燕国来吗?”

在这时,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临淄,把那里的宝物全部掠去,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㈡ 千金市骨翻译: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翻译:

从前有个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的国君。过了很多年,仍无收获。这时,宫里一位太监对君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遣他短短几个月内买到千里马。

出处:出自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燕策》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白话译文:

从前有个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的国君。过了很多年,仍无收获。这时,宫里一位太监对君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遣他短短几个月内买到千里马。侍臣用五百金将死千里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返回把这件事给国君复命时,国君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用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侍臣说:“死马的尸骨您都愿意用重金买了,何况是活的马?人们必定会认为您是真心想买马的国君。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

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2)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赏析:

《千金市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叙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骨,由此引来多人献千里马的故事。文中对“君”与“涓人”两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且妙趣丛生。

“君”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而对“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马首则“大怒”;而“涓人”面对君主的责难却从容应对,并信心十足地预言“马今至矣”。事实证明,“涓人”的做法与预言都是正确的。短短百余字,两人的外在神态、内在特征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大群千里马后不合理的安置它们,或让其耕于农田,或让其老死槽间,或让其日行十里,这显然就是浪费千里马的脚力了,也有悖于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

㈢ 翻译《千金市骨》中的句子“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天下人必定会认为大王您善于买千专里马。这样一来,一属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
全文翻译:
有个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的国君。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一个侍臣,对国君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同意了。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这匹千里马死了。他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国君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何用?不是损失我500金吗!”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用500金买下了,更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必定会认为大王您善于买千里马。这样一来,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㈣ 千金市骨这篇文言文中于是的是是什么意思

“千金市骨”qiān jīn shì gǔ,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原文】版古之君王,有以权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翻译】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一位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在这种情况下,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出自《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

㈤ 千金市骨文言文理解

一、重金买死千里马的骨头,可以让人看到君主买千里马的诚心,不难想象,千里马到这样的主人座下,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得到爱惜的。
二、重金买死千里马的骨头,可以鼓励活着的千里马不用为自己的将来和后路犯难,有一天跑不动了、生病了或有了其它困难,不至于被卸下马鞍杀肉吃。
三、重金买死千里马的骨头,可以折射出君主的公道正派。没有为君主效劳过的死千里马,尚且受到礼待,而效劳于君主的庸马却未得到如此待遇,千里马有了这样不循私情的主人,不用疑虑千里脚力被刁难打压成五百里,也不用担忧只有负重奔跑的份儿利益却沾不上边儿。
四、这个故事对我们今日的启示无非是重视人才,体现人才为本的思想。从对人才的认识是否端正,看有无识才的慧眼;从对人才使用是否得当,看官德是否正派;从人才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看爱才的感情深不深厚;从人才的走与留,看聚才措施是否得力

㈥ 千金市骨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白话释义:

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寻求)了很多年也没有得到。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过了多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

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注释:

⑴涓人:宦官。

⑵请:请让我。

⑶遣:派遣。

⑷反:通“返”,返回。

⑸安:怎么。

⑹事:做(这件事)。

⑺ 对:回答。

⑻以:认为。

⑼能市马:这里指识货(的人)。

⑽市:买。

⑾期(j ī)年:一周年。

⑿.以:用。

⒀.且:尚且。

⒁不能:不到,不满。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


(6)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

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

㈦ 千金市骨 古文是:郭隗先生对曰:"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郭隗先生回答说:“天下人听到你真心招募贤人,天下有才之士争着趋附而来。”昭王问:“我应该怎样开始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贤王有千金求千里马的,三年没有得到。王的内侍对王说:“请让我来担当。”君王答应了。三个月寻访到了千里马,马已经死了。买个马头花了五百金。回去复命。君王大怒说:“我要求的是活马,怎能为死马靡费五百金?!”侍从回答说:“死马都花费了五百金,何况生马!天下人肯定认为王是真心求马,千里马这就会来。”于是不到一年,被兜售的千里马来了三匹。现在您准备招纳贤才,请从我郭隗开始。郭隗都有使用的价值,更何况那些贤能超过郭隗的人呢?难道还能比千里马更难招致?“

于是昭王为郭隗盖专家别墅,待以师礼。乐毅自魏国来投,邹衍从齐国而来,赵国的剧辛也来投奔,贤能者争相跑到燕国。

㈧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问题:1、“千金市骨”中“市”的含义_____,第一段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____,通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币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说说“千金市骨”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请结合文中橘子,点评一下文中“君人”涓人“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1、“市”的意思是“买”,第一段的通假字是“反”,通“返”,意思是“返回”。
2、(1)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能够(真的)买千里马,千里马现在就能得到了。(2)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3、“千金市骨”比喻诚心而迫切地招揽人才。
4、“君人”目光短浅,只看到表面现象“以五百金买了匹死马”,却看不到其潜在的影响。而“涓人”深谋远虑,才智过人,采用“以五百金买了匹死马”的做法,让拥有千里马的人感受到其买千里马的诚心与迫切之情,从而为最后得到千里马树立了信誉。

㈨ 千金市骨这篇古文的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㈩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

翻译:

古代的君主,有个国君想用千金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送走了他。三个月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下了死马的尸骨,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500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500金买下,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肯出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于是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10)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①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②《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③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热点内容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
阳西教育 发布:2025-07-08 18:31:56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