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
『壹』 文言文河南王,求学须早,晋王述的翻译!!!急!!!!!!11
河南王
参看http://..com/question/41596910.html
求学须早
译文: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虑分散,所以须要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会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如果人因困顿不得志而在壮年失去机会学习,在晚年还应该学习,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裏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麽也看不见要好。
晋王述
译文:当初,王述家里很穷。请求朝廷试用他担任宛陵县令。收受了不少馈赠。于是修补房屋增加用具,被上级检举弹劾,收受的赠品有一千三百多项。王导派人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名士,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你在一个小县里面屈尊做官,很不合适。”王述回答说:“我应当停止了。当时我还没有发达。(接受馈赠的借口)。”后来多次在州郡做官,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才开始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但是性子急躁误事。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插它,没有插上,就勃然大怒把鸡蛋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王述就下床来用木头鞋底踩它,又没踩到。更加恼怒,拾起来放进嘴里,咬烂它然后吐掉。担任高职以后,总是柔和的处理事情。谢奕(人名)性格粗鲁,又一次被王述惹恼,大声咒骂王述。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离他),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当时的人因为这个称赞他。
『贰』 锲而不舍 苏武牧羊 颜回好学 任末勤学 文言文翻译 急急急!!!也要字义解释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即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处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成语信息编辑【词性】:中性词,含贬义或褒义词,本词的词性仍处于争议中;【正音】:锲,音qiè,古“契”同“锲”,意为用刀子刻; 现代汉语中多用“锲而不舍”;【辨形】:“契”同“锲”,前者音为qì,后者为qiè。【辨析】:“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1] =====================================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把他当作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醒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注释编辑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的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句 1.律知武终不可协:卫律知道苏武不会受降。 2.羝乳始得归:公羊产了小羊后才准苏武回国。 3.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朝的节去牧羊。 ================================== 原文编辑回(1)年二十九,发尽(2)白,蚤(3)死。孔子哭之恸(4),曰:“自(5)吾有回,门人益亲(6)。”鲁哀公(7)问:“弟子孰(8)为(9)好(10)学?”孔子对(11)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2),不贰过(13)。不幸短命死矣(14),今(15)也则亡(16),未闻好学者也。” 2注释编辑(1)回:指孔子的弟子,颜回。(2)尽:全部;全都。(3)蚤:通“早”。(4)恸(tòng):极度的哀伤。(5)自:自从。(6)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7)鲁哀公:鲁国国君。(8)孰:谁。(9)为:最。(10)好:喜好, 爱好。(11)对:回答。(12)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13)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14)短命死矣:命太短而死。(15)今:现在。(16)亡:通“无”,没有。 3译文编辑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 原文编辑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⑨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行尸走肉耳⑩。” 3译文编辑任末14岁的时候,学习常常没有老师(的教导),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它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注释编辑 ①任末:人名。 ?负:背,以背载物。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为:做。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⑨虽:即使。 ⑩耳:罢了。 ?缚:捆扎。 ?题:写。任末是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我们能从中学到任末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5重点句翻译编辑(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照亮自己。(4)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一同求学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6)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那件事。 =================================
『叁』 谁知道《任末勤学》的翻译呢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的下面,编白茅作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符合心意的,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临终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使是活着,也称他是庸碌无能罢了。”
『肆』 任末勤学的重点句翻译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照亮自己。
(4)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一同求学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6)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那件事。
『伍』 任末勤学的翻译
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草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⑨虽:即使。⑩耳:罢了。⑪负:背着。⑫缚:捆扎。⑬题:写。
任末是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
任末14岁的时候,学习常常没有老师(的教导),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它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外出拜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3)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照亮自己。
4)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一同求学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5)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6)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那件事。
『陆』 《任末勤学》的翻译是什么原文(任末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柒』 任末勤学翻译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