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南方多沒人文言文翻譯

南方多沒人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6 07:42:17

A. 文言文《南方多沒人》譯文

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歲就能潛入水裡了。潛水的人能長時間的潛入水裡,哪能是馬虎草率而能這樣的呢?一定是對水的活動規律所領悟的。天天與水生活在一起,那麼十五歲就能掌握它的規律。生來不識水性,那麼即使到了壯年見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潛水的人詢問來求得他們能潛入水裡的技術,按照他們說的技術到河裡試驗它,沒有不淹死的。

B.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南方多沒人 ① ,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

1.(1)隨便,隨意
(2)畏懼,害怕
2.(南方人)天天與水為伴,十五歲就學會了潛水的方法。
3.「生不識水」或「不學而務求其道」都正確。
4.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表述完整,意對即可)

C. 日喻(節選)南方多沒人…………北方之學沒者也。

譯文: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和水打交道,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歲就能夠潛水了。那些潛水者難道是偶然學會潛水的嗎?一定是長期和水接觸而悟出的道理。每天和水打交道,那麼十五歲就能學會潛水。生下來就沒見過水,那麼就算到了壯年,見到船也會感到畏懼。所以很多北方的勇士,向潛水者尋問他們的潛水技術,然後按照他們教的方法去河裡試著潛水,但是沒有不被淹死的。所以不願意自己去學習體會而只是尋求方法的人,其下場也都像那些北方學潛水的人一樣。

不知道對不對,可是盡力了

D. 「南放多沒人,日與水居也「這篇文言文告訴世人的道理是什麼

原文: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譯文:南方有很多會潛水的人,因為他們每天與水為伴,七歲就能趟水,十歲就能浮水,十五歲就能潛水了。潛水的技術,怎麼是輕易掌握的呢?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邊居住,於是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了游水的本領。生來就不識水性,就算張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追求他們之所以能夠潛水的本領,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裡去試,沒有不被淹著的。所以說凡是不通過學習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學習潛水的北方人一樣。

道理:一個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識而對事物缺乏系統全面的了解,必然要犯錯誤,所以,要重視認真實踐,要踏踏實實下苦功夫做學問,不能只追求皮毛。

E.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後面問題。 南方多沒(mò)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

1.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
2.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
3.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沒學者也。
4.理論必須依靠實踐,脫離實踐的理論,只是空洞的、無用的教條。只要經過長期學習,循序漸進,方能成功。

F. 南方多沒人的譯文

南方多沒人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作品名稱

南方多沒人

外文名稱

The south is more divers

作品別名



創作年代

未知

作品出處

選自北宋·蘇軾《蘇東坡集》

基本信息

作者:蘇軾(蘇東坡)

朝代:北宋

體裁:散文 文言文

出處:《蘇東坡集》

原文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

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注釋

沒(mò):沒入水中,指潛水。

涉:趟水過河,徒手過河。

夫:發語詞。

得:掌握。

道:道理,規律,技巧。

雖:即使。

求:尋找。

所以:……的原因。

沒人:能潛水的人。

居:動詞,生活。

苟然:隨隨便便的樣子。在文中指隨便、輕易地就能掌握的。

苟:隨便,輕松。

畏:害怕。

以:用。[1]

譯文

南方有很多會潛水的人,是因為他們每天與水為伴,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於水面,十五歲就能潛水了。他們潛水的技術,怎麼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們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邊居住,於是到了十五歲就能了解潛水的方法。有些人生來就不識水性,那麼即使長得強壯,看見來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會潛水的人請教,追求他們之所以能夠潛水的本領,根據會潛水的人的話,到河裡去試,沒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說凡是不通過學習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學習潛水的北方人一樣。[1]

作品出處

G. 求古文<<南方多沒人>>翻譯!!!!!!!

翻譯:苟:隨便;輕易。

H. 急需古文翻譯---北人學沒

北人學沒
南方有許多會潛水的人,這是因為每天都與為伴的緣故。他們七歲就能趟水,十歲就會游泳,十五歲就會潛水了。那潛水的人難道是隨便學會潛水的嗎?一定是掌握了潛水的規律。他們每天和水打交道,那麼十五歲就可以熟悉了水性。從小不接觸江河湖水的人,雖然強壯,過了三十歲,連看見船也會害怕。所以北方有勇敢的人,向會潛水的人學習如何潛水的方法,照著潛水人講的方法而到河裡去試著游水,卻沒有一個不遭沒頂之災的。所以凡是不學習而一心求道的,其實都像那些學潛水的北方人一樣。

I. 文言文翻譯

1、宋元君將畫圖

原文: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譠譠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盤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譯文:宋元君打算為自己畫一副像,所有的畫師都來了,受命作揖然後站在一旁,開始潤筆調墨,而在外面等著覲見的畫師還有一半。而有一個畫師很晚才到,他顯得很平靜,也不急著進殿去,等他進來了,受命作揖後卻不是站在一旁,而是轉身回自己的住所去了。宋元君就派人去看他在做什麼,結果看到他脫去衣服盤腿坐著,全身赤裸。宋元君聽說後道:「行啊,這才是真正的畫師。」

2、顧況戲白居易

原文: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投顧況,況戲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譯文:白居易剛剛被舉薦做官的時候,名聲還不響亮,他便去拜訪顧況,並帶去自己寫的詩歌,顧況開玩笑的說:「長安這個地方物價很貴,住在這里可是不容易啊。」等他讀到原上草一詩中的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說道:「有這樣水平的詩句,您在長安定居又有什麼難事呢?老夫前面的話是說笑的。」

3、範文正正直

原文:
範文正公仲淹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婢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譯文:
文正公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來往。一天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範文正,告訴他:「我有個方法,可以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秘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柬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記號還保存完好,沒有被打開過。

4、王安石待客

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飢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譯文: 王安石當宰相的時候,兒媳家的親戚蕭家的一個兒子來京城,於是這個蕭公子就來拜會王安石,王安石就約他吃飯。第二天,蕭公子穿著華麗的衣服來了,他以為王安石一定會盛宴款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走。又等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入席,果品蔬菜之類的菜都沒有準備,那個蕭公子心裡就有些責怪王安石了。酒過三巡後,先上了兩枚胡餅,又上了幾塊切成小塊的豬肉,旁邊只擺著菜湯。蕭公子平時非常嬌慣任性,這時候也就不再舉筷子吃菜了,只是吃了胡餅中間很少的一部分,而餅的四邊他動也不動。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餅拿過來自己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的告辭了。

5、管仲破厚葬

原文:齊國好厚葬,布帛盡於衣裘,材木盡於棺槨。齊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夫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於是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屍,罪夫當喪者。」未久,厚葬之風休矣.

譯文:
齊國人崇尚豪華的葬禮,結果產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壽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齊桓公很是憂慮,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管仲,說:「布匹都用光了我們就沒有衣服穿,木材都耗盡了就沒有用來製作防禦器材的材料,而豪華葬禮的風氣不能停息,怎樣禁止呢?」管仲回答說:「但凡人們要做什麼事,不是因為這件事可以帶來名聲,就是可以獲得利益。」於是齊桓公下命令說:「今後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檔,就屠戮那個死者,並且把那些發喪的人治罪。」沒過多久,豪華葬禮的風氣就止住了。

6、南方多沒人

原文: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譯文: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和水打交道,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歲就能夠潛水了。那些潛水者難道是偶然學會潛水的嗎?一定是長期和水接觸而悟出的道理。每天和水打交道,那麼十五歲就能學會潛水。生下來就沒見過水,那麼就算到了壯年,見到船也會感到畏懼。所以很多北方的勇士,向潛水者尋問他們的潛水技術,然後按照他們教的方法去河裡試著潛水,但是沒有不被淹死的。所以不願意自己去學習體會而只是尋求方法的人,其下場也都像那些北方學潛水的人一樣。

J. 日喻 翻譯

【原文】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譯文】
南方能潛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七歲能趟著水走,十歲能在水面浮游,十五歲就能潛水了。那些能潛水的人,難道是輕易做到這樣的嗎?必定是懂得水性的。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歲就能掌握水性了。生來就不認識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見船也害怕。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潛水的人請教,打聽他們能夠潛水的道理,按照他們的話到河裡試驗,沒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過下水刻苦實踐而只掌握潛水理 論的人,他的結果和北方潛水的人是一樣的。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