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眄

文言文眄

發布時間: 2020-11-26 10:58:00

❶ 跪求文言文字詞翻譯

《歸去來兮辭》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無儲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類。〕,生生所資〔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後一「生」字為名詞。〕,未見其術〔術:方法。〕。親故多勸余為長吏〔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脫然有懷〔脫然:猶言豁然。有懷:有做官的念頭。〕,求之靡途〔靡途:沒有門路。〕。會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諸侯以惠愛為德〔諸侯:指州郡長官。〕,家叔以余貧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風波:指軍閥混戰。〕,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之情:回去的心情。〕。何則?質性自然〔質性:本性。〕,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嘗從人事〔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一稔(rěn忍):公田收獲一次。稔,穀物成熟。〕,當斂裳宵逝〔斂裳:收拾行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情在駿奔〔駿奔:急著前去奔喪。〕,自免去職。仲秋至冬〔仲秋:農歷八月。〕,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胡:何,為什麼。〕?既自以心為形役〔以心為形役:讓心靈被形體所驅使。意思是說,為了免於飢寒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行,形體,指身體。〕,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止,挽救。來者:指未來的事情。追:來得及彌補。〕。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遙遙:漂盪。颺(yáng揚):飄揚。形容船駛行輕快。〕,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瞻:望見。衡宇:猶衡門。衡,通「橫」。橫木為門,形容房屋簡陋。〕,載欣載奔〔載:語助詞,有「且」、「又」的意思。〕。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三徑:漢代蔣詡隱居後,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隱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眄(miǎn免):斜視。柯:樹枝。〕。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託傲世的情緒。〕,審容膝之易安〔審: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狹小,僅能容膝。〕。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遊。〕,時矯首而遐觀〔矯首:抬頭。遐(xiá俠)觀:遠望。〕。雲無心以出岫〔岫(xiù袖):山峰。〕,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景(yǐng):日光。翳(yì義)翳:陰暗的樣子。〕,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言:語助詞。焉求:何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疇(chóu愁):田地。〕。或命巾車〔巾車:有篷幕的車子。〕,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窈窕(yǎo tiǎo咬脁):山路深遠曲折。〕,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終止。指死亡。〕。
已矣乎〔已矣乎:猶言算了吧。〕!寓形宇內復幾時〔寓形宇內:寄身於天地之間。〕,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隨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何之:到哪裡去。〕?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帝鄉:天帝之鄉。指仙境。〕。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放在旁邊。耘(yún雲):田地里除草。耔(zǐ子):在苗根培土。〕。登東皋以舒嘯〔皋(gāo高):水邊高地。舒嘯:放聲長嘯。「嘯」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乘化:隨順著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歸向死亡〕,樂夫天命復奚疑?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補充注釋
來兮:助詞無義
惆悵:失意的樣子
實:實際上
征夫:行人而非徵兵之人
以:拿(以前路問征夫)後文中:「農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
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引:拿來
以:就
涉:走
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息交:斷絕交遊
情話:知心話
有事:指耕種之事
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動用
諫:勸阻;挽回

愚溪詩序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河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壘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
溪,余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記於溪石上。
[編輯本段]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湧出的。泉水合流後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於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築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岩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於此,不能興起雲和雨,對世人沒有什麼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塗。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麼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麼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麼悖於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於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一切凄涼之感、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發泄。因此,這時他筆下的山水,都飽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詩中說:「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騷人之旨的好文章。
[編輯本段]文章結構
第一段
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水之陽」,「東流入於瀟水」,介紹兩種不同的命名——有的給這條溪冠以姓氏稱為「冉溪」,有的根據溪水可以染色稱為「染溪」,敘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觸罪」,貶謫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說;三是當地居民為溪水的命名爭辯不休,「故更之為愚溪」。而這條溪水,又是那麼幽深淺狹,對人並沒有什麼益處,所以稱它為「愚溪」。
第二段
由「愚溪」帶出「愚丘」「愚泉」,從「愚泉」生出「愚溝」「愚池」,而「東為愚堂」「南為愚亭」「中為愚島」,又就「愚池」著眼寫出。敘出「八愚」,緊扣詩題。
第三段
先借孔子《論語》中「智者樂水」正說,接著筆鋒一轉,極狀溪之不適於用,依次說出「獨見辱於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興雲雨」。憤慨於自己才能的被壓抑,如同愚溪的雖有「山水之奇」而「無以利世」。
第四段
引《論語》中寧武子「智而為愚」、顏子「睿而為愚」,來襯托自己的「愚」,最後又歸結到溪水的命名上。正話反說,詞兼褒貶,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說,既嘲盡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
用「溪雖莫利於世……」幾句,與第三段「無利於世」抑揚對照,代溪解嘲;以「予雖不合於俗……」諸語,與第四段「違於理,悖於事」抑揚對照,自我解嘲。名為「愚」,實則不愚。遂將溪之愚、己之愚寫作一團,達到了「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點題作結,歸到序詩。
他把愚溪的純潔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學才能聯系起來,把對愚溪不能有益於世的惋惜心情和對自己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鬱情緒融合在一起。他深深感到,能夠賞識這地處荒山野地的寂寞美麗溪水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這懷才不遇、被貶謫到這荒遠地區的柳宗元的,也正是這溪水。看來愚溪碰到了最合適的主人,而柳宗元在這里也找到了最合適的住所了。然而,這些話的字里行間,蘊蓄著多少憤懣不平的聲音!
[編輯本段]鑒賞要點
1、托物興辭,寓意深遠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正如《古文觀止》評此文:「通篇就一『愚』字點次成文,借愚溪自寫照,愚溪之風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後關合照應,異趣沓來,描寫最為出色。」僅就第二段來看,僅百餘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統貫。這樣,文章就具有朝著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結構也顯得集中緊湊。作者在對於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繪中,或隱或現地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愚溪具有「清瑩秀澈」的美景,卻被棄於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游賞,無人涉足,甚至也無人過問,這不正是同作者一樣的遭遇嗎?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這落寞的愚溪,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藉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這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2、寫景善於布局
本文在記愚溪八景時,善於攝景,巧於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離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讀者彷彿跟著作者自瀟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東北行六十步,見六孔泉,隨泉沿溝向南,見一大池,到池東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頭西望池中秀麗的小島。除寫景外,還敘述了作者如何被貶瀟水上,又如何遷家於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棲息,也議論了愚溪的定名問題。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議論、敘事、寫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議論清晰,敘事井然。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謫(zhé)瀟水上猶齗齗(yín yín)然、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負土累(lěi)石、塞(sāi)其隘(ài)智者樂(yào)也、又峻急多坻(chí)石幽邃(suì)淺狹、不能興(xīng)雲雨

悲夫士生之不辰①,愧顧影而獨存。恆克己而復禮②,懼志行之無聞。諒才韙而世戾③,將逮死而長勤④。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⑤,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盪盪⑥,將遂屈而不伸。使公於公者彼我同兮⑦,私於私者自相悲兮⑧。天道微哉⑨,吁嗟闊兮⑩;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11);好貴夷賤(12),哲之亂也。炤炤洞達(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覺(15),內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17),古人惟恥。朝聞夕死(18),孰雲其否。逆順還周(19),乍沒乍起(20)。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21),終歸一矣!
①生之不辰:出生沒遇到好時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賢君或未逢盛世,所謂「士不遇」主要就是這個含意。語出《詩經·大雅·桑柔》。②克己:抑制、約束自己的言行。復禮:合於禮的要求。「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③諒:信。才韙:才質美好。韙(wěi,偉):善。戾(lì,力》:違背,引申為不正常。④逮:及,達到。⑤窮:困厄。達:通達,顯達。⑥悠悠:形容長久。盪盪:形容廣闊無際。⑦公於公者:前公字動詞,用公心對待;後公字名詞,指國家或朝廷。⑧私於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對待;後私字,指自己或自家。⑨天道:包含自然規律和天意兩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⑩吁(xū,虛)嗟(juē,陰平「決」):感嘆詞。闊:疏闊。(11)才:品質。(12)夷:削平,引申為輕視。(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洞達:透徹。(14)豁(huò,或):豁達,開闊。(15)昏昏:胡塗。罔:同「惘」,恍惚,迷亂。(16)哲:哲人,明智的人。(17)沒世:死,終身。「沒世無聞,古人惟恥」兩句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18)朝聞夕死:《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這里也可理解為與上文的「沒世無聞」相應,即把「聞」解為「聞名」。(19)還周:循環。還,通「環」。(20)乍:忽而。按,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據《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注,在此句下補入「理不可據,智不可恃」兩句。(21)委:託付。

❷ 眄字在古文中的意義

斜視、不用正眼看

❸ 好的文言文

我推薦給你一篇: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寫的一篇流傳萬世的文章<滕王閣序>
不過這篇文章比較難懂,幾乎每句都含一個或者幾個典故,
但是,當你讀通此文時,你會理解到文言文那不可言語的妙處,

全文如下,
滕王閣序(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彩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惟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cān)騑(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情,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被綉闥(tà),俯雕甍(méng),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xū)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俯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dì)眄(miǎn)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奉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❹ 關於文言文翻譯

王裒,字偉元,是城陽營陵人。祖父王修,在魏朝很有名.他的父親王儀,高尚誠實不庸俗而且正直,是文帝的司馬。東關之戰,文帝問眾人說:「最近的事,誰來承擔這過失。」王儀回答說:「責任在元帥."文帝生氣地說:"你想把罪責推卸給我啊!"於是拉出去砍了他的頭。
王裒年少是就確立了操守,行事用禮來要求自己,身高八尺四寸,長相很奇異,聲音清脆高亮,言辭不俗氣質端正,博學多才.他為父親死於意外的災禍而感到悲痛,從不面對著西面而坐,表示不願意做朝廷的臣子.在那個時候隱居起來教導別人, 朝廷多次招募都不去.在父親的墓地邊上造了一個草棚,早晨和晚上都到墓地跪拜,抓著柏樹樹枝悲傷地嚎哭,眼淚落在樹上,樹也為此枯萎了.母親生性害怕打雷,母親死後,每次打雷,就會駕車到墓地說:"兒子在這里."等到讀到<詩經>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句子,沒有不多次哭泣的,門生和在他那兒受教育的人一同刪去了<詩經>中《蓼莪》的篇目.
王裒家很貧窮,親自耕種,算著人數種田,估算著自身養蠶.有人想幫助他,他不接受
眾多學生私底下幫他割麥子,王裒就把那些麥子丟棄了.舊友有來拜訪送他東西,他都不接受.他的門生被那個縣的縣令役使,門生就把這件事告訴王裒求他囑咐一下縣令.王裒說:"你的學識不足以保護你,我的仁德那麼淺薄不足以保護你,囑咐他又有什麼用吶!而且我不管事已經有四十年了."於是徒步挑著干飯,兒子被著鹽豉,穿著草鞋,送被役使的門生到縣衙,有千餘名門生和跟隨的人.安丘縣令以為他是來拜訪自己,整頓衣裝出來迎接他.(「裒乃下道至土牛旁」不明白)像磬似的彎著腰站著,表示恭敬,說:「我的門生被縣里所役使,所以來為他送別。」所以握著手流著淚離開了。縣令立即把他流放了,整個縣都以這件事為恥。
鄉里有個叫管彥的人,稍微有點才能但不是很有名,惟獨王裒認為他必將能夠顯達,於是選取了他,和他做了朋友,他兩才各自有了兒女,便一同定了婚約。管彥後來做了西夷校尉,死並且葬在洛陽。王裒為他的女兒更改了婚事。管彥的弟弟管馥問王裒,王裒說:「我淡泊明志只象在這山林中完成心願,過去姐妹都嫁的很遠,是凶是吉都斷了音訊,每次都拿這個自己發誓。如今管彥的兒子把他葬在了洛陽,這就說明他是京城的人啊,這那裡是我們當初成就這樁婚事的本意啊!」管馥說:「我嫂子是齊人,應當要回到臨淄的。」 王裒說:「那裡有把父親葬在河南而跟著母親回到齊去的!如此用意,又有什麼婚事可言!」
北海有個叫邴春的,年少是便確立了志向和操守,貧寒艱苦獨自居住,背這書相到處游歷學習,鄉里城中都以為邴原又出現了。王裒認為邴春的性情險惡狹隘又追求名利,最終一定不會成功。這之後邴春果然沒有品行,學業也沒有完成,有見解的人因此讓他回去了。王裒一直認為人的所作所為應當回歸到善途,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責求別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洛陽和京城政權不保,倭寇盜賊象蜂一般而來,親人們都想搬家渡過江東,王裒留戀墓地不願離開。盜賊來的很猛,他才離開,依然思念依戀不願前進,於是被賊人所殺。

等你發給我了,我再翻翻看
有一個地方翻不出來,肯定還有錯,請諒解
說說你的重重有賞吧

❺ 文言文里「觴」字有哪些意思

觴(觴)

shāng

(1) ㄕㄤˉ

(2) 古代酒器:舉~稱賀。~酌。

(3) 歡飲,進酒:~飲。~詠(飲酒賦詩)。

(4) 鄭碼:RLYO,U:89DE,GBK:F5FC

(5) 筆畫數:12,部首:角,筆順編號:353511231533

〔名〕

(1) (形聲。從角,傷(shāng)省聲。金文從「爵」。本義:古代盛酒器) 同本義 [drinking vessel]

觴,爵實曰觴,虛曰觶。——《說文》

請行觴。——《禮記·投壺》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 又如:觴勺(指觴與勺。都是盛酒器);觴令(即酒令。今俗謂猜拳、劃拳);觴豆(酒器與籩豆。皆為飲食的用具。借喻飲食);觴爵(酒器);觴觥(泛指酒器);觴酌(飲酒器)

〔動〕

(1) 向人敬酒 [toast]

管仲觴桓公。——《呂氏春秋》

觴酒豆肉。——《禮記·表記》

王觴將軍。——《戰國策·秦策》

楚王觴之。——《莊子·徐無鬼》

(2) 又如:觴客(宴饗賓客);觴奠(酹酒祭奠);觴祝(敬酒祝願);觴行(行觴,傳杯)

(3) 飲,喝 [drink]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

(4) 又如:觴歌(飲酒放歌);觴弊(飲酒時以為笑樂);觴燕(酒宴;飲宴);觴飲(執杯而飲);觴次(宴飲之所)

(5) 宴請 [fete;entertain at a banquet]

[楚襄王]謂宋玉曰:「寡人慾觴群臣,何以娛之?」——傅毅《舞賦》

[drink wine and write poems] 飲酒詠詩

文人墨客常來此地觴詠

❻ 李若拙……文言文答案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父光贊,貝、冀觀察判官。若拙初以蔭補太廟齋郎,復舉拔萃,授大名府戶曹參軍。時符彥卿在鎮,光贊居幕下,若拙得以就養。俄又舉進士,王祐典貢舉,擢上第,授密州防禦推官。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太祖嘉其敏贍,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選者除拾遺、補闕。若拙以恩例不及,上書自陳,執政惡之,出監商州坑冶。遷太子左贊善大夫,以官稱與父名同,辭,不許。太平興國二年,知乾州,會李飛雄詐乘驛稱詔使,事敗伏法。太宗以若拙與飛雄父若愚連名,疑其昆弟,命殿直盧令珣即捕系州獄,乃與若愚同宗,通家非親,不知其謀,猶坐削籍流海島。歲余,起授衛尉寺丞、知隴州。四年,復舊官。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時諸王出閣,若拙獻頌稱旨,召見,賜緋魚,同勾當河東轉運兼雲、應等八州事。嘗詣闕言邊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陸發運司。雍熙三年,假秘書監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繇【注】是桓聽命,拜詔盡恭。燕饗日,以奇貨異物列於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蠻使鄧君辯以歸,禮幣外,不受其私覿。使還,上謂其不辱命。遷起居舍人,充鹽鐵判官。淳化二年,出為兩浙轉運使。契丹寇邊,改職方員外郎,徙河北路,賜金紫。五年,直昭文館,遷主客郎中、江南轉運使。若拙質狀魁偉,尚氣有幹才,然臨事太緩。宰相以為言,罷使知涇州。至道二年,黎桓復侵南鄙,又詔若拙充使,至,則桓復稟命。使還,真宗嗣位,召見慰問,進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貢舉,被疾,改右諫議大夫。車駕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邊事,知升、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節選自《宋史·李若拙傳》)
【注】繇:讀yóu,古同「由」,從,自。
4.對下列句子中對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知其謀,猶坐削籍流海島 削籍:革去官職
B. 若拙獻頌稱旨,召見 稱旨:符合上意
C.嘗詣闕言邊事,太宗嘉之 詣闕:前往京都
D.召見慰問,進秩金部郎中 進秩:逐級推薦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
B.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
C.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
D.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若拙機敏淵博,深受眾人贊賞。他參加進士考試,主考官王祐將他列在上等,並任命他為密州防禦推官,後來他又因科考成績優異而得到皇帝稱贊。
B.李若拙謹遵孝道,非常敬重父親。在父親做符彥卿幕府時,他在身邊侍養;後來他被升為太子左贊善大夫,但因官名與父名相同而推辭,但未被允許。
C.李若拙廉潔守正,奉詔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邊患,黎桓在宴會上將奇貨異物陳列於前,他連一眼都不看,禮幣之外,不接受私自贈品。
D.李若拙才幹非凡,政績十分突出。他先後被提拔擔任過監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轉運使等職務,這與他的盡職盡責和工作績效是分不開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書自陳,執政惡之,出監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繇是桓聽命,拜詔盡恭。

4.(3分)D
【解析】進秩:進陞官職;增加俸祿。
5.(3分)B
【解析】結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6.(3分)A
【解析】「並任命他為密州防禦推官」錯,「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10分)
(1)(5分)李若拙因為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上書為自己陳述,參知政事厭惡他,讓他出任監商州坑冶。
(2)(5分)李若拙入境後,就派身邊人以臣子應有的禮儀勸告,從此黎桓聽從,接受詔書的態度極其恭順。
【評分標准】(1)句意正確2分,「以」及「自陳」「出」的解釋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確2分,「既」「戒」「以臣禮」(狀語後置)的解釋各1分,共5分。
【參考譯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父親李光贊,曾任貝、冀觀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蔭補任太廟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為大名府戶曹參軍。當時符彥卿在軍鎮,李光贊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養父親。很快他又考中進士,王祐當時主持科舉,他將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為密州防禦推官。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太祖贊賞他的機敏淵博,改任他為著作佐郎。按慣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為拾遺、補闕。李若拙因為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上書為自己陳述,宰相厭惡他,讓他出任監商州坑冶。後來升為太子左贊善大夫,因官名與父名相同,推辭,沒有得到允許。太平興國二年,任乾州知州,適逢李飛雄詐乘官府驛站車馬,稱自己是送詔的使臣,事情敗露被依法懲處。太宗因李若拙與李飛雄父親李若愚名字相連,懷疑他們是兄弟,就命殿直盧令珣將他抓捕關進州獄,後來知道他與李若愚同宗,但已非親族,不知其謀,但仍被革去官職流放海島。過了一年多,才起用他為衛尉寺丞、隴州知州。太平興國四年,恢復原有職務。以政績突出聞名,越級委任為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疏於政務,又調李老拙前往擔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舉薦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為右補闕。當時諸皇子出就封國,李若拙獻頌,皇帝很滿意,接見了他,賞賜給緋魚,任命他為同勾當河東轉運兼雲、應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報邊境情況,太宗表揚了他。又任命為同掌水陸發運司。雍熙三年,以秘書監名義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規格超過了應有的標准。李若拙入境後,就派身邊人以臣子應有的禮儀勸告,於是黎桓聽從,接受詔書的態度極其恭順。宴會那天,黎桓將奇貨異物陳列於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鄧君辦回朝,禮幣之外,沒有接受私自贈品。出使回來,皇上認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監鐵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兩浙轉運使。契丹侵入邊境,改任職方員外郎,調任河北路,賞賜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館任職,升職為主客郎中、江南轉運使。李若拙身材魁偉,崇尚氣節,有才幹,但處理事務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說明,免去轉運使,任涇州知州。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邊境,朝廷又下詔令李若拙出使,到後,黎桓又服從朝廷。出使回來,真宗即位,召見慰問,進級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 任同知貢舉,患病,改任右諫議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視邊境事務,又任升、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