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大學科創項目

大學科創項目

發布時間: 2020-11-27 22:35:55

① 大學科技創新是什麼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源頭,創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而科技創新中既包含基礎研究的原始性創新,也包含應用技術和重要關鍵技術的創新,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當前,這支師生創新群體正在以上諸個領域中全方位地尋找差距、努力工作,凝煉學科方向、創造標志性成果、匯集創新隊伍、構築學科基地,並著力提高解決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放眼國民經濟主戰場,瞄準尖端科技的戰略需求,圍繞國家的發展戰略目標,以重大科研項目為驅動,加強基礎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學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技術升級做貢獻。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原創性、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活動,是我國研究型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也是高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② 大學生要不要參加科創項目

大學生要參加科創項目,
建議能參加的或者有熟人的,
還是要跟著別人一塊兒去參加這能夠豐富簡歷。

③ 大學科創項目求教

你好,你可以將該項目申請為專利。至於具體設計,建議你先繪制一個原理圖,然後慢慢填充。具體而言,採集火箭的加速度、角速度這些物理量需要用到這類感測器,然後還用到一個MCU、PCB板、數據傳輸可以是基於各種協議的無線傳輸。當然,還可以一並採集火箭的溫度、角度、坐標等數據。具體的元器件的選型還需要你閱讀相應的書籍。可以先學習一下AutoCAD、SolidWorks或者UG,繪制圖紙。

④ 大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有什麼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對於增強民族自主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現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對於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還存在一定缺陷。通過設置帶有導向性的評價因子,建立科學合理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是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不斷向規范有序方向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大學生 科技創新能力 導向性 評價因子

1 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意義
高校擁有豐富的青年人才資源,學術思想活躍,學科門類齊全,成為知識傳承、創新和應用的主要基地。在這里,大學生不但是知識傳承的載體,還是崇尚和實現創新的活躍群體。大學生在積極參與校園科技創新活動,藉助一個建立在廣泛支持和參與基礎上的能力評價體系,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對評價對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大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於培養大學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作風意志等。藉助一個完整的能力評價體系,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融為一體,既能保證現有評價辦法下,創新人才和成果的脫穎而出,又更強調了對培養和普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過程實施監控。通過參與和實現科技創新,大學生甚至可以在校園里就開始逐步實現成為社會財富創造者的夢想。
因此,打破單一的評價指標和實施辦法,建立一個適用於不同類別的科技創新活動,適用於不同年級、專業的評價體系,特別是通過設置帶導向性的評價因子,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競爭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是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不斷向規范有序方向發展的必然要求。
2 現有的評價辦法在作用發揮中的缺陷
在今天的大學校園,廣大青年學生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很高,這對於建立深入地學習、積極地創新、廣泛地應用這三個環節的互動相長機制非常有利。這一局面的取得,得益於高校對於青年學生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現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些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通過設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政策導向上予以鼓勵,解除制約和束縛青年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力發揮的因素,促進大學生人才智力資源與社會需求的整合,同時,也體現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養的目標,那就是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現有的評價辦法在作用的發揮上還存在一定缺陷。
2.1 評價指標過於單一和功利化
現有的評價辦法是以量化為基礎的定量評價體系,社會、學校通過給予各種獎勵或學分,鼓勵少數突出者冒尖。這種定量化的評價體系從表面上看比較准確合理,而且也能起到較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創新思想的普及。但這種旨在選優拔尖的評價指標辦法,又不可避免地使得絕大多數大學生無緣於此,使得這項本需要極大時間和精力投入才可能有所收效的活動,參與面越來越窄,不利於在大學生中實現創新活動的普及深入。而且,對於參與的學生而言,容易出現為避免選題失敗而迴避風險的行為,使得原始性創新思想受到扼制;甚至可能導致某些青年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現缺失,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剽竊成果等現象發生。
2.2 學生知行存在較大反差
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告訴學生,他們只需要按照學校設計好的規定動作來逐個完成,就能順利地完成學業。而很多現有的評價辦法又沒有明確地保證,如果學生完成了某些科技創新的自選動作,將直接有助於他們學業的完成和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在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現有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辦法又沒能有效地彌補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不足,所以出現了大學生對科學的崇尚意識和在自身實踐上表現出很大的知行反差。一方面積極崇尚科技創新,一方面又缺乏投身實踐的勇氣和能力,使得大學生科技創新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
2.3 不同的創新類別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同
創新成果只有盡可能地轉化到現實的生產活動中去,才能產生不竭的動力。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互動共進,是現代人類文明演進的顯著特徵。但是按照現有的評價辦法,技術創新因其更容易實現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而受到偏重,而那些具有間接、長遠、隱性價值的文化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等人文科學方面的創新卻被不同程度地忽視或弱化。所以,現有的評價辦法不僅存在評價指標單一、標准不盡合理,對不同性質的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性和規范性不強等問題,還直接導致了人文科學方面的創新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
3 評價體系中評價因子的設置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
評價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人員、部門,涉及學校育人氛圍的營造。不同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會提出不同的獎勵措施、管理辦法等,這些都成為評價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不同的辦法措施涉及不同的內容,但作為評價體系中的一部分,其評價因子的設計都必須堅持共同的指導思想,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有較強的前瞻性和適應性,以保持整個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3.1 評價體系應有利於創新素質的提高
創新的人才必須有較高的創新素質,而評價體系必須有利於創新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創新意識,尤其是主體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的靈魂,實現「創新、創造、個性」的目標應成為大學生自發的要求;以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像,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思維是創新素質的重要內容;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加工處理各類信息、提高實際動手能力等則是創新素質的基本要求。評價體系應注重對個人或成員素質、能力進行評價,注重對創新性程度、對創新的實際貢獻進行評價,促進形成研究團隊,促進協作。
3.2 評價體系應有利於創新人格的培養
科研活動需要相對穩定的團隊,如指導老師、隊員等,同時,科研活動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取得突破或收獲。因此,這是一項需要有良好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又考驗意志、鍛煉思維、苦中取樂的活動。這就需要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創新人格,使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意志、濃厚的興趣、務實的作風、無畏的膽識和和諧的溝通能力。學校要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創新能力同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一樣,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評價體系要注重對發揮創新作用的學生個體、個性予以尊重和充分發揮,提供寬松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使得「偏才」、「怪才」有適宜的發展空間。
3.3 評價體系應堅持道德的指向
創新是必須經過比較才能體現出來的相對概念,而比較就會帶來競爭。因此,創新精神的培養往往帶來競爭觀念的樹立。我們必須強調大學校園中競爭的和諧有序和良性互動,所以,評價體系中必須堅持競爭的道德指向,有才有德、德才兼備應成為我們評價體系必須發揮的一個重要導向作用。這對於處在成長時期的青年大學生尤為重要。因為我們所培養的優秀人才既要有創新精神和競爭能力,同時又要有理想的支撐和高尚的品德。
科學精神應是嚴謹求實、不懈創新的,是實事求是、堅韌不拔的探索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開展科技活動是培養科學精神的有效載體。評價體系要能較好地克服現有教育模式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趨同一致、輕標新立異等不利於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培養的弊端,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
3.4 評價體系必須既有利於拔尖人才成長,又有利於創新意識的普及
實現普通育人和個性育人相結合,既鼓勵創新人才和創新成果的脫穎而出,更要著力於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普及。大學創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種大眾性和普及性不僅為每個人提供參與科技創新、探索性學習的機會,還要求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學會應用各種資源,不斷發展。這里通過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既反映推動這項工作的政策舉措,又鼓勵受教育的群體積極參與到這樣一個環境中來,使得科技創新活動成為「只要跳起來,人人都能夠得著」的現實目標。
通過施行「創新學分制」、「科技創新獎」等方式,鼓勵大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校級各類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或取得發明、專利、發表優秀論文、優秀設計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這不僅有利於拔尖人才的培養,而且有利於創新意識、創新觀念的普及。
通過設置「學習優秀獎」、「學習進步獎」、「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優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等方式,使更多的學生在求異性思維、敏銳觀察力等方面得到培養和鼓勵;同時,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使得科技創新活動得到最好普及。
3.5 實現技術和文化全面創新
在項目的認定上,要對創新性強的小項目、交叉項目和有市場回報的項目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支持。要增加對人文科學創新的引導。涉及人文創新的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和文化創新,其科技價值和市場價值因其不確定性,所以更要加以引導和鼓勵,幫助其實現市場運作。在設置評價因子時,應充分尊重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不僅關注直接的、近期的、顯性的價值,同時更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形態,切實解決科技創新活動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充分認識科技創新重要意義為率先崛起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本報訊 (記者 李建周)2月11日,市委書記郭迎光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聽取市科技局關於2009~2011年鶴壁市科技創新計劃編制情況匯報,研究我市科技創新工作。丁巍、郭潤營、李福州、張俊成等市領導出席會議。

《2009~2011年鶴壁市科技創新計劃(2009年實施方案)》是市科技局、市委政研室等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創新型鶴壁,為鶴壁率先崛起提供有力支撐的決策部署編制的。該《計劃》主要是根據發展大工業、建設大城市的需要,特別是緊緊圍繞制約我市三大戰略支撐產業和兩大新興先導產業的關鍵技術瓶頸,明確了產業技術路線圖,確定了包括粉煤氣流床氣化技術消化吸收與轉化、金屬鎂渣綜合利用技術、功能性食品生產技術、鎂合金蜂窩夾層板生產技術等優先突破的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同時還一一落實了技術的來源和研發、服務、轉化、投入等保障機制。

會議認為,當前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不斷引發新的創新浪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首先,推進科技創新是加快「兩個構建」、實現「兩保」目標的重要支撐。發展實踐表明,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推進器,從傳統農業、手工業和重化工,到今天的信息經濟、生物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每一次產業的躍升和結構的調整,無不是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客觀結果。我們要加快現代產業基礎和城市骨架構建進程,徹底解決「產業單、規模小、層次低」這一制約鶴壁發展的根本問題,就必須依靠科技和人才。目前我市已經出台了三年人才引進計劃,但這不是目的,必須及時推進科技創新計劃,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載體。這兩個三年計劃,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其次,推進科技創新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鶴壁作為資源型城市,又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時期,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促進鶴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真正放在戰略位置來認識、來推進,不遺餘力給予支持,切實抓出成效。

會議指出,實施科技創新計劃,必須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因此,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城市,不僅是一個生態城市、宜居城市,還要是一個創新型城市,這不僅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打開城市心靈之門、釋放源源動力的一把鑰匙。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研究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為科技創新研發、科技創新服務、科技創業投資等提供良好條件;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創業環境建設,努力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最寬松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最有力的支持,同時敞開胸懷,允許大膽地嘗試,敢於引進風險投資,能夠寬容失敗,讓鶴壁成為一個各類人才都可以來、都願意來的投資創業熱土,成為一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最佳平台,成為活力迸發、才智涌動、生機盎然的創新型城市。

會議就如何落實科技創新計劃提出四點要求。一要強化領導,成立層次高、范圍廣的科技創新推進領導小組,加強對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搞好統籌協調,為計劃實施提供有力組織保證。二要落實責任,將目標任務進行層層分解,細化到產業推進小組、重點骨幹企業,建立起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的科技創新保障推進體系。三要開闊思路,把眼光盯住科技和人才聚集的大城市、國家級科研院所、行業龍頭和高科技企業,走出去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引進技術和人才。四要動態管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更新完善計劃內容,使科技創新計劃更貼近鶴壁實際、更科學合理,更好地為加快「兩個構建」、實現「兩保」目標提供支撐。

⑤ 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項目

關於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立項工作的通知 各系: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精神,根據《關於實施福建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通知》(閩教高〔2007〕60號)要求,我院將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計劃項目立項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的任務開展本次立項工作旨在探索並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逐漸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其創新實踐的能力。二、實施原則1、興趣驅動。參與計劃項目的學生要對科學研究或創造發明有濃厚興趣。在興趣驅動下,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實驗過程。2、自主實驗。參與計劃項目的學生要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完成實驗、自主管理實驗。3、重在過程。注重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實施過程,強調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在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方面的收獲。三、項目要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是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實驗實踐教學的基礎上,自主進行創新性研究學習,自主進行創新性實驗方法的設計,或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具體要求如下:1、參與計劃項目的學生一定要出於對科學研究或創造發明的濃厚興趣,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處理好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創新性實驗和創造發明的關系。2、學生是計劃項目的主體。每個計劃項目都要配備導師,但導師只是起輔導作用,參與計劃項目的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導師指導下,一定要自主選題設計、自主組織設備和材料、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獨立撰寫總結報告。3、學生計劃項目選題要適合。計劃項目選題要求思路新穎、目標明確、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學生要對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進行可行性分析,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4、參與計劃項目的學生要合理使用計劃項目經費,要遵守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四、項目實施1、立項范圍及資金使用范圍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面向本校優秀本科學生,每個計劃項目團隊的人數不超過5 人。2007-2010年共立項160個計劃項目,每年立項40個左右。學校將對立項項目給予資助,主要用於與項目有關的主要耗材、學術活動的費用、資料費及會務費等。項目經費由學校代管,由承擔計劃項目的學生使用,教師不得使用學生研究經費,各系不得截留和挪用。2、評選辦法評選辦法採取各系推薦、專家評審、學校審批的程序進行選定計劃項目。各系要做好計劃項目的組織和申報工作,對學生申報的創新性計劃項目進行評審後向學校推薦,學校組織有關專家對各系推薦的項目進行評審,並根據專家評審意見進行審批立項。3、申報材料要求擬申報的需填寫《漳州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申報書》(見附件)及相關書面材料,於2007年9月13日前統一報教務處,並將申報書的電子文檔(word文件,doc格式,文件名:系別、計劃項目名稱)發送至:[email protected]。4、項目管理計劃項目執行時間為1-2 年。計劃項目結束後,將總結報告及論文、設計、專利和相關支撐材料上報教務處實踐科,學校將根據情況進行抽查。五、各系工作1、各系要參與監督與管理,為計劃項目的學生配備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各系根據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情況認定指導教師的工作量。2、各系要鼓勵學生參加計劃項目,對計劃項目申報、實施過程中弄虛作假、工作無明顯進展的學生要及時終止其計劃項目運行;對於更改計劃項目內容、更換計劃項目成員、提前或推遲計劃項目結題等事項必須報教務處審批。3、各類開放實驗室要向參與計劃項目的學生免費提供實驗場地和實驗儀器設備。六、學生在項目完成後可申請獲得創新學分,具體實施辦法參照《漳州師范學院創新學分認定管理辦法》。附件:漳州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申報書 教 務 處 二○○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附件: 漳州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申 報 書 系別 計劃項目名稱 計劃項目負責人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填寫日期 漳州師范學院教務處制二○○七年七月
填寫說明 一、申報書要按規定,逐項認真填寫,填寫內容必須實事求是,表達明確嚴謹。空缺項要填「無」。二、表格中的字體小四號仿宋體,1.5倍行距;需簽字部分由相關人員以黑色鋼筆或水筆簽名。均用A4 紙雙面列印,於左側裝訂成冊。三、計劃項目先由所在系進行組織初審後,推薦上報的計劃項目由系分管領導在申報書上簽署意見、簽字並加蓋公章後,一式三份,報送教務處實踐科。

計劃項目名稱 指導教師姓名 所在系 專業 職稱 學位 研究方向 計劃項目負責人姓名 性別 民族 出生年月 專業 學號 E-mail 聯系方式 計劃項目組成員姓名學號性別出生年月系別專業簽字 一、前期基礎(500字以內)(大學生開展科研實訓、發明創造、創新性實驗等活動的基本情況和具體成果)二、計劃項目實施思路(500字以內)(實施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預期效果)二、計劃項目管理機制(600 字以內)1、計劃項目人員組成及分工 2、計劃項目運行及管理辦法四、計劃項目保障機制(600字以內)1、經費保障(配套經費及經費管理辦法)2、條件保障(系提供設備、場地、設施等具體情況) 3、激勵機制(對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認定,優秀學生的獎勵措施)計劃項目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五、系意見系意見 系領導(簽字) (公章) 年 月 日 六、學校組織專家審核意見學校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意見 簽字 專家一: 專家二: 專家三: 年 月 日 七、學校意見學校意見 簽章 年 月 日

⑥ 大學生科創基金項目是什麼

上海市大學生科創基金上海電力學院分基金正式設立。該分基金鼓勵高校學生在電力科技與新能源領域進行創新創業,資助以上海電力學院大學生為主體,包括上海其他高校畢業生在內的創業之舉。分基金首期規模為1000萬元人民幣,接受有志於在涉電相關領域的創新創業申請。 如上述信息沒個院校是不一樣的。

⑦ 中科院科創計劃屬於省部級以上項目嗎

什麼是「科創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深化本科教改的精神,發揮中國科學院優質科教資源在本科生培養中的作用,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技創新能力,幫助在學大學生了解中國科學院和我國科技的最新進展,同時也為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注入活力。中科院於2015年實施「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該計劃簡稱「科創計劃」。

項目申請人身份及資助數量:

「科創計劃」將以項目的形式,資助全國各高等院校大學二、三年級優秀本科學生到中國科學院大學所屬院系開展6-12月的科研創新實踐活動。申請者需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科研探索精神,具有濃厚科研興趣和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科創計劃」每年資助的大學生數量大約在3000人左右。

實施單位:

「科創計劃」由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發布,具體實施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各所屬院系、研究所來承擔的。研究所會發布本單位「科創計劃」項目指南。項目指南將列出當年資助的研究方向、指導老師,以及資助額度等等。

申請方式:

在校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與中科院院相關研究所和指導教師科研方向(指南)相關的課題,申請「科創計劃」項目;也可以本人自主提出課題,在中科院選擇相關的研究所和導師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在學生本校可設共同指導教師)。申請者需經所在學校同意提出申請,填寫項目申請表。項目執行期限一般為6-12個月。

項目結束後,獲資助學生應完成項目總結(5000-10000字);指導教師和研究所給出評議意見。

對於想進中科院做研究的本科生來說,申請「科創計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⑧ 大學生船舶方面科創的熱門項目有哪些

船舶年度檢驗檢驗項目:
1.檢驗項目
(1) 對水線以上的船殼板、強力甲板、內底板、水密艙壁板、上層建築、甲板室等及其上的關閉裝置進行檢查;
(2) 對水密門的檢查和操作試驗;
(3) 確認結構防火未作改動;
(4) 確認錨泊和系泊設備的狀況;
(5) 對主、輔操舵裝置和控制系統的檢查和效用試驗

⑨ 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 英文翻譯過來是什麼

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

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首都高校第四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Capital University Fourth 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ompetition

拓展資料

  1. national

英 ['næʃ(ə)n(ə)l] 美 ['næʃnəl]

adj. 國家的;國民的;民族的;國立的

n. 國民

2. technology

英 [tek'nɒlədʒɪ] 美 [tɛk'nɑlədʒi]

n. 技術;工藝;術語 [ 復數 technologies ]

3. mechanical

英 [mɪ'kænɪk(ə)l] 美 [mɪ'kænɪkəl]

adj. 機械的;力學的;呆板的;無意識的;手工操作的

⑩ 大學科創部可能進行什麼項目活動

機器人大賽,創新大賽啥的

熱點內容
臘腸教學 發布:2025-07-17 06:45:47 瀏覽:954
幼兒在線教育 發布:2025-07-17 06:04:08 瀏覽:132
少兒模特步教學 發布:2025-07-17 06:03:33 瀏覽:643
水手的歷史 發布:2025-07-17 03:41:47 瀏覽:543
老人與海英語讀後感 發布:2025-07-17 03:11:34 瀏覽:427
程雲老師 發布:2025-07-17 03:00:34 瀏覽:948
二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內容 發布:2025-07-17 02:23:11 瀏覽:503
師德師風報告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7 01:38:15 瀏覽:573
情景劇歷史 發布:2025-07-17 01:23:34 瀏覽:212
西湖的英語 發布:2025-07-17 01:02:08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