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汪克寬文言文

汪克寬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3-02-07 09:15:07

㈠ 孫子文吊亡妻文言文翻譯

1. 請幫忙翻譯文言文《潘炎妻》

侍郎潘炎在唐德宗時任翰林學士。

受到極為深厚的恩寵。他妻子是劉晏的女兒。

一位京尹有事要見潘炎,一連幾天未能見到,便向守門人贈送了三百匹細絹。夫人知道此事後,對潘炎說道:「哪有身為大臣,連京尹想要見面都要送給守門人三百匹細絹的道理!官場的可怕與身居高位的危險由此可知。」

她急勸丈夫潘炎辭去官位。兒子孟陽剛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時,夫人非常擔憂,對他說:「以你的人才而得坐侍郎職位,我真害怕有災禍臨頭啊!」戶部衙門再三催促孟陽上任,夫人便道:「不行,不能馬上就位。

你先把你的同學同輩請來聚會一下,由我觀察觀察看看。」兒子便將交往深厚的同僚都找了來,客人來到後,夫人垂下簾子在一旁仔細觀察了一番。

聚會結束後,夫人高興地對兒子說:「他們都是和你一類的人,用不著擔憂了。」夫人問及坐在未位的那位身著慘綠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答道:「那是補闕杜黃裳。」

夫人說:「這個人跟別人都不一樣,將來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2.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3. 文言文翻譯 舊唐書 蕭德言

蕭德言,雍州長安人,南齊尚書左僕射蕭思話的玄孫。本來是蘭陵人,南陳滅亡,遷徙到關中。祖父蕭介,南朝梁的侍中、都官尚書。父親蕭引,南朝陳的吏部侍郎。都在當時享有盛名。蕭德言廣泛的涉獵研究經學和史學,尤其精通《春秋左氏傳》,喜歡寫文章。貞觀年間,官拜著作郎,兼任弘文館學士。

蕭德言晚年尤其專心學習,從早到晚,毫無休息和倦怠。每要翻開《五經》,必須先整肅衣帶洗手洗足,端坐來面對它。妻子等他有間隙的時候問她說:「整天這樣,難道不累嗎?」蕭德言說:「敬重先聖的名言,難道還怕這些嗎!」當時唐高宗還是晉王,下詔讓蕭德言傳授講讀經史。等高宗晉升為太子,仍然兼任侍讀。不久因為年老,請求辭職歸家,太宗不批准。又給他寫信說:

朕遍觀前朝,詳細地看了群儒的事跡,至於顏回、閔損的才幹,不能得到長壽;言偃、卜商的德行,比不上他們的學識。只有你幼年就有突出的高尚人品,早年就標立了美好的贊譽。放下帷幕關閉門戶地讀書,讀透了《六經》;像孫康映雪車、胤囊螢映那樣苦學,包羅了諸子百家的學說。自從隋末動盪不安,學校不再聞名,儒學跌至低谷,《詩經》《尚書》被填進了深坑。回顧三墳五典,每每感到傷悲。近年已來,天下沒有事端,正想要建立禮樂制度,停止武事,振興文教。你年紀已經衰老,文教將依靠誰?所期望的才幹德並盛,卧治而振興高尚的風化,使伏生和楊震,重生在當今。美善的聲名和威望,是多麼的美好啊!念及你的疲憊衰老,有什麼可說的呢!

不久賜爵封為陽縣侯。貞觀十七年,拜為秘書少監。兩宮禮遇和賞賜非常豐厚。貞觀二十三年,屢次上書請求辭職歸家,得到批准。唐高宗繼位,因為老師的恩情,加封銀青光祿大夫。永徽五年,逝世於家中,享年九十七歲。高宗為此停止朝議,追贈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4.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譯

王元之,濟州人,小時候七八歲就已經會寫文章了,直到畢文簡為州里當差,才聽說他這個人。

詢問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為生,因此讓他以《磨詩》為名做詩。元之不假思索就說:「只要心裡正直,不要為眼下未被人知曉而發愁。

如果有人輕輕借了你一點力,就是你轉身的時候。」文簡感到十分驚奇,就把他留在了學堂里聽講學,一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詩句(對聯):「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座賓客沒有能夠對上來的,文簡就把詩寫在了屏風上,元之在下面寫下下聯:「蜘蛛雖巧不如蠶。」

文簡看到後感嘆說,真是能治國安邦的才子啊!於是就賜予王元之衣帽,稱他為小朋友(忘年之交)。

5. 有關文言文翻譯

SUN SHU2 AO2 is Chu ream 尹 , one the country 吏 the people all es to 賀 .Have one old man dress thick dress, hat white hat, mourn afterwards.SUN SHU2 AO2 positive headgear but see it, call old man 曰 :"Chu's king doesn't know bad minister, making the minister be subjected to the 吏 people's dirt, the person e to 賀 to the utmost, the son mourn behind only, saying how could it be?"Father 曰 :"Say:The body is expensive already but 驕 person people go to it, is high already but is good at the power gentleman bad of, the 祿 is thick already but discontented infected part it."SUN SHU2 AO2 does obeisance again 曰 :"Accept order respectfully, wish to *** ell remaining to teach."Father 曰 :"Is high already but the idea benefit descend, officer's benefit is big but the heart benefit is *** all, the 祿 is thick already but dare not to take carefully.The gentleman adheres strictly to this threes, being good enough to cure Chu 矣 !"SUN SHU2 AO2 to 曰 :"Bear in mind it very good。

6. 眾則難摧 譯文 原文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①。」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②:「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③?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④,然後社稷可固⑤!」——《魏書》

[注釋]

①奉——呈獻。

②俄而——過了一會兒。母弟——這星指同母弟。

③汝曹——你們。

④戮(lù)力——合力,共同盡力。

⑤社稷(lì)——古代用作國家的代稱。社,土神。稷,穀神。

譯文

阿豺有二十個兒子。有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兒子們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當著他們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斷,扔到地下。然後又讓兒子們每人拿一支箭給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費力地折為兩截。阿豺又說:「你把剩下來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斷。」慕利延用盡全身的力氣都沒能折斷。阿豺指著這一把箭對兒子們說:「你們明白了嗎?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斷的,一把箭就很難被折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

㈡ 馮文言文

1. 文言文馮忌請見趙王翻譯

馮忌求見趙王,管禮賓的人把他介紹給趙王。

馮忌見了趙王,拱手低頭,想說又不敢說。趙王問他是什麼緣故,馮忌說:「我有個朋友,介紹一個人給服子。

不久我問服子,那人有什麼錯誤。服子說:『你介紹的那個人竟然有三個錯誤:看著我笑,這是輕慢;談論道理,不稱頌老師,這是背叛;和他交情淺薄卻深談,這是惑亂。

』我那個朋友說:『不是這樣。望人而笑,這是和顏悅色;說話不稱頌老師,因為是隨便說話,不必尊師;交情淺薄卻深談,之是忠誠懇切。

從前堯帝在荒野之中見到虞舜,坐在田頭。歇於桑下,很快就把天下交給了虞舜。

伊尹背著鼎、俎求見商湯,姓名還未及登記,很快就任命他為三公。如果淺薄就不能深談,那末堯帝就不會把天下傳給虞舜,商湯就不會任命伊尹為三公。」

趙王說:「很好。」馮忌說:「我現在和大王交情淺薄,卻想深談,可以嗎?」趙王說:「我敬遵你的教導。」

於是馮忌就談起來。

2. 急求:翻譯文言文《馮相與和相》

原文:馮相與和相俱為朝中重臣。一日,和相謂馮相曰:「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其左足示之,曰:「九百錢。」和性急,顧謂小吏雲:「吾靴何以耗一千八百錢?」因詬小吏,疑其有貪。繼而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左右鬨堂大笑。

譯文:馮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大臣.一天馮相對和相爍說:」你的靴子是新買的,它的價值是多少?」馮相舉起他的左角給他看,說」九百個銅錢.」和相的性子比較急,回頭對一個小官吏說:」我的靴子為什麼要花費一千八百銅錢?」因此責罵那個小官吏,懷疑他有所貪污.緊接著馮相慢慢地舉起他的右腳說:」這只也是九百銅錢.」左右的人都鬨堂大笑.

3. 馮道文言文翻譯

(Mr) is to be the hard. While jin clip with beam, and in the army, as a military MaoAn, don't put bed mat. Lie a bunch of arrive. Ine, and trust and fellow with the device, such as food and able. The beauty of the spoil there might be a word, but can't spare, don't room, and the Lord visited. In his father YuJingCheng, hunger, were all age, and returning to weeks in village, bowed. Conceit, The field is not waste, and power tiller cannot tiller, dive into the night to plow. His later, word special die not thought. Beeen the age, nature, changxing repeatedly, China is ripe. The Pope ring road tastes: "minister for FengShi, hedong palm secretary of sun yat-sen, the risks, fear jingxing Jue horse, dare not idle at royal Pei, but no feet flat, fell and hurt and dropped the threat. Dao every careless and deep, with which the sure was born, the institute also." Ask: "the Pope, though all the people?" Keats Tao yue: "GuGui hungry, intervened." Because of the TianGuShi recite the scribes NieYiZhong, nearly and YiXiao. Despite the Pope, often in his left recorded since the recitation. Water in overlooking the army to a jade cup, have wen yue: "viva cup" national treasure, preaching the word, the Pope ask: "righteousness, emperor treasure. So yue:", why keep younger yue yue benevolence. "a proverb is the Pope WuChangJun, has called the righteous, and his JiaNa speak.。

4. 文言文《馮緄辯奸》

原文:

馮緄父煥為幽州刺史,疾忌奸惡,數致其罪。怨者乃詐作璽書譴責煥,賜以歐刀。又下遼東都尉龐奮使行刑。奮即收煥,煥欲自殺。緄疑詔文有異,止煥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惡,實無他故,必是凶人妄詐,規肆奸毒,願以事白上,甘罪無晚。」 煥以其言,上書自訟,果詐者所為,追奮抵罪。緄由是知名。

譯文:

馮緄的父親馮煥任幽州刺史時,非常痛恨奸佞小人,屢次懲罰他們。痛恨馮煥的人於是就假造皇帝的詔書來譴責馮煥,賜刀讓他自殺。他們又讓東都尉龐奮監督行刑。龐奮隨即收押馮煥,馮煥想自殺。馮緄疑詔文有假,勸阻煥道:「大人任幽州刺史時,曾立志要除去奸惡,實在是沒有其他原因,肯定是奸人作假陷害你,我想先把這事告訴皇帝,你再認罪不遲啊。」 馮煥聽了他的話,上書自訟,經查果然是殲佞所為,後來皇帝派人捉住龐奮,治了他的罪。馮緄從此一舉成名。——《後漢書•馮緄傳》

5. 【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文言文閱讀題盧淵】

淵,字伯源,小名陽烏。

性溫雅寡慾,有祖父之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 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

遷秘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爵為伯。

給事黃門侍郎, 遷兼散騎常侍、秘書監、本州大中正。是時,高祖將立馮後,方集朝臣議之。

高祖 先謂淵曰:「卿意以為何如?」對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簡卜。」高 祖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

淵曰:「雖奉敕如此,然於臣心實有未盡。」 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

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譯文: 盧淵,字伯源,小名陽烏。

性情溫雅寡慾,有祖父的風范,篤志學業,家門和睦。襲爵為侯,拜為主客令,典屬國。

遷任秘書令、始平王師。後按例降爵為伯。

任給事黃門侍郎,遷任兼散騎常侍、秘書監、本州大中正。當時,高祖將立馮後,准備召集朝中大臣討論此事。

高祖先問盧淵:「卿覺得怎麼樣?」盧淵說:「這種事自古以來都是很慎重的,依臣愚見,應該求之卜筮。」高祖說:「因她是先後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

盧淵說:「雖然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實有未盡之意。」等到朝臣聚集討論,盧淵仍像以前一樣堅持自己的意見。

馮誕得到皇帝的隆厚寵遇,這下深深記恨在心,盧淵也不記掛。

6. 馮宿,東陽人文言文翻譯

新唐書·馮宿傳翻譯

馮宿的字叫拱之,婺州東陽縣人。

他父親馮子華,在父母墓邊搭棚守喪時,有靈芝、白兔出現,人稱他家為「行孝的馮家」。

馮宿在貞元年間和弟弟馮定、叔伯弟弟馮審和馮寬一起考中了進士,徐州節度使張建封任命他為掌書記。張建封去世了,他兒子張忄音被軍人脅迫主管留守事務。李師古想趁喪期收復原屬自己的土地,張忄音很擔心。當時,王武俊集結軍隊想利用矛盾,馮宿寫信勸王武俊說:「張元帥和您結為兄弟,想一起努力使河南、河北歸順皇帝,全國人沒有不知道的。現張元帥去世,年幼的兒子被騷亂的軍人脅迫,國內不能受朝廷信任,境外有強敵威逼,您怎麼能袖手旁觀呢?您如果能啟奏皇帝不忘張元帥過去的功勞,赦免張忄音的罪,讓他到朝廷請罪,那麼您就有平定禍亂的功勞,挽救張家的恩德了。」王武俊高興了,就奏報皇帝,任命張忄音為留後。馮宿不想輔佐張忄音,跑到浙東觀察使賈全府中效力,張忄音討厭他離開自己,上奏貶他為泉州司戶參軍。

後皇帝召他任太常博士。王士真去世了,他兒子王承宗不服從朝廷命令,朝廷就沒給他賜謚號,馮宿認為他生前的功勞不能忘記,就呈報了好謚號,表示不忘他的忠心。馮宿兩次陞官後任都官員外郎。裴度任彰義軍節度使時,任命他為判官。淮西平定後,他被任命為比部郎中。長慶年間,升任知制誥。牛元翼調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因被王廷湊包圍,就任命馮宿主持留守事務。他回京後,升任中書舍人,後派他出京任華州刺史,他為避父親的諱不願上任,改任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後又任河南府尹。

洛陽宮苑使姚文壽放縱部下搶奪百姓的田地,後藏到軍營里,官吏不敢去抓。河南府大集會,那部下和姚文壽一起來了,馮宿把他抓住用杖刑打死了。馮宿後任過工部和刑部侍郎。撰有《格後敕》三十篇,在當時流傳。他多次晉爵後被封為長樂縣公。

後升任東川節度使,他修好了城牆,添置軍械十多萬件,有詔命將多餘的鎧甲送給黔巫道。涪水多次沖毀人民房屋,馮宿修築堤防,當地百姓都受了益。

他病重了,遇上要判罪人重刑,他家裡人請求寬恕罪人,他說:「壽命長短由上天決定,違法來求神保佑,我不敢做。」後去世了,享年七十歲,贈官為吏部尚書,賜謚號叫懿。他頭腦清醒時說不要厚葬,將生前寫的書放在墳墓里。

他兒子馮圖的字叫昌元,連續考中了進士和博學宏辭科。大中年間,官當到戶部侍郎、判度支。

馮寬曾任起居郎。

馮定的字叫介夫,身材魁梧。和馮宿名聲一樣大,人們把他們比作漢代的馮野王和馮立兩兄弟。於由頁在襄陽時,馮定步行去拜見他,他手下官吏不肯通報,馮定掉頭就走。他聽說後,斥責了官吏,送給馮定五十萬文錢,在轄區邊境上追上了馮定,馮定退還他送的錢,寫信責備他不禮敬士人,他很慚愧。

馮定以優等考中了進士,被浙西節度使薛草用為幕僚,後任戶縣尉和集賢殿校理。開始,馮定因為守喪時,哭壞了身體,多次請病假,大學士懷疑他不敬懶惰,免去了他的職務。後多次陞官後任祠部員外郎,又出京任郢州刺史。有官吏告他強奪百姓妻子,侵吞倉庫錢財,御史審訊無罪。但被判遊玩飲宴不節制被免職。後又被任用為國子司業,兩次陞官後任太常少卿。唐文宗曾命排練開元年間的《霓裳羽衣舞》,M.233mR.cOm用《雲韶》樂伴奏,在朝廷上檢查。馮定率樂師站在宮殿上,神色莊重像雕塑一樣。皇帝對他感到驚奇,問學士李珏是誰,李珏說是馮定。皇帝高興地說「:難道是能寫古詩的那人嗎?」又親自吟誦他的《送客西江》詩,召他上殿,賞給他宮中上好的錦緞,並命獻上他所有的作品。後又升任諫議大夫。

這年,因李訓、鄭注起事失敗,殺死了很多大臣,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到改年號後,皇帝到前殿上朝,仇士良請求派神策軍持兵器守衛宮殿大門,馮定極力爭論才否定了。他又請求准許左右史跟隨宰相到延英殿去記載他們的談話,宰相不高興了,調他任太子詹事。鄭覃兼任太子太師時,想在尚書省聚會,馮定根據禮書認為應當在詹事府聚會,有詔同意馮定的意見。議論的人認為他很正直。後調任衛尉卿,在左散騎常侍任上退休。此後去世了,贈官工部尚書,賜謚號為節。

當初,源寂出使新羅,看到那個國家的人流傳馮定的《黑水碑》、《畫鶴記》;韋休符出使吐蕃,住處屏風上寫有馮定的《商山記》。由此可見他的名聲已在異族傳開了。

馮審的字叫退思,開成年間,任諫議大夫,後任桂管觀察使,又當過國子祭酒。國子監有孔子碑,武則天時樹的,唐睿宗寫的標題。馮審請求鏟去「周」字改為「唐」字。後他官當到秘書監。

他兒子馮緘的字叫宗之,乾符初年,任過京兆尹和河南尹。

7.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㈢ 羅才軍文言文三則

1.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2. 文言文三人市虎的原文加譯文

原文

龐蔥 與太子質(1)於邯鄲(2),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龐蔥曰:「夫(7)市之無虎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9)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11)之矣。」 王曰:「寡人自為知。」 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至,竟不得見。(17)

注釋

1. 質:人質,這里用作動詞,謂將人在為抵押品,這是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2. 邯鄲:趙國的都城,在今直隸省邯鄲縣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後世衍申為城市。 4. 之:代詞,指市上有虎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 7. 夫:語氣詞,用於句首,表示下文要發表議論,現代漢語沒有與此相應的詞語。 8. 明:明擺 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離。 10. 大梁:魏國國都,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11. 察:詳審,辨別是非,明察。 12. 自為知:自己會了解,猶言不會輕信人言。 13. 辭行:遠行前向別人告別。 14. 讒言:中傷別人的話。 15. 罷質:罷是停止,謂充當人質的期限結束。 16.竟:果真 17.見:作使動動詞解,謂龐 結果得不到魏王召見。

譯文:

魏國的太子將被送往趙國都城邯鄲去作人質。魏王(即魏惠王,或稱梁惠王)派龐恭陪送前去。 臨別時,龐蔥恭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人跑來報告:『不好了,市上出現一隻老虎,正在四處咬人!』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不信。」龐恭說:「如果不一會,又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也說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可相信嗎?」魏王說:「那我要有點懷疑了。」龐恭說:「如果再過一會,又有第三個人跑來,還是這樣說: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這時,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說:「那我當然會相信了。」 龐恭接著道:「市上明明沒有老虎,誰也都知道市上不可能出現老虎,然而『三人言之則成虎』。現在我到趙國去,邯鄲(趙國國都)離大梁(魏國國都)要比這兒離市遠得多。我去後,誹謗我的人也一定不止三個,那時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很勉強地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陪太子去吧!」龐恭去趙國後不久,果然有人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開始魏王不信,後來說他壞話的人多了,魏王竟然相信了。龐恭從邯鄲回來後,便果真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再也沒被魏王召見。

3. 文言文《盧鈞傳》

——《舊唐書》卷一七七 [說明]盧鈞(778—864),字子和,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人。

文宗時任左補闕、給事中、華州刺史(治所在今陝西華縣)、嶺南節度使(治所在今廣東廣州);武宗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義節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宣宗時任宣武節度使(治所在今河南開封)、河東節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為尚書左僕射。受宰相令狐綯排擠,又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治所在今陝西漢中),懿宗初年去世。

盧鈞歷任數道節度使,多有政績,尤其在任嶺南節度使期間,沒有像前任節度那樣貪財致富。他為政廉潔,將「市舶使」這一直接管轄外國商船的職務交由監軍使擔任,自己從不幹預。

盧鈞是唐朝後期治理廣州比較清廉的一位節度使。 盧鈞,字子和,本是范陽人。

祖父是盧靈,父親是盧繼。盧鈞在元和四年進士及第,又應試「書判撥萃」科,調授校書郎,歷任諸侯幕府僚佐。

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補闕。與同事申訴宋申錫的冤枉,因此出名。

經尚書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給事中。

開成元年,又出任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這年冬天,代替李從易任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南海有外國船隻販運之利,珍奇貨物雲集。舊節度使設法興利以致富,凡鎮守南海的,無不捆裝船載財物還京。

盧鈞性情仁慈寬恕,為政廉潔,請監軍使擔任市舶使,自己一點也不幹預。自從貞元年間以來,有罪流放到嶺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孫貧困。

瞧淬,雖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還京。凡是在嶺南境內的,盧鈞減省俸錢為他們營辦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喪,則為他們出醫葯辦殯殮;有孤兒 *** ,為他們辦婚嫁,共數百家。

因此山越的俗民,嘆服他的德義,令雖不嚴而眾人向化。三年任滿將替換,華人蠻族數千人赴衙門請為盧鈞立生祠,刻功頌德。

先前土人與蠻人、僚人雜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時阻撓,就互相煽誘反亂。盧鈞到任後立法度,使華人與蠻人分居、不通婚姻,蠻人不許擁有田地宅院,於是境外清肅,而互不相犯。

會昌初年,遷任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四年誅殺劉稹,命盧鈞任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澤潞邢氵名磁觀察等使。

這年冬天,詔書命盧鈞派五千澤潞鎮軍去代北防戍。盧鈞登上城門錢送戍卒,他們的家屬搭幃幄旁觀。

澤潞軍一向驕橫,因為與家人告別,乘醉倒戈返攻城門,監軍使讓州兵拒戰,直到晚上,經安撫慰勞才將亂卒平定。詔書命盧鈞入朝,拜官戶部侍郎、判度支、升任戶部尚書。

大中初年,盧鈞任檢校尚書右僕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宋毫汴潁觀察等使,在任時又加官檢校司空。四年,入朝任太子少師,進勛位上柱國、封爵范陽郡開國公、食封邑二千戶。

六年,再任檢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九年,頒下詔書說:「河東軍節度使盧鈞,年長才高、博聞練達,見識聰敏、胸襟宏大。

蘊藏著山河的靈氣、懷抱有執政的才能。多才多能而從不炫耀,行為韜晦反而更顯揚。

從嶺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換節鉞,仁愛之聲滿路,輿論越加贊頌。希望你任藩鎮時和氣不要衰退,讓台閣中的清風時常存在,應該升任宰職,用作群僚表率。

可授官尚書左僕射。」 盧鈞歷任中央、地方,功績眾多。

後輩子弟,多官至高位。到這次緊急征他入朝,以為應作宰相,雖任尚書僕射,心中特別失望。

於是常常稱病不辦公,與親戚舊友在城南別墅遊玩,有時幾天才回來一趟。宰相令狐絢厭惡他,於是他被停罷僕射官,仍然加授檢校司空,守太子太師。

輿論認為盧鈞是長者,都譴責令狐綯濫弄權力。令狐綯懼怕,十一年九月,任盧鈞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入朝任太子太師,去世。 (黃正建 譯 ) [原文] 盧鈞,字子和,本范陽人。

祖炅,父繼。鈞,元和四年進士擢第,又書判拔萃,調補校書郎,累佐諸侯府。

太和五年,遷左補闕。與同職理宋申錫之枉,由是知名。

歷尚書郎,出為常州刺史。九年,拜給事中。

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

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湊。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

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軍領市舶使,己一不幹預。自貞元已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

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葯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

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

會昌初,遷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澤潞邢洺磁觀察等使。

是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

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別,乘醉倒戈攻城門。監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詔鈞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遷戶部尚書。 大中初,檢校尚書。

4. 文言文三餘 三國志. 董遇傳

董遇談「三餘」勤讀

原文: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選自《三國志·董遇傳》

譯文: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5. 羅紹威 文言文全篇翻譯

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一位白鬍須的老頭,對他說:「你將成為一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你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志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扎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佔。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一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凶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皋、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佔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一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一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抬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共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共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一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里,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御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6. 文言文《丁一世》的翻譯

【丁一士】

【原文】

里有丁一士者,矯捷多力,兼習技擊,超距之術。兩三丈之高,可翩然上;兩三丈之闊,可翩然越也。余幼時猶及見之,嘗求睹其技。使余立一過廳中,余面向前門,則立前門外面相對;余轉面後門,則立後門外面相對。如是者七八度。蓋一躍即飛過屋脊耳。後過杜林鎮,遇一友,邀飲橋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應聲聳身過。友招使還,應聲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將圮,近水陡立處開裂有紋。一士未見,誤踏其上,岸崩二尺許。遂隨之墜河,順流而去。素不習水,但從波心踴起數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墜水中。如是數四,力盡,竟溺焉。蓋天下之患,莫大於有所恃。恃財者終以財敗,恃勢者終以勢敗,恃智者終以智敗,恃力者終以力敗。有所恃,則敢於蹈險故也。田侯松岩於灤陽買一勞山杖,自題詩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當坦處亦防傾,敢因恃爾心無慮,便向崎嶇步不平。」斯真閱歷之言,可貴而佩者矣。 《閱微草堂筆記》紀昀(紀曉嵐)

【翻譯】

鄉里有個叫丁一士的人,強壯敏捷很有力氣,兼會格鬥、輕功的武藝。兩三丈的高度,可以輕松躍上;兩三丈寬的距離,也可以輕松越過。我小時候,還見過他。曾請求看他的本領。他讓我站在過道里,我面向前門,他先站到門前外面對著,等我轉過身子面向後門時,他已經站到後門外面對著我了。像這樣反復了七、八次,原來(在我轉身的時候,)他一跳就飛過屋頂了。後來,他路過杜林鎮,遇到一位朋友,請他到橋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們站在河邊眺望。朋友對他說:「你能跳過這條河嗎?」丁一士應聲一聳身就躍過去了。朋友招呼他回來,他又應聲跳過來。可是,腳剛剛到岸邊,不料河岸已經快崩毀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開了一條裂紋。丁一士沒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於是隨著崩倒的河岸掉到河裡,順流沖走了。他素來不熟悉水性,只能從波濤中間竄起幾尺高,只會直上直下竄動而不能游向岸邊,仍舊掉到河中。如此跳躍多次,氣力用完了。終於淹死在河裡。天下的禍患沒有什麼比恃強逞能更大的。依仗錢財的人最終因為錢財而失敗,依仗勢力的人因為勢力倒霉,依仗智謀的最終因為智謀倒霉,依仗氣力的最終也因勇氣力量而死。這是因為一旦有所憑仗,就會敢於涉險的緣故。我的朋友田侯,字松岩,曾在灤陽買了一支登山用的嶗山杖,自己在上面題寫了一首這樣的詩:花前月下你曾陪我處處走遍,路途坦盪也應提防不要失腳,豈敢因為有你就無所顧慮,故意涉足崎嶇不平之地呢?這真是有歷經世事之人的說出的至理,應該重視而時時謹記/佩服啊!(這真是具有社會經驗的話,可以貫穿成鏈條掛帶在身邊,永記不忘的啊)。

7. 文言文 王勃傳的翻譯

一、譯文

王勃路過鍾陵,正趕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招待賓客,事先背地裡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賓客誇耀,於是拿出紙筆遍請賓客寫序文,大家都不敢擔承。到王勃那裡,竟漫不經心地接過筆來,也不推辭。

都督大怒,起身假裝上廁所,暗中派遣下屬窺探王勃的文章,隨時匯報。匯報了一兩次之後,文章的語言越來越奇妙,都督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天才!」連忙請他將文章全部寫完,賓主盡歡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時候,剛開始並不精密思索,先磨數升墨汁,然後大量飲酒,拉過一床被子蒙頭而卧,等醒來之後,拿過筆來就寫完全篇,一字不改,當時的人稱王勃為「腹中寫稿」。

二、原文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三、出處

《王勃故事》

(3)汪克寬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人物簡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二、字詞注釋

1、宿:事先。

2、誇客:向賓客誇耀(女婿的才能)。

3、勃:指王勃。

4、泛然:輕松愉快之意。

5、語益奇:(勃文)更加奇妙(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6、矍(jué):驚惶貌。

三、作者簡介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

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㈣ 趙王賢之文言文

1. 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C.坐:犯罪(2)「孟舒知士卒罷敝」句意完整,後面斷句,排除B;「不忍出言」句意完整,排除C;「子為父/弟為兄」結構對稱,中間斷句,「兄」後斷句,排除D;排除A(3)C.孝文帝事先並沒有起用孟舒的打算,這種打算是在與田叔談論之後才有的.(4)①「會」,恰好;「群臣反者」定語後置;「就系」,被逮捕.②)「出…右」,超過;「說」,同「悅」,高興;「拜(之)」,省略句.答案(1)C(2)A(3)C(4)①恰好事情被發現覺察了,漢朝下詔書逮捕趙王以及參與謀反的所有臣子,趙午等人都自殺了,只有貫高被逮捕.②(皇上認為)朝中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十分高興,任命他們都做了郡守或諸侯的國相.。

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C C D C :1.C 誅,刑戮,殺害。

2.C 坐:犯罪3.D ①表明田叔的忠義;④與田叔無關。4.C 孟舒並沒有主動率士兵抵禦,而是士兵主動登城御敵的。

5.(1)恰好事情被發現覺察了,漢朝下詔書逮捕趙王以及參與謀反的所有臣子,趙午等人都自殺了,只有貫高被逮捕。(2)(皇上認為)朝中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十分高興,任命他們都做了郡守或諸侯的國相。

(3)這時孟舒因為抵禦匈奴犯邊搶劫不力、雲中郡遭侵犯搶劫尤為嚴重而犯法獲罪,被免職。 參考譯文田叔是趙國陘城人。

田叔喜歡劍術。田叔為人廉潔正直,喜好俠義之風。

交遊各位公卿。趙國人把他推薦給趙相趙午,趙午又在趙王張敖那裡稱道他,趙王任命他為郎中。

任職幾年,趙王認為他很賢能,卻沒有來得及提升他。恰逢陳豨謀反,漢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誅討,途徑趙國,趙王張敖親端食盤獻食,禮節十分恭敬,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

當時趙國的相國趙午等數十人都為此很憤怒,對趙王張敖說:「您侍奉皇上禮節完備周全,現在皇上對待您竟是如此,臣等請求發動叛亂。」趙王把自己的指頭咬得出了血,說:「我的父親失去了封地,如果沒有陛下,我們會死後不能下葬,你們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於是貫高等人議論說:「趙王是忠厚長者,不肯背棄皇上的恩德。」

最後私下裡謀劃弒殺皇上。恰好事情被發現覺察了,漢帝下詔逮捕趙王以及參與謀反的所有臣子。

於是趙午等人都自殺了,只有貫高被逮捕。這時漢帝又下詔說:「趙國有膽敢跟隨趙王(進京)的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著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頭發,頸上帶著刑具,自稱是趙王的家奴,跟隨趙王張敖到了長安。貫高等人謀反的事查清楚了,趙王張敖得以釋放出獄,被廢黜為宣平侯,就推薦稱贊田叔等十多人。

皇上全部召見他們,跟他們談話,認為朝中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十分高興,任命他們都做了郡守或諸侯的國相。田叔做漢中郡守十多年。

漢文帝剛即位,召見田叔問他說:「先生知道誰是天下忠厚長者嗎?」田叔回答說:「臣哪裡能夠知道!」皇帝說:「先生是忠厚長者啊,應該能夠知道。」田叔叩頭說:「從前的雲中郡太守孟舒是忠厚長者。」

這時孟舒因為抵禦匈奴犯邊搶劫不力、雲中郡遭侵犯搶劫尤為嚴重而犯法獲罪,被免職。文帝說:「先帝安置孟舒任雲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堅守,毫無道理地讓士兵死掉幾百人。

忠厚長者本該殺人嗎?先生怎麼能說孟舒是忠厚長者呢?」田叔叩頭回答說:「貫高等人謀反,皇上下達了確切明白的詔書,趙國有敢跟隨趙王張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頭發頸帶刑具,跟隨趙王張敖,想要為他效死,自己哪裡料到要做雲中郡太守呢!漢和楚長期對峙,士兵疲勞困苦。

匈奴王冒(mò,墨)頓(dú,讀)剛剛征服北夷,又前來侵犯邊界,孟舒知道士兵疲勞困苦,不忍心命令他們再作戰,士兵們登城拚死抵抗,像兒子為父親、弟弟為兄長作戰一樣,由於這個緣故戰死者有幾百人。孟舒哪裡是故意驅使他們作戰呢!這就是孟舒是忠厚長者的原因。」

於是皇帝說:「孟舒真是賢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讓他重新做了雲中郡太守。數年後,田叔觸犯法律獲罪而丟了官。

梁孝王派人殺了過去吳國的國相袁盎,景帝徵召田叔來查辦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獲了梁孝王的案情。

返回朝廷稟報,皇上說:「梁孝王有那樣的事嗎?」田叔回答說:「有那樣的事。」皇上問:「事實在哪裡呢?」田叔說:「皇上不要把梁孝王的事當作(大事)追究啊!如果梁孝王不伏法受死,這就是廢棄了漢朝法律;如果他伏法受死,那麼太後就會吃飯不香,睡覺不安,這些都是陛下的憂慮啊!」從此,皇上認為他是大賢人,讓他擔任魯國國相。

3. 積習難改的文言文翻譯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

他專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裡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他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一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4. 文言文:「率由舊章」之弊原文和翻譯

出處:《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編輯本段釋義

1.完全依循舊規辦事。《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後漢書·朱穆傳》:「 建武 以來,乃悉用宦者……愚臣以為可悉罷省,遵復往初,率由舊章,更選海內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試雜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舊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後,他果然聽了 姚老先生 之言,諸事率由舊章,不敢驟行更動。」

2.原封不動,老樣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親友們還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舊章,並沒有發生激劇的變動。」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雖然率由舊章,而到底在物質上,卻摻進了不少的新奇東西。」

5. 初中文言文《鮑君》

鮑君

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設繩,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獐去,猶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鮑魚,乃以一頭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村裡因共而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轉多奉之者,丹楹藻梲,鍾鼓不絕。病或有偶愈者,則謂有神。行道經過,莫不至祠焉。積七八年,鮑魚主後行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出《抱朴子》)

【譯文】

從前汝南有個人在田野里設下了繩網想捕獲獵禽獸。一天,網里套住了一頭獐子,本主沒發現,一個過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過路人想想覺得太不夠意思,就把帶著的鮑魚放一隻在網里。本主來後看見了鮑魚,驚怪地認為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莊里的人們知道後就在得魚的地方建了個祠廟,叫"鮑君"神,傳說開來,祭祀的人很多。廟的柱子漆成紅色,屋樑也畫了花紋,日日鍾鼓聲不斷。有病的人求鮑神後偶然好了,就更說這神特別靈,走路人過廟門也都進去祈禱。七八年後,那個當初往網里放鮑魚的人經過祠廟,問是怎麼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這人說,"這是我放在網里的鮑魚呀!"從此人們才不再敬奉"鮑君"了。

6. < >文言翻譯

原文:齊攻宋,宋使臧孫子南求救於荊.荊大說,許救之,甚歡.臧孫子憂而返,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臧孫子曰:"宋小而齊大.夫救小宋而惡大於齊,此人之所以憂也,而荊王說,必以堅我也.我堅而齊敝,荊之所利也."臧孫子乃歸.齊人拔五城於宋而荊救不至.

齊國攻打宋國,宋國派臧孫子南下向楚國求救。楚國很高興,答應給以救援,勁頭十足。藏孫子憂心忡忡地返宋,他的車夫說:「求救的事如願以償了,現在您還憂容滿面,為什麼?」藏孫子說:「宋國小,齊國大。為救援弱宋來得罪強齊,這是令人擔憂的事;但楚王卻那麼高興,一定是想以此來堅定我們抗齊的決心。我們堅持下去,齊兵就會疲敝,楚國的利益便在這里。」於是臧孫子回到了宋國。齊人攻下了宋國五座城池,然而楚國的救兵一直沒來救援。

7. 陳四益的文言文《較言》翻譯

大將軍准備出征,想選一個先鋒,貼上榜文,約定時間,在校場一決勝負,到了時間,鑼響了三聲,傳大將軍令:「有大力者必有大言,今日較言不較力。」人們都惶惑不解,不知其中的意思!

一會,有一少年登場,說,我能舞動百斤大刀,拉開百石弓,大將軍點了點頭。

又等了一會,有一位壯士出場,大聲說:「我能拔樹。」用雙手抱樹,作拔狀,大將軍制止,說:「較言不較力。」

於是,有一人上場說,拔樹?雕蟲小技,我的頭頂著蒼穹,腳站在八極之上,肩上擔著日月,手裡提著五嶽,把長江所有的水都倒向東海,將昆侖山按入沼澤,宇宙之中,我的力氣最大。說完,面不改色,從容而退並唱歌說:「盤古老兒信手揉,揉出日月兩個球,我看兩球都不圓,將來拋擲東海邊,激起一道道波紋……

大將軍咋舌說:「真是神人啊!」急忙命令追回來,立刻拜為先鋒將,給予他先鋒印,全部的人都很驚嘆!

打仗打敗了,而大將軍以大勝上報,上褒賞有加,先鋒官加官進爵。

史官說:「言而不實,想求更大的,上面說,下面不做,只靠一張嘴,虛虛假假,終遭殺戮!不過幾天,史官之言竟成事實!

8. 諸葛之瑜之驢 文言文 譯文

〖原文〗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亮的兄瑾之長子也。恪父瑾面長似驢。翌日,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權乃以驢賜恪。

〖譯文〗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簽,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於是任憑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的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簡要評析〗

這是一篇文言文歷史故事,說的是諸葛恪如何用他的聰明才智把窘迫變成了一場鬧劇、轉危為安的。從側面烘托出諸葛恪的聰明。

9. 文言文《張佐治遇蛙》的譯文

金華縣郡太守張佐治到一個地方巡查,看見有無數的青蛙在道路兩旁不停鳴叫,而且一隻只都昂著頭,像是有冤情要訴說。

張佐治感覺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邊走邊察看,那些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為他引路。到了一處田邊,赫然看見三具屍體堆疊在一起。

張佐治用手提起上面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面那具屍體還在輕微的顫動,於是喂以湯水,不一會兒那人蘇醒了,便講述起了遇害經過:「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見兩個人擔著兩個筐,裡面全是青蛙,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但那兩個賣蛙的人說:『這里水很淺,就算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很容易被別人捉住。

前面有潭水很深,是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深水池,可誰能料想,那兩個人卻想害死我。

我的兩個僕人隨後來找我,他們身上都帶著很多銀兩,那兩個害我的人卻把我的僕人引誘到這里,也把他們殺死了,並搶走了所有銀兩。」張佐治聽後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殺人越貨的兩人,第二天,便捉住了他們,而且連被搶奪的錢財也盡數追回。

經過審訊,那兩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實,因此判他們死罪,並將他們所搶奪的錢財全部歸還那位商人。

10.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㈤ 周人懷璞文言文翻譯

周人懷璞文言文翻譯
1.周人還璞文言文【原文】
應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臘者,朴。周人懷朴過鄭賈,曰:『欲買朴乎?』鄭賈曰:『欲之。』出其朴。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賢顯名於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猶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鄭賈之智也。眩於名,不知其實也。」
【譯文】
應侯說:「鄭國人把沒有經過加工的玉叫『璞』,周人把沒有經過加工腌制的老鼠叫『朴』。一次,周人袋裡裝著『朴』,遇見一個鄭國的商人,問他:「您要買朴嗎?'鄭國的商人以為是賣『璞』的說:『想買』。周人從袋裡拿出朴給他看,原來是沒有經過加工腌制的老鼠。鄭國的商人便謝絕了,沒要。現在平原君自認為很賢能,在天下享有盛名,可是當安平君和李兌在沙丘宮殺害了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作為人子不報殺父之仇,而平原君竟做了趙惠文王的大臣,天下的君王還尊敬他,這是何其愚蠢。由此看來,天下的君王還不如鄭國的商人聰明,鄭國的商人還能辨明『璞』不是『朴』,而不要『朴』:天下的君王卻不能明辨賢與不賢,仍然尊敬平原君。」這都由於是被虛名所迷惑,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啊!」。
參考資料:?si=3
2.羅紹威文言文全篇翻譯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一位白鬍須的老頭,對他說:「你將成為一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你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志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扎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佔。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一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凶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皋、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佔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一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一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抬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共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共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一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里,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御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3.周人懷璞出自哪本書籍呢周人懷璞典出《尹文子?卷下》。
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臘者為「璞」。周人懷璞。
謂鄭賈曰:「欲買璞乎?」鄭賈曰:「欲之。」出其璞視之,乃鼠也。
因謝不取。鄭國人稱沒有處理過的玉石為「璞」;周國人把沒有製成干肉的老鼠叫做「璞」。
有一次,周國有一個人懷揣著他的璞,對鄭國的一個商人說:「你想買璞嗎?」鄭國的商人說:「想買。」周國人便從懷里掏出他的璞來,一看,原來是一隻老鼠。
鄭國商人便辭謝不要了。這個寓言的主旨,在於說明璞玉璞鼠,同名異實。
這正如稱呼那個東西叫「彼」,而「彼」不專用於那個東西,那麼「彼」的稱呼就不能成立;稱呼這個東西叫「此」,而「此」不專用於這個東西,那麼「此」的稱呼也就不能成立。這是因為,這些用來充當的稱呼並不適當,拿不適當的來充當,就要亂套了。
雖然兩人口中說的都是「璞」,但鄭賈要買「玉」,周人實懷「鼠」,這宗買賣當然做不成。可見判斷事物,不能只憑名,不求實。
4.安希範文言文翻譯安希范,字小范,無錫人。
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
遷禮部主事,乞便養母,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行人高攀龍以趙用賢去國,疏爭之,與鄭材、楊應宿相訐。
攀龍謫揭陽典史。御史吳弘濟復爭,亦被黜。
希范上疏曰:「近年以來,正直之臣不安於位。趙南星、孟化鯉為選郎,秉公持正,乃次第屏黜。
趙用賢節概震天下,止以吳鎮豎子一疏而歸,使應宿、材得窺意指,交章攻擊。至如孫鑨之清修公正,李世達之練達剛明,李禎之孤介廉方,並朝廷儀表。
鑨、世達先後去國,禎亦堅懷去志,天下共惜諸臣不用,而疑閣臣媢嫉,不使竟其用也。高攀龍一疏,正直和平,此陛下忠臣,亦輔臣諍友。
至如應宿辨疏,塗面喪心,無復人理。明旨下部科勘議,未嘗不是攀龍非應宿。
及奉處分之詔,則應宿僅從薄謫,攀龍又竄炎荒。輔臣誤國不忠,無甚於此。
乃動輒自文,諉之宸斷。坐視君父過舉,弼違補袞之謂何!苟俟降斥之後,陽為申救,以愚天下耳目,而天下早已知其肺腑矣。
吳弘濟辨別君子小人,較若蒼素,乃與攀龍相繼得罪。臣之所惜,不為二臣,正恐君子皆退,小人皆進,誰為受其禍者。
乞陛下立斥應宿、材,為小人媚灶之戒;復攀龍、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王錫爵,無挾私植黨,仇視正人。則相業光而聖德亦光矣。」
時南京刑部郎中譚一召、主事孫繼有方以劾錫爵被譴。希范疏入,帝怒,斥為民。
希范恬靜簡易,與東林講學之會。熹宗嗣位,將起官,先卒。
贈光祿少卿。
5.汪克寬文言文翻譯明史汪克寬傳【原文】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譯文】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6.張平山文言文翻譯張平山文言文翻譯:
白話譯文
張平山先生已經歸隱山林,豹子隱居在樹林湖泊之中。穿布做的衣裳,芒草做的鞋子。不受外面的拘束,不曾用世俗的事情纏繞心懷。平常不以到邀請地方為樂,也不會到衙門去。掌權的人想要得到他的畫,必須先拜訪先生的草廬。先生也不致以謝意。曾經有位監司地位施加於先生想要得到他的畫,先生躲避遠離他。監司很生氣,想要用危害法律來中傷他。先生很自得地在那裡等著。監司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路過親朋好友的家時,人們都提前擺好紙和墨,先生(與他們)長談多唱,舉杯飲酒。興致到了就作畫一副。凡是從各地來求畫的人,如果是志趣高雅的志士,沒有不答應的。有用貨物錢財來買的人,必會拒絕。曾說道:畫是志士君子用筆墨交際嬉戲的,怎麼能用錢財來換取呢!」
7.劉羽沖讀書泥古不化的文言文翻譯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①,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②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內《秋林讀書》一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③。」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試於一村。溝洫⑤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鬱不自得,恆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⑥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⑦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一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⑨。』」(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概述〕有一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一次他偶爾得到一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一年,便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一隊鄉兵前往鎮壓,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後來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一年,又聲稱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讓他在一個村子裡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入村莊,村裡人險些全被淹死。從此劉羽沖悶悶不樂,每天總是獨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搖頭自語道:「古人豈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鬱中病死。
〔注釋〕①先高祖:稱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詩互相贈答。②倩:請。③井田譜:據說西周時曾實行過井田制。後世有些士大夫為了解決現實土地問題,企圖恢復井田制,畫出圖譜,這是復古的愚蠢行為。④干:謀求。⑤溝洫:溝渠。洫:田間水道。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現的樣子。⑦昀:作者本人,紀昀。⑧「神而」二句:語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這樣的修養的才能只能存在於某些人的身上。⑨
「能與」二句:語出《孟子》。意思是說,木工能把製作的准則傳授給別人,但不一定能使別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尋求的。

㈥ 汪克寬選自哪一個小古文

選自《明史汪克寬傳》
【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
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
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
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
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
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
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
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榦)的真傳。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
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
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
《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
《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

㈦ 得鹿夢的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蕉鹿夢

蕉鹿之夢

《列子》ؤإ

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松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譯文:

鄭國有位樵夫在山野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嚇的鹿。迎頭一擊將鹿打死。怕別人瞧見,就急忙把死鹿藏在乾涸的壕溝里,用蕉葉蓋上,高興得不得了。不一會忘記了藏鹿的地方,就以為是夢。順路邊走邊唱著山歌述說這件事。

路旁有一個人聽到了,按照樵夫講的找到了這只鹿。這個人回到家裡,告訴妻子說:「剛才一個砍柴的人夢到打死一隻鹿,卻不知道藏鹿的地方。我現在卻得到了它,那個人做的夢竟是真的呢!」

妻子說:「你大概是夢見砍柴的人打死一隻鹿吧?難道真有那個砍柴的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一隻鹿,恐怕你做的夢是真的吧?」

丈夫說:「反正我得到了這只鹿,還管什麼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

樵夫回到家裡,不甘心失掉這只鹿。夜裡真的又夢見他藏鹿的地方,還夢見拿走鹿的那個人。第二天清早,樵夫就根據他夢中的線索找到了那個人。於是兩個人為爭鹿起訴,鬧到了法官那裡。法官對樵夫說:「你當初真的得到了鹿,你卻胡亂說是做夢;現在真的是做夢夢見了鹿,你卻胡亂說是事實。他真的拿走了你的鹿,卻又與你爭這只鹿,而他妻子又說他是做夢認取了別人的鹿。由此可見,沒有誰真正得到過鹿。現在你們擁有了有了這只鹿,就兩家平分吧。」

這個案子上報給鄭國的國君。國君說:「哈哈!法官大概是在做夢給別人分鹿吧?」於是國君又去問國相。國相說:「他們是做了夢還是沒做夢,我也沒法辨別。想要辨別是清醒還是夢幻,只有找黃帝與孔子。現在沒有黃帝與孔子,誰還能辨別清楚呢?姑且按照法官的判決就行了。」

2. 《江良才盡》文言文翻譯

原文: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譯文: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3. 文言文董允傳的翻譯

董允,字休昭,是掌軍中郎將董和的兒子。先主(劉備)立太子,董允被選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馬。後主(劉禪)繼位後,董允升任黃門侍郎。

丞相諸葛亮將要北征魏國,駐軍漢中,考慮到後主年紀幼小,難以辨別是非曲直;因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宮廷內府的事務交由他負責。諸葛亮給後主上奏疏說:「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簡選提拔起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權衡取捨,規劃補益,毫無保留地向陛下進獻忠言,都是他們的責任。我認為,宮中的事務,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就一定能夠彌補失誤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沒有聽到勸勉陛下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董允等人,以表明他們的怠慢失職。」不久,諸葛亮請費禕作參軍,將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宮的宿衛親兵。郭攸之性情向來平和溫順,只是湊數的官員而已。進獻忠言採納意見的任務,都由董允一人承擔了。

董允處理政事注意制定防範措施,克盡匡正扶救的職責。後主劉禪常常想要挑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認為古代天子的後妃之數不超過十二人,現在後主的嬪妃美女已經充備,不應該再增加,就始終堅持,不答應選取美女之事。後主劉禪越發畏懼害怕他。尚書令蔣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薦費禕和董允,又上表說:「董允在宮內侍奉多年,輔佐襄助王室,應該賜予他爵位和封地,來褒獎他的辛勞和功勛。」董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後主逐漸長大,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善於阿諛逢迎,機敏狡黠,想要取悅後主,求得進身。董允時常對上正顏厲色地匡正後主,對下則多次斥責黃皓。黃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為。一直到董允去世,黃皓的職位沒有超過黃門丞。

董允曾與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人相約出遊宴飲,車馬已經准備停當,擔任郎中的襄陽人董恢前來拜訪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紀輕輕,官職卑微,看見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躕不安,請求離去。董允不答應,說:「本來我之所以要出遊,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遊玩暢談。現在您已經屈尊(來到我家),正要好好說說闊別多日蘊積的思念之情。舍棄這樣的交談,去赴那個宴會,不是我原來(做這事)的意圖。」於是讓人解下駕車的馬匹,費禕等人也都停了車馬,不再出去遊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禮賢下士,行事大都是這種樣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暫理尚書令職務,做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4. 出裘發粟的文言文翻譯

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

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

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

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

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

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5. 求高人翻譯茅坤的《夜泊錢塘》

一、翻譯:

行船於江中,夕陽西下,已是傍晚時分。哪裡可以讓我系船登岸呢?

層層樹林里,茫茫秋雨中,一點燈火在風雨中搖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風中振翅疾飛,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勾起我的思鄉之情。

樹葉因難以承載這離別之情而墜落,思鄉之夢化入這寒冷的江水中,隨著江水流動著。

想尋酒市借酒澆愁又如何能化解這愁苦,只能輕輕吟唱思鄉曲,寄託自己一點思鄉的愁緒。

二、《夜泊錢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

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

(7)汪克寬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及解析

《夜泊錢塘》為明代著名散文家茅坤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主要敘述作者夜間游覽錢塘縣的經過及所見景物,是一首典型的閑適詩。

「江行日已暮」,行船於江中,夕陽西下,早已是傍晚時分。傍晚之際,正是一家其樂融融的時候,遠在天涯的遊子看到夕陽,思鄉之情也格外深沉。「何處可維舟?」想要落腳休息,可是「何處可維舟」,偌大的錢塘江,竟沒有一塊可以拴住小船的地方嗎?這句話寫出了飄盪在外的遊子對於無家可歸的凄涼心情。

「樹里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樹里」「風前」承受著餐風飲露的生活,這就更讓詩人懷念自己的家鄉。此時正是「孤燈」難眠,見「雁」思歸之際。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在作者的眼裡,樹葉也因難以承載離別之情而墜落,連「寒流」也載不動思鄉之夢。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尋「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濃濃思鄉之情?輕輕吟唱思鄉曲,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二、作者簡介

茅坤 (1512~1601) 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明代散文家、藏書家。官廣西兵備僉事時,曾領兵鎮壓廣西瑤族農民起義。茅坤文武兼長,雅好書法,提倡學習唐宋古文,反對「文必秦漢」的觀點。曾編選《唐宋八大家文抄》,影響較大,另著《白華樓藏稿》、《玉芝山房稿》、《耄年稿》、《史記鈔》等。

6. 關於徐鹿卿的文言文及翻譯

徐鹿卿,字德夫,是隆興豐城人。

他博覽並精通經書史傳,年青人都爭著向他學習請教。 徐鹿卿調到南安軍學(「南安軍學」,學堂名,後又改為「周程書院」,當時有「南安軍學甲江西」之說)擔任教授。

張九成曾因為正直行事被貶官而居住在那裡,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學校作為訓誡。之前周敦頤、程顥及其弟程頤都曾在這個地方講學,徐鹿卿進一步弘揚他們的教義,從此崇理重義的學風重新興盛起來。

徐鹿卿還制定資助士人的制度。助學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窪之地,加上以前徵收賦稅缺乏一定的尺度,農民為此困苦不堪。

徐鹿卿好好地慰問、安撫他們,從此再也沒有拖欠租稅的人。後來強盜興起,環城的房屋許多都被毀壞,只有學校倖免於難。

徐鹿卿說:「這是強盜也不想騷擾我們的緣故啊。」 真德秀稱贊徐鹿卿心氣平和、言行正直,有關愛百姓之誠心。

徐鹿卿就被調職去主管尤溪縣。德秀駐守泉城時,又調任徐鹿卿為南安的縣令。

徐鹿卿以不便供養母親而請辭。德秀說:「我們道同志合,一起來救助民眾,還害怕你的母親不讓你來嗎?」徐鹿卿進去稟報母親,母親欣然答應。

到了南安後,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沒有依據的科稅,釐清登記戶口、土地的薄冊,償還官府向民間預先借支的各種賦稅,疏通百姓上訪的渠道,平反冤案錯案。南安因此變得非常安定。

某年督府要強行收取秋熟穀物的賦稅,要建昌要交納米糧五千斛。徐鹿卿據理力爭,說:「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糧是決不會交的。」

百姓恐怕徐鹿卿被調走,紛紛請求交糧來完成督府的任務。徐鹿卿說:「百姓為我考慮得很周全了,難道我就不替百姓著想嗎?」最終在徐鹿卿的堅持下,建昌被免掉了秋稅。

某年收成不好,鬧了飢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貯藏的米糧三千多石,以半價來出售,除了一部分沖抵府庫的利錢,又拿出一萬七千緡錢來救助災民,勸居民收養那些被遺棄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補助他們錢、米。

所救活的人暢琺扳貉殖股幫癱爆凱有幾百人。徐鹿卿平時宴集也不演奏音樂(以節約開支)。

岳珂駐守當塗時,私自製造茶、鹽,自己在幕後操縱來獲取暴利,各種濫征的捐稅各種濫征的捐稅名目繁多,導致路上再也沒有商旅出行,民生反而比從前更加艱難。皇上命令徐鹿卿去核查此事,當地的官吏聽說後爭著逃跑、躲藏。

徐鹿卿給他們一個交待問題的寬松的期限,並親自去核查情況,全部掌握這些人犯案的證據。後來岳珂被免職,徐鹿卿兼任太平的主管,又暫時掌管茶、鹽事務。

鹿卿在家中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喜怒不形於色,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他的親族、同鄉都對他有好感。他做官時,廉潔節儉,剛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亂拿,他的房子也簡陋得僅僅能夠遮蔽風雨而已 。

7.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8.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譯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陽人。

父親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國官。憲宗蒙哥南征時,卜世昌率眾歸附,授官為鎮撫,統領民兵二千戶,升為真定路管民萬戶。

憲宗六年,登錄征調黃河以北的二千民戶遷徙至黃河以南,命卜世昌專領,因而定居於汴梁。卜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後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

至元年間,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飢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准備向南遷徒,皇帝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嘩不肯歸家。卜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賢良,徵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後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權勢貪污受賄,御史揭發了他貪贓。

當時卜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御史都被拘押於內廷,御史悲傷埂咽,卜天潭問他為什麼這樣,御史說:「我已老了,只有一個女兒,心裡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卜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什麼要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慚愧,向卜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順德王伾持國政,擢升卜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相很生氣,對卜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卜天璋的意見,並且說:「掾能這樣做,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劉帥,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理,中書省調卜天璋前去斷決,劉帥屈服,所奪回地又歸於民。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並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後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兩套。

任職期滿後,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為增設的員額。武宗時,遷升為宗 *** 郎中,尚書省設立後,又遷升為刑部郎中。

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於良民百姓。卜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這種作法。

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卜天璋審訊處理,為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聖太後也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後說:「這是不貪賄賂的卜天璋。」

太後問他現任什麼官職,卜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推薦的。你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

走馬上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並賜錦衣三套。後受命處理謀反的案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卜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一定會得到實情。」

卜天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皇慶初年,卜天璋任歸德府知府,鼓勵農耕,勸導學業;修復河流渠道,河水泛濫之患得以免除。

當時盜賊聚集,占據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盜賊數百人,全部處以碟刑示眾,盜賊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訪副使,到任數月,因為更改田制,改任饒州路總管,卜天璋到任後,任憑百姓自報田產,施政毫不擾民,百姓歡悅,境內清靜肅然。

當時行中書省大臣負責更改田制之事,他們作威作福,州縣官員爭著賄賂他們,希望以此免受譴責。只有饒州路不送,中書省臣因此銜恨,要以嚴格的法令中傷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狀卻毫無所得;屬縣報告發生飢荒,卜天璋當即發放官糧賑濟,僚佐們都認為不能這樣做,卜天璋說:「百姓如此飢餓,若是向上面請求後再賑災,百姓定會餓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報的責任,我獨自承擔,不會連累各位。」終於發放官府存糧賑濟,百姓因此得以免於餓死。

他遇事就是這樣無所顧慮。大火燒到饒州的東門,卜天璋穿戴整齊,對火而拜,大火因此熄滅。

鳴山有虎凶暴殘惡,卜天璋發出檄文給山神,很快就將虎捕獲。他以政績和品行第一為朝廷所知,升任廣東廉訪使。

先前,豪強瀕海築堰,壟斷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屆長官都因收受了賄賂而置之不問;卜天璋到任後,便調發兵卒將堤堰決去。嶺南地區歷來無冰,卜天璋到後,開始有冰,人們都說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請求退休。天歷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

朝延又拜卜天璋為山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一定不會上任。

卜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於是挺身赴任。到任後,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

當時物價飛漲,卜天璋下令不要壓低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匯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下御史台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御史台,用來賑助飢民,御史到達後,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稱贊頌揚他。

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共一萬余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切中時弊,從此後便辭官歸家了。回到汴梁後,他把自己餘下的俸祿都施。

9. 積習難改的文言文翻譯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

他專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裡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他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一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㈧ 謝方明文言文翻譯

1. 呂大忠傳 文言文 翻譯

《宋史·呂大忠傳》原文及譯文----Greysky逐段翻譯供參考 大忠字進伯。

登第,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以大忠提舉永興路義勇。

改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條義勇利害。

大忠言:「養兵猥眾,國用日屈,漢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於屯田,義勇近於府兵,擇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為簽書定國軍判官。譯:呂大忠字進伯。

科舉中進士,被任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時,以呂大忠為提舉領導永興路義勇軍。

後改任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後房文字。讓呂大忠分析義勇軍的利弊。

呂大忠說:「國家養著的兵太多,國家財政越來越艱難;漢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辦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隊的制度接近屯田制,義勇部隊的制度接近於府兵制,選擇一種好辦法來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費。」

呂大忠被任為簽書定國軍判官。 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與范育被命,俱辭行。

大忠陳五不可,以為懷撫外國,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罷不遣。

令與劉忱使契丹,議代北地,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

契丹使蕭素、梁潁至代,設次,據主席,大忠與之爭,乃移次於長城北。換西上閣門使、知石州。

大忠數與素、潁會,凡議,屢以理折之,素、潁稍屈。已而復使蕭禧來求代北地,神宗召執政與大忠、忱議,將從其請。

大忠曰:「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求關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對曰:「陛下既以臣言為不然,恐不可啟其漸。」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計,願陛下熟思之。」執政知不可奪,議卒不決,罷忱還三司,大忠亦終喪制。

其後竟以分水嶺為界焉。 譯:熙寧年間,王安石提議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邊界線,呂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為使臣,兩人都拒絕出行。

呂大忠上書陳述五條反對的理由,認為懷撫他國,恩德信義施用不當,必定會招致禍患。朝廷就免了對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劉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議代北地區事宜,恰逢父親去世(沒有出使)。後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蕭素、梁潁到了代州,設置帳篷,卻要佔據主位,呂大忠和他們據理力急,他們於是轉移駐地到長城以北。呂大忠後又改任西上閣門使、石州知州。

呂大忠多次與蕭素、梁潁相會,每次談判,常以道理折服他們,使蕭素、梁潁稍稍讓步。後來契丹又派蕭禧來要求割讓代北地區(給他們),神宗皇帝召集執政大臣與呂大忠、劉忱商議此事,打算答應他們的要求。

呂大忠說:「他們派一個使臣過來,就給他們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來要求割讓關南地帶,那怎麼辦?」神宗說:「你這是說什麼話。」呂大忠回答說:「陛下雖然對我的話不以為然,但我還是擔心不能開這個口子。」

劉忱道:「呂大忠的話,符合穩固社稷的大計,希望陛下好好考慮他的話。」執政大臣知道他們的看法不可改變,商議也最終沒有結果,就罷免了劉忱,讓他回三司任職,呂大忠也結束了守喪。

最終兩國以分水嶺為邊界。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言:「古者理財,視天下猶一家。

朝廷者家,外計者兄弟,居雖異而財無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納之名,有餘不足,未嘗以實告上。

故有餘則取之,不足莫之與,甚大患也。」乃上生財、養民十二事。

徙提點淮西刑獄。時河決,飛蝗為災,大忠入對,極論之,詔歸故官。

譯:元豐年間,呂大忠任河北轉運判官,說:「古時候管理財政,對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處位置雖然不同財政上卻沒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門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裡有餘、哪裡不足,卻沒有把實情告訴皇上。所以哪裡有餘就從哪裡收取,不足的地方卻不給他補充,這真是極大的隱患啊。」

於是上疏陳述生財、養民十二件事。被改任為提點淮西刑獄。

那時黃河堤,又發生了蝗災,呂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詢,極為祥細的論述了災情,皇上下詔讓他官復原任。 元佑初,歷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知陝州,以直龍圖閣知秦州,進寶文閣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環慶後,遂絕歲賜,欲遣使謝罪,神宗將許之。大忠言:「夏人強則縱,困則服,今陽為恭順,實懼討伐。

宜且命邊臣詰其所以來之辭,若惟請是從,彼將有以窺我矣。」 譯:元佑初年,呂大忠歷任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陝州知州,以直龍圖閣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寶文閣侍制。

西夏人自從進犯麟府、環慶之後,宋就停止了給西夏歲幣,西夏打算派遺使來謝罪(請求恢復歲幣),神宗皇帝准備答應他。呂大忠說:「西夏人強大了就放縱、疲弱了就順服,如今他們表面恭順,實際上是害怕討伐。

應該命令邊境官員責備他們為何而來,如果他們一請求我們就答應,西夏人就憑此看破我們的虛實了。」 時郡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縱之柄。

大忠選僚寀自旦入倉,雖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閼。民喜,爭運粟於倉,負錢而去,得百餘萬斛。

譯:當時郡府收購白姓的糧食,豪富之家趁機把持操縱(謀求自私)。呂大忠挑選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進入官倉(收購糧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讓收糧之事有一點阻礙。

百姓們大喜,急相運糧食到官倉(售賣),拿錢離去。最。

2. 戴淵投劍 原文及翻譯

原文

戴淵少時 ,游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鋒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

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譯文:

戴淵年輕時,很俠義,不注意品行,曾在長江、淮河間襲擊、搶劫商人和旅客。陸機度假後回洛陽,行李很多,戴淵便指使一班年輕人去搶劫。他在岸上,坐在折疊椅上指揮手下的人,安排得頭頭是道。戴淵原本風度儀態挺拔不凡,即使是處理搶劫這種卑劣的事,神彩仍舊與眾不同。

陸機在船艙里遠遠地對他說:「你有這樣的才能,還要做強盜嗎?」戴淵感悟流淚,便扔掉劍投靠了陸機。他的談吐非同尋常,陸機更加看重他,和他確定交誼,並寫信推薦他。戴淵拿著信過江投軍,在軍中作戰勇敢,表現突出,一直做到征西將軍,都督北方軍事,位在祖逖之下。

出處:《世說新語·自新》——南朝宋·劉義慶

(8)汪克寬文言文擴展閱讀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戴淵投劍

3.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專勤異凡兒。後從父之浮梁,問業於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鄉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盡力於經學。

《春秋》則以胡安國為主,而博考眾說,會萃成書,名之曰《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易》則有《程朱傳義音考》。

《詩》有《集傳音義會通》。《禮》有《禮經補逸》。

《綱目》有《凡例考異》。四方學士,執經門下者甚眾。

至正間,蘄、黃兵至,室廬貲財盡遭焚掠。簞瓢屢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師,同修《元史》。書成將授官,固辭老疾。

賜銀幣,給驛還。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儒林傳一》) 【譯文】 汪克寬,字德一,是祁門縣人。(他的)祖父汪華,受業於雙峰人饒魯,得到理學大師勉齋先生黃氏(黃干)的真傳。

汪克寬十歲時,父親教給他雙峰問答之書,(他)總是有領悟。於是取出《四書》來,自即確定句讀,晝夜誦讀研習,專心勤奮與一般的小兒不同。

後來隨從父親到浮梁,向吳仲迂求學,志氣越發深篤。元末泰定年間,被舉薦參加鄉試,考中。

參加會試時因回答(皇帝)策問剛直被黜免,情緒激昂地放棄了科舉事業,專心在經學上努力。《春秋》則以胡安國(所傳的)為主,又廣泛地考證眾家學說,匯通精選成書,命名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

《易經》則撰有《程朱傳義音考》。《詩經》則撰有《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則撰有《禮經補逸》。《綱目》則撰有《凡例考異》。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到他門下從師受業的很多。至正年間,蘄縣、黃縣的亂兵到達,居室資財全部遭到焚燒搶掠。

飲食多次斷絕,(但是他卻)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與人)一同修撰《元史》。

書成後(朝廷)將要授官(給他),以年老生病堅決推辭。(朝廷)賞賜他白銀及其他禮物,給予驛站車馬回鄉。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歲。【注釋】1、受業:從師學習。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宋蘇軾《秘閣試論·禮義信足以成德論》:「夫樊遲親受業於聖人,而猶惑於是說。」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徐庶成真》:「餘六七歲時,從之受業。」

2、饒魯(1193-1264):饒州余干(今江西萬年)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門人私謚文元。饒魯先後從柴元裕、柴中行、黃干、李燔學。

游學豫章書院、東湖書院,歸里,建朋來館,廣聚學者,互相切磋。復築石洞書院,聚徒講學。

其學以持守涵養為主,學問思辨為先,而篤行終之。遠近從學者眾。

受諸道部使之聘,歷主白鹿洞、濂溪、建安、東湖、西澗、臨汝諸書院。景定元年(1260)薦授迪功郎差饒州州學教授。

著有《五經講義》《語孟紀聞》《西銘圖》等。3、勉齋黃氏:黃干(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學家。祖籍長樂縣,徙居閩縣(今福州市區)。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職吉州,黃干從行,結識劉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

時大雪,黃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訪,不料朱熹已外出,黃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歸。

黃干自見朱熹,便夜不設榻,衣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朱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為其妻。紹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

時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書黃干,請其「代即講席」,並編《禮書》。慶元二年(1196)「偽學」之禁起,朱熹罷祠落職,仍講學不輟。

黃干於建陽潭溪建潭溪精舍,為其「講道著書之地」,亦為朱熹往來雲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憂,黃干奔喪福州北郊長箕嶺,築墓廬講學,從者甚眾。

慶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黃干收《禮書》底本,補輯成之;並手書與他訣別道:「吾道之託在此,吾無憾矣。」朱熹病逝,黃干守喪三年畢。

調監嘉興石門酒庫,揭露庫吏勾結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賣,反而自賣私酒之行徑。嘉定元年(1208)黃干力主「壯國勢而消外侮」。

先後任江西臨川令、新淦令及安徽豐安軍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漢陽軍,面對嚴重旱災,籌集賑荒米7萬餘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賑糶,活者萬家。

嘉定十年(1217)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次年,講學江西白鹿洞書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專事講學,弟子日盛,編禮著書,孜孜不倦。病逝後,於紹定六年(1233)詔贈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賜謚「文肅」,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齋書院紀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從祀於孔廟,又在府學里建黃勉齋祠。

著有《朱熹行狀》《勉齋集》《書傳》《易解》《孝經本旨》《四書通釋》《儀禮通解》等。4、專。

4.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譯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陽人。

父親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國官。憲宗蒙哥南征時,卜世昌率眾歸附,授官為鎮撫,統領民兵二千戶,升為真定路管民萬戶。

憲宗六年,登錄征調黃河以北的二千民戶遷徙至黃河以南,命卜世昌專領,因而定居於汴梁。卜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後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

至元年間,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飢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准備向南遷徒,皇帝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嘩不肯歸家。卜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賢良,徵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後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權勢貪污受賄,御史揭發了他貪贓。

當時卜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御史都被拘押於內廷,御史悲傷埂咽,卜天潭問他為什麼這樣,御史說:「我已老了,只有一個女兒,心裡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卜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什麼要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慚愧,向卜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順德王伾持國政,擢升卜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相很生氣,對卜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卜天璋的意見,並且說:「掾能這樣做,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劉帥,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理,中書省調卜天璋前去斷決,劉帥屈服,所奪回地又歸於民。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並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後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兩套。

任職期滿後,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為增設的員額。武宗時,遷升為宗 *** 郎中,尚書省設立後,又遷升為刑部郎中。

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於良民百姓。卜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這種作法。

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卜天璋審訊處理,為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聖太後也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後說:「這是不貪賄賂的卜天璋。」

太後問他現任什麼官職,卜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推薦的。你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

走馬上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並賜錦衣三套。後受命處理謀反的案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卜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一定會得到實情。」

卜天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皇慶初年,卜天璋任歸德府知府,鼓勵農耕,勸導學業;修復河流渠道,河水泛濫之患得以免除。

當時盜賊聚集,占據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盜賊數百人,全部處以碟刑示眾,盜賊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訪副使,到任數月,因為更改田制,改任饒州路總管,卜天璋到任後,任憑百姓自報田產,施政毫不擾民,百姓歡悅,境內清靜肅然。

當時行中書省大臣負責更改田制之事,他們作威作福,州縣官員爭著賄賂他們,希望以此免受譴責。只有饒州路不送,中書省臣因此銜恨,要以嚴格的法令中傷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狀卻毫無所得;屬縣報告發生飢荒,卜天璋當即發放官糧賑濟,僚佐們都認為不能這樣做,卜天璋說:「百姓如此飢餓,若是向上面請求後再賑災,百姓定會餓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報的責任,我獨自承擔,不會連累各位。」終於發放官府存糧賑濟,百姓因此得以免於餓死。

他遇事就是這樣無所顧慮。大火燒到饒州的東門,卜天璋穿戴整齊,對火而拜,大火因此熄滅。

鳴山有虎凶暴殘惡,卜天璋發出檄文給山神,很快就將虎捕獲。他以政績和品行第一為朝廷所知,升任廣東廉訪使。

先前,豪強瀕海築堰,壟斷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屆長官都因收受了賄賂而置之不問;卜天璋到任後,便調發兵卒將堤堰決去。嶺南地區歷來無冰,卜天璋到後,開始有冰,人們都說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請求退休。天歷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

朝延又拜卜天璋為山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一定不會上任。

卜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於是挺身赴任。到任後,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

當時物價飛漲,卜天璋下令不要壓低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匯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下御史台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御史台,用來賑助飢民,御史到達後,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稱贊頌揚他。

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共一萬余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切中時弊,從此後便辭官歸家了。回到汴梁後,他把自己餘下的俸祿都施。

5. 羅紹威 文言文全篇翻譯

羅紹威,魏州貴鄉人。

父親羅弘信,本名羅宗弁,開頭做馬牧監,服事節度使樂彥貞。光啟末年,樂彥貞的兒子樂從訓驕橫太盛,招聚兵馬,想誅滅魏州牙軍。

牙軍大怒,聚集吶喊攻打他,樂從訓出逃據守相州。牙軍廢除樂彥貞,囚禁在龍興寺,逼著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殺死了他,推舉小校趙文建任留後。

此前,羅弘信自己說,在居住的地方遇見一位白鬍須的老頭,對他說:「你將成為一方土地的主人。」這樣做夢遇見了兩次,內心覺得怪異。

不久趙文建與軍心不協,牙軍們相聚呼喊說「:誰願做節度使?」羅弘信立即應聲回答說「:白須老頭早就告訴我,可以做你們的君長。」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軍們推舉羅弘信為魏州留後。

朝廷聞訊,就正式授給他節旄。 乾寧年間,太祖急攻兗州、鄆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這時李克用派大將李存信領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駐在莘縣。

李存信帶兵沒有法度,不斷征取魏州的牛馬,羅弘信對此不平。太祖乘機派使者對羅弘信說「:太原晉人志在吞並河朔,當回師之日,貴道就很可憂慮了。」

羅弘信便感到害怕,於是與太祖結好,又出兵三萬人攻打李存信,打敗了他。不久,李克用領兵攻打魏州,扎營於觀音門外,魏州所屬城邑多被晉軍攻佔。

太祖派葛從周援救羅弘信,在洹水與晉軍交戰,活捉了李克用的兒子落落獻上,太祖令將落落送給羅弘信,羅弘信殺了他,晉軍才退。這時太祖正在圖取兗州、鄆州,擔心羅弘信背離自己,每年歲時節日都送給他財物,必定言辭謙卑、禮物豐盛。

羅弘信每有回禮,太祖必當著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說:「六兄是比我年紀大一倍的兄長,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鄰邦的禮儀看待。」所以羅弘信以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後來羅弘信歷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臨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羅紹威繼承父親的職位自稱魏州留後,朝廷也就順便任命他,接著正式授與他旄節斧鉞,加封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封為長沙郡王。唐昭宗東遷洛陽,太祖命各道營修洛邑,羅紹威單獨營修太廟,詔令加封他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當初,至德年間,田承嗣盜取占據相、魏、澶、博、衛、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稱為「牙軍」,都供給豐厚的賞賜,使牙軍不勝驕寵。年代久遠,父子相承,親戚黨徒交結牢固,那凶暴的人,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軍們隨便變換主帥,就像兒戲,從田氏以後,近二百年,主帥的廢立,全出於牙軍之手,如史憲誠、何全白皋、韓君雄、樂彥貞,都是他們擁立的,對他們的優待獎賞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誅。羅紹威苦於牙軍以往形成的弊病,雖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但內心不滿他們。

羅紹威繼承父職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圖謀擾亂河朔,進攻佔領貝州,長驅直攻魏州。羅紹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駐在洹水,葛從周自邢州、氵名州領軍進入魏州,燕軍將領劉守文、單可及與太祖的軍隊在內黃交戰,燕軍大敗,太祖的軍隊乘勝追擊。

遇上葛從周也出軍掩擊,又打敗燕軍。斬首三萬余級。

三年,羅紹威派使者與太祖會合軍隊,一同進攻滄州以回報太祖。從此羅紹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為仰慕並依附於他。

羅紹威眼見唐朝國運衰落,群雄交相作亂,太祖兵力強於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禪代帝的意圖,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結他,成就他的事業,又經常擔心牙軍發生變亂,內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無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謀變,羅紹威更加害怕,於是定計除掉牙軍,派使者告訴太祖請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應了他,派李思安會同魏博鎮軍隊再次攻打滄州。在這以前,安陽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機派遣長直軍校馬嗣勛挑選士兵一千人,將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輿抬入魏州,說是贊助安陽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親自領軍渡過黃河,聲稱到滄州、景州視察行營,牙軍很懷疑他的行動。這月十六日,羅紹威率領數百家奴門客與馬嗣勛共同攻打牙軍,當時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軍,到天亮時全被誅殺,共八千家,都被滅了族,州城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從內黃奔到鄴州。當時魏軍二萬,正與朝廷軍隊一同包圍滄州,聽到魏州城中發生事變,魏軍於是擁著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內,皆為勁敵,太祖派眾將分兵征討他們,半年才平定。

從此羅紹威雖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然而立刻又後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幾個月,又發生浮陽戰役,羅紹威飛車饋送運輸軍需,從鄴都到長蘆五百里,車軌交疊,不絕於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帥府,沿路設置亭候,供應牲牢、酒備、軍幕、什器,太祖上下全軍幾十萬人,所用軍需都不缺少。到太祖從長蘆回來,再次經過魏州時,羅紹威乘機對太祖說「:..州、岐下、太原終有狂妄詭密的意圖,各以復興唐朝王室為名,大王應當自己奪取國家政權,以斷絕別人的企圖,上天賜與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議的。」

太祖深深感謝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羅紹威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與扶天啟運竭節功臣名號。

御駕將進洛陽時,羅紹威奉詔令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當時所有,而建築忽然。

熱點內容
彼時曾相伴2013微電影 發布:2024-05-02 18:14:09 瀏覽:514
愛愛到天亮韓國電影 發布:2024-05-02 18:10:26 瀏覽:844
馬東錫電影無聊沒意思 發布:2024-05-02 18:07:40 瀏覽:596
好的電影在線 發布:2024-05-02 18:00:09 瀏覽:390
粵語2d電影是講粵語嗎 發布:2024-05-02 17:46:12 瀏覽:182
彼時曾相伴百度網盤 發布:2024-05-02 17:31:10 瀏覽:346
國產最經典的十部電影排名 發布:2024-05-02 17:27:27 瀏覽:371
有露的古裝電影 發布:2024-05-02 17:24:27 瀏覽:488
彭禺厶電影大全鬼片名字 發布:2024-05-02 17:09:48 瀏覽:43
車臣戰爭風暴之雲 發布:2024-05-02 17:00:16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