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梵高美術

小梵高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28:24

1. 梵高出名作品排名

1、星月夜 梵谷 荷蘭 1889年 73x92cm 布油彩 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
這幅畫是梵谷第二次精神崩潰、住進聖雷米療養院時的作品。在這幅以藍色和黃色為主色調的畫中,梵谷用飽蘸激情的條狀筆觸,攪動起旋轉的漩渦。這些天空中星星與月亮的舒捲涌動,也許暗示使徒和耶穌的關系。也有人把這幅畫看成是太陽系的「最後的審判」。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參天的柏樹搖曳著扭曲的、火焰狀的身軀,呼應著天空的韻律。被壓縮了的村莊在哥特式尖頂教堂的庇護下安然棲息,事實上,聖雷米附近並沒有這樣的教堂,那是梵谷的幻象,也許象徵著人類的掙扎與奮斗的精神。
2、加歇醫生 梵谷 荷蘭 1890年6月 布面油畫 68x57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這幅畫梵谷於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肖像。梵谷說:「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肖像,他滿懷偉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畫進作品裡。我誇張了他的頭發的金黃色,在頭像後面我不畫小屋的普通牆壁,而用我調配得極為豐富、極為強烈的藍色塗出無限深遠的背景。由於這種單純的配合,使金黃色頭發的頭部,在這豐富的藍色背景上發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畫這個像的時候,他寫了一句話:「人們也許會長久地凝視它們,甚至在100年後,帶著渴念追憶它。」事實被他的話有幸言中了,正好一百年以後,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加歇醫生》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以8250萬美元成交,創下了當時藝術品拍賣價格的世界最高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穩坐世界最昂貴藝術品寶座長達14年之久。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 梵谷 荷蘭 布面油畫 1888年 95x73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1888年8月在法國南方小鎮阿爾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粗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梵谷一生畫過很多向日葵,跟這幅同款的一幅《向日葵》於1987年3月10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3985萬美元拍出。
4、鳶尾花 梵谷 荷蘭 1889年 71cm×93cm 布面油畫 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
這幅畫是梵谷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於法國一間精神病院後所畫的。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很喜歡畫這類植物。油畫中的鳶(yuan)尾花在人們看來,遠遠美過真實的。也許就是那種淡淡的美麗與可愛,才會如此深深地吸引著觀賞者。畫中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畫家細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導觀者視線。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100年後,1988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0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
5、羅納河上的星空 梵谷 荷蘭 1888年 布面油畫 72.5x92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這幅1888年作品《羅納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梵谷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國南部城市阿爾的羅納河創作的。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強而有力的筆觸表達出夜的深沉神秘與無法預測,而點綴其上的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表達出畫家澎湃的內心。寥寥幾筆勾勒出河岸線,著重點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點睛之筆動態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對夫婦的散步把畫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藍色主調抹上黃調的星光河沿岸燈火,一對男女在河畔牽手夜行,那是羅納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6、夜間咖啡館 梵谷 荷蘭 1888年 70x89cm 布油彩 紐黑文耶魯大學美術館
梵谷由於工作過度緊張,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經常光顧離他住所不遠的拉馬丁廣場的咖啡館,用酒或咖啡來提神解乏。那裡燈火的顏色和室內陳設的紅、黃色,像白天的陽光那樣明亮,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他曾說過:「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這幅畫是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色的牆壁與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黃色的地板呈縱向深遠的透視,以難以阻擋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的牆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藍色壓迫下來令人窒息。他告訴提奧「我畫《夜間咖啡館》是想表現一種想法,即所謂的咖啡館就是讓人沉淪、發狂和犯罪的場所」。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梵谷在阿爾的卧室 梵谷 荷蘭 1889年 布面油畫 57.5x74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這幅畫是梵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鮮明的色彩、非凡的透視效果和親切的主題,不僅是梵谷最受歡迎的作品, 也是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阿爾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一座小城,梵谷是1888年9月搬入阿爾這間「黃房子」, 靠弟弟提奧供給的生活費, 把住宅布置一新。梵高的的卧室是寧靜平和的象徵,但這幅作品給人一種旋轉的感覺,從梵高畫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牆壁和裝飾帶有視覺沖擊的感覺,給了我們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船舶機艙里的印象。奇怪的是兩把椅子對著一張笨重的木製床,傢具阻擋著兩扇紫色的門,牆上的畫給人感覺幾乎隨時都會掉下來,而且牆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黃色的百葉窗顯得非常睏乏,整個房間似乎都擁擠到後面窗口邊上狹窄的一塊地方。但不管怎樣,整個效果給人感覺是非常愉快的。下面這張名畫照片由正一藝術2015年11月18日拍於巴黎奧賽博物館,沒有PS。

2. 外星人梵高 國際在線少兒美術教育和VIP陪畫高端少兒美術哪個哪家師資團隊比較厲害

這個不太清楚,我知道的是,vip陪畫是目前比較高端主流的吧,不過就是太貴了,也不知道為啥還那麼多學員

3. 小梵高美術課對幼兒有哪方面受益

1、讓人意志更堅定,變更自信:學習畫畫,可以使人的意志品質得到磨練。經常要自己思考畫面的全局問題,久而久之,就對自己有了一種信任,能自己獨立處理很多事情。

2、變得有耐性,坐的住:學畫畫之前,心裡急躁,愛動愛瞎鬧,對於生活沒有耐心。學畫畫之後,變得能坐下來安靜的思考,面對事物,冷靜消化;無論困難還是喜悅,能學會妥善的處理。

3、讓人性格更從容:想能讓一個浮躁的人靜下心來,一來環境要靜,二來易入門,三來要容易奏效,四來有感情宣洩,學習畫畫,也是對個人性格的磨練。

4、會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個會畫畫的朋友都是導師,選擇了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生活。以畫會友,身邊都是些有共同愛好的小朋友,生活當然也會更加有趣。

5、在繪畫時用寫意的形式表現畫面,色彩感豐富。使幼兒感受更多的色彩變化。

4. 梵高在美術界有什麼名譽

19世紀美抄術史無法繞開的藝術家——梵高的啟示

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18]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時代大多數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卻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掛歷上,成了暢銷貨。企業家們則一窩蜂似地將梵高的名字帶進了生意的領域,如梵高領帶、梵高圓珠筆、梵高香皂、梵高電影,梵高歌劇,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梵高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有極大影響,他的藝術成就比馬奈和塞尚對後繼者有更大的作用。」(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小文杜里評)[19]
「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評)[20]
「梵高的全生涯沒入在藝術中。他的各時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個時代的生活的記錄。在以藝術為生活的藝術家中,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中國畫家豐子愷評)

5. 梵高 書畫美術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其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37歲。

文森特·梵高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1853年3月30日生於津德爾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殺身亡。早年經商,後熱衷於宗教,1880年以後開始學習繪畫。曾在巴黎結識E.貝爾納、P.西涅克和P.高更等畫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台灣譯名梵谷。

藝術特色:點彩畫法。
代表作《向日葵》、《郵遞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星月夜》、《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星光燦爛》、《梵高在阿爾勒卧室》、《阿爾附近的吊橋》等,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以及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當時他的作品雖很難被人接受,卻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面,得到啟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1.《夜晚的咖啡館》
梵高的激情,來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來自他所認識的人們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強烈反應。這絕不是一個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種簡單的反應。他寫信給弟弟提奧的信,是一個藝術家寫出來的最動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覺力,這種知覺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獲得效果,這種效果是通過黃色或藍色來取得的。雖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觀念用來表達對於人物和自然的愛,及其表現過程中的愉快,但他對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談到《夜晚的咖啡館》時說:「我試圖用紅色和綠色為手段,來表現人類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館》是由深綠色的天花板、血紅的牆壁和不和諧的綠色傢具組成的夢魘。金燦燦的黃色地板呈縱向透視,以難以置信的力量進入到紅色背景之中,反過來,紅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與之抗衡。這幅畫,是透視空間和企圖破壞這個空間的逼人色彩之間的永不調和的斗爭。結果是一種幽閉、恐怖和壓迫感的可怕體驗。作品預示了超現實主義用透視作為幻想表現手段的探索,但是沒有一種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3.《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郁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盪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4.《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1888年梵·高邀請高更來阿爾同住,起初他們相處愉快,但隨著梵高病情反復,兩個的藝術家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右耳。
世界把自己的癲狂最先傳染給人類的畫師——就像曾經給他的筆端注入魔力。我們驚訝地注視著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彷彿在代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想到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的顏料里調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紮傷口的綳帶。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裡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言。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卻留下了一隻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後人的議論。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麼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5.《十五朵向日葵》
這些簡單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盪的燦爛輝煌。梵·高以重塗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黏土。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然而在畫此作的同時,畫家死命想抓住的這個世界還是緩慢卻無情地溜走了。或許這畫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劇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終結時期的心理狀態。他是個熱愛自然並能從簡單的事物看到純粹之美的畫家,他說他寧可畫從窗戶向外看到的樹影而不想像中的美麗幻像。

6. 求一篇關於梵高的美術鑒賞,要求1500字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出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早年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親供職的教堂所在地紐南。在紐南的兩年時間里, 梵高苦練素描技巧。在畫了大量素描寫生和習作後,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吃土豆的人》。這幅作品和他這一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蘭現實主義畫風的影響,畫面深沉,有極強的鄉土氣息。這也表現出梵高很強的農民情結,他似乎很想成為一位農民畫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導師」米勒的影響,更重要的可能是內心深處對鄉間生活的嚮往,對淳樸農民的尊敬和對誠實勞動的贊美。
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梵谷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谷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
這位易於激動而富於神經質的藝術家,在其短暫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傑作。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現。他曾說: 「作畫我並不謀求准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他並不關注於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注重表現對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論述梵谷時說道: 「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內在的情感,梵谷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在他畫中,濃重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而他那富於激情的旋轉、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
採用點彩畫法。
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奧維爾教堂》等,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後來受到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的探索、自由地抒發內心感情的風格,追求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追求畫面的平面感、裝飾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
梵高最早的油畫——包括埃頓時期,海牙時期和德倫特時期。當梵高畫它們時已經是快30歲的人了。這些作品大約完成於1881年—1883年間。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礦區受到巨大打擊,對上帝幾乎絕望,卻終在迷茫與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歸宿--繪畫。他開始大量臨摹名畫,並畫了大量素描習作。可以說,梵谷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他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又有極高的文學素養,這使他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梵高喜歡倫勃朗,喜歡米勒,他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深沉厚實的風格雖與其以後的畫風有極大的反差,但畫中所表現出的氣質與精神卻是永恆不變的。
他的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時候世界正進行著一次全面的革新,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變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過去相對於印象派較為超前的梵高,此時正適應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梵高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畫家,而且是一個出色的作家與哲學家!」獲得這項殊榮的時候,梵高已經去世了47年。
當他在世時他的作品雖很難被人接受,卻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同時對現代人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面,得到啟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群體,並多次參與他們的畫家交流聚會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一般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他們的個人性格特點又有某些不同。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7. 小梵高美術形式延伸怪點婆婆的魔法的含義

本港美術形式沿玄快點,婆婆的魔法的含義小防高,這是一個美術方面的,如果成為一個梵谷式的美術專家,那就是好了

熱點內容
市師德楷模事跡語文老師 發布:2025-09-07 12:27:03 瀏覽:5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人教版 發布:2025-09-07 11:53:05 瀏覽:391
四的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9-07 11:10:04 瀏覽:646
野寨中學班主任名單 發布:2025-09-07 10:48:37 瀏覽:441
灌雲教師考編 發布:2025-09-07 10:48:33 瀏覽:566
小學班主任申報 發布:2025-09-07 10:41:41 瀏覽:438
師德師風建設個人計劃 發布:2025-09-07 10:28:53 瀏覽:715
最新師德師風體會精選 發布:2025-09-07 09:50:45 瀏覽:171
算數學題 發布:2025-09-07 08:25:05 瀏覽:875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發布:2025-09-07 08:22:58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