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文言文
❶ 我的一家人用文言文寫200字
舍親:自己的親戚.
妻子:妻子與孩子.
家眷、家屬:妻子兒女.
另外《家人》這個詞,古時候也有——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❷ 文言文中 "親戚" 有哪幾種意思
(1) 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屏藩周 .」洪深 《劫後桃花》:「我還求求表叔,看在親戚分上.」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內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4)親愛;親近.三國 魏 阮籍 《鳩賦》:「何依恃以育養,賴兄弟之親戚.」《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元年》:「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戚;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
以上是摘錄,我不甚認同。其實前三種意思,似乎都可以翻譯為「親屬」,另一種是動詞義的「親近,親愛」。我的高中老師說過,親戚是兩個字,親指內親,戚指外戚。《史記》不是有《外戚世家》嗎,記述了後妃及其家族的歷史,可見親戚在古代翻譯為「內外親屬」是最正規的。而『親』字就包括了父母兄弟。現在的「親戚」,父母兄弟排除了,這也是常見的古今異義詞。
❸ 只與家人交談文言文怎麼說
要用文言文說「只與家人交談」,先來翻譯一下句子裡面的詞語為文言文詞語。「只」文言詞語可以翻譯為「唯」,「家人」指的是直系親屬,文言詞語可以翻譯為「直親」。「交談」文言詞語可以翻譯成「聊」。「只與家人交談」用文言文可以這樣說:唯與直親聊也。
❹ 表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文言文
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遂為母子如初。(原文節選)
之前開頭有說過,這對母子吵架,一時之氣,說了,不到黃泉再不相見的話。後來2個人都後悔了,所以潁考叔就獻計,說,在地底下挖個洞(隧道),就可以相見了,也不算違背誓言。所以意思就是:隧道之中(相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❺ 文言文還是什麼古文里,家人親友去世穿的白衣叫素縞如果是是這兩個字嗎
漢語中,「素」來是指白色、未經源染色的絲綢,而「縞」是指未經染色的絹,而「縞冠素衣」便是以未染色的絹將頭發束起來,身上穿白色的衣服,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在喪事場合中的服飾,「素縞」不單指白色的衣服,還包括罩在頭上的本色麻布。
「素縞」一說,古已有之:最早出現於《穀梁傳·成公五年》,其中有「君親素縞,帥羣臣而哭之。」的記述,後范寧註解中有「素衣縞冠,凶服也。」的解析。這個詞彙並非來自明末的馮夢龍小說。
❻ 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用文言文表達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只有:唯。和:與。家人:長幼。在一起:居。才是幸福:福。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唯與長幼居福也。
❼ 「家人」、「親戚」用古文怎麼說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
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
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於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於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
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❽ 親人和家人在古文中叫什麼
親戚,親是有直接血緣關系的內親,戚是外親
❾ 在文言文中,對父母或親人的尊稱都有哪些
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❿ 思念家人的文言文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6、《聞雁》【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12、《竹枝》【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13《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14、《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5、《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17、《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8、《渡江漢》【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9、《滯雨》【唐】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20、《送吳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