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魏了翁文言文閱讀答案

魏了翁文言文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30 07:07:23

『壹』 游仲鴻文言文閱讀題

譯文資料供參考:

游仲鴻(1138-1215),字子正,謚為忠,南充人。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第,官犍為主簿,被總賦李昌圖看中,薦給趙汝愚作制置司干辦工事。趙汝愚也器重他,稱他是"直諒多聞"之士。趙汝愚回朝作相後,游仲鴻也被交章推薦入朝,官監登聞鼓院。趙汝愚受打擊出朝後,游回川作過利州路轉運判、提點刑獄。可見,游仲鴻在京的官不到部長級,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級的部門之官?quot;大拜"和"參知政事"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游似(亦寫侶)(?-1252),字景仁,號克齋,謚清獻,贈少師。他勤奮好學,師事劉光祖。1221年(宋寧宗嘉定十四年)中進士,官大理司直。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樞密院事,封南充縣伯,同年八月拜參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游似的官運超過乃父,從拜端明殿學士到拜右相封國公死,都一直在"宰執"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後定居今浙江德清縣新市鎮,那裡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績。游仲鴻的官階雖不及兒子的高,但他的膽識和辦事氣魄則遠在兒子之上。他在任制置司干辦工事時,宜賓一帶的董蠻部內侵到犍為,並俘獲了一些宋人。宋准備派兵進擊,游仲鴻自請單獨前去處理。他去問明釁端後,叫董部放還俘虜,宋即照付馬價,一場干戈就這樣化為玉帛。游仲鴻受降而歸,從此名聲大起,被成都帥楊輔調為幕僚。他向楊輔提出,用將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種。這樣既安置了將要退役的士兵,減少人民的賦稅,又利用了荒廢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鳥"。紹熙四年入朝,正是韓 胃排斥理學、打擊趙汝愚的時候。首相留正、理學家朱熹、諫官黃度都離開了朝廷。游仲鴻憤然上疏道:"陛下宅憂之時,御批數出不由中書;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禮;諫官黃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復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諫官、講官而能自為聰明者也。願極還熹,勿使小人得志,以養成禍亂"他敢於這樣逆鱗犯顏,予頭直指寧宗和韓 胃,確非常人所能為。
自"慶元黨禁"起,他被列入黨人受到打擊,回川在宣撫司任職,又常忤宣撫副使吳曦。吳曦叛時他已回到南充,宣撫司的幕官薛紱也來到南充,宣撫使程松也來南充,總賦劉崇之也到南充來。游仲鴻指著案上書有"開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冊子向薛紱說:我已向家裡人說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游仲鴻又向薛紱說:我已寫信勸楊輔討賊,楊輔不用我議。如程松肯用我議,我用積俸二萬緡犒兵,護送他到成都。結果,程松不顧而去。游仲鴻又遣子游似,將討賊之義說劉崇之,崇之也不聽。這說明游仲鴻有過人的膽識,才有上述的主張與活動。如當時的游仲鴻有路以上地方大員的權位,那討吳曦的大功,就不屬於安丙和楊巨源了。
游似從中進士起,一直官運亨通,做到右相封國公,沒有受過挫折。其間,除了跟理宗講心學、論王道、勸其親儒從諫、敬畏檢身、節用致愛、選賢共理外,則沒有什麼特異的政績可言。但游似在朝期間,正是南宋中興,理宗求治,確立理學地位時間。一些賢才及受黨禁打擊和影響人員多被引用到朝里來了,如范鍾、真德秀、魏了翁、趙葵、余[王介]等,均是這個時期入朝和受職的。所以游似被人稱為朝中正士,被楊升庵評為南宋"蜀中四賢相"之一。
游氏父子開南充性理之端。理學起於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哲體學系。游仲鴻入朝,一面佐趙汝愚定策,一則"常從朱子講學"。游仲鴻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學的思想觀點,朱熹還稱游仲鴻是蜀中奇士。當朱熹被斥出朝時,他上書反對,要求"極還"朱熹。後來,把游仲鴻列入"偽學",受到打擊。死後,劉光祖表其墓道日:"嗚呼!慶元黨人游公之墓。"
游似的學術觀點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師劉光祖的影響,還受到理學功臣魏了翁的影響。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時,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學。游似說:"嘉定十四載(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齋,同諸友讀易,偏考舊說,切磋究之。"這年游似中進士,開始在朝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們關系更好,用游似的話說:"常過余語"。他對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為外,在內而情意不親不為內"的講解是"擊節稱嘆"(拍掌叫好)。可見,游似在理學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響為大。所以游似同皇帝論理講治時,就充分體現了以心為主的理學。游似在權兼禮部侍朗時上疏說:"欲盡事天之禮,當盡敬天之心,心存則政事必適其宜,言動必當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當游似官史部尚書入侍經幄、皇帝問治時,游似說:"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轉坤,……一念有時間斷,則無以挽回天下之大勢。"游似的論述是緊緊抓著心、念不放,把它當成萬能的東西,這既反映了他的理學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觀唯心的理學思想。我們知道,魏了翁的理學思想來於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學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這條線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嘉慶版《南充縣志·外紀》說:"南充游忠公,常從朱文公(熹)講學,深明性理,迄今縣中頗得其傳,蓋自游氏父子雲。"《雜識志》又說:"宋高宗南渡後,中原文獻半入江南,魏了翁師李燔,得朱子所傳。充國游氏祖孫父子宗之,事功名理,冠絕一代。"
游仲鴻著有《鑒虛集》,魏了翁序稱贊日:"仲鴻氣節烈烈",書失傳。游似工詩善文,《宋詩紀事補遺》錄其詩一首,《宋代蜀文輯存》錄其文十篇。

『貳』 文言文翻譯 除大理司直,辭,尋添差江西運司干辦公事,江西帥李珏、漕使王補之交薦之。會洞寇作亂,帥、

【原文】
除大理司直,辭,尋添差江西運司干辦公事,江西帥李珏、漕使王補之交薦之。會洞寇作亂,帥、漕議平之,而各持其說。燔徐曰:「寇非吾民耶?豈必皆惡。然其如是,誠以吾有司貪刻者激之,及將校之邀功者逼城之耳。反是而行之,則皆民矣。」帥、漕曰:「干辦議是。誰可行者?」燔請自往,乃駐兵萬安,會近洞諸巡尉,察隅保之尤無良者易置之,分兵守險,馳辯士諭賊逆順禍福,寇皆帖服。
【譯文】
李燔被授予大理司直之職,他推辭掉了,不久額外增添差事做江西運司干辦公事,江西帥李珏和漕使王補之交相推薦他。適逢洞地賊寇作亂,李鈺和王補之打算平定他,但是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意見不一致)。李燔慢慢地說:「叛賊不是我們的百姓嗎?難道一定都是惡人嗎。然而即使他們真的是惡人,也實在是因為我們的官員貪污刻薄刺激他們(成為叛賊)的,以及那些邀功求賞的將領們逼迫他們(成為叛賊)的。(如果我們的官員、將領)不這樣做的話,那麼那些人就都是我們的百姓。」李鈺和王補之說:「干辦您的看法是對的。(可是)誰能做好這件事呢?」李燔請求自己去辦,於是在萬安縣駐兵,適逢靠近洞地的幾位巡察的校尉,偵察到那些官兵特別無良的地方最容易設置勸降點,於是分兵守住險地,快馬載能言善辯的人跟賊寇們繼續為惡則亡改惡從善則順的道理,最後賊寇都心悅誠服地歸降了。
【注釋】
1、添差:宋制,凡授正官,皆作計給祿俸的虛銜,實不任事。內外政務則於正官外另立他官主管,稱「差遣」。凡於差遣員額外增添的差遣,叫「添差」。宋洪邁《夷堅乙志·秦昌時》:「既而添差寧國軍簽判,不欲往。」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衛魁廷尉》:「策中力陳添差贅員之弊。」《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三年》:「帝以張默為秀王夫人之親,欲與一添差監當,龔茂良言;『近制,惟宗室,戚里及歸正人方得添差。』」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它保存唐、五代留下的無數官位,又設置事實上必需的職和差遣……官職固然多,做官的人數更多,因而有一官五六人共做的怪象,趙佶時每一州郡添差歸明官(降人做官)百餘員。」
2、貪刻:貪婪刻剝。《晉書·諸葛長民傳》:「桓玄引為參軍平西軍事,尋以貪刻免。」唐李華《潤州丹陽縣復練塘頌》:「上無貪刻,下無冤憤。」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八:「凡賢材者留,其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罷之。」
3、無良:不善,不好。《書·泰誓下》:「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舊唐書·宣宗紀》:「比有無良之人,於街市投匿名文書。」魯迅《書信集·致姚克》:「近二年來,一切無恥無良之事,幾乎無所不有。」
4、辯士:能言善辯之士,游說之士。《管子·禁藏》:「陰內辯士,使圖其計。」宋陳亮《酌古論·鄧禹》:「使其既據長安,大張勝氣,分慰居民,合饗士卒,使辯士以尺書風諭威德,則赤眉、延岑可指麾而定矣。」章炳麟《文學說例》:「辯士凌誶,固非韻文所能檢柙矣。」
5、帖服:順從。宋司馬光《賈生論》:「然終文帝世,諸侯帖服。」宋陸游《監丞周公墓誌銘》:「公徐曉之,如所以告卓,辭旨明辯,卒皆帖服,無敢讙(歡)者。」《三國演義》第九十回:「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司馬》:「北兵遙望皆卻走,以故帖服若神。」

附錄: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九道學四(朱氏門人)李燔傳
○黃干 李燔張洽 陳淳 李方子 黃灝
【原文】
李燔字敬子,南康建昌人。少孤,依舅氏。中紹熙元年進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陽從朱熹學。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語,且曰:"致遠固以毅,而任重貴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齋而自儆焉。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藝,不因時好,且曰:"古之人皆通材,用則文武兼焉。"即武學諸生文振而識高者拔之,辟射圃,令其習射;稟老將之長於藝者,以率偷惰。以祖母卒,解官承重而歸。
改襄陽府教授。復往見熹,熹嘉之,凡諸生未達者先令訪燔,俟有所發,乃從熹折衷,諸生畏服。熹謂人曰:"燔交友有益,而進學可畏,且直諒朴實,處事不苟,它日任斯道者必燔也。"熹沒,學禁嚴,燔率同門往會葬,視封窆,不少怵。及詔訪遺逸,九江守以燔薦,召赴都堂審察,辭,再召,再辭。郡守請為白鹿書院堂長,學者雲集,講學之盛,它郡無與比。
除大理司直,辭,尋添差江西運司干辦公事,江西帥李珏、漕使王補之交薦之。會洞寇作亂,帥、漕議平之,而各持其說。燔徐曰:"寇非吾民耶?豈必皆惡。然其如是,誠以吾有司貪刻者激之,及將校之邀功者逼城之耳。反是而行之,則皆民矣。"帥、漕曰:"干辦議是。誰可行者?"燔請自往,乃駐兵萬安,會近洞諸巡尉,察隅保之尤無良者易置之,分兵守險,馳辯士諭賊逆順禍福,寇皆帖服。
洪州地下,異時贛江漲而堤壞,久雨輒澇,燔白於帥、漕修之,自是田皆沃壤。漕司以十四界會子新行,價日損,乃視民稅產物力,各藏會子若干,官為封識,不時點閱,人愛重之則價可增,慢令者黥籍,而民訁壽張,持空券益不售。燔與國子學錄李誠之力爭不能止。燔又入札爭之曰:"錢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權,不能行楮者,由錢不能權之也。楮不行而抑民藏之,是棄物也。誠能節用,先谷粟之實務,而不取必於楮幣,則楮幣為實用矣。"札入,漕司即弛禁,詣燔謝。燔又念社倉之置,僅貸有田之家,而力田之農不得沾惠,遂倡議裒谷創社倉,以貸佃人。
有旨改官,通判潭州,辭,不許。真德秀為長沙帥,一府之事咸咨燔。不數月,辭歸。當是時,史彌遠當國,廢皇子竑,燔以三綱所關,自是不復出矣。真德秀及右史魏了翁薦之,差權通判隆興府,江西帥魏大有辟充參議官,皆辭,乃以直秘閣主管慶元至道宮。燔自惟居閑無以報國,乃薦崔與之、魏了翁、真德秀、陳宓、鄭寅、楊長孺、丁黼、棄宰、龔維藩、徐僑、劉宰、洪咨夔於朝。
紹定五年,帝論及當時高士累召不起者,史臣李心傳以燔對,且曰:"燔乃朱熹高弟,經術行義亞黃干,當今海內一人而已。"帝問今安在,心傳對曰:"燔,南康人,先帝以大理司直召,不起,比乞致仕。陛下誠能強起之,以置講筵,其裨聖學豈淺淺哉。"帝然其言,終不召也。九江蔡念成稱燔心事有如秋月。燔卒,年七十,贈直華文閣,謚文定,補其子舉下州文學。
燔嘗曰:"凡人不必待仕宦有位為職事,方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矣。"又嘗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體。夫子無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驕奢,不至居移氣、養移體。"因誦古語曰:"分之所在,一毫躋攀不上,善處者退一步耳。"故燔處貧賤患難若平素,不為動,被服布素,雖貴不易。入仕凡四十二年,而歷官不過七考。居家講道,學者宗之,與黃干並稱曰"黃、李。"孫鑣,登進士第。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