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禹

文言文禹

發布時間: 2020-11-30 07:15:15

①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譯

你要的應復該是這段:
當堯之制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今譯文:
在堯那個年代,天下還不太平,大水橫溢,四處泛濫成災。草木茂盛,鳥獸繁殖成群,五穀歉收,禽獸威脅人類安全。獸蹄鳥跡的痕跡,中原隨處可見。只有堯一人為此憂慮,他選派舜統領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燒山林沼澤的草木,使禽獸逃散藏匿。禹又疏浚九條河道,疏通濟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漢水,開掘淮水泗水,疏導入長江,然後中原地區才能夠耕種天地。在這個時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進去,即使他想耕種,能行嗎?

② 鯀禹治水文言文答案

《鯀禹治水》文言文閱讀試題與答案: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或釋義有錯誤的一項是(C)

A.鯀(人名)竊帝之息壤 B.以堙(堵塞,填塞)洪水C.鯀復(又)生禹
2.翻譯句子。
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譯文: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
3.有人說,在如何治理洪水這個問題上,鯀失敗了,禹勝利了,但他們父子都不失為古代人良與洪水進行搏鬥並取得最後勝利的治水英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談談你對鯀禹其人其事的看法。
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堙障(堵塞洪水),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洪水)。

③ 貢禹彈冠文言文翻譯

貢禹彈冠,指貢禹與王吉(字子陽)友善,見其在位,亦願為官。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常作賓語、定語;指志趣相投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④ 鯀禹治水文言文版 翻譯

一、譯文: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一說是鯀被流放,老死於東方海濱的羽山)。鯀的部落里分出了禹氏族,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鋪填土壤賓士洪水來安定九州。

二、原文:晉干寶《山海經·海內經》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土以定九州。

(4)文言文禹擴展閱讀

一、啟示

本文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治理洪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和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精神,至今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二、《山海經·海內經》

《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後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⑤ 《大禹治水》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翻譯: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感到難過,就不顧勞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敢進去。

他節衣縮食,盡力孝敬鬼神。居室簡陋,把資財用於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他左手拿著准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

他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又讓後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余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禹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情況,規定了應該向天子交納的貢賦,並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諸侯朝貢時交通是否方便。

(5)文言文禹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

塗山既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為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留有禹王宮、啟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啟之地的)台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跡,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歷史,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游覽憑吊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

⑥ 關於大禹治水的文言文

原文: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 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 決九川距四海,浚賦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 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翻譯:舜帝說:「來吧,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盪盪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⑦ 文言文翻譯 巽之既濟 禹將為君,裝入昆侖。稍進陽光,登見溫湯。功德昭明。 是啥意思

最好能提供一下出處及上下文。

⑧ 此石經始禹鑿哪首文言文

《水經注·河水龍門》(酈道元)。

本篇節選自《水經注》第四卷,主要記敘黃版河流經龍門這權一險要地段時雄偉壯觀的景象,是一篇獨立成章的寫景散文。

原文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注釋:

①經始:開始。禹:治水的大禹。
②廣:開闊。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衛。
⑤深:深處。 悸:驚動。魄:心魂。
⑥尋:古代八尺為一尋。
⑦渾洪:水勢浩大。贔(bì):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
⑧ 鼓:鼓盪。山騰:像山騰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說:「河下龍門,其流,駛如竹箭,駟馬追之不及。」

⑨ 耿九疇,字禹范,盧氏人文言文翻譯

耿九疇:明朝人,做過都御史、刑部尚書等官職。字:人的別名。禹范:別名字。盧氏:河南三門峽市轄縣。這是一個判斷句,翻譯成現代文是:明朝的耿九疇別名叫做禹范是現在的河南三門峽盧氏縣人。

熱點內容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