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贊文言文
A. 文言文閱讀《明史董其昌傳》
董其昌傳——《明史》卷二八八
【說明】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歷官輪輸林院偏修、湖廣副使、湖廣學政、太常卿、禮部左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書畫家。他的書法,初學米芾,後又學唐人,上溯魏晉,形成自己的獨特書風。他的書法作品,秀麗超逸,布局疏宕有致,對明末清初的書壇影響很大。書跡存世很多刻帖有《小玉煙堂帖》、《汲古堂帖》、《書種堂帖》、《來仲樓法帖》、《世春堂帖》等。著名的作品有《邵康節無名公使並程朱贊》、《孝經》、《書古人侍》、《傳贊》等。他的繪畫,擅長山水,學董源、巨然、黃公望、仉贊等,不重寫實,畫風清潤明秀。在繪畫上標榜士氣,把古代山水畫家分為南北宗,推崇南宗,貶抑北派,這是一種偏見。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等。
在於董其昌書畫名重,求書畫者很多,他常常請人代筆,因而存世的偽作甚多。在當時同以書法著名的人有:華亭人莫如忠、莫是龍父子、臨邑人邢侗及其妹慈靜、順天人米萬鍾、晉江人張瑞圖等人,附於《董其昌傳》後,今一並譯出。董其昌,字玄宰,是松江府華亭縣人。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改為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俊教習庶吉士,死於任所,董其昌請假,奔走數千里路,把田一俊的靈柩護送回鄉安葬。回來以後被任為編修官。皇帝的長子就學讀書,董其昌充任講官,他在講書中借史事隨時對他進行啟發誘導,皇長子不時報以會心的一瞥。
由於董其昌未按執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為湖廣副使董其昌稱病回鄉。後來起用,官得原職,提督湖廣學政。因他不徇私情開後門,受到有權勢人的怨恨,他們唆使數百個生儒鬧事,搗毀了他的衙門。董其昌當即上奏朝廷,請求離職,皇帝不允許,下令有關部門對鬧事的生儒審查處治,董其昌終於辭職回鄉。朝廷起用他為山東副使,登萊兵備,河南參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後,問道:「原來的講官董其昌先生現在哪裡?」於是朝廷徵召他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
天啟二年,提升為太常卿,兼侍讀學士。當時修撰《神宗實錄》,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時大臣的奏章和遣聞佚事,董其昌文事搜集,記錄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選擇沒有批復的奏章中有關太子、藩封、人才、風俗、河渠、食貨、吏治、邊防的論述,分門別類,錄成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