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閨房之趣文言文答案

閨房之趣文言文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30 08:37:41

① 童趣中夏蚊成雷私擬作鶴舞於空中是什麼意思

童趣,即兒童的情趣。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卷六
其主要特點就是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兒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深厚,人變成熟、穩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計了,童趣也就盪然無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兒童最可寶貴的財富。
亦有《童趣》一文,稍微改編後收錄於人教2001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第5課
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成美麗而又奇特的東西。
[編輯本段]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上面的是語文書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記》里的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蛤蟆,鞭數數十,驅之別院。年長思之,二蟲之斗,蓋圖奸不從也,古語雲"奸近殺",蟲亦然耶?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此皆幼時閑情也。
註:蝦讀"há"
[編輯本段]譯文
回憶起我小時候,視力特別好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看清秋天鳥兒新生出的最纖細的羽毛,只要見到細微的東西一定要仔細察看它的紋理,因此常常產生超出世俗生活之外的樂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飛,嗡嗡的叫聲像雷鳴,"我"暗暗地把它們比作一群在空中飛舞的仙鶴,心裡這樣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我昂著頭看,脖子也累得發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而飛叫,"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牆邊、花台旁和小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草叢看作樹木,把蟲蟻想像成野獸,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窪的地方當成壕溝,"我"便在其中安閑地神遊.
有一天,"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我就仔細觀察,看得興致正濃時,突然有個龐然大物,掀倒"山"壓倒"樹"地走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它舌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吞掉了.當時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兩只小蟲爭斗,癩蝦蟆的到來不覺讓我猛然一驚.等"我"神情安定下來,便捉住了這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1、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1763-1825)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2、稚:幼小。
3、張目:睜大眼睛。
4、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5、藐:小。
6、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7、項:脖頸,頸。
8、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9、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10、徐:慢慢地。
11、唳:鳥鳴。
12、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註:脖頸的「頸」讀「gěng」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2.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視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兩眼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32字,行文簡潔可見。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像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聯想到曾經見過的「鶴唳雲端」的圖景,於是「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結果是他真的見到了這樣的圖景。這是一幅憑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圖景,它表現了一個孩子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於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把花園里土牆凹凸處和花台上的叢草想像成樹林,把蟲蚊想像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像成山溝,這使他有了一個自由而廣闊的天地,可以飽覽「大自然」的風光。有一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里相鬥,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伸舌,便將兩獸一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一隻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並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麼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一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語來統攝以上二事,意在說明他幼年時已有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二、問題研究
沈復《浮生六記》中「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記童年趣事的只有開頭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描寫兒童觀物的心理過程上頗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亂飛想到「群鶴舞於空中」,這是所謂類似聯想;再想到「鶴唳雲端」,則是接近聯想。這後一種聯想又促使他產生了模仿的意願,於是「留蚊於素帳中,使之沖煙而飛鳴」,再經過凝神細觀,「果如鶴唳雲端」,這是年幼作者的錯覺,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標——這是一個很美好的畫面,很值得玩味。
觀蟲斗一節與上述過程大體相似,「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都屬於類似聯想,「龐然大物」的出現,也是錯覺;所不同的是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跟「鶴唳雲端」的有意而為不同。
我們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對加強記憶力和促進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大大有益。
[編輯本段]練習說明
一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為什麼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感知課文整體內容,把文言文學活。凡記敘文都應當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內容大意,這正是學活的辦法之一;如果一開始學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對詳,則無異於堵塞學活之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的復述成分應予肯定,只糾正明顯的錯誤。
第一問要放在學生基本成誦後作答(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從學生的課余愛好入手,啟發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聯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釋詞語。
1.文言詞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解釋,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解釋,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1)項為之強(2)果如鶴唳雲端(3)以叢草為林(4)興正濃(5)方出神(6)驅之別院
2.下面的詞語大多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解釋時不妨採用講述大意的辦法。示例:怡然稱快(高興得連聲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 (4)夏蚊成雷(5)物外之趣
設題意圖是告訴學生可用簡單的辦法解釋文言詞語,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初學文言文階段只能如此,講多了反而不好。釋文可抄在書上,以便積累。
處理此題可有多種方式:或在讀課文數遍後讓學生試解;或在疏通文意過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較好的教學班也無妨讓學生在預習中作解。
參考答案
1.(1)項(脖子、頸項)為之強。 (2)果(果真)如鶴唳雲端
(3)以叢草為林(樹林) (4)興(興趣)正濃
(5)方(正)出神;入神 (6)驅(趕、驅逐)之別院
2.(1)明察秋毫(見「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見「注釋」)
(3)龐然大物(體積極大的東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聲跟雷聲一樣,這是誇張的表現方式)
(5)以童稚之心去觀察事物,以兒童那種純真無暇的思維通過玩耍,得到的一種別人得不到的感覺。那種感覺很微妙
三 背誦全文。
背誦此文,須先讀得正確並粗知內容大意。為此,教師必須作具體指導:(一)通過范讀和領讀使學生能讀得節奏分明,並經過反復練習達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敘事順序,使學生了解各層大意。
要堅持當堂成誦,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後練習背誦全文;也可以教讀一段背誦一段。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本文可用兩節課教讀。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學後所學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時間不超過20分鍾。要點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為主,不同為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二、學文言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語依然保存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三、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彙、語匯,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教讀本課,擬用70分鍾。建議如下:
1.一定要做到當堂成誦。
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讀一遍約需1分50秒,假定在課上讀12遍(含教師范讀和領讀),僅需24分鍾左右,完全有可能實現當堂成誦。這樣做,有利於學生養成一個誦讀的習慣。為實現這個目標,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1)預習時要提出誦讀課文和領會課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讀三遍。
(2)要指導學生誦讀。可從劃分停頓入手。由於學生在小學時習慣於用一字一頓的讀法(有利於認清字形和讀准字音),無妨先用個別句子示例,使學生知道現在的讀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張目·對日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嗚,作/青雲·白鶴/觀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示極短的停頓)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
(3)教師應作示範背誦。
2.關於疏通文意
基本原則是啟發學生主動求解,不搞機械的文白對譯;一搞機械的文白對譯,學生死記譯文,主動求解的精神就會消失殆盡,從長遠看,無益於文言閱讀能力的培養。
但這個原則也要靈活掌握,下面結合課文談幾個問題:
(1)注意問題:如「為之」的「為(wèi)」,「凹凸」的「凹(āo)」,皆有兩讀,可讓學生查字典,選定正確的讀音;「項為之強」的「強」要讀jiāng,這就需要教師講講道理。
(2)解詞用語力求淺濕易懂,如「私擬作」就是「心裡(把它)比作」;「神遊」就是「好像(在那裡)遊玩」,跟夢游有點相似。
可以用比較方式講,如以「手之所觸」跟「心之所向」作比較。
可以啟發學生自講,例如,問學生「抬頭看的時間長了,會產生怎樣的感覺」,則下句「項為之強」即可讓學生自解。凡據上下文義可以解出的詞語,一律仿此處理。
(3)講成語,著重使學生領會整體意思,不必細究,如「明察秋毫」,即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視力極佳。按此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明,指視力而言。但用不著講,到高中三年級學《孟子》時再講不遲。
(4)講虛詞一般只要指出相當於現代語中某詞即可,必要時再指出詞性,絕不涉及句法,如「徐噴以煙」中的「以」相當於「用」,不要講什麼介賓短語後置之類的道理。語言是一種習慣,讀得多,養成了習慣,一看就懂。不僅現在這么辦,在整個初中階段也要這么辦。
3.關於內容點撥
本文著重寫作者的幼年間視力極好,又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初一學生讀後定能引起同感,因此要善於利用學生中相似的生活體驗,把這堂課變為師生間的親切交談,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畫龍點睛語,一開始不必急於求深解,講講大體意思即可;學完課文後,可以結合幼年作者的審美情趣,問問學生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情趣。
4.導入和延伸
可用創造情境的方式導入。
延伸的辦法是引用古詩文中有關兒童的描寫,(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引發學生的聯想。
5.讓學生背誦全文
[編輯本段]賞析
本文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該書原有999記,現存前1記,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主要體現在:
一、憶寫童趣,一線串珠。
這是一篇敘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現那令人沒齒難忘的童真童趣,為此,文章以兒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為主線,按照「總—分」結構組織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先總寫童年時常有超乎塵世之外的樂趣,其中「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為下文作張本。然後分說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觀蚊如鶴之趣,視飛蚊為「群鶴舞空」,於蚊帳中玩蚊子,「我」感到極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遊山林之趣,視小草為林木,蟲蚊為走獸,土礫為丘壑,「我」神遊其間,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觀二蟲相鬥,視為「龐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蟲,「我」生氣,鞭而驅之。至此,幾個分散的小故事就連綴成一個整體,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二、觀察細微,凸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瑣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難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線索的同時,以兒時觀察事物的獨特角度,精選了充滿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動細致地加以刻畫。這樣,整篇文章童趣橫生,每個故事引人入勝,每個細節生動傳神,字里行間凸現童真。請看一些典型例子:「沖煙飛鳴」中的「沖」字,使人想見蚊群在彌漫的煙霧中亂飛亂闖的情狀;「定目細視」中的「定」,「觀之正濃」中的「濃」凸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狀和心態;「夏蚊成雷」,眾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卻「擬作群鶴舞空」,觀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聯翩;「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足見其觀察時間多長,興致多濃;蛤蟆「拔山倒樹而來」,初讀似乎感到有違事理,細品則深感用語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寫,且符合兒童的感知心理特徵和「蹲其身」平視的錯覺,生動而真實。
三、想像豐富,童心可愛。
朱德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這表明兒童的想像具有特殊的誇大性,喜歡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或情節,從而產生豐富奇異的想像。本文正是通過大膽的想像,進行高度的誇張來極力張揚童趣。兼用誇張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與悶雷之間的聲似,以鶴喻蚊,找准了二者體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現了群鶴飛舞的景觀,進而創造性地「作青雲白鶴觀」;我蹲在草間,觀二蟲爭斗,興致正濃時,竟把癩蛤蟆的「偷襲」,說成是「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由實生虛,「虛」得鮮活生動神奇;把叢草當作森林,蟲蟻視為野獸,土礫比作丘谷,同樣是「我」創造性的聯想和想像的產物,而這些聯想和想像,又是以一顆天真的童心(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作為出發點的,因而顯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
[編輯本段]背景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開篇先說作者兒時視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張目對日」,猶言兩眼能經受強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視力極佳,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這是總提,僅用 32字,行文簡潔可見。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異想天開,將它想像成「群鶴舞於空中」的動人圖景,並且看得入了迷。隨後他又聯想到曾經見過的「鶴唳雲端」的圖景,於是「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結果是他真的見到了這樣的圖景。這是一幅憑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圖景,它表現了一個孩子幼稚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於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把花園里土牆凹凸處和花台上的叢草想像成樹林,把蟲蚊想像成野獸,把高出的小土塊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塊想像成山溝,這使他有了一個自由而廣闊的天地,可以飽覽「大自然」的風光。有一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里相鬥,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伸舌,便將兩獸一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一隻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並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麼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一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句子的朗讀節奏。
(1) 見/ 藐小之物/ 必/ 細察其紋理,故/ 時有/ 物外之趣。
(2) 私/ 擬作/ 群鶴舞於空中。
(3) 心之所向,則/ 或千或百,果然/ 鶴也。
(4) 昂首/ 觀之,項/ 為之強。
(5) 作/ 青雲白鶴/ 觀。
(6) 果如/ 鶴唳雲端,為之/ 怡然稱快。
(7) 蹲其身,使/ 與台齊。
(8) 見/ 二蟲鬥草間。
(9) 蓋/ 一癩蛤蟆。
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句意: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編輯本段]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小說。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版本
聞尊閣板《浮生六記》是最早的鉛印板,有楊引傳序和「尊聞閣王」王韜跋。楊引傳序言中說「六記已缺其二」。王韜曾說少時(公元1847年前)曾讀過這本書,可惜沒有抄寫副本,流亡香港時,常常懷念它。王韜在1877年為尊聞閣版所寫的的跋中沒有說少時曾見過全本。
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分期連載於《天下》月刊。後來又出版漢英對照單行本,並作長序言。林語堂在序言中寫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還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
過後不久蘇州冷攤上便來出現「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實為後人偽作。
俞平伯曾根據《浮生六記》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記年表》。
《浮生六記》目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
沈復的《浮生六記》被人教版初二語文教材所收錄。
沈復的《浮生六記》的部分篇章被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材所收錄。
沈復的《浮生六記》的部分篇章也同時被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教材所收錄,名為《童趣》。
世界各國譯本
此書有多種文字的譯本。可查有三種英譯本,還有德、法、丹麥、瑞典、日本、馬來譯本各一。
英譯本
最早的英譯本是1936年林語堂的漢英對照本,後來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記》英譯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鵝出版社的白倫和江素惠的英譯本。該譯本將由江蘇南京譯林出版社作為「大中華文庫」之一種出版。

② 《古文觀止》評《鄒忌諷秦王納諫》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 一段談美女的古文,求翻譯。。。

衛詠認為女子的美醜,沒有絕對的、僵死的標准,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感受。他說:「大抵女子好醜無定容,惟人取悅,悅之至而容亦至,眾人亦收國土之享。」女子的美醜,只在於男人的主觀愛好。有喜歡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歡者的眼中就變得美麗了,眾人也就跟著說這位女子美貌出眾。也就是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基於這種對女性美審美標準的相對性的認識,作者提出選擇美女(妻、妾)「要以隨其所遇,近而取之,則有其樂而無其累」。而不要苛求,不要對女子吹毛求疵。主張選擇女子要隨緣分,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不要過分追求。「天地清淑之氣,金莖玉露,萃為閨房。遇之者,若前世,若夢中,瑟鳴鐵躍,劍合龍飛,一切關河歲月,都不能間隔。然非奇緣不遇。」沒有「奇緣」是難於遇到絕色美女的,因而不能苛意追求她。遇到差不多的女子,只要有緣分就是好的妻、妾。「無才便為德,大貞出於淫,皆當棄短取長,安知不買骨致馬,而天龍降於好畫者哉!」提出了「棄短取長」的選擇妻、妾的原則,主張要看到女子的長處,不要看其短處。這是頗有見地的看法,也是對女性的一種尊重。差一點的,甚至丑一點的,只要自己認為她美,她就是美女。這就是衛泳的美女觀。
翻譯:天地間清凈淑雅的稟賦,好似金人乘露盤一般,齊集於女子的閨房。與心儀的女子相遇,好像在前世、在夢中曾經遇到過一樣。無論兵戈相阻、關山相隔還是歲月相離,都不能把這種緣分阻斷。然而不遇到這種奇緣就不鍾情於女子,必定要得到這樣的美貌女子才對其鍾情,這種觀念就像認為秦漢之後沒有好文章、唐代以後沒有好詩一樣,都是錯誤的。重點在於隨遇而安,取眼前人而鍾情,就會只有樂趣而沒有負累了。例如看所有女子的面容都像芙蓉一般嬌艷,不必非要像卓文君那樣的才算美;看所有女子的眉毛都像遠山一般飄渺蒼翠,不必非要像趙合德那樣的才算美;看所有女子的嘴都像櫻桃一般小而嬌艷,不必非要像樊素那樣的才算美;看所有女子的細腰都像楊柳一般纖柔,不必非要像小蠻那樣的才算美;看所有女子的腳都像金蓮花瓣一般嬌小,不必非要像潘妃那樣的才算美。她們唱的歌都像念奴的歌一般動聽,她們的笑容都像褒姒的笑一般動人,她們皺眉都像西施一般惹人憐愛,她們用胭脂妝點額頭都像壽陽公主一般俊俏。豐滿的她們不失為楊玉環,苗條的她們也不失為趙飛燕,奇醜的她們說不定會是善於輔佐君王的無鹽女。當她們含怨時,都像出塞的王昭君;當她們含恨的時候,都像被冷落在長門的阿嬌。當她們與男子親近纏綿時,都像是巫山的神女。其他的方面,如果稍微識得幾個字,即足以稱得上詠絮高才;如果稍微減少一些嫉妒的心理,即足以稱得上賢德。沒有過高的才華就可以稱為賢德,最崇高的貞潔往往出自於淫盪。如果每個人在選擇妻妾的時候都能多看到女子的長處少看到女子的短處,怎麼知道就沒有意外的收獲呢?閨閣中的事自古至今一直是人生中的大事,可以知道婚姻非同兒戲。夫妻間的緣分是命中註定的,不是強求可以辦到的。雖然是人間的事情,其實是天命做主。「隨緣」中的「隨」字大有深意。

④ 文言文翻譯《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距離我家一里路左右,醋庫巷裡面有一座洞庭君祠堂,俗稱水仙廟,裡面有曲折的迴廊,也有一些園林布置。每逢神仙的誕辰,各家分別定下迴廊中的一間,密密地懸掛統一樣式的玻璃燈,在廊子中間設立寶座,旁邊擺設桌子條案,上面放著花瓶,插上鮮花陳列著來比較高下。白天就是演戲,到了夜裡則是高低錯落地在瓶花之間插上蠟燭,叫做「花照」。燈光下百花爭妍,寶鼎中暗香浮動,真好像龍宮正在開夜宴。管事的有的奏樂唱歌,有的烹茶聊天,圍觀者象螞蟻般簇擁著,迴廊的滴水檐下面都立上欄桿劃定范圍。我被朋友們邀請去做插花布置,因而也就趕上了這樣的盛事。回家以後我向芸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芸說:「可惜我不是男人,不能去呀。」我說:「戴上我的帽子,穿上我的衣服,也是變女為男的方法呀。」於是就把她的頭發編成辮子,把細細的眉毛畫寬一些;戴上我的帽子,兩邊的鬢角稍微露出一點,還能夠掩飾;穿上我的衣服,長出一寸多,就在腰間折起來縫上,外面再穿上馬褂。芸說:「腳底下可怎麼辦呀?」我說:「街市上有賣蝴蝶鞋的,腳大腳小都可以穿,買來很容易,而且平時早晚也可以當作拖鞋用,不是很好嗎?」芸非常欣喜。到了晚飯後,裝扮完了,芸仿效男人拱手作揖、大步行走,練習了好半天,忽然變卦了,說:「我不去了。要是讓別人認出來多不方便呀,而且傳到父母耳朵里也不成呀。」我就鼓動她說:「廟里邊那些管事兒的誰不了解我呀?即使被認出來也不過一笑了之。我母親現在在九妹夫家裡,我們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她怎麼能知道呢?」芸對著鏡子一照,止不住地大笑。我硬拉著她,悄悄地去了。在廟里游遍了,也沒有認出她是女子的,有人問這是誰,我就說是我的表弟,彼此拱拱手就完了。最後到了一個地方,那裡有一個少婦一個幼女坐在寶座後面,那是一個姓楊的管事人的家屬。芸忽然快步走過去想問候她們,身子一歪,下意識地按了一下那個少婦的肩膀,旁邊的丫頭仆婦生氣地站起來說:「你這個二流子什麼東西,怎麼這么沒規矩?」我趕快試探著找詞兒來遮掩,芸看見他們來勢洶洶,就馬上摘下帽子,抬起腳來讓她們看,說:「我也是女人呀。」眾人都愕然了,氣也消了,高興地挽留我們吃茶點,還叫來一頂轎子把芸送回去了。

吳江的錢師竹病故了,我父親捎信回來,讓我去弔唁。芸私下裡對我說:「去吳江必定經過太湖,我想跟你一起去,開闊一下眼界。」我說:「我正在擔心一個人去孤孤單單的呢,要能帶你一起去,當然好了,可是沒有什麼借口呀。」芸說:「我就說回娘家看母親去。你先上船,我跟著就到。」我說:「要是這樣,那就等回來的路上在萬年橋下停船,我跟你乘涼待月,來續一續滄浪亭的風雅。」這一天是六月十八日,早晨天氣很涼爽,我帶著一個僕人先到了胥江渡口,上船等著。芸果然坐一乘小轎來了。解開纜繩出發,穿過虎嘯橋,水上風帆,空中沙鷗,漸漸展現出來,湖水跟藍天一個顏色。芸說:「這就是所謂的太湖吧? 今天我見到了天地的廣闊,這輩子沒有白活呀!想想深閨裡面的女人有多少終身也沒見過這種景象的呀!」我們說著閑話,沒過多長時間,就看見對岸的楊柳在風中搖擺,已經到了吳江城。

我登上岸到錢家拜祭亡靈之後,回來一看,船艙裡面空空的。我連忙問船夫,船夫用手一指,說:「你沒看見長橋那邊柳蔭下面,那個看魚鷹捕魚的人嗎?」原來芸早就跟船家的女兒上岸了。我走到她們後面時,芸還汗津津的倚著船家女在那裡看得出神。我拍著她的肩膀說:「衣服都濕透了!」芸回頭說:「我怕錢家有人會到船上來,所以就暫時躲出來了。你怎麼回來的這么快呀?」我笑著說:「就是打算來捉逃犯呀。」於是我們就一起上船了。船回程到萬年橋下的時候,太陽還沒有落山,船艙的窗戶都落下來,清風徐徐吹來,我們在艙中手持紈扇,身著羅衫,切開一個西瓜,解解暑氣。片刻之後晚霞就映紅了橋身,暮靄籠罩岸邊的柳樹漸漸隱沒了,月亮就要升起來了,漁船上的燈火已經布滿江邊了。我讓僕人跟船夫到船尾去喝酒。船家女兒名叫素雲,跟我有過喝酒的交情,人也相當不俗氣,就招呼過來跟芸坐在一起。船頭不點燈,等月亮上來我跟芸用射覆為酒令痛快地喝起酒來。素雲眨著雙眼專注地聽了半天, 說:「酒令我都很熟悉的,可是從來沒見過這種酒令,希望能教教我。」芸聽了她的話就給她講解,結果她還是茫然不解。我笑著說:「女老師先別說了,我有打個比方,你們就明白了。」芸說:「你打什麼比方呀?」 我說:「仙鶴擅長跳舞而不能耕田,牛擅長耕田而不能跳舞,事物的本性就是這樣,老師打算反過來教它們,不是太累了嗎?」素雲笑著捶我的肩膀,說:「你罵我呀!」芸宣布說:「只許動口,不許動手!違犯的罰一大杯酒。」素雲酒量大,滿滿地斟了一杯,一飲而盡。我說:「動手只允許摸索,不準捶人。」芸笑著拉起素雲放在我的懷里,說:「讓你痛痛快快地摸吧。」我說:「你不是明白人呀, 摸索在於有意無意之間的接觸而已, 摟在懷里亂摸一氣,那是鄉下佬兒乾的事兒。」她們兩人四個鬢角都插著茉莉花,這時被酒氣一蒸,再夾雜著出汗散發出的臉上的粉香頭上的油香,香氣撲鼻,我嘲笑說 :「小人的臭味充滿船頭,真讓人惡心。」素雲忍不住攥緊拳頭不停地捶我,說:「誰讓你拚命的聞呢?」芸大喊:「犯規,罰兩大杯!」素雲說:「他又罵我是小人,我不該捶他嗎?」芸說:「他所說的小人,是有原因的,你幹了這兩杯酒,我會告訴你。」素雲就連幹了兩杯,芸才把在滄浪亭舊居乘涼的事兒告訴她。素雲說:「要是這樣,還是真錯怪他了,該當再罰。」就又幹了一杯酒。芸說:「早就聽說素娘很會唱歌,能讓我聽聽你美妙的歌聲嗎?」素雲就用象牙筷子敲著小碟伴奏,唱起來了。芸非常欣喜,痛快地喝起酒來,不知不覺酩酊大醉,就坐著轎子先回家了。我又跟素雲喝著茶聊了一會兒,才踏著月光回家了。當時我們是寄居在朋友魯半舫家裡的蕭爽樓中,過了幾天,魯太太誤聽傳聞,悄悄地告訴芸說:「我聽說前幾天在萬年橋底下,你老公帶著兩個妓女在船上喝酒,你知道嗎?」芸說:「有這么回事兒,其中一個就是我。」接著就把一起出遊的前前後後詳細地告訴她了,魯太太大笑,這才放心地走了。

⑤ 《古文觀止》評語翻譯: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暈,乾脆全部翻譯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鄒忌把自己的美與徐公的美,細細詳細勘察,正是想從這里參悟出微妙的道理。千古以來,臣下諂媚君主被蒙蔽(的通病),興盛滅亡起決定作用的時機,(鄒忌)從閨房密語揭破他們,真是大快人心!

⑥ 幫忙翻譯一下 下面的文言文,謝謝(是出自沈復的閨房記樂)

芸感嘆到:古文如此深邃高雅,我們女人很難精通,不過只有詩詞,我還稍內微可容以。

聽她這么一講,我也反問她:唐朝是詩詞盛朝,而詩詞又是唐朝杜 和李白兩人為宗。你喜歡這兩人中的誰呢?
芸想了一想,說:杜的詩詞錘煉精純,而李白的灑脫飄逸,與其學杜的嚴謹森嚴,不如學李詩的活潑瀟灑。

我自來喜歡李白詩詞大過於杜,今聽她這講,不免竊喜終得一知己。但又想到由來世風都以杜詩為宗,又問她:朝廷工部都是大家,但其中大部分人都以杜詩風格為准,你為什麼又說李白的好呢?

芸回答:如果論格律嚴謹,用詞老道,當然是杜詩為首。可李詩猶如凌波仙子般飄逸,有一種落花流水的灑脫,可愛之至。我的意思不是說杜比李差,而是我自己比較偏愛李詩啦!

⑦ 學過文言文《閨房記樂》嗎

案頭瓶花不絕。「絕」字:斷
覓螳螂蟬蝶之屬。「屬」字:類別
如其法行之。 「行」字:實際地做
不亦善乎。 「善」字:好
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有的抱著樹梗,有的踩著樹葉,就像未死的活物一樣
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蟲子慢慢地爬動,不受約束,怎麼能照著做呢?

⑧ 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求翻譯和斷句(斷3處)

翻譯:千古以來,臣子曲意迎合君王、而君王屢屢被蒙蔽的現象,在這關乎國家興亡的關頭,(鄒忌)從閨房密語揭破他們,真是大快人心!

斷句: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以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選自清人吳楚材、吳調侯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古文觀止》中的《評<鄒忌諷秦王納諫>》。

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該書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

《古文觀止》收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書12卷,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們所能讀到的盡善盡美的至文了。

(8)閨房之趣文言文答案擴展閱讀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篇以小見大、寓意深邃、犀利明快、描寫生動的政論性記敘散文,它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把它編進《古文觀止》里,給塾學做教材。

這個故事明確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作為領導,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於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諫》之所以成為古今語文教材,除了其啟迪人意的深刻內容外,那精巧瑰麗的藝術構思也是重要的原因。其藝術特色表現在:

1、以小喻大

這是《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也是《戰國策》的藝術風格。這種巧設辭令的說理方法,生動形象,說服力強。國君能否廣開言路,修明政治,是關系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作者卻選了一個日常生活小故事來說明納諫的重要。文章寫得喻妙理切,委婉動聽。

2、烘雲托月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徐公的美貌是通過和鄒忌的對比中寫出的。文章不具體描寫徐公的漂亮的外形,卻細致入微地描寫鄒忌的外貌,把鄒忌描繪成一個身材適中,膚嫩貌艷的美男子。然後通過間接的描寫,把徐公的形象描繪得鮮艷奪目。

這種烘雲托月的寫法,給人以無窮的想像,各人可根據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具體美貌形象來捉摸。《鄒忌諷齊王納諫》主要是寫諷諫,徐公的美只是設喻,對徐公的美不需揮毫詳描,這樣,文章才寫得恰到好處,簡潔凝煉。

3、個性對話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雖然是說理文,但人物的對話寫得活靈活現,個性鮮明。作者通過妻妾和賓客回答鄒忌的提問,運用語意相同和句型不同的方法將個人的性格特徵、內心神情描寫得栩栩如生,使人拍案叫絕。

4、語氣珠聯

這也是此文的特點。如作者採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寫「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語言暢達,一氣貫注,宛如金錢串珠,環環緊扣。特別這里的頂真是脫口而出的,故顯得簡朴平易,自然流暢,毫無斧鑿痕跡。

此外,文章還大量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這些排比句式,氣勢貫暢,語如串珠,朗朗上口,耐人誦詠,均加強了文章的氣勢。

5、文章剪裁巧妙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結構安排極為巧妙,當詳處以十當一,當略處以一當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個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個字來寫鄒忌三問誰美和向王進諫這么兩件大事,佔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寫得詳詳細細。

此後,作者用了不足一百字的篇幅來寫齊威王的反應及效果,與前相較,這一段是簡略的。作者寫齊威王的態度很簡括,只用了一個字;接著卻詳詳細細地寫出了齊威王發布的命令的內容,不厭其煩地列出了「上賞、中賞、下賞」三等獎的評選標准,並且寫出了「群臣進諫」、修明政治帶來的燕、趙、韓、魏「皆朝於齊」的結果。

這一略一詳,實在恰到好處。寫了後者,前面齊威王說的那一個「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寫。可見這一詳一略,實在是詳得具體生動,餘味無窮。

⑨ 文言文翻譯《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我閑居在家的時來候,案頭上的自插花盆景長續不斷。芸說,你的插花啊,能表現出雨露風晴中的各種自然韻味,可謂精妙入神。然後畫法中有一種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說,蟲兒會爬會亂動,怎麼可能像作畫一般呢?芸說,我有一種辦法,不過恐怕會被(後人)作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過呢。我說,那你說說看。芸說,蟲兒死後,它的顏色神態並不會有多大改變,(我們)找到螳螂產蟬蝶之類用針刺死,然後用細絲捆在它們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間,再整理它們的腳足,或抱花梗,或踏草葉,栩栩如生,(這樣)豈不是很好嗎?我很高興,按她的辦法去試了,看見的人沒有不贊美稱絕的。求於閨中的意見,當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這樣會心的人了吧。 

熱點內容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
月子餐老師 發布:2025-05-15 22:16:43 瀏覽:160
人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21:26:05 瀏覽:209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