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文言文
A. 求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 文言文翻譯!!!!急急急~~~
水調歌頭·中秋 砧聲送風急, 蟋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 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涼興況, 分付尊中醽醁錄, 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 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 韻悠悠。 清時良夜, 借我此地倒金甌。 可愛一天風物, 遍倚欄干十二, 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 欹枕卧江流。
。
B. 米芾狂放 文言文
【原文】宋徽宗聞米元章①]有字學②。一旦,於瑤林殿設紙硯筆墨,召米書之。上映簾觀看,令梁守道相伴,賜酒果。米乃反系 ③袍袖,升高就上④,跳躍便捷⑤,落筆如雲⑥,龍蛇⑦飛動。聞上在簾下,回顧抗 ⑧聲曰:「奇絕,陛下!」上大喜,盡以硯紙之屬賜之。尋除書學博士⑨。
【譯文】宋徽宗聽說米芾精通書法。一天,在瑤林殿擺放紙硯筆墨,召來米芾讓他寫字。宋徽宗隔著簾子觀看,叫梁守道陪伴米芾,(還)賞賜酒與果品。米芾便反穿袍子,登上高處,輕便敏捷,下筆如雲飄,猶如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米芾)聽說皇上在簾子下,回頭高聲說:「皇上,好極了!」皇上大喜,把紙硯筆墨之類全部賞賜給他。不久又任命他為書學博士。
C. 米芾索帖 翻譯
一、譯文:米芾詼諧機智,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經在船上拜訪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給米芾看。米芾對這幅作品感到驚嘆不已,請求用別的畫來換取《王略帖》,蔡攸對這件事感到很為難。米芾說:「你如果不聽從我,我也不想活了,就跳入這個江中死去。」於是米芾大叫,靠著船的船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把《王略帖》給他了。
二、原文:出自宋 葉夢得《石林燕語》
米芾詼譎好奇。在真州,米芾嘗詣蔡太保攸於舟中,攸出所藏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嘆,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3)米芾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人物簡介: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二、作者介紹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人。紹興四年進士。翰林學士、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工詞,詞風早年婉麗,中年學東坡,南渡後多感懷國事,轉向簡淡宏闊,晚年簡潔。著有《建康集》、《石林詞》、《石林燕語》等。
D. 古文釋意宋書法家米芾尺牘中有「沖勝」,是什麼意思
米芾的《韓馬帖》中有這個詞,「沖勝」指的是地名。「沖勝」是古地名回,
芾頓首啟:經宿答,尊候沖勝。山試納文府,且看芭山,暫給一視其背,即定交也。少頃,勿復言。芾頓首。彥和國士。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此帖為致彥和書札,《彥和帖》,《墨緣匯觀著錄》作《彥和帖》;《式古堂書畫匯考》作《經宿帖》;《故宮法書》作《致彥和國士尺牘》。米芾所寶硯山多枚,實有貢入內府者。周密《志雅堂雜抄》:「米芾硯山,後歸宣和御府。聞今在台州一大家戴氏,極珍秘,不可見矣。」帖雲「山試納文府」,即此。
E. 米芾狂放文言文翻譯急!!!!!!!!
宋徽宗聽說米芾精通書法。一天,在瑤林殿擺放紙硯筆墨,召來米芾讓他寫字。宋徽宗隔著簾子觀看,叫梁守道陪伴米芾,(還)賞賜酒與果品。米芾便反穿袍子,登上高處,輕便敏捷,下筆如雲飄,猶如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米芾)聽說皇上在簾子下,回頭高聲說:「皇上,好極了!」皇上大喜,把紙硯筆墨之類全部賞賜給他。不久又任命他為書學博士。
F. 翻譯古文~~急!!!
米元章就是米芾。米芾有酷愛書畫的癖好,每每見到別人的收藏,就自己去臨摹的和真跡一樣。有次,米芾與蔡攸在船里一起觀賞,米芾便把王衍的書法捲起來夾在懷里,起身就要跳水。吃驚的問米芾這樣做是為什麼,米芾說:「我平生所收藏的,從未有這樣好的,所以寧願帶著這書法去死。」蔡攸不得已,將王衍的書法贈送給了米芾。
G.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又稱什麼 運用手法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版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權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之一。《詩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