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則文言文
❶ 《聊齋志異·狼三則》文言文翻譯
有一個屠夫,晚間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地窩棚,他就跑進去藏在裡面。惡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一隻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讓它抽出去。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長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極力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彈了,才用帶子紮上了吹氣口。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活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彎兒,張著大嘴無法閉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望滿意採納
❷ 文言文《狼三則》第三則的翻譯
你好:
《狼三則》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狼三則》都是寫屠夫在不同情況下遇狼並殺狼的故事。
第三則原文為: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臨時住房,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裡面。凶惡的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一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希望幫上你的忙。
❸ 《聊齋志異·狼三則》文言文翻譯
譯文
(一)
有個屠戶賣肉回家,天已黃昏,忽然一匹狼跟來,看著扁擔上的肉,很顯得垂涎三尺,尾隨屠戶走了好幾里。屠戶害怕了,拿出刀來嚇唬狼,狼稍稍停一下;等屠戶一走,又跟上了。屠戶想狼得到的是肉,不如掛在樹上明早再拿。於是用鉤掛住肉,蹺著腳掛在樹上,拿著空扁擔讓狼看,狼才停下來。屠戶回去了。第二天早晨去拿肉,遠遠地看見樹上掛著個大東西,像人上弔死了的樣子,十分恐懼。猶猶豫豫靠近來看,卻是死狼。仰臉仔細觀看,見狼嘴裡銜著肉,鉤子刺入狼的上齶,就像魚吃餌一樣。當時狼皮價很貴,價值十多兩銀子,屠戶也小小富了一回。爬樹去捕魚,狼就犯了這樣的毛病,真是可笑啊!
(二)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三)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於是奔進去躲在裡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拚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於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誰能想出這主意?
❹ 《狼三則》文言文
①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③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翻譯:
①
有個屠夫賣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隻狼沖來,直看著擔子里的肉,像是很饞,它跟在屠夫後面走了數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嚇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將肉掛在樹上,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拿。於是將肉鉤好,踮起腳將肉掛在樹上,再把空擔給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來取肉時,遠遠看到樹上懸著一個大東西,好像人上弔死的樣子,大驚,遲疑地走近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看,就見狼口咬住肉,但鉤子鉤住了它的齶部,真像魚上鉤吃餌。那時狼皮價錢貴,值十餘金,屠夫因此有些錢了。人們說爬上樹求魚,哪知,這狼爬上樹求災難。這實在令人好笑啊!
②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有剩下來的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過了一會,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剛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了。這才領會到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③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於是奔進去躲在裡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拚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於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怎麼能想出這個主意?
❺ 《狼三則》(其一)文言文
一.解釋字:1.狼(乃)止:才 2.默(念)狼所欲肉者:想 3.示之(以)刃:給...看
二.解釋句子:屠戶沒有辦法,於是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
三.貪婪本性:既走,又從之. 悲劇結局原因:緣木求魚,狼則罹之
四.因為狼一直跟著屠戶不離開,屠戶認為他把肉掛在樹上的話,狼就不會再跟著他而且它也夠不到肉,他就可以明天再來把肉拿走.表現了他心思細膩縝密,處變不驚,沉著冷靜的特點.
五.狼一裡面的"笑"是可笑的意思,是對狼妄圖緣木求魚的貪婪行為的不屑一顧;而狼二是笑料的意思,是對狼自作聰明實則愚昧的行為的嘲笑.
❻ 狼三則其三翻譯
白話釋義: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裡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只爪子。
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
(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清·蒲松齡《狼三則·其三》原文: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爆,殺狼亦可用也。
(6)狼三則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蒲松齡5歲的時候,正值滿清入關,在揚州屠城,在山東鎮壓農民起義,也產生了很多稀奇事,這些都影響到《聊齋志異》。
蒲松齡大概在分家以後,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現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影響到考舉人,就寫了一首詩勸他,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不聽,還是寫,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麼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到自己的作品裡頭。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❼ 《聊齋志異·狼三則》文言文翻譯
譯文
(一)
有個屠戶賣肉回家,天已黃昏,忽然一匹狼跟來,看著扁擔上的肉,很顯得垂涎三尺,尾隨屠戶走了好幾里。屠戶害怕了,拿出刀來嚇唬狼,狼稍稍停一下;等屠戶一走,又跟上了。屠戶想狼得到的是肉,不如掛在樹上明早再拿。於是用鉤掛住肉,蹺著腳掛在樹上,拿著空扁擔讓狼看,狼才停下來。屠戶回去了。第二天早晨去拿肉,遠遠地看見樹上掛著個大東西,像人上弔死了的樣子,十分恐懼。猶猶豫豫靠近來看,卻是死狼。仰臉仔細觀看,見狼嘴裡銜著肉,鉤子刺入狼的上齶,就像魚吃餌一樣。當時狼皮價很貴,價值十多兩銀子,屠戶也小小富了一回。爬樹去捕魚,狼就犯了這樣的毛病,真是可笑啊!
(二)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三)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於是奔進去躲在裡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拚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於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誰能想出這主意?
❽ 狼三則文言文
1、才用帶子把狼爪綁起來
2、威脅:為狼所逼。狼自苫中探爪入。機智: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3、人比狼聰明。(哎,當時動物保護法啊,呵呵)
4、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❾ 文言文 狼三則 翻譯
①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③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翻譯:
①
有個屠夫賣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隻狼沖來,直看著擔子里的肉,像是很饞,它跟在屠夫後面走了數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嚇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將肉掛在樹上,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拿。於是將肉鉤好,踮起腳將肉掛在樹上,再把空擔給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來取肉時,遠遠看到樹上懸著一個大東西,好像人上弔死的樣子,大驚,遲疑地走近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看,就見狼口咬住肉,但鉤子鉤住了它的齶部,真像魚上鉤吃餌。那時狼皮價錢貴,值十餘金,屠夫因此有些錢了。人們說爬上樹求魚,哪知,這狼爬上樹求災難。這實在令人好笑啊!
②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有剩下來的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過了一會,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剛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了。這才領會到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③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於是奔進去躲在裡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拚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於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怎麼能想出這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