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木經文言文

木經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19:02:11

文言文《預浩父女》中的預浩和《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是同一個人嗎根據是什麼

答:是同一個抄人.喻皓,又作預浩、喻浩、預皓。因為在《梵天寺木塔》中的是喻皓是當時的著名木匠,在預浩父女中,預浩是一個都料匠,兩者都從事建築職業,說明《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和《預浩父女》中的預浩是同一個人。並且《預浩父女》中的預浩「有《木經》三卷行於世」,《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也著有《木經》三卷,所以是同一個人。(今《木經》三卷已遺失,《梵天寺木塔》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收錄於江蘇國際版7年級上冊語文書中)

❷ 初一文言文:預浩父女

之1:開寶寺塔
之2:預浩
之3:開寶寺塔
之4:結構助詞,無意,不譯

制度:結構
越:過了(時間上)

給分吧,要不就小狗

❸ 預浩父女 文言文

翻譯《來預浩父女》
懸賞分:5 - 解決自時間:2007-1-25 14:32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有《木經》三卷行於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卧,則交手於胸為結構狀,如此越年,撰成《木經》三卷,今行於世是也。
並解釋加點「之」的意思: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
人怪而問之
吹之不百年
其用心之精蓋如此
說明為什麼文中預浩和《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是同一人

❹ 《預浩父女》文言文理解怎麼

1.越年解釋為經過一年
2.是指一個人,都料匠現在可以理解為總工匠
3,是回.都是宋朝的,都在建築上答有著很高成就與影響.喻皓寫了<<木經>>.
4,自從宋朝開國以來。著名的木工就這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姓+官職)為榜樣(標准)

❺ 開寶寺塔 文言文翻譯

一、譯文

開寶的寺塔,在京師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築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剛建成的時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問他,喻皓說:「京城地勢平坦無山,而多刮西北風,(風)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過來了。」喻皓構思方案大概就像這樣精妙。

宋朝開國以來,(像這樣的,著名、專家級的)木工就這一人罷了,到現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為榜樣。喻皓著有《木經》三卷流傳於世。另外一種傳言說喻皓只有一女,十幾歲,每當睡覺時,都把手交叉於胸前做出像結構的樣子。如此過了一年,撰寫成《木經》三卷,就是現在流傳在世上的(這部書)。

二、原文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

有《木經》三卷行於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卧,則交手於胸為結構狀,如此越年,撰成《木經》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三、出處

歐陽修《歸田錄》

(5)木經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歸田錄》,筆記。宋代歐陽修作。二卷。凡一百十五條。歐陽修晚年辭官閑居潁州時作,故書名歸田。

二、作品賞析

多記朝廷舊事和士大夫瑣事,大多系親身經歷、見聞,史料翔實可靠。書之體例略近李肇的《國史補》,所記如太宗知李漢超、仁宗恭儉、陳堯咨、賣油翁等,含意深刻。

三、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祖籍廬陵(今屬江西)。

少孤,貧而好學。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擔任過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他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擁護者,並和尹洙、梅堯臣等人倡導詩文革新運動,堪稱北宋文壇的泰山北斗。歐陽修注意提攜後進,曾鞏、王安石、蘇舜欽、蘇軾父子等都出於他的門下。

他在詩詞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等身。歐詞格調清新,語言明麗。

❻ 文言文喻皓父女中的制意思

制,在這里作動詞,製造、建築。

預浩父女
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版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權匠預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有《木經》三卷行於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卧,則交手於胸為結構狀,如此越年,撰成《木經》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

開寶的寺塔,在京師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築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剛建成的時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問他,喻皓說:「京城地勢平坦無山,而多刮西北風,(風)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過來了。」喻皓構思方案大概就像這樣精妙。宋朝開國以來,(像這樣的,著名、專家級的)木工就這一人罷了,到現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為榜樣。喻皓著有《木經》三卷流傳於世。另外一種傳言說喻皓只有一女,十幾歲,每當睡覺時,都把手交叉於胸前做出像結構的樣子。如此過了一年,撰寫成《木經》三卷,就是現在流傳在世上的(這部書)。

❼ 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

1.(抄1)在(2)暗中,秘密地(3)製造方法(技藝)(4)僅,只有
2.(1)於是就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
(2)塔剛建成時,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傾斜。
3.(1)喻皓對於木結構的特點和受力情況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雖然他沒有親臨現場,但依然能准確地指明問題的關鍵,說明他的實踐經驗是很豐富的。
(2)原來這是喻皓特意這樣做的。可見喻皓在搞設計的時候,不僅考慮到了工程本身的技術問題,而且還注意到周圍環境以及氣候對建築物的影響。(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東人,北宋初建築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長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經》,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築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後來建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辛勞一生為我國木製建築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為自己樹立了一座無形的豐碑。

❽ 《預浩父女》文言文的譯文。

開寶的寺塔,在京師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結構也是最精良的,(它)是都料匠版(官職)預浩所權造。塔剛建成的時候,望之(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傾斜,大家都奇怪,問預浩,預浩說:「京城地勢平坦無山,而多刮西北風,(風)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過來了。」預浩用心之精細大抵如此(大概就象這樣).宋朝開國以來,(象樣的,著名的,專家級的)木工就這一人而已,到現在木工都以預都料(姓+官職)為榜樣(標准)。預浩著有《木經》三卷流傳於世。世上(另外一種)傳言說預浩只有一女,年十多歲,每當睡覺時,都把手交叉於胸前做出象結構的樣子。如此過了一年,撰寫成《木經》三卷,就是現在流傳在世上的(這部書)。 原文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上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有《木經》三卷行於世。世傳浩惟一女,年十餘歲,每卧,則交手於胸為結構狀,如此越年,撰成《木經》三卷,今行於世是也。

熱點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