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齊人攫金文言文

齊人攫金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17:37

㈠ 翻譯文言文《齊人攫金》

齊國有一個人財迷抄心竅,他想得到金子。一大清早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打扮整齊到街市上去。他徑自走到黃金珠寶店櫃台前,伸手抓起一大塊黃金,轉身就跑。在市面上巡邏的官吏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問他:「你怎麼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廣眾之前搶劫黃金呢?」他若無其事地說:「我拿金子的時候,只看到光燦燦的金子,而沒有看到市場上黑壓壓的人!」 正是:齊人攫金,利慾熏心

㈡ 齊人攫金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專,問曰:屬「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
從前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晨穿好衣服帶好帽子到市場去,走到賣金子的地方,搶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問他:「有這么多人都在場,你怎麼敢搶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根本沒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後用以喻利令智昏.
注釋
1.昔:以前.2.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3.有…者:有一個…的人.
4.清旦:清早.5.衣冠:穿衣戴帽.6.之:前往.7.市:集市.
8.適:往,到.9.所:地方.10.因:於是,乘機 11.攫(jué):抓,奪 .12.去:離開.13.鬻(yù)金者:賣金子的人.14.徒:只,僅僅.
15.對曰:回答道.16.皆:都.17.捕:抓捕.18.之:代詞,代指齊人.
19.子:你,指代小偷.20.焉:作兼詞,此處指這里.21.何:為什麼.
22.對:回答.23.徒:只.24.操:拿.

㈢ 齊人攫金文言文成語

1.文言文《齊人攫金》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全文如下: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2.注釋:
(1)昔: 以前。
(2)欲金者: 想要(買)金子的人。
(3)有…者:有一個…的人。
(4)清旦: 清早。
(5)衣冠: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穿衣戴帽。
(6)之:到,去。
(7)市:集市。
(8)適: 往,到。
(9)所: 地方。
(10)因: 於是,乘機。
(11)焉:那兒。
(12)攫(jué):奪,搶。
(13)去: 離開。
(14)鬻(yù):出售買。
(15)徒: 只,僅僅。
(16)對曰:回答道。對:回答
(17)皆:都。
(18)捕:抓捕。
(19)吏捕得之,之:代詞,代指齊人。
(20)子:你,指代小偷。
(21)焉:作兼詞,此處指這里。
3.譯文: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賣金子的地方時,正好看見別人買了金子,於是搶了那人的金子離開。衙役把他逮住了,當官的審問他:「人都在那兒,你就搶別人的金子,這是為什麼?」齊人回答他說:「我搶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罷了。」
4.寓意:
追求物質財富,希望生活寬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慾熏心,見錢眼開,進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蠻的行動,就顯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自欺欺人的事情。
文中的"齊人"是一個只顧眼前利益,利慾熏心,做事膽大妄為的人。
5.啟示:
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自欺欺人的事情,諷刺了利令智昏,自欺欺人和利慾熏心的人。

㈣ 《齊人攫金》 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耳。」
譯文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當官的審問他:「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要拿金子?」齊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到了金子。」

㈤ 古文《齊人攫金》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版問曰:「人皆在焉權,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一.解釋加點的字
1."清旦衣冠而之市"的"衣"(穿好衣服)
2."因攫其金而去"的"去"(離開)
3."子攫人之金何"的"子"(你)
4."徒見金"的"徒"(只)
二.寫出下列"之"的用法
1.清旦衣冠而之市(到)
2.吏捕得之(他,代指齊人)
3.子攫人之金何(的)
4.取金之時(的)
三.選出朗讀停頓劃分有錯的一項(C)
A.余聞之也/久
B.昔/齊人/有/欲金者
C.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
D.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四.翻譯句子: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五.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這篇短文主要諷刺了社會中的哪一類人?
(答:諷刺了貪婪的、利慾熏心的人。)

㈥ 古文《齊人攫金》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內人容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一.解釋加點的字
1."清旦衣冠而之市"的"衣"(穿好衣服)
2."因攫其金而去"的"去"(離開)
3."子攫人之金何"的"子"(你)
4."徒見金"的"徒"(只)
二.寫出下列"之"的用法
1.清旦衣冠而之市(到)
2.吏捕得之(他,代指齊人)
3.子攫人之金何(的)
4.取金之時(的)
三.選出朗讀停頓劃分有錯的一項(C)
A.余聞之也/久
B.昔/齊人/有/欲金者
C.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
D.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四.翻譯句子: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五.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這篇短文主要諷刺了社會中的哪一類人?
(答:諷刺了貪婪的、利慾熏心的人。)

㈦ 文言文《齊人攫金》閱讀題及答案

原文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版。吏捕權得之。官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耳。」
譯文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當官的審問他:「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要拿金子?」齊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到了金子。」

㈧ 求文言文《齊人攫金》的翻譯

成語出處
[編輯本段]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

原文
[編輯本段]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見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
[編輯本段]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得到金子的人。(有一天,)他清早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就去了賣金市場。他去賣金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拿著金子,於是搶了他的金子離開。公差捉住他並捆綁了他,問他:「人都在那兒,你搶別人的金子,什麼原因?」那人回答公差說:「奇怪,我搶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金子。」

注釋
[編輯本段]
昔:從前。
欲:想要。
束縛:捆綁。
清旦:清晨。
衣冠:穿了衣服,戴了帽子。
之市:往,去。
適:往,到。
所:處所。
因:於是。
攫:原指鳥用爪抓取,這里指引申為奪取。
去:離開。
鬻:出售。
徒:只

文學常識
[編輯本段]
官與吏:「官吏」通常指官員,但「官」與「吏」分開用時又有區別。「官」指朝廷命官,如縣令、郡守、刺吏等,而「吏」不好啊。上文「吏捕而束縛之」中的「吏」,是管理市場的公差。《捕蛇者說》「悍吏之來吾鄉」中的「吏」,是指抓壯丁的官府差役。

寓意
[編輯本段]
寓意: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追求物質財富,希望生活寬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慾薰心,見錢眼開,進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蠻的行動,就顯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時的鬼迷心竅而做出膽大妄為、自欺欺人的事情.

㈨ 齊人攫金文言文節奏

《列子·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專所,因攫(jue,抓取,搶奪屬)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釋譯:從前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來到集市上,走到賣金子的地方,抓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問他:「人們都在場,你怎麼敢搶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說:「我抓金子的時候,根本沒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後用以喻利令智昏。

熱點內容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