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高中第一篇文言文

高中第一篇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36:38

Ⅰ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滕王閣序(王勃)
離騷(屈原)
前赤壁賦(蘇軾)
師說(韓愈)
阿房宮賦(杜牧)
蘭亭集序 / 蘭亭序(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勸學(荀子)
陳情表(西晉·李密)
逍遙游(節選)(莊周)
燭之武退秦師(左丘明)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佚名)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弟子錄)
過秦論(賈誼)
荊軻刺秦王(劉向 編)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鴻門宴(司馬遷)
項脊軒志(歸有光)
六國論(蘇洵)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祭十二郎文(韓愈)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五人墓碑記(張溥)
病梅館記(龔自珍)
季氏將伐顓臾(孔子及弟子)
觸龍說趙太後(劉向)
張衡傳(范曄)
蘇武傳(節選)(班固)
趙威後問齊使(佚名)
項羽之死(司馬遷)
伶官傳序(歐陽修)
召公諫厲王弭謗(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佚名)
老子·八章(佚名)
秋​水​(節​選)(莊子及門徒)
唐雎說信陵君(佚名)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及弟子)
弈秋(孟子及弟子)
促織(蒲松齡)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及弟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佚名)
柳毅傳(李朝威)
李賀小傳(李商隱)
孟子見梁襄王(孟子及弟子)
勾踐滅吳(佚名)
古代文論選段(佚名)
信陵君竊符救趙(司馬遷)
庄暴見孟子(孟子及弟子)
范雎說秦王(佚名)
喜怒哀樂未發(佚名)
勸學(節選)(佚名)
過秦論(上篇)(賈誼)
報任安書(節選)(司馬遷)
老子(節選)(佚名)
敢問夫子惡乎長(佚名)
大瓠之種(佚名)
屈原列傳(節選)(司馬遷)

Ⅱ 高中文言文

共64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初中50篇:《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Ⅲ 請問一下高中人教版要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什麼

沁園春長沙,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的局部,望採納

Ⅳ 高中文言文

詞類活用
漢語的詞類劃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礎。實詞可以分成名詞、動詞、形容詞和數詞等類;虛詞可此分成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兼詞等類。某個詞屬於某一詞類比較固定,各類詞在語句中充當什麼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動詞經常用作謂語,形容詞經常用作定語、狀語和謂語,數詞經常用作定語,代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副詞精華藏用作狀語、補語,等等。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
總的來說,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動詞或名詞,形容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等等。此外,名詞用作狀語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名詞用作狀語,並不是詞類活用,但是在現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
1、名詞活用為動詞:古代漢語當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規律:名詞連用,非並列修飾關系,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燭之武退秦師》
軍為名詞,在這里就解釋為駐軍,作動詞用
②規則:名詞後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賓短語。名詞活用做動詞
今王鼓樂於此. 鼓樂:擊鼓奏樂
③名詞前有副詞或能願動詞(欲,能)名詞活用做動詞
雲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詞前用「而」與動詞貨動詞性短語相連接,名詞活用做動詞
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見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把表示某種性狀的形容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性狀相關的行為變化,這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例:鄰之厚,軍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厚、薄皆為形容詞,在這解釋為變雄厚、變薄弱,做動詞用
3、數量詞活用為動詞:把表示某種數量的數量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數量相關的行為變化,這就是數量詞活用為動詞。
例 ①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做霸主是憑德行,但貴國(晉)使自己的德行沒有定準,那怎麼長期掌握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麼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並列變成四皇,與五帝並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簡析]數詞的使動用法,在於使事物發生數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數量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復復」)變化。
4、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其動詞和賓語的關系,需要用「使賓語怎麼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和語譯。
例: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③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動詞,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之」「尉」,成為使動用法。「亡鄭」即「使鄭國滅亡」;「活之」即「使之活」,這里可譯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發怒)」。
4.1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
例如:
不及物動詞類:
①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孟子犯孀酉隆罰》)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
③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④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游記》)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例如:
①晉侯飲趙盾酒。(《左傳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賈誼《過秦論》)
4.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
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4.3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罰》)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5、意動用法:其動詞和賓語的關系,需要用「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
5.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和狀態。
例如:
①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匪的選罰》)
5.2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這個用作意動的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③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鐵錐傳》)
名詞的使動用法
(1) 什麼是「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用作謂語的動詞(簡稱「使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也就是說,用動賓結構的形式來表達兼語結構的內容。這兒所講的「用作謂語的動詞」,既包括常規的動詞,也包括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形容詞。例如: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句中的「將」本是名詞,意為「將軍」,在這句話中,「將」活用為動詞謂語,並且是使動用法,其含義是「使……當將軍」。「欲將孫臏」這個動賓結構,表達的是「欲使孫臏將」這個兼語結構的內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想使孫臏當將軍。這就是「使動用法」的實質。
(2) 一般名詞的使動用法
在古漢語中,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都有使動用法。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為活用為使動詞的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賓語成為什麼」的意思。例如:
《史記•項羽本紀》:「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史記•晉世家》:「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 《韓非子•難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
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諸例中,「王我」是「使我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長出肉來」),「國異姓」是「使異姓立國」,「相之」是「使之為相」,「臣妾我」是「使我為臣妾」的意思。
(3) 專有名詞的使動用法
專有名詞也可用作使動,例如:
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
「劉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時期的濟南知府。金兵攻打濟南,劉豫屈膝降金,被金立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為虎作倀,屢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敗。後來被金所廢,並被金將完顏兀術所俘。「劉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為劉豫那樣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傳•定公十年》:「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
春秋時期,吳王僚被專諸(人名)用劍刺殺。《左傳》中的這句話,是魯國貴族公若藐向蓄意謀害他而用劍尖朝著他的養馬人說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為吳王嗎?」言外之意即「你想像專諸刺殺吳王僚那樣刺殺我嗎?」專有名詞「吳王」用作使動。
一般來說,專有名詞用作使動,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種「比方」、「喻稱」之義。
(4)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
方位名詞有時也用作使動,表示使賓語按照這個名詞所表示的方位行動。例如:
《戰國策•楚策四》:「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史記•蘇秦列傳》:「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 例中的「下鳥」,是「使鳥落下」的意思;「東蘇子」,是「使蘇子(蘇秦)到東邊(齊國)去」的意思。
(5) 名詞使動用法中的賓語省略
用作使動的名詞後面的賓語,偶爾也可省略,但根據上下文意可以補足。例如:
劉向《新序•節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後省「之」,「友」後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為友」之意。

Ⅳ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語文必修一目錄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別康橋………………………………………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6.鴻門宴…………………………………………《司馬遷》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8.小狗包第…………………………………………巴金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 楊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11.包身工……………………………………………夏 衍
12.*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 曹智 白瑞雪

表達交流
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親近自然 寫景要抓住特徵
人性光輝 寫人要凸顯個性
黃河九曲 寫事要有點波瀾
朗誦

梳理探究
優美的漢字
奇妙的對聯
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

名著導讀
《論語》
《大衛·科波菲爾》

人教版語文必修二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達夫
3、*囚綠記 .........................................陸蠡
第二單元
4、《詩經》兩首

採薇
5、離騷.............................................屈原
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國田居(其一)....................................陶淵明
第三單元
8、蘭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賦 ....................................蘇軾
10、*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第四單元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蔡元培
12、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恩格斯
表達交流
直面挫折學習描寫
美的發現學習抒情
園丁贊歌學習選取記敘的角度
想像世界學習虛構
演講
梳理探究
成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
修辭無處不在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
名著導讀
《家》
《巴黎聖母院》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
2、祝福..........................................魯迅
3、*老人與海 ....................................海明威
第二單元
4、蜀道難........................................李白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第三單元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9、勸學 .........................................《荀子》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第四單元
12、動物游戲之謎 .................................周立明
13、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加來道雄
表達交流
多思善想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學會寬容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
善待生命 學習論證
愛的奉獻 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討論
梳理探究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名著導讀
《紅樓夢》
《高老頭》

人教版語文必修四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竇娥冤.........................................關漢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魯迅
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10、*短文三篇
熱愛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
信條.............................................富爾格姆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 ............................... 司馬遷
12、蘇武傳 ........................................班固
13、張衡傳 ........................................范曄
表達交流
解讀時間 學習橫向展開議論
發現幸福 學習縱向展開議論
確立自信 學習反駁
善於思辨 學習辯證分析
辯論
梳理探究
邏輯和語文學習
走近文學大師
影視文化
名著導讀
莎士比亞戲劇
《談美》

附錄
中華文化精神........................................袁行霈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3、*邊城 ........................................沈從文
4、*哦,香雪 ....................................鐵凝
第二單元
5.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6、滕王閣序......................................王勃
7、 *逍遙游 .....................................莊周
8 、*陳情表 .....................................李密
第三單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潛
10、孟浩然 ......................................聞一多
11、*說「木葉」..................................林庚
12、*談中國詩....................................錢鍾書
第四單元
13、中國建築的特徵 ..............................梁思成
14、作為生物的社會 ..............................劉易斯·托馬斯
15、*指印........................................丹齊克
16、*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

Ⅵ 高中 文言文

行在文言文中有代理,行使某種權利的意思。在這句話中,及魏帝告禪於晉,一句可以看做一個說明時間的句子,在這個時期,熹憑借自己的官職行使司徒的事情。也就是說熹還兼任著司徒該管的事情,但自己卻不是司徒,所以這里行可以解釋為代理。
(來自搜搜網路)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逼魏主常道鄉公曹奐禪位,為晉武帝。此時李熹以司隸校尉行司傳事,上書彈劾故立進令劉友……
從這里看,李熹當時的官職是司隸校尉

Ⅶ 高中必備文言文

以人教版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必修二:《荷塘月色》《氓》《採薇》《離騷》《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山禪記(第三段)》必修三:《蜀道難》《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琵琶行》《錦瑟》《馬嵬(其二)》《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節)》《師說》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鈴》《念奴嬌 赤壁懷古》《定風波》《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醉花陰》《聲聲慢》《藺頗藺相如列傳(節)》必修五:《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逍遙游》《陳情表》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有教無類》《樂民之樂,憂民之憂》《人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有無相生》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書憤》《春江花月夜》《夜歸鹿門歌》《夢游天姥吟留別》《登岳陽樓》《菩薩蠻(其二)》《將進酒》《閣夜》《李憑箜篌引》《虞美人》《蘇幕遮》《阿房宮賦》《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建議買一本《高中文言文翻譯》,裡面有高中所有需要背誦的文言文,不懂的還能看註解~純手打,祝學習愉快咯!

Ⅷ 高中文言文

1 【譯文】流逝的就象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象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

【思想】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給他帶來了舒暢心情,酒酣耳熟後凄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使他從水的流逝、月的盈虛中領悟到物的變與不變。「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虛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虛,是變;但是前浪雖去,後浪再來,流水仍在,月也始終沒有盈虧,這又是不變,也沒有變。而隨著水與月的長存無窮,每個曾經伴著長江與明月的生命也一樣都會長存,都屬無窮。這就是所謂的「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文章的意蘊是積極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達觀的。

2 留侯論(〔宋〕蘇軾)

【原文】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譯文】古代所謂的豪傑之士,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氣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寶劍跳起來,挺身去決斗,這可談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稱「大勇」的人,當突然面臨意外時不驚慌失措,當無故受到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的抱負很大,而他們的志向又很遠。

Ⅸ 高中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

都學舍讀書。(他)白
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

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

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

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

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

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

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

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

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

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

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

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

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

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

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

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

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
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

因為學問高,大家都跟著他喜好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所

以沒有被鄉親稱贊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

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

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

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

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
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後,大家

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

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

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

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

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

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

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

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是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

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擄走了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

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

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

廣的手筆

----------------------由綠色蠶排長搜索整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

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

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

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
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

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來吃。他拄著漢廷

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涉年輕時曾經跟別人一起受僱傭給富人家種地。有一天,他放下農活到田埂上

休息,對秦王朝肆無忌憚的征調勞役、不斷加重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的社會現

實忿恨不平,就決心擺
脫壓迫和剝削,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並對他的同伴們說:「假如將來我們中間

有誰發跡富貴了,可不能相互忘記啊。」同伴們譏笑他:「受雇給人家種地,怎

么能發跡富貴呢?」陳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燕雀哪裡會懂得鴻鵠的凌雲壯志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

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

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

其中意思的時候,又不願意深入學下去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

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

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我沒有誇耀長處,也沒有表白功勞。」

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孔子的志向。」孔子說:「希望由於我活著,能讓老人

過得安適,能得到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匹馬三頭騾子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向退

休的差役詢問這里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

店對著書進行核對校正。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沒有值得什麼留意的,就在馬

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書

仔細認真的查看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

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

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

離去

----------------------由綠色蠶排長搜索整理----------------------------

13、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

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

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

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

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

書這樣入迷,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

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
,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

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

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

通的儒生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

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

,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

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

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

「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

!」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16、陸游築書巢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

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

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

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

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
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

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

說:「確實這象鳥窩."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

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

」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

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

一年四季都有餘

18、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寫壞的毛筆頭,每瓮都有幾擔

(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象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

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

之為「退筆冢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

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

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

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

掉,然後又抄,像這樣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

老繭。冬天手的皮膚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後來把他讀書

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

起草,當著客人面寫作,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他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

么不炳燭而學?」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師曠回答說;「我

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

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

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好啊

22、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曬麥,

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

的積水使麥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由綠色蠶排長搜索整理----------------------------

23、葉廷珪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

,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

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怨恨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

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

,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

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

,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

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

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制

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

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

的勤學,更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

「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象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

26.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

,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

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不

久)就廣泛地搞通了眾多流派的各家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由綠色蠶排長搜索整理----------------------------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思公雖然出身富貴,但很少有別的愛好。在西京洛陽時,曾對官府中的下屬官員

說:(我)平生只喜歡讀書,坐著就讀經史,躺著就讀各類雜記,上廁所的時候

就讀小辭,都從未有片刻不拿書的。謝希深也說,宋公垂一樣在史院,每當去廁

所,一定夾著書前往。背誦的聲音琅琅,遠近都能聽見,他的好學就像這樣。我

所以告訴希深說:「我生平所寫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上時,床上時,廁

所里時。只有這時才可以構思罷了。」

28.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

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

,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

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

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

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

。(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

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

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

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

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

,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

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

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

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裡見到他,(他已經) 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

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

,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Ⅹ 高中文言文

「而」是虛詞。(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熱點內容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