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乞貓文言文翻譯

乞貓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42:47

⑴ 乞貓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選自明·劉基《郁離子·捕鼠》)

注釋
於:在。
善:善於,擅長。
患:禍害,災難這里做動詞。
其子患之(患):憂慮。
乞:向人討,請求。
中山:春秋時小國名,在今河北省。
予:給。
盍:「何不」的合音。
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這
若:你。
穿:穿透,穿過。
遠:表示距離。
垣墉:牆壁。 垣:牆
耳:語氣詞。
病:害處。
去:距離。
若之何:固定句式,這里的意思是「為什麼要」。
已耳:罷了。
「吾將飢寒焉」的「焉」是語氣助詞,所以可以不被翻譯。沒有意義的。
病:害處。
譯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又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牆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⑵ 文言文翻譯:是非若所知也(乞貓)

這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原文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①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②夫貓也?」
編輯本段翻譯有一個趙國人擔憂家裡的鼠患,他去中山國討要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一隻貓。貓善於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了,老鼠被貓吃了,但是雞也被貓吃光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害,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何不趕走貓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我所擔憂的是老鼠,不是在於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牆壁,破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將會挨餓受凍,沒有雞總歸比這些壞處好啊!如果沒有雞的話,不吃雞罷了,我們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像這樣為什麼(還)要趕走那隻貓呢?」
(選自劉基《郁離子·捕鼠》)
編輯本段趙人患鼠的啟示趙人患鼠的故事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要有取捨。或是也可以說明,想要達到目標,就有事情需要犧牲。生活中萬物莫不是如此。

⑶ 文言文翻譯

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冒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專而雞亦盡。其子屬患之,告其父曰:「盍(為什麼)去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於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我垣墉(都是指牆,『墉』指高牆),壞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距離)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翻譯 有個趙國人非常擔憂老鼠,他向中山人討了一隻貓,中山人給了他貓。貓善於捕捉老鼠和雞。一個月多了,老鼠被貓吃了但是雞也被貓吃了。他的兒子十分擔憂,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讓它離開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擔心的是老鼠,不是在於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牆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沒有雞總歸比這個壞處好啊?如果沒有雞的話,不吃雞就完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你為何趕走那隻貓呢?」

⑷ 文言文全文翻譯:患在鼠

患在鼠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郁離子:捕鼠)

趙國有個人非常憂慮老鼠為害,到中山國去要貓。中山人給了他一隻貓。這貓很會捕捉老鼠,也很會捕捉雞。過了一個多月,他家的老鼠沒有了,雞也沒有了。他兒子很發愁,對他說:「何不把貓送走呢?」他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們的患害在老鼠,而不在於沒有雞。有了老鼠,便偷吃我們的糧食,咬壞我們的衣服,穿壞我們的牆壁,破壞我們的器物,那麼,我們就要挨餓受凍了,這不比無雞更有害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哪。為什麼要把那貓送走呢?」

.貓能捕鼠,卻又要吃雞;鼠患解除以後,雞也沒有了。許多事情都有利弊和正反兩面,如何權衡輕重,作出明智的選擇或決定,就要看我們能不能全面性地去分析和研究一個問題,能不能掌握到一些客觀的規律,去為這些問題作出正確的評價,而這也是我們在倫理課程中要學到的東西。

⑸ 乞貓全文翻譯

譯文

有一個來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自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又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牆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⑹ 《中山貓》翻譯

譯文:有個趙國人擔心鼠患,到中山國去討貓,中山人把貓給了他。那貓善於捕捉老鼠,同時也捕雞。一個多月之後,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雞也沒有了。這家的兒子擔心沒有雞,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丟掉呢?」

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擔心的在於老鼠,不在於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我們的食物,毀壞我們的衣服,還在我們的牆上挖洞,破壞我們的器具,這樣我們就要挨餓受凍了。不是比沒有雞更有害處么?沒有雞,不吃雞就罷了,離挨餓受凍還很遙遠呢,為什麼要把貓丟掉呢?」

原文: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於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6)乞貓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中山貓》重點字詞詳解:

1.中山:古國名,在今河北正定東北。

2.患:禍害、災難(吾之患在鼠)作名詞。

3.患:憂慮,以...為患(趙人患鼠)作動詞。

4.予:給予。

5.善:擅長,善於。

6.是:這。

7.穿:鑿穿。

8.弗:不。

9.垣墉:泛指牆壁。

10.若:你。

《中山貓》的啟示:

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趙人乞來的貓,「鼠盡而其雞亦盡」,文中兒子要「去」它,父親卻要留它,因為有貓利大而害小,去貓利小害大。貓對於人,功大於過,對貓不可求全責備。由貓及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也有過,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見壞的而忽視了好的。只有學會取捨才能得到更多。同樣,想要達到目標,就有事情需要犧牲。生活中萬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

⑺ 翻譯古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貓。中山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也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就會吃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牆壁,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害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註:盍,何不。垣墉,牆壁。病,害處。患:禍患)

感悟:貓好比是一黨專政,雞好比是多黨競選的民主,老鼠就是一黨執政的諸多弊端。看中國廿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國家穩步發展。我們能為了吃那雞肉而急著趕走貓嗎?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黨如果不思進步和發展以適應新的歷史條件。一黨執政的高效成了雞,民主成了貓,專政的諸多弊端還是老鼠,那就真應了「形勢比人強」這句話啊!……對黨來說,居安思危,勵精圖治時刻不能鬆懈啊!

道理:看問題要用長遠眼光,權衡利弊,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

題目實例:
1.找出文中寫老鼠禍害的句子,並用現代漢語寫出它的意思
句子是:
意思是:
2.趙人與其子在養貓問題上各自的主張是什麼?
3.這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
有老鼠,偷我的食物,咬壞我的衣服,打穿住所的牆壁,毀壞器物,我就會飢寒交迫,比沒有雞可慘多了。
2趙人認為貓可以滅鼠使問題的主要方面,貓吃雞是問題的次要方面,只要能滅鼠吃雞是次要的,所以應該留貓。他的兒子則認為貓也吃雞應該把貓除去。
3分清問題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去的意思
中山人予之的之指代是什麼?
其子患之的之指代是什麼?
翻譯:是非若所知也
去是趕走,失去的意思。
前之代趙人,要貓的人。後之代貓,以貓為患。
不是你所知道的那樣

⑻ 乞貓 文言文的翻譯

譯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貓。中山人給了他貓回。這貓既善於捉老鼠,答也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就會吃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牆壁,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害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註:盍,何不。垣墉,牆壁。病,害處。患:禍患。去,距離)
譯文2
趙國有個人(他家)老鼠成災,(他)到中山國求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貓善於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全沒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患,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去掉貓?」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擔心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牆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不擔心沒有雞啊!沒有雞的話,不吃雞就完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如此怎麼能驅除貓啊!

⑼ 文言文翻譯

翻譯如下:

趙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趙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宮里躲藏起來。趙朔的一位門客名叫公孫杵臼,杵臼對趙朔的朋友程嬰說:「你為什麼不死?」程嬰說:「趙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養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過了不久,趙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賈聽到後,到宮中去搜查。

夫人把嬰兒放在褲子里,禱告說:「趙氏宗族要是滅絕,你就大哭;如果不會滅絕,你就不要出聲。」搜查到這里的時候,嬰兒竟然沒有聲音。脫險以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今天一次搜查沒有找到,以後一定要再來搜查,怎麼辦呢?」公孫杵臼說:「扶立遺孤和死哪件事更難?」

程嬰說:「死很容易,扶立遺孤很難啊。」公孫杵臼說:「趙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為其難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讓我先死吧!」於是兩人設法得到別人家的嬰兒背著,給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裡。

程嬰從山裡出來,假意對將軍們說:「我程嬰沒出息,不能扶養趙氏孤兒,誰能給我千金,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藏在哪裡。」將軍們都很高興,答應了他,就派兵跟隨程嬰去攻打公孫杵臼。杵臼假意說:「程嬰,你這個小人哪!當初下宮之難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隱藏趙氏孤兒,如今你卻出賣了我。

即使你不能撫養,怎能忍心出賣他呢!」他抱著嬰兒大叫道:「天哪!天哪!趙氏孤兒有什麼罪?請你們讓他活下來,只殺我杵臼可以吧。」將軍們不答應,立刻殺了杵臼和孤兒。將軍們以為趙氏孤兒確實已經死了,都很高興。然而真的趙氏孤兒卻仍然活著,程嬰終於和他一起隱藏到深山裡。

過了十五年,程嬰、趙武攻打屠岸賈,誅滅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屬趙氏的封地賜給趙武。到趙武行了冠禮,已是成人了,程嬰就拜別了各位大夫,然後對趙武說:「當初下宮的事變,人人都能死難。我並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趙氏的後代。如今趙武已經承襲祖業,長大成人,恢復了原來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報告給趙宣和公孫杵臼。」

趙武啼哭叩頭,堅持請求說:「我寧願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報答您一直到死,難道您忍心離開我去死嗎?」程嬰說:「不行。他認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復命,就會以為我的任務沒有完成。」於是就自殺了。

(9)乞貓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文章選取與司馬遷的《趙世家》。

《趙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本篇主要講述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數百年的興亡史。趙人的先祖是華夏族的一支,國君為嬴姓,趙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封趙烈侯趙籍為諸侯立國。趙國先後都晉陽(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鶴壁)和邯鄲。公元前222年,滅於秦國。

在《史記》三十世家中《趙世家》是頗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萬言,如長江大河,波瀾起伏,精彩片斷時有所見。其敘事之生動,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變,剪裁之精妙,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兩件大事,其一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其二是關於趙氏孤兒的故事。

趙朔(生卒年不詳):即趙莊子。嬴姓,趙氏,名朔,謚號為「庄」。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衰之孫、趙盾之子。其妻為晉成公之女趙庄姬(趙庄姬的稱謂構成:夫氏+夫謚+姓。《史記·趙世家》記載其為晉成公之姊,並非事實,屬司馬遷之誤)。

屠岸賈(gǔ),屠岸姓,名賈,在戲劇和民間傳說中,屠岸賈一直是以一個大奸臣的面目出現的。元代作家紀君祥創作的《趙氏孤兒》雜劇,影響深遠,以後的許多劇種都據此編出了精品劇目,多年流傳。屠岸賈也因此而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奸臣形象。

趙朔死於何時,不詳。晉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此時趙朔或已死,故以當時下軍佐欒書升任。晉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記有趙嬰齊與趙庄姬私通一事,並且次年趙同、趙括為此事制裁趙嬰齊時,未見趙朔出面,何況《左傳》又稱朔妻為「趙庄姬」,「庄」即為趙朔謚,均證趙朔此前已死。

總之,趙朔死於趙同、趙括被殺之前,屬於正常死亡。「趙氏孤兒」事件純屬子虛烏有,為司馬遷作《史記》時採取的戰國傳說。

網路-趙世家

⑽ 乞貓的翻譯

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內。其子患之,告容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譯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裡發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貓。中山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也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少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吃我的糧食,毀我的衣服,穿我的牆壁,啃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熱點內容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