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文言文及翻譯
『壹』 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100字左右,最好帶翻譯
陳太丘與友人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與友人期
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約定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後,那位朋友才到。當時陳寔兒子元方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來客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已經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氣來,說道:「真不是人呀!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扔下別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還不來,這就是不守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人家的父親,這是不講禮貌。」那位朋友聽了很慚愧,就下車來招呼他。元方掉頭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貳』 100字左右的文言文! 要有題目和翻譯 - -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共有幾百字,很好背,是作者反應童年時的樂趣,確實很有趣.
『叄』 一百字左右的古文,有字句的翻譯.
宋定伯捉鬼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共遞相擔:兩人交替地背著。),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咋咋:驚叫的聲音。)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
當時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譯文]
南陽宋定伯年輕的時候,夜裡行走遇見了鬼。宋定伯問他是誰,鬼說:「我是鬼。」鬼問道:「你又是誰?」宋定伯欺騙他,說:「我也是鬼。」鬼問道:「你想到什麼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說:「我想到宛縣的集市上去。」鬼說:「我也想到宛縣的集市上去。」 於是(他們)一起前往。
走了幾里路,鬼說:「步行太緩慢,兩人可以交替的背著,怎麼樣?」宋定伯說:「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幾里路。鬼說:「您太重了,也許不是鬼吧?」宋定伯說:「我是新鬼,(這是因為)身體重的緣故罷了。」宋定伯於是又背鬼,鬼一點重量都沒有。他們像這樣輪著背了好幾次。宋定伯又說:「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麼?」鬼回答說:「只是不喜歡人的唾沫。」於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讓鬼先渡過去,聽聽鬼渡水,完全沒有聲音。宋定伯自己渡過去,水嘩啦啦地發出聲響。鬼又說:「為什麼有聲音?」宋定伯說:「我剛剛死不久,(這是因為)不熟悉渡水的緣故罷了,不要對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縣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聲呼叫,聲音「咋咋」的樣子,要求放開讓他下來,宋定伯不再聽他的話。宋定伯一直到宛縣的集市上才將鬼放下在地上,鬼變成了一隻羊,宋定伯就把它賣掉。宋定伯擔心它變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賣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錢,於是離開了宛縣的集市。
當時有人說:定伯賣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錢。
『肆』 簡短的文言文+翻譯,越多越好啊,不要超過100字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版。」
一兒以日初權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大,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啊?」
『伍』 100字左右的文言文(要加點字,翻譯全文,中心意思)
《曾子易簀》
原文: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讀音huan三聲),大夫之簀(讀音ze二聲,竹席)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讀音ji二聲)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加點字:文中〈〉中的字
翻譯:
曾子病重躺在床上,很嚴重。樂正子春坐在床旁邊,曾元、曾申坐在床腳下,童僕坐在角落拿著蠟燭。
童僕說:「華美而圓潤,(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說:「住嘴!」曾子聽見這話,驚懼地說:「啊!」
(童僕又)說:「華美而圓潤,(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送的,我沒有(及保┗壞?/font>
啊。(曾)元,(扶我)起來換竹席。」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不能移動(您的身體啊)。幸好到了早晨,(等天亮)
一定遵從您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他(童僕)。君子愛人用德操,小人愛人是用姑息遷就。我還有什麼需求啊?
我能得到封建禮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完滿了。」扶著抬起(他的身體)然後更換竹席,(他)躺回席子上還沒躺好就死了。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在儒家可謂是一位顯赫的人物。雖然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曾子此舉可謂是「君子愛人之舉」,但對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來說,臨死依然堅守自己的做人准則可謂是後人推崇和學習的楷模。
一 張光滑的席子卻映照了一代賢哲的品質。
做人的標准非一兩句話能詮釋清楚的,簡而言之,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規則。譬如不許國家公務員借職務之便貪污受賄;不許領導幹部者以權謀私……
但是,現實生活中,當某些人躺在本不屬於他的席子上時,他們並無愧色甚至從容而鎮定。
中國現代語言中「自覺」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彙。其實,「自覺」是一道規則的底線。我們不是經常提倡「要自覺遵守……」嗎?看起來,「自覺」在我們社會生活中顯得是那麼的重要。
做人准則該是一面招展的旗幟,不要將它舉在手上,它應該長久地矗立在你的心靈之巔。
『陸』 求一篇簡單的文言文,100字左右,最好帶翻譯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原文:
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 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 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譯文:
自從我成了被貶受辱的人,居住在這個州里,經常驚恐不安。在那空閑的時候,就緩步地行走,漫無目的地游歷,天天與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迴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一到就撥開茅草坐下,倒出壺里的酒來盡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著了作起夢來,心中想到哪裡,夢也做到那裡;醒來後即起來,起來後即回家。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西亭,瞭望西山,才開始指點著它並稱道它的奇異。於是令僕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叢生的草木,焚燒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處才停止。然後,我們攀援著登上山去,伸開兩腿坐下,觀賞風景,只見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山峰高聳,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內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纏繞,視野之外的景物與高天相連,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樣。然後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丘同類。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它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它們的盡頭。拿起酒杯來倒滿酒,喝醉得身子傾倒,不知道太陽落山了。昏暗的晚色,從遠處來臨,來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然後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覽不能算做游覽,真正的游覽從這一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游覽寫了篇文章作為記述。
這年,是元和四年。
『柒』 簡短的文言文+翻譯,越多越好啊,不要超過100字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專陽剛升起的時屬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大,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裡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啊?」
『捌』 差不多100字的文言文加翻譯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體容貌光彩美麗。早上,他穿戴好衣帽,內照著鏡子,容問他的妻子:「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妻子說:「你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小妾:「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小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和他坐下交談。鄒忌問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打量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小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想要有求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