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樹林美術作品

樹林美術作品

發布時間: 2020-11-30 22:57:49

❶ 求一篇關於高中美術鑒賞論文,鑒賞一篇作品也可以

摘要 :論文摘要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摘要專中不宜使用屬公式、圖表,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摘要以300~500字為宜。
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准)。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目錄:目錄應按章、節、條三級標題編寫,要求標題層次清晰。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目錄中應包括緒論、論文主體、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附錄等。
論文正文:論文正文是畢業設計(論文)的主體和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論文的正文部分根據專業特點由系主任做出具體要求。
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參考文獻:按論文正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中所出現的先後次序列於參考文獻中。並且只應列出正文中以標注形式引用或參考的有關著作和論文。一篇論著在論文中多處引用時,在參考文獻中只應出現一次,序號以第一次出現的位置為准。
我有範文

❷ 倪瓚山水畫有和藝術特點

藝術特點是:早年畫風清潤,晚年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

1、繪畫成就: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

2、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

3、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

4、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簽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2)樹林美術作品擴展閱讀:

1、倪瓚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倪瓚家中富有,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年,散盡家財,浪跡太湖。存世作品有《漁庄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清閟閣集》。

2、元天歷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家。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張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瓚曾為其精心繪制了《梧竹秀石圖》。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畫家黃公望亦是當時新道教全真教中的名人,道學深邃,比他年長32歲。黃公望曾花十年時間,替倪瓚畫《江山勝攬圖》卷,長二丈五尺余,是黃氏淺絳山水中的傑作之一,畫卷題款為至正戊子(1348);

那時倪瓚48歲。此時,他開始信仰全真教,養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脫塵世逃避現實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畫上,作品呈現出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意向。

3、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

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家,他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有很大影響,至今仍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❸ 尋求著名水彩畫家,油畫家張樹林的個人簡歷,和作品目前的市場價請行家回答,謝謝

張樹林,男,1940年出生,北京人,國家高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他8歲習畫,20歲求教研習中國山水畫,並師從著名畫家蕭朗、趙松濤等名家,為他的繪畫打下深厚的基礎,積40餘年學養,以其深厚的傳統功力,靈活多變的表現技法,完成了文人畫所必需的技法鋪墊、詩書畫綜合藝術才能,終有所成。在2007年1期《中國藝術博覽雜志社》8開畫集在其封二刊登其扇面山水畫3幅,2期山水扇面4幅又與王學仲、孫其峰、何家英、霍春陽、曹德兆、范曾、杜滋齡等17位名家作品一起入選《中國書畫拍賣庫》A卷。
中國畫歷史悠久,筆墨精妙,風格多樣,格調高雅,在世界畫壇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結晶。張樹林初學繪畫時,先從明末「四僧」、清初「四王」入手臨摹,上溯唐宋元明清都有深刻細致的了解,深得精髓、繪畫之三昧,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時間到深山老林去寫生,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的山水畫集劉子久、左月丹先生的優點為一體,又深得石濤、石溪、張大千等人的繪畫精髓,對張大千山水畫研習數十年,深得其各種畫法,並能書寫一手大千體書法,使其山水畫章法謹嚴,筆墨蒼勁,賦色沉靜,沉雄飄逸,境界開闊,用筆雄強穩重,所畫山石林木茂盛蒼古,在墨法上,兼用積墨、破墨、潑墨,濃淡干濕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於一爐,用筆運墨骨氣神韻,作畫精靈意法攝情,自成一派山水畫風。
張樹林為人豁達,仗義樂於施善,從善如流。他的山水畫堪稱一絕,而他的花鳥畫更是極具風格,有著與眾不同之處。

❹ 油畫~紅黃相間的樹林里,一位旅人在坐在篝火邊(記得好像在湖邊),應該是著名作品,因為上了美術教科書

倫勃朗作品 《去往埃及旅途中的休息》

熱點內容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