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詣文言文翻譯

詣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1 16:47:46

A. 文言文翻譯

原文翻譯:
狄仁傑做並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鄭崇質。專鄭崇質的母親很老了,而且屬有病。
鄭崇質被派遣到很偏僻的邊疆當使者。狄仁傑說:「您的母親有病,但是您卻要去很遠的地方公幹,這不個給您的母親留下了思戀您的憂愁嗎?」於是到長史(官名)藺仁基,跟他說想讓自己代替鄭崇質去邊疆公幹。當時,藺仁基和司馬(官名)李孝廉不和,於是他們相互說:「(狄仁傑人格的高尚)難道不使我們感到羞愧嗎?」於是,他們和好如初了。 (按:後面的事跡是說,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傑高尚人格感動,於是反思自己,認為自己不應該破壞同僚的和諧關系。)

相關題目: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當使絕域( )
(2)乃詣長史藺仁基(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
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
3. 文章後半部分寫仁基與司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麼
4.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體會?
【參考答案】
1、(1)派往 (2)到……去
2、(藺仁基)因此對李孝廉說:「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
3、表現出狄仁傑的品行影響了他人,側面襯托出狄仁傑品性的高尚
4、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待,友好相處,盡力幫助他人

B. 詣(文言文翻譯)

動詞,到……去。
通假,同「逸」,放縱。

C. 楚人隱形文言文翻譯

有個過著貧窮生活的楚國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 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擋掩護,可以隱蔽自己。」於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這枚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

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經過一整天,(妻子)於是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

楚人暗自高興,(他)攜帶著樹葉進入集市,當著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於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進了縣衙門。縣官知道後,楚人把事情的原委說給縣官聽,縣官大笑,放他走了。

原文: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3)詣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楚人隱形》中的楚人,令人發笑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處是他對書上的荒唐內容信以為真;由無知的天真產生了無知的行動。他拿著樹葉到集市上去,當著人家的面去拿人家的東西。這個楚人的想法和行為鬧到了十分荒唐可笑的地步,愚昧無知引來了愚蠢行為,讓他落得被公差捆綁起來押送到縣衙門這樣可悲的下場。

《楚人隱形》引人發笑,但又令人深思:像「楚人」這樣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也常能見到的嗎?他們和楚人的思維方式一樣,無視現實;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總是憑主觀想像,他認為怎樣就是怎樣;總是想當然地做事情,結果把事情弄得很糟。這些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自以為是。

《楚人隱形》作者邯鄲淳,生平經歷:

邯鄲淳,字子淑,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三國時代魏國文學家、書法家,鄴下文人之一。邯鄲淳青年時代離家出走,游學洛陽,拜大書法家扶風曹喜為師,刻苦磨煉,終於名震書壇。其書法藝術精湛有力,尤其擅長蟲篆(似蟲形之篆書)。《書小史》稱其「志行清潔,才學通敏,書則八體悉工,學尤善古文大篆。」

漢獻帝初平年間(公元190-193)年,邯鄲淳從長安避亂荊州,為劉表門下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投降。曹操頗知書法,早聞邯鄲淳大名,「召與相見,甚敬異之。」

赤壁之戰後,邯鄲淳隨曹操來到鄴城,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爭與邯鄲淳結交。曹丕請父親讓邯鄲淳作自己的文字侍從。曹植也求邯鄲淳甚急。此時曹操正偏愛曹植,命邯鄲淳往見曹植;曹植大喜過望,熱情隆重地接待了邯鄲淳。建安二十五年(公安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取得繼承權,代漢而立,開創魏王朝,最終把邯鄲淳拉到自己身邊任博士給事中。

邯鄲淳為報知遇作《投壺賦》,洋洋千餘言,曹丕認為寫得很好,賞賜帛千匹以嘉獎,正始年間(公元240-248年)邯鄲淳以大篆、小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刻儒家經典《正始三體石經》,立於洛陽太學故漢碑之西。其書法煥然,成為傳世珍品。其有文集二卷、《藝經》一卷,今僅存《投壺賦》、《孝女曹娥碑》等文。

邯鄲淳文字成就除散文外,還撰有《笑林》三卷。《笑林》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關於笑話方面的專書。內容大都是一些短小精煉的諷刺性笑話。如《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故事寫出了執竿人的蠢態,更諷刺那個自以為年紀大,閱歷廣,而自以為聰明的老者。寥寥幾筆,引人啞然失笑。總的說《笑林》幽默生

D. 在文言文中「詣」的意思是什麼

釋義:

  • 古代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之稱

  • 符合

E. 劉慶問飲 文言文翻譯:「詣」什麼意思

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闕。~前請教。
2.
(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鑽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

F. 江革傳文言文翻譯服闋與觀俱詣太學的詣是什麼意思

詣: 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
江革傳梁書列傳

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革幼而聰敏,六歲便解屬文。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為鎮北豫章王長史,隨府王鎮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馬,乃泛舟而還,途經下邳,遂為魏人所執。魏徐州刺史元延明聞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稱患腳不拜,延明將加害焉,見革辭色嚴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辭以囚執既久,無復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將加箠撲。革厲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得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脫粟三升,僅余性命。值魏主請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還朝。
時武陵王在東州,頗自驕縱,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為行事。」乃除武陵王長史、會稽郡丞。革門生故吏,家多在東州,聞革應至,並齎持緣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餉,不容獨當故人筐篚。」至鎮,惟資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廣,辭訟日數百,革分判辨析,曾無疑滯。功必賞,過必罰,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憚之,遂雅相欽重。將還,民皆戀惜之,贈遺無所受。送故依舊訂舫,革並不納,惟乘台所給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謂革日:「船既不平,濟江甚險,當移徙重物,以迮輕艚。」革既無物,乃於西陵岸取石十餘片以實之。其清貧如此。
征入為度支尚書。時尚書令何敬容掌選,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強直,每至朝宴,恆有褒貶,以此為權勢所疾,乃謝病還家。大同元年卒。革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傍無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節選自《梁書•列傳第三十》)

譯文

江革,字休映,是濟陽考城人。江革自幼聰明敏捷,六歲便能寫文章。九歲時父親去世,與弟江觀孿生,年少孤苦貧窮,兄弟互相勉勵,讀書精力充沛毫不疲倦。十六歲時母親又去世,因服喪有孝行而聞名。服喪期滿後,與江觀一起前往太學,補為國子生,並在考核中取得優秀的次第成績。齊朝吏部謝朓十分欽佩器重他。謝朓曾在宮中宿衛,回來時去探望江革,當時下著大雪,看見江革穿著破舊的棉衣,鋪著一層坐席,卻沉迷於學習不知疲倦,便脫下所穿短襖(給江革披上),並親手把氈子割下一半給江革充當卧具,然後才離開。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鎮北豫章王長史,並隨府王鎮守彭城。彭城失守後,江革因一向不熟習騎馬,就乘船而回,途經下邳時,竟被魏人俘獲。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聽說過江革的才名,對他厚加接待。江革稱患有腳病不向他施禮參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見江革辭色嚴正,就更加敬重他。元延明讓江革寫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時間太久,沒有心思寫作為由推辭。於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厲害,將要對他施以鞭杖之刑。江革厲色說道:「我今年已經六十,不能殺身報效君主,今日以死為幸事,誓不替人執筆寫作。」元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了鞭杖。每天只給江革糙米三升,僅能維持性命而已。正值魏帝請求梁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於是就釋放江革還朝。
當時武陵王在東州,極為驕傲任性,高祖召見江革當面吩咐他說:「武陵王年少(任性),而臧盾性情軟弱,不能盡其輔佐之責,想讓你替代臧盾(輔佐武陵王)。」於是授予江革武陵王長史、會稽郡丞。江革的門生故吏,家大多在東州,聽說江革將要到來,都攜帶禮物沿途迎候。江革說:「我一概不接受饋贈,我不能成為故人的禮品筐。」到任之後,江革只依靠官俸過日子,吃得也很簡單。會稽郡殷實富裕,地廣人眾,訴訟案件每天多達數百起,江革分類判案,從無疑案積壓。江革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百姓安居,官吏畏懼,百城都敬畏他。(就連)武陵王也害怕他,極為敬重他。江革將要返回京都時,百姓都戀戀不舍,贈送的禮物江革一概不接收。送行故吏,按舊例要定做新船,江革並不採納,只乘坐官府給的一條小船。船艙已經偏斜,不能安卧。有人對江革說:「船不平穩,渡江極其危險,應當搬重物來壓住小船。」江革沒有重物,便在西陵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來使船隻充實加重。他就是如此清貧。
(江革)入朝任度支尚書。當時尚書令何敬容掌管選拔人才,錄用的人大多都不合適。江革性格剛強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時候,總有褒貶之言,因此被有權勢的人憎恨,於是江革稱病返回家鄉。大同元年去世。江革歷任八府長史,四王行事,身旁卻沒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G. 文言文「曾不詣叉」的意思怎麼翻譯

元順,字子和。九歲師事樂安陳豐,初書王羲之《小學篇》數千言,晝夜誦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徹。豐奇之,白澄曰:「豐十五從師,迄於白首,耳目所經,未見此比。」十六,通《杜氏春秋》,恆集門生,討論同異。於時四方無事,豪貴子弟,率以朋游為樂,而順下帷讀書,篤志愛古。起家為給事中。以父憂去職,哭泣嘔血,身自負土,時年二十五,便有白發,免喪抽去,不復更生。
尋除給事黃門侍郎。時領軍元叉威勢尤盛,凡有遷授,莫不造門謝謁。順拜表而已,曾不詣叉。至於朝論得失,順常鯁言正議,曾不阿旨,由此見憚。就德興反於營州,使尚書盧同往討之,大敗而返。屬侍中穆紹與順侍坐,因論同之罪。同先有近宅借紹,紹頗欲為言。順勃然曰:「盧同終將無罪!」太後曰:「何得如侍中之言?」順曰:「同有好宅與要勢侍中,豈慮罪也?」紹慚,不敢復言。靈太後頗事妝飾,數出遊幸。順面諍曰:「《禮》,婦人夫喪,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被彩。陛下母臨天下,過甚修飾,何以示後世?」靈太後慚而不出。還入宮,責順曰:「千里相征,豈欲眾中見辱也!」順曰:「陛下盛服炫容,不畏天下所笑,何恥臣之一言乎?」
後除征南將軍,轉兼左僕射。爾朱榮之奉庄帝,召百官悉至河陰。素聞順數諫諍,惜其亮直,謂朱瑞曰:「可語元僕射,但在省,不須來。」順不達其旨,聞害衣冠,遂便出走,為陵戶鮮於康奴所害。家徒四壁,無物斂屍。門下通事令史王才達裂裳覆之。庄帝還宮,遣黃門侍郎山偉巡喻京邑。偉臨順喪,悲慟無已。既還,庄帝怪而問曰:「黃門何為聲散?」偉以狀對。庄帝敕侍中元祉曰:「宗室喪亡非一,不可周贍。元僕射清苦之節,死乃益彰,特贈絹百匹,余不得例。」

你所說的曾不詣叉應該是指不曾拜訪過領軍元叉的意思。

H. 文言文翻譯 訖事詣獄

出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五十八》原句是「登歸葬其母,訖事詣獄,而舜陟先以事下獄死矣,事卒昭白」。
翻譯:
高登歸葬其母,事情結束後來到監獄,而舜陟先因事下獄死了,冤情最終昭雪。

I. 翻譯文言文:王羲之嘗詣門生家

【原文】
來王羲之嘗1詣2門生源家,見棐(fěi)幾3滑凈,因書之,真草4相半。後為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9。又嘗在蕺(jí)山5見一老姥6,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10(yùn)色。因14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7書12,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13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11世所重8,皆此類也。
【翻譯】
王羲之曾經到他的一個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幾案平滑干凈,於是就在上面寫字,這些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這些字)後來被這個弟子的父親誤颳去了,這個學生連著懊惱了好幾天。他又曾經在蕺山看見一個老婦人,拿著一把六角扇在賣它
。王羲之就在老婦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寫了五個字。老婦人開始有些不高興,王羲之於是對老婦人說:「(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書寫的,用它可以賣數一百錢左右。」老婦人遵照他說的(去做),人們都爭著來買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婦人又拿著一把扇子來,王羲之笑著卻不答應。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這樣啊!

J. 文言文翻譯

【譯文】海瑞,字汝賢,瓊山人。中舉人。代理南平縣教諭,御史到學宮,部屬官吏都伏地通報姓名,海瑞單獨長揖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遷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打開袋有金子數千兩,收入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沒因此治罪。
(*^__^*) 嘻嘻……

熱點內容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
上海高中化學知識點 發布:2025-05-10 23:57:31 瀏覽:826
教師的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10 23:09:53 瀏覽:485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