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發布時間: 2020-12-01 17:12:21

A. 如何進行文言文翻譯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還要把每個實虛詞的解釋了解透徹,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樣,如果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認識,那麼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我想到現在我們同學已經有80%的實虛詞已經了解,剩下的時間看一下並用筆標記一下你不會的那些實虛詞並把它背誦下來。接下來我們講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及做題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
眾所周知,由於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藉助任何工具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學生心理上比較緊張,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正確的,作為文言應試的閱讀應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 ,或出於某種政治需要,或出於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要求考生能分析傳記的基本內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內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法如山等既符合於傳統的道德規范,又不失現實教育意義。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屆有些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應該說,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還是非常普遍的,其實你應該明白,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它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緊張。
第二步:細讀題目
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是非准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利用好幾道題目,如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分析概括題等,因為在它們身上,你可以獲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選擇題(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或者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題信息量非常大,雖然其中肯定有一項或幾項不符題意,但錯誤的也往往只是些小問題。因此通過看最後一題,你對文意的把握必將會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有個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讀全文
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於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後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
應該說文言應試的三步閱讀法是經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學生須加以掌握和運用。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二文言文閱讀做題技巧

1要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

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4 析結構

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

翻譯文言句子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1、結合語境,把握句意。

要翻譯好一個句子,必須對整篇文章有一總體把握。將你要翻譯的那個句子放在整個語段中進行揣摩,這樣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學在初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有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詞語上糾纏,結果反而難以明其意。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調動各種手段,善於前後推導,整體把握語意。

2、落實句式特點。

常見的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詞結構後置句等)。每種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標志,我們要識記一些典型例句並加以歸納整理。在翻譯句子之時,先判斷句式,然後在翻譯時要翻出這種句式的特點來。如省略句就必須補出它所省略的成份,當然補充部分須加小括弧;倒裝句就必須按正常的語序來翻譯;原句是疑問句,所譯出的句子也應加上問號。文言文中還有一種極其特殊的現象:文言文固定格式。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固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結構,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一旦你沒有準確判斷出固定結構,那麼你的翻譯就會差之千里。詳細類型見上所舉。

3、落實重點虛詞和實詞。

要掌握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如「沛公軍灞上」一句就考了詞類活用的知識點,如果「軍」字翻譯錯了,那就要失分了。所以在考試時應特別注意這些語法現象(包括虛詞的一詞多義),一旦涉及必須准確翻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就是要准確地譯出原文的內容,忠實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刪減;「達」就是要求譯文通順流暢;「雅」則要求譯文盡量生動形象,特別是對描寫性的語句,翻譯時要傳神。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即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在譯文中,要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標點。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採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怎樣才能達到上述要求呢?這就得講究翻譯的方法。

翻譯的基本方法

有五種,即:留、補、換、改、刪。

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名、器物名等在翻譯時予以保留,照抄不譯。

例①:趙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中劃線的分別是帝王記年、古地名和古官職名,翻譯時都可保留不譯。

2、補。即補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句,使意思更准確完整,句子更順暢。補充部分要加小括弧。

例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

句中「與」前省略主語「鄒忌」,「與」後省略賓語「客」,翻譯時都應補出。

例③: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這句話應譯成:距離華山洞百餘步(的地方),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

3、換。一是用現代的雙音詞去換古代的單音詞;二是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稱,翻譯時應用現代的指稱去替換古代的指稱。

例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帶點部分應譯成: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問題)。

例⑤:鄒忌修八尺有餘……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句中的「修」現在講「長」,這里指身高;「服」現代講「穿戴」。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人講「書」,現在講「信」;古人講「目"」,現在講「眼睛」;古人講「首」,現在講「頭」;古人講「食」,現在講「吃」等等。都要譯為現代的指稱。

4、改。改變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語序,把它改成現代漢語的常規語序。主要有下列幾種:

(1)賓語前置句。

例⑥: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碩鼠)

「莫我肯顧」就是「莫肯顧我」,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翻譯時都要改為現代常規語序。

(2)定語後置。

例⑦: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中劃線部分要按「求可使報秦之人」來譯。

(3)狀語後置。

例⑧:短屈原於頃襄王。(《屈原列傳》)

句中劃線部分譯成時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狀語。

(4)謂語前置

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謂語部分,提在主語「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譯時要改語序。

5、刪。有些文言虛語在句中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緩語氣、湊足音節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蓋」等。對這些虛詞,翻譯時可酌情刪去,即不必譯出。

例⑩:生乎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句中的兩個「也」都是起舒緩語氣作用的,「而」是起連接作用,都不必譯出。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和標示賓語置、定語後置時,都不必譯出。

以上介紹的五種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體翻譯時綜合運用。文言文的選段固然在課外,但對於虛詞、實詞、句式等知識點的復習則應當立足課本,考前同學們必須化上一定的時間將課文中的文言文翻閱熟讀,仔細研讀課文,包括注釋。最好能對每冊的文言知識點進行歸類總結。

翻譯口訣

通讀全文,領會大意;句不離文,詞不離句;聯想推敲,辨別仔細;字字落實,

堅持直譯;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專門名詞,不必翻譯;語句通暢,忠實原意

B. 文言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翻譯文言文有三個基本原則:信、達、雅。所謂信,就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不誤解、不遺漏、不增譯;所謂達,就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無語病,符合漢代漢語的語法和用語習慣,做到字通句暢;所謂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力求體現原文的語言特色,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
下面結合例句簡介文言文翻譯常用的十種方法:
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物名、職稱、器皿等,可照錄不翻譯。比如: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將軍和都尉都是官名,照錄不翻譯。
刪:刪去不需要翻譯的詞。比如《曹劌論戰》「夫戰,勇氣也。」這里的「夫」為發語詞,翻譯時應該刪去。《狼》:「肉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這里的「之」起補足音節的作用,沒有實意,應該刪去。
補: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比如《兩小兒辯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翻譯時在「如盤盂」前補出形容詞性謂語「小」。
換: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代詞。如《觀潮》:「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校閱水軍。」這里的「歲」應換成「年」。
調:翻譯時,有些句子(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的詞序需要調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選: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比較常見,因此選用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已經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如《出師表》:「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里的「顧」是一個多義詞,有多種解釋:回頭看、看、探問、拜訪、顧惜、顧念、考慮,在本句中用「拜訪」最為恰當。
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如《核舟記》:「石青糝之。」這里的「糝」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翻譯時必須譯出。
意: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白,應用意譯。如《鴻門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譯:連秋天裡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譯:連最小的東西都不敢佔有。
縮: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以將其凝縮。
擴: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擴為同義的雙音詞或多音詞,二是對一些言簡意豐的句子,翻譯時,要擴展其內容,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C. 怎樣翻譯文言文啊、

翻譯文言文有以下幾個手段:

1、錄: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物名、度量衡單位、器具、數量詞、廟號、謚號、特殊稱謂、專門術語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

2、釋: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語。對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繫上下文,選准它的確切解釋。

3、理:調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代漢語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

4、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容,使譯文通順、明確。

5、刪: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

(3)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擴展閱讀

常見虛詞

1、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

2、且:相當於「啊」。

3、何:什麼;怎麼樣;哪裡;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

4、若:如同,像。

5、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6、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D. 文言文翻譯的幾個小技巧

一、翻譯的標准
「信、達、雅」是得到公認的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准。「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翻譯的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翻譯的步驟
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簡言之,通讀全句,標注要點;關注全文,准確理解;按照詞序,對應翻譯;調整全句,符合規范。
四、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有: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
(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
如把「吾、余、予」等
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E. 文言文翻譯有什麼方法

學習古代漢語,需要經常把古文譯成現代漢語。因為古文今譯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全面運回用古漢語知識解決實答際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考察古代漢語水平的過程。學習古代漢語,應該重視古文翻譯的訓練。

F. 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麼」.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三、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就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 譯句:「戰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雲: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 「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例:「 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 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就是擴展. 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對於一些緊縮復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並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並合而完整達意.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 「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換, 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片語.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 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 根據什麼……」. (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於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五、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1、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2、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3、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