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目標
整體目標可以看 語文教學大綱 對於每一課不同年級不同的教學目標,一般是德育 知識 能力 三個方面
㈡ 關於巜語文》學科的學習必須達到三個學習目標,分別是哪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與態度。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
㈢ 聯系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試談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及各年段主要教學任務
聯系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試談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及各年段主要教學任務。
新課程標准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總目標是: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下面結合新課標談談小學語文各年段的主要教學任務:
低年級:重點是字、詞、句的訓練
1.加強識字、寫字、識詞教學。
關於識字,要求做到換個閱讀環境還能認識;關於寫字,要求語文課每節書寫的時間不能少於8分鍾;關於識詞,要求小學生能靈活運用7000—7500個積極詞彙。(積極詞彙指不僅會認、會寫,還能靈活運用。)
2.進行朗讀的初步訓練,低年級重點是讀正確,不需要讀出感情。讀正確,包括讀准每個字的字音,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重讀,能准確斷句,讀出長句子之間的停頓。遇到難讀的句子,教師要示範讀,要領讀。
3.抓住少量的重點詞句,理解詞句的意思,著重指導學生掌握「字意、詞意、句意」的理解方法。
4.積累語言、好詞、好句、優秀的片段、課文。
中年級:重點是詞、句、段的訓練
1.繼續加強字、詞、句的訓練,在低年級的基礎上,還要求能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2.重視段的教學。要求:
(1)理解段意。(理解一段話的內容,不是指導學生讀懂一篇課文。)
(2)理清這一段話的敘述順序。(先寫的什麼,後寫的什麼要理清。)
(3)了解這一段話在寫法上的特點(或構段方法)。(如總分式、分總式或總分總式)
3.加強朗讀,訓練默讀。
朗讀要求讀出感情,還要訓練默讀,做到邊讀邊想邊在文中做批註。通過訓練默讀,逐步提高學生從文本內容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文本解釋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文本做出評價的能力。(評價人物、寫法)要解決朗讀過多,默讀缺失的問題。
4.略讀課文要讓學生獨立閱讀
要求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略讀課文可以用「三遍法」閱讀。
第一遍:默讀,掃除字詞障礙;
第二遍:初讀,把握主要內容,具有一些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三遍: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邊讀邊交流。
高年級:重點是句、段、篇的訓練
1.繼續進行詞句訓練,在中年級要求的基礎上,還要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2.准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把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這個環節抓實,不走過場,當學生概括不出時,教師要加以引導。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就是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是閱讀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但卻是最重要的。
4.學慣用適合不同文體特點的方法來教學不同的文體。(如記敘文、說明文、散文、童話等)
5.學習瀏覽,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高年級要逐步讓學生學會一目十行、學習跳讀、猜讀,並讓學生學會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
㈣ 小學各個學科教學目標之間有什麼聯系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主要依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知識和加涅的學習分類理論。加涅的學習分類理論把學習結果分為三類認知、態度、動作技能,其中認知又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三方面。根據學習結果的特點,他把教學目標分成了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
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而言,研究者指出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用加涅的五類學習結果予以教完美的解釋。言語信息在語文課程中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主要指「語修邏文」方面的知識課文內容知識,指文章所陳述或蘊含的道理課文背景知識,指有關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寫作意圖的知識。語文智慧技能是運用語言文字正確表述自己的思想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字詞句篇的掌握之中,學生通過字詞學習、句子學習、篇章學習獲得字詞句的積累,語感,識字寫字,口語交際能力等。
語文認知策略是一套如何學習語文的程序,主要指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如識字、閱讀、寫作的方法等。語文動作技能主要包括發音技能和書寫技能。語文情感與態度主要指教材中的課文蘊含了許多情感態度方面的內容,包括道德和審美等。
加涅的學習分類結果主要對認知領域目標水平進行了劃分,而布魯姆等人則將教育目標按照預期學生學習之後所發生變化的行為分三個領域認知、情感、心因動作。
【借鑒布魯姆的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實際,新課程改革確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中「知識與能力」的「知識」目標分為了解、理解、應用三種水平,「能力」目標分為模仿、獨立操作、遷移三種水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為經歷感受、反應認同、領悟內化三種水平「過程與方法」指運用相關的認知策略在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各教學目標水平的過程中獲得的能力。
㈤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什麼與小學語文學科發展目標的具體化
所謂課堂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課堂教學諸因素及發展變化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
一、傳統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
長期以來,我國課堂教學評價即一堂好課的標准,往往以教師教作為評價對象,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忽視了學生發展這一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新的形勢下,原有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日益顯露:評價功能過於注重其鑒定性和終結性,不具有教育性和發展性;評價標准和方式過於片面;評價主體過於單一等等,這種種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桎梏。因此,確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然。
二、新課程理理念指導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立
而新的形勢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綱要》內容)簡言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立足於學生發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㈥ 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目標三種表述方式
如果說,教學內容決定「教什麼、學什麼」,那麼教學目標則規定「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水平」。 一般來說,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寫作方式等方面都可以作為學習的樣板。 因此,每一次閱讀教學很有必要對每一篇課文的重點教學內容和目標有所選擇和設計。
( 一) 緊扣課標,抓住中心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藝術 散文,具有一種奪人魂魄的美。教學這一課,有人認 為可以指導學生朗讀背誦,體味語言之情感; 有人認為這一課的構思很奇特,「好一個安塞腰鼓」在課文中出現多次,應引導學生品味構思之精當; 有人認為 這篇文章有深刻的寓意,應該探究意蘊之深遠; 有人認為課文想像奇特,應該創設情境填補空白,展示想 象之瑰麗; 有人認為這篇文章就是王榮生先生所說 的「定篇」,應該理解透徹,上述內容都要涉及……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每一種說法都能找到依據,都能說出道理。究竟應該教什麼? 打開課標,我們不難發現,第三學段重點目標之一是 : 「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課標的規定,結合文本內容,我們很快撥開了「雲霧」 : 這篇課文的重點目標應界定在「體會情感與表達形式的關系」上。
(二)研透文本,突出重點
教材價值從實質上規定了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面對課文我們應該立足在一個閱讀者的立場來思考。一個真正的閱讀者,為了要掌握文本的內容,在閱讀前會做些准備來幫助自己更容易 地理解將要閱讀的文本; 閱讀時,恰當地運用策略掌握文本的內涵,對文本進行賞析,或是以自己的觀點 回應文本; 閱讀後,反思自己運用的閱讀策略。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編課文時已經對文章的內容、文體、語言表達等有所分析和考慮,在單元說明或課後習題中也對文章的教學內容重點有所提示。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前,一定要把握課 文思想內容 對讀者產生的精神影響、價值引領等,體現教材的人文性; 諳熟課文言語表達形式對學生積累語言材料、 習得言語規律、發展語文能力、獲得言語智慧等方面 有獨特功能,體現出語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師必須 具備相關的學科知識,並從思想內容、言語形式、學 習方法等多個視角去發掘教材課文的教學價值。教學目標必須契合並體現一篇課文實質上的教學價 值,否則就會讓教學偏離方向、失去意義。
(三)立足學生,指向有效
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 趣,利用教材這個例子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引 導學生運用掌握的方法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 逐漸形成語文能力。現有的課程文化和教科書編寫 者都主張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專業自主性,希望教 師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狀況來確定具 體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但華東師范大學博導崔允漷先生提醒我們,「目標指向是學生通過學習之後的預期結果,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 目標陳述是為了便 於後續評價,行為動詞必須清晰、可把握。」
㈦ 素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哪幾類
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類: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認知體系。這里不是知識體系而是認知體系。知識體系是客體,小學語文知識體系客觀存在於小學語文的大綱和教材之中;認知體系是主體對於客體的把握。學生應當具備理解、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體系的能力。這類目標是小學語文的核心目標,它是由國家規定並要接受國家和社會檢驗的。 二是一般學科能力。各門學科都有一般學科能力,而小學語文的一般學科能力更具有綜合性和基礎性。其中有的屬於技能,例如能寫一手好字,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流暢地談話和朗讀,還有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這種一般學科能力同第一類的認知能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說它們之間有聯系,是它們的相關程度很高,往往相輔相成;說它們有區別,是因為這種能力不等於認知能力。例如播音員朗讀的能力、相聲演員說話的能力特別強,但要他們考中小學語文知識未必考得過我們的學生。一般學科能力是不要考試的,但它們恰恰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尤其是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是動機、興趣、態度、意志等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同時發生、同時發展的過程,兩者相隨相伴、貫穿始終。當然,認知和情感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認知主要解決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學生在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時候,必然會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產生願意不願意學、喜歡不喜歡學、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學好的情感和態度。可以說,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決計找不到離開了情感的獨立的認知活動,也決計找不到離開了認知的獨立的情感活動。可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認知,注重學生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對學生的情感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熟視無睹,甚至採取雪上加霜的做法傷害學生積極的情感。目前有許多小學生不喜歡語文,也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有厭學情緒,這當然同各科教學都有關系,但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沒有激發學生願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實在是難辭其咎的。有人說:忽視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這是各科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難於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認知和情感互為目的和手段。學生願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應當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㈧ 分析自己語文學科的優勢和劣勢、語文成績提高的措施、和自己的目標
優勢:熱愛語文,喜歡閱讀,勤做讀書筆記,寫字工整。
劣勢:讀書有時不求甚解,習作水平不高。
目標:提高閱讀質量,拓寬視野,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讀好書練好字。
㈨ 語文學科的目標是什麼我追趕的目標是達成這個目標,我怎樣做
語文學科的來目標就是培養讀寫能自力,具備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它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就要多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名著,並寫讀書筆記,給自己定個計劃,多長時間讀完一本書,不要圖快,一定要讀懂,並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能把這個讀書習慣堅持下去,時間充裕的話每天寫一篇日記,時間不充裕的話保證每周寫一篇日記,不要三天打魚二天曬網,長期堅持下來,你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相信不久的將來,你的讀寫能力會有大幅提高,文字功底和文學素養都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