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唐代美術作品

唐代美術作品

發布時間: 2020-12-01 21:34:45

㈠ 魏普南北朝和唐代繪畫特點和畫家作品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雖然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戰爭也比較多,但就全國范圍來說,社會經濟還是在緩慢發展的;尤其是南方,更是這樣.這一時期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也有新的發展.它是我國文學和藝術的一個大發展時期.所以這樣,是和當時的時代特點分不開的.
1.建安文學 建安時期的文學很盛,史稱建安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詩人們繼承了漢代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以當時社會的戰亂、人民的顛沛流聲為題材進行創作,許多詩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與要求.建安詩人的代表有曹操父子、建安七子和蔡琰等
2.田園、山水詩 東晉時期,田園詩產生並有發展.陶淵明的作品是田園詩的代表.
3.民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歌相當發展,出了許多傳世之作.建安時期著名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揭露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蘭芝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魏晉以後,中國長期處於南北對立的狀態.民歌的發展也就帶有地區特點.南方的民歌有吳歌和西曲之分.吳歌為建康一帶的民歌,西曲為荊、郢、樊、鄧一帶的民歌.吳歌和西曲多以表述情愛為主要內容,以婉轉纏綿為其特色.著名的《敕勒歌》描寫了北方草原蒼茫無際的景色,氣勢豪放.《木蘭詩》大約寫成於北朝後期,是漢族民歌.長三百餘字,內容是描述一位少女木蘭代父從軍、勝利歸來的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熱愛祖國,不畏強暴,不慕名利,淳樸貞潔的思想感情.詞句通俗,敘事清晰,膾炙人口.
4. 文學評論 文學評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成長起來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是在文學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形成的.其內容包括了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代表作有劉勰的《文心雕龍》.
5.石窟寺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很發展,其中的石窟寺藝術是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東方最早的石窟是山西大同武周山的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高達十七米.窟壁多飾以浮雕,有小型佛像,佛教故事,還有禮佛圖像等.圖像個個姿態逼真,場面生動.
6.繪畫、書法 東晉南朝時期有三大畫家,即東晉的顧愷之、劉宋的陸探微、蕭梁的張僧繇.顧愷之善畫人物,注意點睛傳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很多,其中以東晉的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最著名.羲之人稱書聖.其子王獻之兼精諸體,尤工行、草和隸書,與其父齊名,被稱為「小聖」.

盛唐以後,隨著庶族地主經濟的發展,題材大大開闊,畫法也有新的創造,人物畫開始以世俗生活為內容,山水畫也日益興盛起來。
1.唐朝還有許多長於畫花鳥禽獸的畫家,如薛稷畫鶴、曹霸、韓干畫馬,韓滉戴嵩畫牛,都著稱於世。
2.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畫,是唐朝繪畫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畫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是空前的,其題材雖以佛經故事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如耕地、收獲、拉纖、伐木、射獵以及角抵、樂舞等。那些供養人畫,更是當時歷史的寫真。這些壁畫的無名作者用生動的筆調,描繪出當時的現實生活,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壁畫中的飛天,窟頂的藻井圖案,也是富有獨創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3.中國唐代時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國古代繪畫全面發展的時期。由於隋、唐兩代全國的統一,特別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間,政治穩定,國力強大,經濟繁榮,國內各民族關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當活躍,這一時期是中國繪畫史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歷史階段。
4.當時涌現了大批的著名畫家,有記載的就有200多人。畫家不斷吸收西域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藝術表現技巧更加豐富,創作題材也比較廣泛。人物畫越來越注意反映現實生活和刻畫人物的精神氣質;山水畫分出青綠和水墨兩大體系,產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風格;花鳥畫創立工筆設色和水墨淡彩、沒骨等多種表現方法,宗教畫也顯得更加絢麗多彩。可以說,唐代時期的繪畫成就,超過了以前各代,影響到當時的東方各國,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
5.吳道子創作的人物很有特色,與東晉(公元317--公元420年)顧愷之不同,他改變了以前畫風那種粗細一樣的"鐵線描",善於有節奏的"蘭葉描"。突破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公元581年)的藝術形式,形成獨特的風格。吳道子善於把握人物傳神生動,注意整體形象的塑造,所畫女子壁畫十分精彩。他的風格影響到日本、韓國等地。
6.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才很多。唐代早期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唐代中期的張萱、周和後期的盧楞伽、孫位等,都非常有名。周的傳世名作《簪花仕女圖》描繪的是唐代貴族婦女悠閑生活的一個片斷,畫面上共有五個貴婦人和一個揮著宮扇的宮女。這五個貴婦人的面容發式都很相似,她們有的在逗玩著小狗,有的在看手中采來的鮮花,有的在漫步,十分悠閑的樣子,這是宮廷生活空虛、寂寞、平靜的真實寫照。婦女們身上的衣服色彩非常鮮艷華麗,周畫得很逼真,連外面穿的很薄的紗衣,都畫出了質感。唐代人物畫家中比較有成就的人,還有韓,擅長畫牛羊,他的作品有:《文苑圖》、《田家移居圖》、《田家風俗圖》等,現存作品《五牛圖》,畫了五頭樣子不同的黃牛,有的吃草,有的回頭舐舌,有的緩步慢行,筆墨層次豐富,神態生動。 作為人物畫重要的組成部分--唐代壁畫藝術水平也非常高超。人物造型由粗獷轉向精細,外型描畫准確生動,男子外貌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艷麗多姿。菩薩像,端莊文靜,溫柔親切。這些都表明隋、唐時期的繪畫,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人們重視現世的感受,已超過對佛國天堂的信仰。畫師們憑著自己對現實的熱枕,創造出一幅幅精美絢麗的圖卷,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度的寫實技巧,使隋代、唐代宗教繪畫的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充分地發揮。

㈡ 以具體的作品論述唐代繪畫的新發展

在中國繪畫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五代是一個轉折時期。從總的趨勢來看,人物畫越過了唐代的高峰,由氣勢恢宏、雄強豪邁走向纖巧精細、優美抒情;相較唐人宏偉開張的面貌,更顯優雅和精緻,呈現出肖像畫的「心理寫真觀」、世俗化和商品化的特點。
五代時期雖然為時不長,但在繪畫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人物肖像畫更有顯著進步,人物畫家普遍都是寫真能手,許多描寫現實生活的人物畫都明顯帶有肖像畫的性質,肖像畫的藝術傾向貫穿在五代的人物畫中。如前文五代人物畫及各區域人物畫概述中,人物畫家為人寫像肖形非常普遍,也很流行,深受唐代肖像畫格調的影響,畫面精細,基本上是以描繪帝王肖像和類似於行樂圖一類的作品為主,人物肖像畫的技法也更加成熟。
五代由於畫院的出現,加上品評、收藏和畫論著作的增多,繪畫創作得到較快發展。在人物畫方面較著名的畫家有曹仲玄、周文矩、顧閎中、王齊翰、阮郜、貫休、石恪等,而其中最享盛名的是周文矩和顧閎中。 主要作品有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周文矩的《重屛繪棋圖》、《琉璃堂人物圖》等。

㈢ 唐代畫聖吳道子的繪畫作品特點被譽為什麼

吳帶當風抄

因為他畫的人物衣服襲都是飄逸的

你可以直接查吳帶當風一詞就知道了
-------------------------------------------
中國畫術語。是對吳道子人物畫風格的概述。吳道子(約686-760)是盛唐最傑出的畫家,在宗教畫上成就突出。在用筆技法上,他創造了一種波折起伏、錯落有致的「蒓菜條」式的描法,加強了描摹對象的份量感和立體感,他突出了人體曲線和自然的結合,這種畫風在後來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響。所畫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故有「吳帶當風」之稱。 後人亦以之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與之齊名的還有曹衣出水,請自行網路之……

㈣ 唐朝典型繪畫大師有誰,及其作品

唐初以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為代表的中原畫派和貴族畫風,繪畫題材以帝王將相,貴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為主。閻立德代表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官圖》、《斗雞圖》、《封禪圖》《釆芝太上像》、《右軍點翰圖》、《沈約湖雁詩意圖》等;閻立本代表作有《步輦圖》《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魏徵進諫圖》等。
唐初以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及梁令瓚為代表的西域的「尉遲派」西域畫風,以佛教人物故事和異族人物為主要創作題材。尉遲跋質那的代表作有《降魔變》、《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尉遲乙僧的代表作有《番君圖》、《龜茲之女圖》和《天王像》等。
盛唐時代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其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圖》、《明皇受籙圖》、《十指鍾馗圖》等。
開元年間的張萱即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仕女畫的代表,其代表作《武後步輦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
水墨畫產生於盛唐,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屬王維,其傳世之作有《長江積雪圖》和《輞川圖》。前期的水墨山水畫家還有王陁子、鄭虔、畢宏、韋偃、陳恪、盧鴻、欺岳、朱審、劉單等。
唐代的山水畫還有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的畫跡還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李昭道的畫跡還有《春山行旅圖》、《海岸圖》、《摘瓜圖》等。

㈤ 唐代美術作品有哪些

唐代是繪畫史上的昌盛時期,各個畫科都開始獨立,出現了專門的仕女畫、山水畫、花鳥畫、動物畫和鞍馬雜畫,主要繪畫作品有:仕女畫有簪花仕女圖,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宗教畫有天王送子圖;山水畫有青綠山水:江帆樓閣圖,水墨山水墨竹圖;五馬圖,五牛圖等

㈥ 唐代五代繪畫的特點和作品有哪些

你要人物畫還是山水花鳥畫特點和作品,你給的范圍太大了。

㈦ 在唐朝眾多繪畫作品中 反應唐朝與少數民族關系的作品是什麼

閻立本的繪畫作品《步輦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㈧ 唐代四個四大畫家的名字

唐代四大畫家的名字是:

1、吳道子: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圖》,《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

2、閻立本:閻立本(約601年—673年),唐代政治家、大畫家。主要作品是《步輦圖》《歷代帝王像》《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

3、韓干(約706年-783年),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代表作是:《牧馬圖》《照夜白圖》等。

4、周昉:(公元8世紀-9世紀初),唐代著名畫家,代表作:《五星真形圖》《楊妃出浴圖》《妃子數鸚鵡圖》《簪花仕女圖》。

(8)唐代美術作品擴展閱讀:

吳道子: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於他刻意求新,勇於創作。《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由此可見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大膽創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習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

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蹤於陸(探微)、顧(愷之)。」

閻立本:

閻立本善畫台閣、車馬、肖像,尤其是重大題材的歷史人物畫和風格畫。他的繪畫作品在《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宣和畫譜》中提到的就有六七十件 。閻立本奉詔在太極殿凌煙閣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

繪畫作品有《秦府十八學士圖》《魏徵進諫圖》《北齊校書畫卷》《異國斗寶圖》《職貢圖》《西域圖》《明凌列像圖》《外國圖》《永徽朝臣圖》等,保留至今的有《歷代帝王圖卷》《蕭翼賺蘭亭圖卷》《步輦圖》等。除繪畫外,閻立本也擅長詩文,有《僧道拜君親儀》與《巫山高》等詩存世。

閻立本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形象逼真傳神,是當時名作,時人譽之為「丹青神化」。

韓干:

韓干(約706年-783年),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藍田(今陝西藍田)人。

韓干少年時只是一名酒店的僱工,後來被詩人王維賞識,資助他學畫,學成後被召為宮廷畫師,初師曹霸,後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

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後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習,他還畫過許多肖像畫和佛教宗教畫,但傳世不多。

牧馬圖,絹本。縱27.5公分,橫34.1公分。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淺設色畫,黑白雙馬,胡人騎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題「韓干真跡 丁亥御筆」八字。人物與馬俱極生動,徽宗瘦金體書題字亦挺勁,並有南唐御府藏印,為韓干真跡無疑。

另有玉花駿、照夜白等駿馬圖。

周昉:

周昉(公元8世紀-9世紀初),唐代著名畫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出身顯貴,先後任越州、宣州長史。

能書,擅畫人物、佛像,尤其擅長畫貴族婦女,容貌端莊,體態豐肥,色彩柔麗,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喜愛。

他是中唐時期繼吳道子之後而起的重要人物畫家。是當時有名的宗教畫家兼人物畫家,早年效仿過張萱,後來加以變化,別創一體。周昉創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觀音」。

他的佛教畫曾成為長期流行的標准,被稱為「周家樣」。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卷、《揮扇仕女圖》卷、《調琴啜茗圖》卷等。

㈨ 唐朝書法,繪畫,詩歌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他們的作品及特點是什麼

這時出現了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等著名的書法家。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境界。篆隸二體又重新出現書壇,雖未見超出古人之上,但頗有一些名家。篆書以李陽冰聲名最大,其成就則不如史惟則。隸書則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這時的名家還有徐浩、盧藏用、蘇靈之、張從申等人。董其昌說:「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指出了他們的各自的特點,宋米芾,元趙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紹基的行書,都學過李邕的書法。

張旭(675-750?)
張旭的書法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其狀驚世駭俗。
遼寧省博物館藏有《草書古詩四首》墨跡本,傳為張旭狂草之作。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
顏真卿(709-785)
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其楷書熔鑄古今,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雄渾豪邁,一幅盛唐氣象。特別是《祭侄文稿》,其原跡藏台灣故宮博物院。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顏真卿的傳世書跡極多,這值得收藏家和投資者重視,或許在民間會有新的發現,但要認真辨偽。
懷素(公元737-?)
懷素書法作品的風格並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為3種:一是尚未完全擺脫前人作風的:如聖母、食魚、苦荀、藏真、諸帖,保留晉法甚多,聖母帖且多有顏真卿作風。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凈經》、《四十二章經》、《自敘帖》(堪稱標準的懷素書)。三是循和平澹的書風,如小草千字文,與其狂肆作風大異其趣,完全換過一番面目,也可說是他過人之處。
懷素的狂草千變萬化,下筆連綿不絕,鼓盪而下,又不離魏晉法度。如《自敘帖》、《食魚帖》、《苦筍帖》。他與張旭比肩,合稱「顛張狂素」。其《聖母帖》、《小草千字文》,則沖和雍雅,尚有幾分章草意味,可窺其草法變化之來源。

柳公權(778年-865年)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熱點內容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