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潑克美術家

潑克美術家

發布時間: 2020-12-01 23:15:59

❶ 對於漫畫的提問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為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於美術范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為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一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為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準,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注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志著21世紀中國漫畫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起源和發展】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志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一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志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徵,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徵,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為教派之間斗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斗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於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斗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為具有人性化特徵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產業革命的背景下,一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志,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默的畫筆描繪都市生活以及為市民宣洩心中的情緒,深得人們的喜愛。1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志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捲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於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為本、關注人性。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為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他們把十九世紀一支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拋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徵和屬性 】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為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麼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為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一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徵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一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麼如何正確公正地為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歷史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啟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徵。

什麼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於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漫畫的分類】

進入二十一世紀,漫畫品種多彩紛呈,尤其在國內,漫畫品種被劃分的十分細致,例如,感想式漫畫、抒情性漫畫、哲理性漫畫、水墨漫畫等等不一而足,漫畫種類十分繁多,它們之間的界限模糊,以至人們無法辨別。然而,當我們對這些所謂漫畫種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種類繁復的漫畫除了名稱和形式上略有區別外,他們的創作規律和精神內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欠思考的。其實漫畫藝術在繼承諷刺畫和幽默畫傳統的同時,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畫和實用漫畫。冷幽默漫畫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誕幽默及前衛漫畫;實用漫畫中包括插圖漫畫、廣告漫畫及趨利漫畫等等。

漫畫在現階段的生存狀態,是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及實用漫畫三大類型漫畫並存的時代。但是,由於文化工業在商業利潤法則的驅動和控制下,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這些主流漫畫遭受經濟利益大潮的沖擊,有所退卻和萎縮,而准漫畫(實用漫畫)卻得到無限的膨脹和發展。這種不對稱的發展不能完全歸罪於趨利市場,主流漫畫的低俗化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諷刺漫畫的說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戰斗性;幽默畫的表現手法幾十年不變,造成了人們在欣賞主流漫畫時產生審美疲勞,於是主流漫畫藝術出現真空狀態,無形中為實用漫畫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實用漫畫恰恰迎合大眾消費與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業氣息的空洞能指(即無意義和搞笑),消解了漫畫藝術的深度意義和藝術靈韻,使漫畫成為大眾消費文化的附屬品和笑料。

當人們帶著歷史的觀點和思想來研究和分析這種快餐式的漫畫時,首先關注的是它與90年代以來消費主義的關系,快餐式漫畫征表了主流漫畫藝術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命運。

任何一種藝術都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不斷地發生建構,解構和重構的變化。漫畫藝術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要不斷產生新的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滿足於人們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畫的藝術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從而提升漫畫的藝術層次。眾所周知,漫畫藝術的價值是靠審美價值作為支撐,如果失去這一支撐點,漫畫無異於失去藝術價值,在當今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必將蛻變為沒有藝術靈性的俗漫畫。而這種沒有美學價值的俗漫畫,只能盜用漫畫一詞的概念招搖過市,大行其道。

【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

漫畫從單一的政治諷刺畫發展成幽默漫畫及多元漫畫,豐富了漫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漫畫不僅僅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徵,同時包含喜劇特徵,從而標志著漫畫藝術具有美的形態和審美價值。談到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學特徵。

那麼,什麼是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呢?漫畫藝術不同於其它繪畫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相比,有其獨特藝術特質和美學特徵。在內容和形式上漫畫的內涵和外延遠遠大於其它繪畫藝術,它取材極為廣泛,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具像到抽象;從形態到意識都可以通過漫畫來表現。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繪畫品種的限制,例如油畫、雕塑、版畫、國畫等等,一切繪畫手段均為它所用,從而豐富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漫畫藝術無論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審美情趣和審美價值,

另外,由於多元漫畫的產生,更加豐富了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他們在精神內核上有別於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的創作規律,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冷幽默漫畫中的黑色幽默、荒誕漫畫、前衛漫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國內剛剛萌芽的先鋒漫畫藝術,它們在形態上不是人們理解的傳統漫畫風格,在內容上更注重從本我的精神世界裡發掘出更為個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內核。先鋒漫畫藝術根本上剝離了傳統漫畫的特徵,它傳遞給人們的是怪異的夢境或者是虛擬驚悚場面,人們根本不能從中感受到欣賞的愉悅,這種形而上的藝術理念傳達給人們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鋒漫畫藝術仍然保留著諷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畫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規律,是在諷刺與幽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的新類型的藝術形式,欣賞者只有跨越這段意識鴻溝方可與作者產生精神的共鳴。這種漫畫藝術新領域,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學特徵和審美價值,深層拓展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 】

漫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首先必須具有審美價值。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思維美學形態和視覺美學形態兩個方面,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他們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構成了漫畫藝術美的基本形態。

1、思維美學形態

任何一類藝術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來完成的,漫畫藝術也不例外。漫畫通過誇張變形,詼諧幽默和荒誕不經等手段,表達事物的精神實質,並向人們傳遞文學和哲學理念。欣賞者通過思維活動對這種不協調和出乎意料的狀態下,產生審美的愉悅和快感,並形成了審美情趣。

漫畫既是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也是悖繆和逆向思維的藝術,漫畫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它以丑的形態開始,卻已獲得美的愉悅結束,因此也有人稱漫畫為審丑藝術。眾所周知,美與丑是相對立的,但是他們又可以互為轉化。生活中的丑和藝術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質上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邪惡的思想和醜陋的行為總是隱藏在美的形態中,俗話稱之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丑暴露無遺時,人們就會對其美麗的外表產生厭惡之感,因此美轉化為丑。反之,藝術的丑是藝術家通過對事物主體進行藝術加工和刻畫,以丑的形態出現,人們對這種丑的形態加以分析和判斷,通過對丑的否定而達到對美的肯定,因此,產生漫畫藝術的審美情趣。

無論現實生活中的丑還是藝術中的丑,雖然他們的外部形態並沒有發生變化,但他們卻在人們的觀念中發生了質的變化,美的轉化為丑的,丑的卻變成美的,這種美與丑的轉變便是人們的思維過程的變化。這是思維美學形態產生了審美價值。

2、視覺美學形態

眾所周知,漫畫又是視覺藝術,它囊括了一切繪畫表現手段,通過對漫畫作品的描繪,對漫畫主題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畫主題思想深化。

由於漫畫表現手段豐富,形式多樣化,不免使人產生誤解或模糊的認識,分不清有多少繪畫表現形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豐富多彩的繪畫表現形式進行理性和科學劃分,便於對漫畫的表現手段有個清楚地認識,並了解和掌握視覺美學形態。

從這些豐富的表現手法上來分析,不難發現有兩種類型尤為突出:一類注重構思,把繪畫手段當作表達思想的載體,我們姑且稱其為「點子派」;一類是注重漫畫的視覺藝術效果,通過細膩的刻畫來烘托漫畫的主題思想,這種類型的漫畫稱之為「技法派」。無論點子派還是技法派,他們只是側重於不同形式的表達方法,最終還是服務於漫畫主體。

對於漫畫的表現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大類:其一,突出構思、概括性強、畫面簡潔的簡筆畫;其二,注重藝術、敘事性強、刻畫入微的繁畫。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體現作者敏捷的思維和哲學的理念,通過簡潔的畫面表達出明確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後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強化了視覺藝術效果,藝術含量高,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實繪畫功底,營造一種非現實的虛擬場景,引起人們的欣賞趣味,並從中體會作品的主題和思想內涵。雖然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是達到漫畫特有的功能。

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簡筆漫畫還是繁筆漫畫,二者對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人們通過一簡一繁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傳達不同的視覺享受,賦予作品深刻內涵和審美價值並產生審美的快感。形式和內容其實是一種互動和辨證的關系。高度概括的漫畫通過輕快靈動的線條表達深入、嚴謹的漫畫語言,而細膩的筆法描繪漫畫虛幻表達輕快、美感的漫畫語言,並且,還可以領略到漫畫藝術作品與人格對應,與自然對應的形而上意味。

綜上所述,現代漫畫藝術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觀地說,表現形式不局限於上面談到的二種類型,它可以運用現代美術的一切手段,也可以運用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等。但是,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說,任何形式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高度概括的和細致描繪的二大類型,對於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真正懂得漫畫藝術內涵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於偏見或一知半解,將漫畫藝術簡單化並錯誤地理解成為「小兒科」、逗笑藝術。

如果進一步聯系當前的現實,漫畫藝術精神的現實針對性就更清楚了。其實漫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是文學的、哲學的理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藝術,它的核心法則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漫畫藝術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此更具有現實的審美價值。漫畫是永恆的藝術。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
中國近代的漫畫家至民國初年首推豐子愷,漫 畫(Comic)一詞,根據1943年定義 :『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後,廣為現代辭書所沿用增修。例:《國語日報辭典》、《王雲五小辭典》皆提到『漫畫為含有諷刺、幽默、教育意義的簡筆畫』。
至於英文漫畫名稱的說法,筆者歸納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總稱(包括漫畫及動畫)。(二)Caricature是諷刺畫,特指肖像漫畫(或稱似顏漫畫)。(三)Comics泛指漫畫的總稱:包括幽默漫畫、單元漫畫、連環漫畫。(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畫或稱單元漫畫、連續漫畫。本文所指稱的漫畫在泛指英文的Comics總稱。就形式上包含單幅漫畫、多格漫畫、連環漫畫。

台灣漫畫史概述

台灣漫畫在廿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台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台灣文學 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唯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 麟的說法:1954年由漫畫家陳炳煌創作的《雞籠生漫畫集》為台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台灣漫畫史初分為:
(一)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為台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 為台灣光復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漫畫也一片沉寂。
(二)興盛期:1946-1960年,隨國民黨中央政府遷台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 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啟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為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斗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至於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紀後的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 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游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哀頹期:1961-1981年,由於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 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台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爭議,尤其對於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四)轉型期:1974-1982年,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 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聞處於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為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人且觀賞民眾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於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薦李闡等為期三梯次為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於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賽開啟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 場》《皇冠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五)成熟期:(1983年-)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 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於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為館藏特色的先河。

❷ 大家誰有關於漫畫的歷史,(好的在答完之後會追加懸賞)

漫畫

漫畫(comics或manga)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指筆觸簡練,篇幅短小,風格具有諷刺、幽默和詼諧的味道,而卻蘊含深刻寓意的單幅繪畫作品。另一種是指畫風精緻寫實,內容寬泛,風格各異,運用分鏡式手法來表達一個完整故事的多幅繪畫作品。兩者雖然都屬於繪畫藝術,但不屬於同一類別,彼此之間的差異甚大。但由於語言習慣已經養成,人們已經習慣把這兩者均稱為漫畫。為了區分起見,把前者稱為傳統漫畫,把後者稱為現代漫畫(過去亦有人稱連環漫畫,今少用)。而「動漫」中的漫畫,一般均指現代漫畫。

【概述】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為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於美術范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為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一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為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準,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注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志著21世紀中國漫畫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起源和發展】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志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一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志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徵,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徵,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為教派之間斗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斗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於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斗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為具有人性化特徵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產業革命的背景下,一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志,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默的畫筆描繪都市生活以及為市民宣洩心中的情緒,深得人們的喜愛。1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志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捲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於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為本、關注人性。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為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他們把十九世紀一隻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拋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徵和屬性 】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為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麼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為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一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徵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一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麼如何正確公正地為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歷史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啟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徵。

什麼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於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漫畫的分類】

進入二十一世紀,漫畫品種多彩紛呈,尤其在國內,漫畫品種被劃分的十分細致,例如,感想式漫畫、抒情性漫畫、哲理性漫畫、水墨漫畫等等不一而足,漫畫種類十分繁多,它們之間的界限模糊,以至人們無法辨別。然而,當我們對這些所謂漫畫種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種類繁復的漫畫除了名稱和形式上略有區別外,他們的創作規律和精神內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欠思考的。其實漫畫藝術在繼承諷刺畫和幽默畫傳統的同時,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畫和實用漫畫。冷幽默漫畫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誕幽默及前衛漫畫;實用漫畫中包括插圖漫畫、廣告漫畫及趨利漫畫等等。

漫畫在現階段的生存狀態,是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及實用漫畫三大類型漫畫並存的時代。但是,由於文化工業在商業利潤法則的驅動和控制下,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這些主流漫畫遭受經濟利益大潮的沖擊,有所退卻和萎縮,而准漫畫(實用漫畫)卻得到無限的膨脹和發展。這種不對稱的發展不能完全歸罪於趨利市場,主流漫畫的低俗化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諷刺漫畫的說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戰斗性;幽默畫的表現手法幾十年不變,造成了人們在欣賞主流漫畫時產生審美疲勞,於是主流漫畫藝術出現真空狀態,無形中為實用漫畫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實用漫畫恰恰迎合大眾消費與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業氣息的空洞能指(即無意義和搞笑),消解了漫畫藝術的深度意義和藝術靈韻,使漫畫成為大眾消費文化的附屬品和笑料。

當人們帶著歷史的觀點和思想來研究和分析這種快餐式的漫畫時,首先關注的是它與90年代以來消費主義的關系,快餐式漫畫征表了主流漫畫藝術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命運。

任何一種藝術都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不斷地發生建構,解構和重構的變化。漫畫藝術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要不斷產生新的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滿足於人們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畫的藝術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從而提升漫畫的藝術層次。眾所周知,漫畫藝術的價值是靠審美價值作為支撐,如果失去這一支撐點,漫畫無異於失去藝術價值,在當今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必將蛻變為沒有藝術靈性的俗漫畫。而這種沒有美學價值的俗漫畫,只能盜用漫畫一詞的概念招搖過市,大行其道。

【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

漫畫從單一的政治諷刺畫發展成幽默漫畫及多元漫畫,豐富了漫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漫畫不僅僅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徵,同時包含喜劇特徵,從而標志著漫畫藝術具有美的形態和審美價值。談到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學特徵。

那麼,什麼是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呢?漫畫藝術不同於其它繪畫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相比,有其獨特藝術特質和美學特徵。在內容和形式上漫畫的內涵和外延遠遠大於其它繪畫藝術,它取材極為廣泛,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具像到抽象;從形態到意識都可以通過漫畫來表現。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繪畫品種的限制,例如油畫、雕塑、版畫、國畫等等,一切繪畫手段均為它所用,從而豐富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漫畫藝術無論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審美情趣和審美價值,

另外,由於多元漫畫的產生,更加豐富了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他們在精神內核上有別於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的創作規律,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冷幽默漫畫中的黑色幽默、荒誕漫畫、前衛漫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國內剛剛萌芽的先鋒漫畫藝術,它們在形態上不是人們理解的傳統漫畫風格,在內容上更注重從本我的精神世界裡發掘出更為個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內核。先鋒漫畫藝術根本上剝離了傳統漫畫的特徵,它傳遞給人們的是怪異的夢境或者是虛擬驚悚場面,人們根本不能從中感受到欣賞的愉悅,這種形而上的藝術理念傳達給人們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鋒漫畫藝術仍然保留著諷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畫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規律,是在諷刺與幽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的新類型的藝術形式,欣賞者只有跨越這段意識鴻溝方可與作者產生精神的共鳴。這種漫畫藝術新領域,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學特徵和審美價值,深層拓展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 】

漫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首先必須具有審美價值。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思維美學形態和視覺美學形態兩個方面,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他們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構成了漫畫藝術美的基本形態。

1、思維美學形態

任何一類藝術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來完成的,漫畫藝術也不例外。漫畫通過誇張變形,詼諧幽默和荒誕不經等手段,表達事物的精神實質,並向人們傳遞文學和哲學理念。欣賞者通過思維活動對這種不協調和出乎意料的狀態下,產生審美的愉悅和快感,並形成了審美情趣。

漫畫既是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也是悖繆和逆向思維的藝術,漫畫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它以丑的形態開始,卻已獲得美的愉悅結束,因此也有人稱漫畫為審丑藝術。眾所周知,美與丑是相對立的,但是他們又可以互為轉化。生活中的丑和藝術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質上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邪惡的思想和醜陋的行為總是隱藏在美的形態中,俗話稱之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丑暴露無遺時,人們就會對其美麗的外表產生厭惡之感,因此美轉化為丑。反之,藝術的丑是藝術家通過對事物主體進行藝術加工和刻畫,以丑的形態出現,人們對這種丑的形態加以分析和判斷,通過對丑的否定而達到對美的肯定,因此,產生漫畫藝術的審美情趣。

無論現實生活中的丑還是藝術中的丑,雖然他們的外部形態並沒有發生變化,但他們卻在人們的觀念中發生了質的變化,美的轉化為丑的,丑的卻變成美的,這種美與丑的轉變便是人們的思維過程的變化。這是思維美學形態產生了審美價值。

2、視覺美學形態

眾所周知,漫畫又是視覺藝術,它囊括了一切繪畫表現手段,通過對漫畫作品的描繪,對漫畫主題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畫主題思想深化。

由於漫畫表現手段豐富,形式多樣化,不免使人產生誤解或模糊的認識,分不清有多少繪畫表現形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豐富多彩的繪畫表現形式進行理性和科學劃分,便於對漫畫的表現手段有個清楚地認識,並了解和掌握視覺美學形態。

從這些豐富的表現手法上來分析,不難發現有兩種類型尤為突出:一類注重構思,把繪畫手段當作表達思想的載體,我們姑且稱其為「點子派」;一類是注重漫畫的視覺藝術效果,通過細膩的刻畫來烘托漫畫的主題思想,這種類型的漫畫稱之為「技法派」。無論點子派還是技法派,他們只是側重於不同形式的表達方法,最終還是服務於漫畫主體。

對於漫畫的表現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大類:其一,突出構思、概括性強、畫面簡潔的簡筆畫;其二,注重藝術、敘事性強、刻畫入微的繁畫。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體現作者敏捷的思維和哲學的理念,通過簡潔的畫面表達出明確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後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強化了視覺藝術效果,藝術含量高,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實繪畫功底,營造一種非現實的虛擬場景,引起人們的欣賞趣味,並從中體會作品的主題和思想內涵。雖然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是達到漫畫特有的功能。

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簡筆漫畫還是繁筆漫畫,二者對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人們通過一簡一繁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傳達不同的視覺享受,賦予作品深刻內涵和審美價值並產生審美的快感。形式和內容其實是一種互動和辨證的關系。高度概括的漫畫通過輕快靈動的線條表達深入、嚴謹的漫畫語言,而細膩的筆法描繪漫畫虛幻表達輕快、美感的漫畫語言,並且,還可以領略到漫畫藝術作品與人格對應,與自然對應的形而上意味。

綜上所述,現代漫畫藝術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觀地說,表現形式不局限於上面談到的二種類型,它可以運用現代美術的一切手段,也可以運用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等。但是,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說,任何形式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高度概括的和細致描繪的二大類型,對於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真正懂得漫畫藝術內涵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於偏見或一知半解,將漫畫藝術簡單化並錯誤地理解成為「小兒科」、逗笑藝術。

如果進一步聯系當前的現實,漫畫藝術精神的現實針對性就更清楚了。其實漫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是文學的、哲學的理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藝術,它的核心法則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漫畫藝術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此更具有現實的審美價值。漫畫是永恆的藝術。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
中國近代的漫畫家至民國初年首推豐子愷,漫 畫(Comic)一詞,根據1943年定義 :『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後,廣為現代辭書所沿用增修。例:《國語日報辭典》、《王雲五小辭典》皆提到『漫畫為含有諷刺、幽默、教育意義的簡筆畫』。
至於英文漫畫名稱的說法,筆者歸納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總稱(包括漫畫及動畫)。(二)Caricature是諷刺畫,特指肖像漫畫(或稱似顏漫畫)。(三)Comics泛指漫畫的總稱:包括幽默漫畫、單元漫畫、連環漫畫。(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畫或稱單元漫畫、連續漫畫。本文所指稱的漫畫在泛指英文的Comics總稱。就形式上包含單幅漫畫、多格漫畫、連環漫畫。

台灣漫畫史概述

台灣漫畫在廿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台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台灣文學 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唯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 麟的說法:1954年由漫畫家陳炳煌創作的《雞籠生漫畫集》為台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台灣漫畫史初分為:
(一)萌芽期:1945-1949,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為台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 為台灣光復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漫畫也一片沉寂。
(二)興盛期:1946-1960,隨中央政府遷台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 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啟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為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斗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至 於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噲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紀後的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 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游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哀頹期:1961-1981由於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 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台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爭 議,尤其對於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四)轉型期:1974-1982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 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聞處於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為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人且觀賞民眾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於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 薦李闡等為期三梯次為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於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賽開啟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 場》《皇冠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五)成熟期:(1983-)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 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於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為館藏特色的先河。

❸ 一些初中的基礎的美術知識(高分,回答好的,酌情加分,本人從不說謊)

哈,這題我會!我就是美術老師啊!樓上各位第一題有誤——
常用的中文字體有哪幾種?以及它的特點?
大家談的都是電腦中的字體。應為: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
隸書:為小篆的簡便寫法,筆畫從篆書的圓轉變為方折,字較扁平。
楷書:由隸書演變而成,書體規整方正,筆畫平直。
行書:介於楷書和草書間的一種書寫簡潔、流暢的書體。
草書:一種筆畫簡省、字形連綿的書體。

具體回答如下:

1、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隸書筆畫講究「蠶頭雁尾」字體扁平;楷書書體規整方正,筆畫平直;行書書寫簡潔、流暢;草書筆畫簡省、字形連綿。

2、原色:紅,藍,黃;間色:綠,紫,橙

3、《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

4、《開國大典》

5、純度

6、浮雕,圓雕

7、素描、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以及鉛筆畫、壁畫、岩畫、布貼畫、樹葉貼畫、拓印畫和鉛筆淡彩畫等.)

8、梅、蘭、竹、菊

9、誇張、變形

10、北宋 張擇端

❹ 作家三毛和張樂平,有什麼特殊關系

三毛之父張樂平是當代中國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從事動畫創作60年。他塑造的三毛形象為廣大婦女兒童所熟知。它聞名海外,被譽為「三毛之父」。

年輕的張樂平成為上海灘三位著名的專職漫畫家之一。社會日報、時代漫畫、時代畫報、新聞、新聞晚報、現象漫畫、獨立漫畫、上海漫畫、中國漫畫、漫畫之友、牛頭漫畫、大眾漫畫、豬肉、電影藝術、藝術雜志、論語、多元文藝、青年、李寶等。張樂平的漫畫在上海的報刊上發表。

1990年11月21日,三毛給張樂平的父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一直發燒,母親的病和繁重的電影宣傳活動使三毛精疲力盡。

滾滾人間》獲得12項金馬獎提名,但三毛預測她不會獲得最佳編劇獎。她急於休息,准備「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不料,這是三毛的最後一封信。1月4日,張樂平聽到三毛逝世的噩耗。他和妻子大聲哭了起來。

張樂平先生彬彬有禮,有藝術修養。熱情、謙虛、自然,也懂得了解別人的心理。匆忙中,我和樂平先生相處了三天。除了筆名之間的緣分,我還建立了天倫另一段永恆的愛情。」

❺ 漫畫的來歷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❻ 中國漫畫的相關信息

丁悚,字慕琴,浙江嘉善人。丁悚自幼學畫,在西畫、素描、中國畫各方面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清末時期,丁悚開始漫畫創作,內容多反映時局政治。五四時期,他的創作尤其活躍,如《豺狼當道》、《鎖上加封》、《中國最近之悲觀》等。他的代表作《民國九年六月里底上海人民》,描繪了在飢餓中掙扎的市民生活。他在畫中人的腹部,還專門畫有一支箭頭,以此點明平民們因飢餓而縮癟的肚皮。因後期專攻中國畫,丁悚的漫畫多以毛筆白描為主,簡潔而形象化。
五四運動之後,幾位漫畫的主要創作者相繼去世或轉業,而丁悚則主要致力於教學。作為和沈泊塵同時代的漫畫界前輩,丁悚對年輕的漫畫愛好者十分關心愛護,他的熱情好客也使年輕人們常得以聚集在其家中暢談漫畫。在他和張光宇的主持下,上海漫畫會於1928年成立,漫畫會的牌子就掛在他家門口。年長一些的丁悚自然成了漫畫會的老大,以他和張光宇為中心,團結了一批年輕而富激情的漫畫創作者。這些人當中,有的在後來漫畫繁榮的二、三十年代,成為了不可缺失的骨幹力量,如張正宇、葉淺予、魯少飛、黃文農、王敦慶等。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沒有工作,無法糊口,僅靠微薄的收入過活。然而,憑著對漫畫的熱愛,和「老大哥」丁悚、張光宇的幫助,使他們在漫畫創作道路上堅持下來。
倘若沒有丁悚的團結和組織,這批未來的漫畫大家們可能早已為生活所迫而各奔西東,各謀出路,這樣,不但沒有中國漫畫的發展,更不必提三十年代中國漫畫的輝煌「戰績」了。
沈泊塵(1889-1920),生於浙江桐鄉。雖英年早逝,卻是民國初年和五四時期漫畫成就最為突出的一位漫畫家。據統計,他創作的漫畫達千幅以上。五四運動前後,沈泊塵抱病創作了著名的《工學商打倒曹、陸、章》,一掃清末民初中國漫畫中軟弱無力、任人宰割的中國民眾形象,讓人民巨大有力的拳頭出現在畫面上,完全壓倒了猥瑣的賣國賊,表現了勞動者蘊藏的強大力量。
作為一個極有影響力的漫畫家,沈泊塵的突出貢獻還在於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本專門的漫畫刊物──《上海潑克》。因「潑克」二字來自西洋文punch,即「詼諧善謔」之意,所以《上海潑克》又名《泊塵滑稽畫報》。這部專門的漫畫刊物於1918年9月創刊,但只出版了四期,就因創辦者沈泊塵的逝世停刊了,著實令人惋惜。此刊絕大多數作品都出自沈泊塵之手,他的漫畫始終圍繞著《上海潑克》創刊時提出的「三步責任」而創作。
但杜宇(1896-1972),名繩武,字杜宇,自幼頗愛繪畫。除了創作出大量愛國漫畫,更在1919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個人漫畫集《國恥畫譜》。這一漫畫集反映了作者面對當時民族危機、國家存亡和各種社會現象的政治態度和愛國之情,每一幅漫畫都體現著但杜宇以漫畫為武器抗爭的決心。
反擊日本侵略者和揭露漢奸賣國的漫畫,是《國恥畫譜》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嗚呼魯民,嗚呼聖地》,畫著一個山東人,戴著象徵日本的太陽枷鎖,揭露了日本對中國山東主權的控制;《引鬼入門》則揭露了親日派與日本侵略者的罪惡勾當;而《阿瞞請客,珍饈雜陳》則以大眾熟悉的奸臣曹操故事和人物作比喻,揭露了親日派的阿諛賣國丑相。
反映中國人民反帝愛國斗爭的漫畫在《國恥畫譜》中也很多。如《貪食小犬,死不足惜》,畫著代表「政府」將青島送進比喻日本的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貨」之手則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準其吞下,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政府和中國人民在對待青島問題上的復雜關系,簡潔明了又通俗易懂,將當時復雜的政治形勢,通過漫畫特有的藝術語言被深入淺出地表現出來。
此外,《國恥畫譜》除了諷刺漫畫,還收集了一些反映五四愛國運動報道的素描及速寫。如《女學生之追悼郭烈士》、《罷工後之上海》、《罷工後之上海江南船塢》等,都是當時群眾運動的真實寫照,這無疑是五四時期珍貴的美術資料。
《國恥畫譜》以其愛國正直的題材內容、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和生動形象的人物描繪,受到民眾的歡迎和喜愛。它鼓舞了群眾的愛國熱情,是這部漫畫專著的價值所在。
《子愷漫畫》的價值還在於它獨特的內容和風格。其中的漫畫,多取材於兒童意趣、生活情趣以及古詩新畫,可謂主題新穎獨特,手法別致。這本漫畫集出現的時期,正值五卅運動前夕,文藝界彌漫著一片感傷苦悶情緒,美術界的作品大多脫離現實,庸俗不堪;而豐子愷攫取了許多生活中充滿情趣的點滴小事,表現人們熟悉而溫情的生活片斷和妙趣橫生的兒童稚趣,令讀者耳目一新,感到格外親切。因此,「抒情漫畫」這一畫派的開創者,豐子愷是當仁不讓了。如《阿寶兩只腳,凳子四隻腳》、《花生米不滿足》等,率真活潑,表現了兒童天真無邪的趣味;《買粽子》、《都市之春》則是平凡日常的社會生活描寫,但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情趣,就如鄭振鐸的評價所說,這樣的作品使人看了「竟能暫忘了現實的苦悶生活。」這類漫畫,不但沁人心脾,還給人健康的感受。「古詩新畫」也是豐子愷獨樹一幟的漫畫類型。他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等畫借古詩詞表達自己的感受,畫的卻是現代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富有獨創精神。
《子愷漫畫》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又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意蘊,耐人尋味。豐子愷談到漫畫時說,「意義含蓄是漫畫的一個特點,一目瞭然的漫畫是沒有味道的。但含蓄決不是故意讓人看不懂,而是似暗實明,使人在思索之後有所領悟。」因此,他的畫雖蘊含哲理,卻又平易近人,為各年齡、各階層群眾所喜愛。
張光宇(1900-1964),江蘇無錫人。他從未進過美術學校,小學畢業後隨張聿光在上海新舞台畫布景。後又在《世界畫報》任編輯,在英美煙草公司任繪圖員。
張光宇博採眾長、興趣廣泛,不但吸取了京劇、民間藝術的精華,亦學習民間木刻、剪紙、古代圖案等,具備深厚的傳統藝術修養。同時,因生活在開放的大上海,張光宇還自覺地汲取了西洋現代美術的創作經驗,如德國包豪斯(Bauhaus)學派、墨西哥壁畫、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等,都對他影響頗深。張光宇融外來藝術於深厚的民族藝術修養中,使其漫畫在誇張之餘,還擁有獨特、具裝飾風味的藝術風格。無論是早期的《光宇諷刺畫集》,還是40年代創作的大型連環漫畫《西遊漫記》,都鮮明地體現出這種裝飾風格。因此,張光宇堪稱中國漫畫裝飾派的開創者。他的《西遊漫記》借鑒了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形式和角色,用60個連續彩色畫面對當權者的腐敗進行了抨擊。其中運用的畫法就是裝飾手法,色調濃重而協調,線條剛勁流暢,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別具一格的精品。
然而張光宇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為整個中國漫畫的發展和壯大做出的貢獻。對於上海漫畫會的成立,張光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熱心組織,愛護人才,為漫畫會提供物力財力,並創辦了大型彩色畫刊《上海漫畫》,為30年代的漫畫發展培養了骨幹力量。1934年,張光宇為了漫畫事業又創辦了《時代漫畫》。翌年,他放棄了優厚的工資待遇,脫離英美煙草公司,憑著一腔愛國之情創辦了由自己主編的《獨立漫畫》。
張光宇為中國漫畫的發展嘔心瀝血,深受同行和後輩的尊敬,因此,《上海漫畫》、《時代漫畫》等漫畫刊物的創刊號、紀念專號都特請他來設計。直到今天,張光宇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漫畫界的「老大哥」。
其他活躍於20世紀30年代的漫畫家尚有多位,他們多不是專門從事美術或漫畫創作的,來自各行各業。有陶謀基、陳伊范(1908─1995)、沈逸千(1908年生,1944年於重慶失蹤)、竇宗淦、竇宗洛、孫之俊、陳浩雄、陳涓隱、江棟良、李凡夫(1906─1967)、黃士英(《漫畫生活》創辦者之一)、艾中信、陳惠齡、丁深、黃嘉音、紀業侯、嚴折西、林擒、江敉、古巴、張大任、宣文傑、黃偉強、老紀、黃任之、江毓祺、田無災、許若明、許超然等。 最早的漫畫選集
1909年(即宣統元年),上海的《時事報》報館編輯出版了一套《戊申全年畫報》,共計36冊。其中的第20冊叫做《寓意畫》,即今天所說的漫畫。這本漫畫集是截至目前為止發現最早的漫畫專集。書內作品的創作和發表時間約集中在1907至1908年之間,共八十多幅作品。著名的有《對內對外兩種面孔》、《今之所謂良臣》、《考察憲政》等。這本畫集積極宣傳愛國思想,並間接宣傳了民主自由思想。
最早的漫畫刊物
1918年9月,中國最早的漫畫刊物《上海潑克》在上海誕生。「潑克」來自英文字punch,意為「詼諧善謔」。因其創辦者為漫畫先驅沈泊塵,刊物又名《泊塵滑稽畫報》。此刊作風嚴肅,內容精煉,編排大方,從內容到形式都十分講究。其作品不但將矛頭對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還大聲疾呼嚴禁鴉片煙,抨擊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勾結危害國家及人民。這一漫畫專刊的問世,對於啟發中國民眾的覺醒,發展漫畫藝術、發揮漫畫威力,皆有重大意義。
最早的漫畫團體
1927年秋,上海的漫畫愛好者自發成立了一個漫畫會,以丁悚和張光宇為主要組織者,是中國第一個民間漫畫團體。漫畫會的最大貢獻是團結和培養了一批上海的漫畫人才,如魯少飛、葉淺予等;他們在其後的30年代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漫畫界起著統領作用,又辦起了更多的漫畫刊物,成為漫畫創作的中堅力量,為漫畫的繁榮做出了可貴的貢獻。漫畫會集結成員作品,出版叢書。1927年,《文農諷刺畫集》得以出版,成為中國漫畫史上的珍貴資料。1928年出版的《上海漫畫》周刊成為20年代卓有成效的漫畫刊物。
最早的漫畫展覽會
1936年11月4日,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開展了第一屆全國漫畫展覽會。漫畫展覽會的發起者是《時代漫畫》和《上海漫畫》的編輯,展覽得到全國各地和僑居海外的漫畫家的熱烈回應。參展的六百多幅漫畫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與當時的社會政治形勢結合極為緊密。這次漫畫展,對中國漫畫史來說,是一次總結,也是一個開端。它為漫畫事業組織和團結了更多的漫畫作者,也為日後漫畫在戰斗中發揮力量奠定了基礎。同時,全國漫畫家協會也由此得以成立。
最早的漫畫理論專述
1938年,劉枕青的《漫畫概論》問世,成為中國第一部專門探討漫畫理論的專著。該書就漫畫的起源、種類、功能、特點、發展概況等方面作了專述,還對漫像(即漫畫塑像創作)和畫法進行了示範講解。

❼ 漫畫的意思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為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於美術范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為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一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為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準,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注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志著21世紀中國漫畫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漫畫的起源和發展】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志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一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產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志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徵,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徵,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為教派之間斗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斗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於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斗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為具有人性化特徵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產業革命的背景下,一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志,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默的畫筆描繪都市生活以及為市民宣洩心中的情緒,深得人們的喜愛。1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志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捲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於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為本、關注人性。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為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產業。他們把十九世紀一隻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拋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徵和屬性 】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為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麼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為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一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徵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一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麼如何正確公正地為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歷史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啟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徵。

什麼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於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漫畫的分類】

進入二十一世紀,漫畫品種多彩紛呈,尤其在國內,漫畫品種被劃分的十分細致,例如,感想式漫畫、抒情性漫畫、哲理性漫畫、水墨漫畫等等不一而足,漫畫種類十分繁多,它們之間的界限模糊,以至人們無法辨別。然而,當我們對這些所謂漫畫種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種類繁復的漫畫除了名稱和形式上略有區別外,他們的創作規律和精神內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欠思考的。其實漫畫藝術在繼承諷刺畫和幽默畫傳統的同時,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畫和實用漫畫。冷幽默漫畫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誕幽默及前衛漫畫;實用漫畫中包括插圖漫畫、廣告漫畫及趨利漫畫等等。

漫畫在現階段的生存狀態,是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及實用漫畫三大類型漫畫並存的時代。但是,由於文化工業在商業利潤法則的驅動和控制下,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這些主流漫畫遭受經濟利益大潮的沖擊,有所退卻和萎縮,而准漫畫(實用漫畫)卻得到無限的膨脹和發展。這種不對稱的發展不能完全歸罪於趨利市場,主流漫畫的低俗化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諷刺漫畫的說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戰斗性;幽默畫的表現手法幾十年不變,造成了人們在欣賞主流漫畫時產生審美疲勞,於是主流漫畫藝術出現真空狀態,無形中為實用漫畫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實用漫畫恰恰迎合大眾消費與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業氣息的空洞能指(即無意義和搞笑),消解了漫畫藝術的深度意義和藝術靈韻,使漫畫成為大眾消費文化的附屬品和笑料。

當人們帶著歷史的觀點和思想來研究和分析這種快餐式的漫畫時,首先關注的是它與90年代以來消費主義的關系,快餐式漫畫征表了主流漫畫藝術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命運。

任何一種藝術都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不斷地發生建構,解構和重構的變化。漫畫藝術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要不斷產生新的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滿足於人們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畫的藝術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從而提升漫畫的藝術層次。眾所周知,漫畫藝術的價值是靠審美價值作為支撐,如果失去這一支撐點,漫畫無異於失去藝術價值,在當今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必將蛻變為沒有藝術靈性的俗漫畫。而這種沒有美學價值的俗漫畫,只能盜用漫畫一詞的概念招搖過市,大行其道。

【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

漫畫從單一的政治諷刺畫發展成幽默漫畫及多元漫畫,豐富了漫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漫畫不僅僅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徵,同時包含喜劇特徵,從而標志著漫畫藝術具有美的形態和審美價值。談到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學特徵。

那麼,什麼是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徵呢?漫畫藝術不同於其它繪畫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相比,有其獨特藝術特質和美學特徵。在內容和形式上漫畫的內涵和外延遠遠大於其它繪畫藝術,它取材極為廣泛,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具像到抽象;從形態到意識都可以通過漫畫來表現。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繪畫品種的限制,例如油畫、雕塑、版畫、國畫等等,一切繪畫手段均為它所用,從而豐富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漫畫藝術無論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審美情趣和審美價值,

另外,由於多元漫畫的產生,更加豐富了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他們在精神內核上有別於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的創作規律,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冷幽默漫畫中的黑色幽默、荒誕漫畫、前衛漫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國內剛剛萌芽的先鋒漫畫藝術,它們在形態上不是人們理解的傳統漫畫風格,在內容上更注重從本我的精神世界裡發掘出更為個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內核。先鋒漫畫藝術根本上剝離了傳統漫畫的特徵,它傳遞給人們的是怪異的夢境或者是虛擬驚悚場面,人們根本不能從中感受到欣賞的愉悅,這種形而上的藝術理念傳達給人們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鋒漫畫藝術仍然保留著諷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畫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規律,是在諷刺與幽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的新類型的藝術形式,欣賞者只有跨越這段意識鴻溝方可與作者產生精神的共鳴。這種漫畫藝術新領域,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學特徵和審美價值,深層拓展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 】

漫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首先必須具有審美價值。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思維美學形態和視覺美學形態兩個方面,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他們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構成了漫畫藝術美的基本形態。

1、思維美學形態

任何一類藝術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來完成的,漫畫藝術也不例外。漫畫通過誇張變形,詼諧幽默和荒誕不經等手段,表達事物的精神實質,並向人們傳遞文學和哲學理念。欣賞者通過思維活動對這種不協調和出乎意料的狀態下,產生審美的愉悅和快感,並形成了審美情趣。

漫畫既是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也是悖繆和逆向思維的藝術,漫畫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它以丑的形態開始,卻已獲得美的愉悅結束,因此也有人稱漫畫為審丑藝術。眾所周知,美與丑是相對立的,但是他們又可以互為轉化。生活中的丑和藝術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質上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邪惡的思想和醜陋的行為總是隱藏在美的形態中,俗話稱之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丑暴露無遺時,人們就會對其美麗的外表產生厭惡之感,因此美轉化為丑。反之,藝術的丑是藝術家通過對事物主體進行藝術加工和刻畫,以丑的形態出現,人們對這種丑的形態加以分析和判斷,通過對丑的否定而達到對美的肯定,因此,產生漫畫藝術的審美情趣。

無論現實生活中的丑還是藝術中的丑,雖然他們的外部形態並沒有發生變化,但他們卻在人們的觀念中發生了質的變化,美的轉化為丑的,丑的卻變成美的,這種美與丑的轉變便是人們的思維過程的變化。這是思維美學形態產生了審美價值。

2、視覺美學形態

眾所周知,漫畫又是視覺藝術,它囊括了一切繪畫表現手段,通過對漫畫作品的描繪,對漫畫主題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畫主題思想深化。

由於漫畫表現手段豐富,形式多樣化,不免使人產生誤解或模糊的認識,分不清有多少繪畫表現形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豐富多彩的繪畫表現形式進行理性和科學劃分,便於對漫畫的表現手段有個清楚地認識,並了解和掌握視覺美學形態。

從這些豐富的表現手法上來分析,不難發現有兩種類型尤為突出:一類注重構思,把繪畫手段當作表達思想的載體,我們姑且稱其為「點子派」;一類是注重漫畫的視覺藝術效果,通過細膩的刻畫來烘托漫畫的主題思想,這種類型的漫畫稱之為「技法派」。無論點子派還是技法派,他們只是側重於不同形式的表達方法,最終還是服務於漫畫主體。

對於漫畫的表現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大類:其一,突出構思、概括性強、畫面簡潔的簡筆畫;其二,注重藝術、敘事性強、刻畫入微的繁畫。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體現作者敏捷的思維和哲學的理念,通過簡潔的畫面表達出明確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後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強化了視覺藝術效果,藝術含量高,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實繪畫功底,營造一種非現實的虛擬場景,引起人們的欣賞趣味,並從中體會作品的主題和思想內涵。雖然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是達到漫畫特有的功能。

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簡筆漫畫還是繁筆漫畫,二者對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人們通過一簡一繁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傳達不同的視覺享受,賦予作品深刻內涵和審美價值並產生審美的快感。形式和內容其實是一種互動和辨證的關系。高度概括的漫畫通過輕快靈動的線條表達深入、嚴謹的漫畫語言,而細膩的筆法描繪漫畫虛幻表達輕快、美感的漫畫語言,並且,還可以領略到漫畫藝術作品與人格對應,與自然對應的形而上意味。

綜上所述,現代漫畫藝術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觀地說,表現形式不局限於上面談到的二種類型,它可以運用現代美術的一切手段,也可以運用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等。但是,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說,任何形式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高度概括的和細致描繪的二大類型,對於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真正懂得漫畫藝術內涵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於偏見或一知半解,將漫畫藝術簡單化並錯誤地理解成為「小兒科」、逗笑藝術。

如果進一步聯系當前的現實,漫畫藝術精神的現實針對性就更清楚了。其實漫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是文學的、哲學的理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藝術,它的核心法則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漫畫藝術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此更具有現實的審美價值。漫畫是永恆的藝術。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豐子愷、葉淺予、張樂

國近代的漫畫家至民國初年首推豐子愷,漫 畫(Comic )一詞,根據1943年定義 :『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後,廣為現代辭書所沿用增修。例:《國語日報辭典》、《王 雲五小辭典》皆提到『漫畫為含有諷刺、幽默、教育意義的簡筆畫』。至於英文漫畫名稱的說法,筆者歸納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總稱(包括漫畫及動畫)。(二)Caricature是諷刺畫,特指肖像漫畫(或稱似顏漫畫)。(三)Comics泛指漫畫的總稱:包括幽默漫畫、單元漫畫、連環漫畫。(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畫或稱單元漫畫、連續漫畫。本文所指稱的漫畫在泛指英文的Comics總稱。就形式上包含單幅漫畫、多格漫畫、連環漫畫。

台 灣 漫 畫 史 概 述

台灣漫畫在廿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台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台灣文學 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唯約於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 麟的說法:1954年由漫畫家陳炳煌創作的《雞籠生漫畫集》為台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台灣漫畫史初分為:
(一)萌芽期:1945-1949,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為台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 為台灣光復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台灣漫畫也一片沉寂。
(二)興盛期:1946-1960,隨中央政府遷台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 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啟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於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為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為的四格單元《劉郎奮斗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為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至 於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噲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紀後的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 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游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哀頹期:1961-1981由於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 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為台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於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為前輩漫畫家詬病爭 議,尤其對於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為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四)轉型期:1974-1982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 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聞處於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為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人且觀賞民眾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於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 薦李闡等為期三梯次為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於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賽開啟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 場》《皇冠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五)成熟期:(1983-)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 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於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為館藏特色的先河。

❽ 漫畫的由來

漫畫作為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為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為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為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於美術范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為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淀作為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漫畫家不僅僅要會畫畫,還要會編故事。換言之,漫畫家就是用一個個方格中的畫面來講故事的人,漫畫家=故事家+畫家,兩種缺一不可。很多漫畫的畫風唯美爛漫,但是作者忽略了重點,故事才是整個作品的靈魂,作者們筆下的人物和創造出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故事腳本才被賦予了靈魂和深入人心的魅力。這個創作的過程很艱辛,通常都要經歷退稿的挫折,沒有誰能真正做到一帆風順(據說專業人士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一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為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準,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注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志著21世紀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漫畫這個畫種,在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名稱。在西方,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諷刺畫、卡通、幽默畫、反面作品和滑稽畫」。「漫畫」包含著「隨意」畫的意思,此後就一直沿用這個叫法。至於英文漫畫名稱的說法,筆者歸納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總稱(包括漫畫及動畫)。(二)Caricature是諷刺畫,特指肖像漫畫(或稱似顏漫畫)。(三)Comics泛指漫畫的總稱:包括幽默漫畫、單元漫畫、連環漫畫。(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畫或稱單元漫畫、連續漫畫。本文所指稱的漫畫在泛指英文的Comics總稱。就形式上包含單幅漫畫、多格漫畫、連環漫畫特徵 青山手繪的柯南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為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麼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為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一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徵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 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一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麼如何正確公正地為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歷史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啟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徵。 什麼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於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於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❾ 漫畫的歷史

漫畫二字起源於中國北宋,最初用「漫畫」二字的是北宋學者畫家晃以道《景迂生集》中說:「黃河多淘河之屬,有曰漫畫者,常以嘴畫水求魚。」這里說的漫畫是一種水鳥的名稱,因為它捕魚時瀟灑自如,像在水上作畫而得名。

1925年5月《文學周報》連載豐子愷的畫並註明為漫畫,這是中國最早稱之為漫畫的作品。

西方漫畫源自英國,19世紀法國畫家杜米埃在西方漫畫史上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

作為繪畫藝術的一個分支,漫畫發展至今天,已演變成了三種形態,即諷刺幽默的傳統漫畫、敘事的多幅或連環卡通漫畫、探索性的先鋒漫畫。


(9)潑克美術家擴展閱讀:

漫畫的分類

1、美國漫畫——由美國出版的漫畫作品,大多為彩色。畫風有像是花生漫畫和加菲貓線條簡單明了的卡通畫風,另一種則像超級英雄這類的硬派寫實畫風。

2、歐洲漫畫——主要指由歐洲地區出版的漫畫作品。多數歐洲漫畫畫面和裝幀十分精美,有一種精英藝術氣質。其繪畫周期較長,以彩色為主。

3、台灣漫畫——主要指由台灣出版的漫畫作品。受日式漫畫影響很深,此外,部分漫畫家在漫畫中加入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看起來非常的精緻,以黑白為主。代表人物有敖幼祥、陳某、蔡志忠和鄭問等。

4、香港漫畫——主要指由香港出版的漫畫作品。經常以武俠小說、流氓生涯和打鬥為題材,例如:龍虎門、神兵玄奇等。亦有不少喜劇作品,如:老夫子、牛仔、麥兜等,如今以彩色為主。代表香港漫畫家有王澤、馬榮成和黃玉郎等。

熱點內容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