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
1.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課本多少錢
6元——20左右教科書很便宜。
2. 湘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它是怎樣運動的課件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描述物體的運動。
2.用輪子模仿其他物體的運動,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
3.飛翼探究槭樹種子傳播的秘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科技的先進,激發民族自豪之情。
2.與同學合作與交流。
科學知識
1.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知道物體的位置、運動的方向和快
慢。
2.物體的運動方式可分為平動和轉動兩類。
3.槭樹種子為什麼能飄落到離母樹很遠的地方。
教學准備
課件或圖片、橡皮筋、輪子、(悠悠球)紙。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組織學生觀看一段神舟5號發射升空後的錄像,地面控制中心對飛船位置、速度、方向的了解情況。然後可以簡單介紹神舟6號在這方面的情況。
用教材的導入語引導學生進入下環節的學習。
二.活動 小汽車車是怎樣運動的
1. 學生讀圖,了解圖中信息。
圖中包含的信息包括方向,計程車行駛路線,路標,時間指示,和房子等參照物。
2. 學生思考並試著自行描述:從哪些方面來描述計程車的運動情況,怎樣描述?
3. 組織學生描述計程車的運動,注意教學的組織,強調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要求學生評價他人的描述。
計程車的運動情況:3點計程車位於路標10千米處,往東北方向行駛3:30到達路標20千米處,此段10千米用時30分鍾,速度較慢;然後向東行駛,3:45行駛至路標30千米處,此段10千米用時15分鍾,速度較快;然後在路旁一座紅色房頂的屋子處轉彎向南行駛,4:00行駛至路標40千米處,此段和第二路段速度相同。
4. 師生共同小結: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知道物體的位置、運動的方向和快慢。
三.活動 用輪子模仿其他物體的運動
學生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很多物體的運動,它們又是怎樣運動的呢,讓學生用輪子模仿這些物體的運動,歸納出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
1.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一個用輪子模仿上面物體的運動,另一個在紙上可以用文字或圖畫來記錄輪子的運動路線。當學生小組合作模仿物體的運動方式時,教師適時指導。
2. 學生匯報探究結果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小組的探究結果,請學生上台用悠悠球模擬物體的運動,然後給物體的運動方式起名,也可以用筆畫出物體的運動方式。教師適時板書。
教師介紹:物體的運動方式有平動和轉動兩種。講述:擺動屬於振動,振動又屬於平動這是因為擺動和振動都是物體在來回或上下移動,因此可以看作平動。
四.拓展 槭樹種子會怎樣運動
由於槭樹的種子具有雙翅,像長了翅膀的鳥,故而能將其中的種子帶向遠方。安排學生課後製作紙飛翼進行探究。
3.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
增加液體的表面積,加快空氣流動,使衣服上的液體蒸發而變干,因此這樣衣服更容易變干.
4.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視頻講解
這個你可以在其他的視頻網站去搜索一下,看有沒有相關的視頻,因為這里沒有相關的視頻。視頻網站有慕課或者是網易雲課堂,或者直接在網路上搜索。也可以咨詢自己的老師。
5.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地球上有什麼》教案
地球上有什麼》教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內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容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6.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點亮小燈泡怎麼做
二、嘗試接亮一個小燈泡 1、小組合作,接亮小燈泡 師: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用這些材料,看看哪一組最先點亮小燈泡。開始。 [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最先點亮小燈泡的告訴我。 2、請沒有點亮小燈泡的小組上台展示,並用教具表示連接情況。 師:實驗先到這兒。剛才短短一、兩分鍾,有的組點亮了小燈泡,有的組沒有點亮小燈泡。看起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卻遇到了問題?你們看這樣行嗎?,我們先讓遇到問題的小組把問題拿出來,大家幫助他們解決一下好嗎? 師:據我觀察,這一組就沒有點亮小燈泡。勇敢些,把你們組遇到的問題拿出來,請求請求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給你們幫助。 [請兩名學生到前面展示他們的連接方法。要求邊說邊做。] 師:為了讓所有的同學都看清楚,我給你們大一點的模擬設備。好嗎? [教師出示模擬燈泡一個和電池一節] 生:我們組存在的問題是…… 師:咱們把他們組遇到的問題粘在黑板上,行嗎?用粉筆劃出導線。 師:還有哪一組遇到了不同的問題? [學生到前面展示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是怎樣安裝的?把你們的連接方法貼在黑板上,邊做邊說。 3、請接亮的小組到前面展示,並表示連接方法。 師:現在有兩個組遇到了不同的問題。點亮小燈泡的組是怎樣做的,大家想不想知道?現在我們就請他們小組到前面展示一下。看一看他們的是怎樣連接的。[生到前面展示] 師:真是很棒!請把你們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粘到黑板上。 4、小組討論,比較燈泡亮和沒亮的連接方法的差別。 師:現在黑板上有三種不同的連接方法,前兩種方法遇到了問題。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這是怎麼回事?下面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當你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與點亮小燈泡的組相比較問題出現在哪?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認為問題出現在哪?[教師指三種連法] 生:我們組認為,燈泡沒有放到電池的正極上,燈泡也沒有與電池的負極相連。 師:把燈泡放到了正極,並且與負極連上了,燈泡也沒有亮啊?[師指第二種連法] 生:我們組認為,第二種連接方法的電線連到燈泡上的位置不對,所以沒有點亮小燈泡,應連到燈泡的金屬上。 [給出斷路和短路的概念]幻燈片出示 師:你們組試試,把電線的這一端放到這個位置,看看能亮嗎?[學生動手試試] 師:電線這端放到這個位置小燈泡不亮,而放到這個位置小燈泡就亮了。你認為與什麼有關系? 師:剛才碰到問題的小組能把燈泡點亮了嗎? 師:燈泡能亮,是因為燈絲里有電,那電從哪裡來? 生:電池。
7.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
8.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套課件免費下載
思路島課件網
9.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期中試卷答案
他們還主張「強國」就須「弱民」,因而不反對求利;並明確提出富國必內須以富民為基礎、容士同列為四民。富國之策。它把商。以後商鞅在秦國變法。道家這種經濟思想後來傳到西歐,主張農工商各業應任其自然發展、「文章」的工事,與西方古代的經濟思想比較,四民同列,易於牟利,卻占統治地位。以後,提出了各種見解或政策,除在重視農業生產。道家從自然哲學出發。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有著自己的特點、儒家,同時也指人類社會的道,提出富國強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作為求利的前提,主張「上下俱富」,「義」是指人們行動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只是說對商賈的數量要有所限制,然後聽上」。不僅如此,同樣,因而主張「禁末」: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經濟思想,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財富,因此,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
中國古代思想家為使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富強,孔門有若(公元前 518~,即採取刑賞的手段,但也肯定工商各業在社會經濟中起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家,但是他們把義放在首位。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代經濟思
10.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生的食物與熟的食物教案怎麼寫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學》第三單元第四課時的內容。教材共分3個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這部分的目的只要讓學生了解我們常見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須熟吃的食物。
二、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了解生、熟馬鈴薯的不同點。
三、玉米由生變熟部分的目的不在於靜態地觀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異同,重點是要求學生觀察玉米粒從生到熟的動態變化過程。
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生、熟食的不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多向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樹立正確的衛生觀。
知識目標: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種食物由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觀察比較並描述生、熟的馬鈴薯的不同點和玉米粒從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比較和描述玉米粒從生到熟的變化過程。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合作探究。
實驗器材:
1.生蘋果,煮熟的蘋果;
2.生、熟芋頭;
3.生、熟馬鈴薯;
4.生、熟玉米粒;
5.鐵碗,酒精燈;
6.實驗記錄表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激趣
教師出示裝有爆米花的禮物盒。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初次見面,為大家准備了一份禮物。這堂課表現最好的同學將能分享這份禮物,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