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之楚文言文翻譯
① 前倨後恭(文言文翻譯)將說楚王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蘇秦要去游說楚威王,路過洛陽。父母得知,親自為蘇秦打掃房間,清除版道路,奏樂擺宴,親權迎於三十里之外;妻子低頭,不敢正視,畏懼膽怯,偷偷探聽;嫂嫂伏地,不敢起立,四拜而跪,求恕前罪。蘇秦問:「嫂嫂為何先前那樣傲慢,而現在又這樣卑下呢?他嫂子說:「因為您季子的地位尊貴,又有錢。」
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
1.制A 2.D 3.B 4.(1)我聽說在動亂沒有發生的時候就治理,在禍患還沒有產生的時候就遏制。 (2)現在您想讓天下聯合一致,安定諸侯,保存將要滅亡的國家,我願拿整個國家來恭聽教命。 |
③ 蘇秦之楚 文言文全文翻譯
作品譯文:
蘇秦到楚國去,三日後才能夠見到楚王。他們交談結束後,蘇秦向楚王告別。楚王說:「我聽先生的指教就像聽到古代賢人的教誨一樣,現在先生迢迢千里來見我,竟不願留下來。
我想聽聽您的意見。」蘇秦回答說:「楚國的糧食比珠玉還貴,柴草比桂木還貴,掌管進諫的人像鬼一樣難見,大王像天帝一樣難得見面;
現在要我吃珠玉一樣貴的食物,燒桂木一樣貴的柴火,通過像小鬼一樣的使者見天帝一樣的大王。」楚王說:「請先生在客館住下,我接受教導了。」
作品原文:
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
願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
(3)蘇秦之楚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蘇秦作為大游說家,其心理素質非常之高。他沒有因為拒絕召見而心灰意冷,而當他見到楚王後也沒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盤托出,而是以退為進,馬上辭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動權,讓楚王十分迫切的聽從他的意見、答應他的要求,把他奉為上賓。
啟示:可見,在說服他人時,光有學識是不能被人接納的,頑強的毅力和冷靜的心態是以識取信的關鍵。
由來: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朝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
簡介:
《戰國策》作者「劉向」,共三十三篇,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