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疾辭文言文
1. 未幾 除江西儒學副提舉,居三月,以疾去官。的文言文翻譯
你的這個江西儒學提婦女居三月以及去這個的話好像是咱們這
2. 文言文翻譯: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
不與屬下拉幫結伙來使上官迷惑,不隨意苟同上官而使屬下困苦
3. 文言文中的"疾"和"病"兩個詞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都有「生病」、「疾病」的意思,但區別是:
「疾」還常有「迅速」、「疾速」之版意,「病」權無此意。
「疾」作「疾病」講時程度比「病」輕;「病」則是「重病」或「病重」,甚至垂死。
「病」還可以表示難以承受、難以忍受、不堪其苦的意思,比如百姓受不了苛政,大臣勸諫君主說:「國人病矣!「
4. 文言文中的「疾」字的一詞多義
如三樓所說,疾的本意是受傷的兵,後泛指疾病。也指得病,也指得病的樣子。
疾加為病,說明疾是小病。由無疾到疾過程比較緩慢,由疾到病,過程就很迅速了,所謂「病來如山倒」,所以由此來看,病是結果,而疾是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後代指過稱。所以疾有了「快速猛烈」的副詞意思。
這樣「疾」就完成了由名詞到動詞,到形容詞,到副詞的完美轉變。而詞義也完成了由「傷兵」,到「疾病」「弊病,缺點」,到「痛苦」「疼痛」,到「快速的、猛烈地」的轉變。
至於疾有「嫉妒、痛恨」的意思,是因為通「疾」所致。搞文字溯源的都知道,中國文字有「同音近義」的原則。
網路中的解釋有這么一條
9.強大,宏大 [powerful]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荀子·勸學》
其實這里的疾也是快速、猛烈的意思,但意譯成「強大」更為合適,所以就引申了這個意思,是詞義的轉化。
不知這樣解釋,樓主可滿意否。
5. 文言文翻譯 母辭以疾,乃止
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
《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且在城邦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 ,顛而不扶 ,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 ,虎兕出於柙 ,龜玉毀於櫝中 ,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 ,固而近於費.今不取 ,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 ,和無寡 ,安無傾.夫如是 ,故遠人不服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 ,則安之.今由與求也 ,相夫子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 ,不在顓臾 ,而在蕭牆之內也."
譯文:
季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麼要討伐它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願意."孔子說:"冉求,周任有句話說:'盡自己的力量去負擔你的職務,實在做不好就辭職.'有了危險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麼呢?而且你說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在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離費邑很近.現在不把它奪取過來,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我聽說,對於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於財富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因為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現在,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人輔助季氏,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徠他們;國內民心離散,你們不能保全,反而策劃在國內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是在自己的內部呢!"
6. 請教這段文言文怎麼翻譯啊!
齊國國王以豐厚的嫁妝嫁女兒,希望嫁給賣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專己有病推辭屬了。他的朋友
說:「您(願意)終身老死在這腥臭的市場嗎?干什麼推辭呢?」吐回答他說:「他的女兒丑。」他的朋友說:「您怎
么知道呢?」吐說:「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他的朋友說:「怎麼說?」吐說:「我賣的肉好(的時候),就如數全
部賣出去了,只會是嫌(肉)少的;我賣的肉不好(的時候),雖然加上別的附加好處,還是賣不出去。如
今豐厚的嫁妝嫁女兒,女兒丑的原因啊。」
他的朋友後來看見到了齊王的女兒,果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