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言文中的爾是什麼意思
通常有三個意思:
1、帶有輕蔑語氣的你的意思,指對對方的身份的一種蔑呼。內
2、虛詞,無實容際含義,通常在句末來承接前面詞語的延續。
3、連詞,如卓爾不凡,表示的是連接兩個相近詞的作用,承上啟下。

(1)爾爾文言文擴展閱讀:
【爾曹】爾輩;你們。杜甫《戲為六絕句》:「~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爾爾】1.答應之聲,相當於「是是」。《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
2.如此。朱熹《舫齋》:「築室水中聊~,何須極浦望朱宮。」
【爾來】自那時以來;近來。《蜀道難》:「~四萬八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爾汝】1.古代尊長對卑幼者的稱呼,引申輕賤之稱。《魏書?陳奇傳》:「嘗眾辱奇,或~之,或指為小人。」
2.表示親昵。《柳敬亭傳》:「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者。」
『貳』 爾 的文言文意思
1.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
2.指示代詞,這,那
3.形容詞,近
4.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無實意
5.語氣詞,通「耳」
6.語氣詞,表示肯定
我把我的古漢語漢字詞典都拿出來了、。、、、
『叄』 文言文中爾和汝的區別
一、不同的詞性類
爾的詞性是代詞、助詞或語氣詞。
如有名詞和代詞。

二、不同的含義
爾:
1、相當於「地」和「然」,片語是卓爾和棗兒。
2、可以解釋為你,你的,可以表述為二父,二代,二如等。
3、可以這樣解釋。
汝:
1、你們:你們這一代。你,等等,你。你會怎麼做?
2、姓氏。
3、形狀聲音。從水裡,女聲。原意:如水。
三、不同的結構
爾是一個單一的結構。汝是左右結構。
『肆』 文言文的爾是什麼意思
爾
形容詞義:來自
1、形聲字。本義:窗格花紋。後引作薾。華盛的樣子。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詩·小雅》。毛傳:「爾,華盛貌。」
2、近。通「邇」。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詩·大雅》
爾上敦黍於筵上右之。——《儀禮·少牢饋食禮》
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儀禮·燕禮》
名相近者相遠也,實相近者相爾也。——《周禮·地官·肆長》
士不信愨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爾也。——《荀子·哀公》
3、淺近。
4、代詞義:
1、第二人稱代詞,你。
爾為爾,我為我。——《孟子》
爾安敢輕吾射。——宋·歐陽修《歸田錄》
2、您;你們。通常放在關系詞「所」之前。如爾曹:你們大家。
3、那。
爾夜風恬月朗。——《世說新語》
4、這個;此。
問君何能爾。——晉·陶淵明《飲酒》
5、如此;這樣。
爾毋從從爾。——《禮記·檀弓》
助詞義:
1、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
2、相當於「了」。
非死則徒爾。——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3、應諾聲。相當於「是」。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
唯手熟爾。——宋·歐陽修《歸田錄》
『伍』 古文中汝,爾,子,君各自代表什麼意思
汝古義:
①<名>河流名。在今河南省。《孟子·滕文公》:「決汝漢,排淮泗。」
譯文:挖掘汝水漢水,開掘淮水泗水。
②<代>你;你們;你(們)的。《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譯文: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
【汝曹】汝輩,你們。多用於長輩稱後輩。
爾古義:
①<代>
1、你;你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點,爾何如?」
譯文:曾點,你會怎樣?
2、你們;你們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譯文: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
②<代>這(樣);那(樣)。《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譯文: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③形容詞、副詞或動詞詞綴。《小石譚記》:「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譯文:獃獃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④兼詞。同「耳」,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唐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譯文:平民的發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
⑤<助>同「耳」。可譯作「了」加強肯定語氣。柳宗元《捕蛇者說》:「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譯文: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於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
子古義:
①<名>嬰兒。
②<名>孩子。《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譯文: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又】〈名意動〉以……為子。
③<名>兒子或女兒。《石鍾山記》:「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譯文: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
④<名>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相當於「您」。
⑤<名>泛指人。《過秦論》:「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譯文:陳涉只是個用破瓮做窗戶、草繩系門板的窮人,是下底層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兵卒。
⑥<名>特稱孔子。
⑦<名>地支的第一位。
⑧通「仔」。作「仔細」的語素。
君古義:
①<名>君王;君主。《趙威後問齊使》:「苟無民,何以有君?」
譯文:假如沒有百姓,哪裡有國君?
②<動>君臨;統治。
③<名>古代的一種封號。如「信陵君」、「平原君」等。
④<名>對對方尊稱。《鴻門宴》:「君安與項伯有故?」
譯文: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
⑤<名>妻子對丈夫的尊稱。
⑥<名>用於姓氏後,構成對某人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