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科素養四大要素
邏輯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Ⅱ 如何在高中物理學科中落實核心素養
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
(2)物理學科素養四大要素擴展閱讀:
落實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完善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教學有關標准。
2、要增強思想性,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特點,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要增強科學性,客觀反映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確保課程內容嚴謹准確。要增強時代性,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據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Ⅲ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對科學探究有哪些要求
正因為這樣,按學來生素養自發展的自然順序,有三個層次:
1、物理的核心知識:指核心概念、核心規律、重要物理實驗、重要的思維方法
2、物理的核心能力: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利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
3、物理科學品質:學生對科學興趣、態度、情感、價值觀,具備的科學精神、合作意識。
Ⅳ 初中物理學科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物理觀念
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物理觀念」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及其應用等要素。
科學思維
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實驗探究
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實驗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科學態度與責任
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
Ⅳ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當今社會,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高低直接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前途,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而教育承擔著培養人,提高人的素質的任務,科學素養的培養依賴於基礎教育特別是理科教育。李俊先生在《談科學素質》一文中指出:「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科學素養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對待科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熏陶和培養。我們知道,《新課程標准》中制定了三維培養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對科學素質的理解而言,這三個維度的內容囊括了科學素養的基本內函,並且有所深化。所以初中物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談談科學素養培養的幾點做法:一、重視基礎知識傳授培養科學素養的關鍵。二、加強科學探究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重點。三、在科學、技術和社會(STS)教學和物理實踐活動中滲透科學素養的培養。四、重視學生的信息能力是培養科學素養的有力措施。總之,根據科學素養的經常修習性和平素豢養性可知,科學素養的培養涉及到多種因素,尤其是物理教師更應樹立以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的教育觀念,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教學的靈魂和核心的工作思路,注重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注意方法上的靈活性、形式上的多樣性,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Ⅵ 物理學科要求哪些核心素養
物理學科要求的核心素養。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思維與創新、科學探究與責任、物理觀念與應用。
Ⅶ 教師物理學科素養主要考什麼
一、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2014年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確立了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改革方向。核心素養從學習結果界定了未來人才形象,「意見」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通過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逐步內化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具有物理學科特徵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充分體現了物理教學育人價值,指向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指導物理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它科學地回答了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以它為指導,各個學科教育的核心素養也相繼公布,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分四個維度: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基於高中物理學科特點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參考已有研究成果,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維度界定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界定既體現了物理學科本身屬性所特有的物理觀念、科學精神的追求,又呈現了物理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品質的具體要求。四個維度分別如下:
1. 物理觀念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的從物理學角度出發對客觀世界的概括性認識。
2. 科學思維是以物理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內在聯系的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的抽象概括,具體運用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過程;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
3. 科學探究是學生在類似於科學家探索自然規律的探究行為過程中形成的綜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現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中,並在活動中的到發展。
4. 科學態度與責任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指能認識科學是基於證據的解釋,隨著證據的不斷更新迭代,科學隨之動態發展,樹立正確的科學本質觀,形成應有的科學態度;另一層,科學態度與責任是在理解物理與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物理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推動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人類的生活,但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如溫室效應,能源危機等問題。
二、高考對物理能力的要求
全國高考物理命題委員會在比較各學科特點及其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發展貢獻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的特點和需要,從中學物理教學和高考命題的實踐經驗出發,對物理能力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並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查知識來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制的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中明確闡釋這五種能力的具體含義,如下所示:
1.理解能力
《考試大綱》關於物理學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這樣敘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能夠清楚地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能夠鑒別關於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確意義,而不是只限於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符號。對於各物理量的定義,應准確理解其內涵、外延以及相關的實際背景。
要在理解題意和相關物理過程的基礎上,准確應用所學物理公式。只寫出諸如F=ma,F=qvB等普遍公式,卻沒有與試題所給的具體情況相聯系,既說明考生對試題尚未分析清楚,又說明考生對公式中物理量的准確含義沒有清楚的理解。
Ⅷ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1、熟練掌握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提高實驗基本技能。
2、掌握基本儀器的使用是物理實驗的基礎。物理實驗中常見的基本儀器有刻度尺、天平、彈簧測力計、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等。當前中考對基本儀器儀表的考查主要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從選擇儀器(含量程)入手。
3、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儀器操作的印象,教師可採取邊復習相關內容,邊提出問題邊作演示的做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進行操作演示,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4、熟練掌握探究基本環節,發展實驗探究能力。按照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學生應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有提出問題能力、猜想(即預測研究結果和方向)能力、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評估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