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2-03 00:09:59

㈠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一、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二、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三、出處

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一、啟示

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

二、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法家代表人物,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

韓非子是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其關於法家學說的著作,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後李斯入獄毒之。

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

㈡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訓練答案

1、(1)鞋子 (2)拿 (3)寧可 (4)集市已經解散

2、①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解版散了,(他)終於沒權買到鞋。

②我寧願相信尺碼,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腳。

3、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迷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成功的。

4、削足適履 如履薄冰 履險如夷

㈢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

鄭人買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示例:你可千萬不要學~。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河南人買鞋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放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已經拿到鞋子了,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且置——且,將要。置,購買。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中心思想
《鄭人買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裡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尺碼,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從實際出發,信守教條辦事呆板的人。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課文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㈣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鄭國人)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鄭國人)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4)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啟示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

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並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

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㈤ 鄭人買履文言文閱讀答案 坐通座意思是什麼意思

通假字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㈥ 鄭人買履 文言文題答案

是初中文言文擴展閱讀嗎
1.
A(拿)B(就)C(的)D(寧可)
2.
D
3.
D
4.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㈦ 鄭人買履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閱讀《鄭人買履》,完成文後問題。

1.解釋下列在文中字的意思。

① 履(專鞋子)② 操(屬 拿 )③ 度( 量長短 ④ 寧( 寧可 )

2.翻譯: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譯文: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他終於沒買到鞋。

3.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啟發人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㈧ 走進文言文六年級鄭人買履答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度,並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就對賣鞋的人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終於沒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對待事物要注重事實,不能太墨守成規。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且——將要。
置——購買。
先自度其足:度——音(ó),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量長短
吾忘持度、寧信度:度——音(dù),作名詞用,就是量好的尺碼。
之——代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
至——等到。
之——到。
操——拿,攜帶。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及——到,等到。
罷——結束,停止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散了。
無——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最終
寧——寧可

㈨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答案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翻譯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度,並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帶尺碼)就對賣鞋的人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斷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欲:將要,想要。3.者:(怎麼樣)的人。(定語後置)4.先:首先,事先。5.度(ó):衡量。(動詞)6.而:順承連詞 意為然後7.置:安放,擱。(動詞)8.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9.其:他的,指鄭人的。(代詞)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往。(動詞)13.操:拿、攜帶。(動詞)14.已:已經。(時間副詞)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名詞)17.乃:於是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動詞)19.度(dù):量好的尺碼。(名詞)20.及:等到。2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2.罷:本義結束,引申為散了。24.遂:於是。25.曰:說。26.寧(nìng):副詞。寧可,寧願。27.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8.自信:相信自己。29.以:用。30.吾:我。31.市罷:集市散了32.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寓意諷刺了那些克守陳規,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這則寓言通過鄭人買鞋的故事,刻畫了一個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的墨守成規的人物形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遇事要會靈活變通,不能墨守成規。

㈩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擱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打烊了,最終他沒買到鞋,悻悻而歸。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1.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後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ó):用尺子量。
動詞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帶上,拿著的意思。
14.已:已經。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於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指集市已經散了。
23.遂:於是。
24.曰:說。
25.寧(nìng):寧可。
26.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詞【讀音】履:lǚ
邊音,第三聲
【讀音】度:ó
多音字,第二聲
【讀音】寧:nìng
鼻音,
第四聲
【讀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聲
【燈謎】鄭人買履(打三字口語一)
謎底:不知足
主題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注重實際,不要墨守成規要懂得變通。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