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規

文言文規

發布時間: 2020-12-03 01:17:28

A. 文言文哪些規律

文言文句式特點及表達效果
一、 倒裝句
定義:為了強調、突出等語的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叫做倒裝句。在倒裝句中,顛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復原位而句意基本不變,句法成分不變。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 了」
(2)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a 介賓倒裝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麼」 微斯人,吾誰與歸 ?「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
b謂賓倒裝 例:何有於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 孔子雲:「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 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於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 " 孔子雲:「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這里的「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④、 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例:是以謂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⑤、 其他,表示強調。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可譯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①、「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於泉上」是「翼然臨於泉上亭 」的倒裝,定語後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 「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③、數量詞做定語後置 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後置
(也叫狀語後置)
①、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於我哉? 全句為「於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於帝」是「於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帝」後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全句為「於南陽躬耕,於亂世苟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於南陽、於亂世」後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後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尉首」後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後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後置。

二、判斷句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效果:使表意更明確
1、 表示類屬關系。
「滕,小國也。」
2、 表示等同關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系。
「夫戰,勇氣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三、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1.用「為」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4.用「於」表被動
「受制於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於遠近。」(不能被鄰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四、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譯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B. 規古文是什麼是什麼

是「龜」古文吧?刻在龜甲上的文字,即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

C. 古文中前規是什麼意思

前規:
1.前人的規范、規矩。
《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回終忠貞之節。」 宋 梅堯臣答 《依韻和刁經臣讀李衛公平泉山居詩碑有感》:「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 文端 未嘗奏明裁汰,未奉明文,從而沿之,以前規後隨,恐 文端 不受。」
2.指前代的規模。
《宋書·良吏傳序》:「及 世祖 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綉,追陋前規,更造 正光 、 玉燭 、 紫極 諸殿。」

D. 古文中前規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你說的「前規」的出處,要結合文章語境分析。一般來說,前規:內表示在這之前已經存容在的做法、規矩、規定。
如《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
梅堯臣詩句:「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
也可能表示以前的規模。
如《宋書·良吏傳序》:「及
世祖
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綉,追陋前規,更造
正光

玉燭

紫極
諸殿。」

E. 規 字的文言文意有哪些

〈名〉
(1) (會意。金文字形,從聿從周,當系以規畫之意。本義:畫圓的器具,今指圓規)
(2) 同本義 [compasses;divider]
規,有法度也。從矢,從見,會意。——《說文》
規矩方圓之至也。——《孟子》
規者,正圓之器也。——《詩·沔水》序·箋
圓曰規,方曰矩。——《楚辭·離騷》
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圓者中規,方者中矩。——《荀子·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子·勸學》
(3) 又如:規繩(規矩繩墨);規旋(如圓規般旋轉);規輪(圓規和車輪);規軸(圓規之軸。比喻規度)
(4) 法度、准則 [law;rule]
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難蜀父老》
(5) 又如:規繩(規矩繩墨。比喻法度);規簡(規矩法度);規檢(規矩法度;循規矩,守法度);規度(規則法度)
(6) 模範;典範,風儀 [model]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三國魏· 王粲《詠史》
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晉傳書王承傳論》
(7) 又如:規仿(以為模範而加以仿效)
(8) 成例;標准;法則 [established practice; setrules]
夫蕭規 曹隨。—— 揚雄《解嘲》
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韓非子·飾邪》
(9) 又如:規節(規矩,節操);規禮(清代官吏向下屬索取的現金和禮品);規銀(當時上海通行的計算銀兩。每兩塊銀約合銀元一元四角左右);規容(規范);規表(規范表率)
(10) 文體名 [name of a style]。如:五規(唐代文體名。即《出規》、《處規》、《戲規》、《心規》和《時規》)
詞性變化
◎ 規
規 guī
〈動〉
(1) 畫圓 [draw a circle]
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國語·周語下》
曲眉規只。——《楚辭·大招》
(2) 又如:規圓(用圓規校之使其圓)
(3) 劃分土地而佔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國語·周語中》
規方千里:劃定王都周圍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內之地,作為直接收取穀物的地方。
(4) 又如:規田(周時田地分等的名稱。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稱為一規。農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種的稱為一井。四規相當一井);規表(劃分明白)
(5) 勸告,建議,尤指溫和地力勸 [admonish;advise]
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莊子·盜跖》
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6) 又如:規利(以利益來勸誘);規飭(勸誡);規過(規正過失);規談(勸勉);規箴(規戒勸告);規鏡(規鑒。規箴與鑒戒)
(7) 計劃;打算 [plan]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8) 又如:規事(計劃事情);規謀(規劃計謀);規慮(規劃;謀慮);規算(規劃打算)
(9) 謀求;謀劃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 操軍必矣。——《資治通鑒》
(10) 又如:規求(謀求;貪求);規脫(設法逃脫);規圖(謀求);規畫(籌劃;謀劃)
(11) 效法,摹擬 [follow]。如:規撫(仿效;依循);規仿(摹擬仿效);規法(規摹效法)
(12) 揣摩 [conjecture]。如:規慮(揣摹測度);規磨(臆測,揣摩。引申有失誤、差錯的意思)
(13) 通「窺」。窺察 [peel at]
不能死之,千人環規。——《商君書·境內》
(14) 又如:規情(窺探軍情或情報)
◎ 規
規 guī
〈形〉
(1) 圓形 [circular;round]
冥冥皓容,規規皓質。——唐· 蔣防《姮娥奔月賦》
(2) 又如:規天(圓形的天空);規空(圓形的天空);規規(圓的樣子。多形容日月);規車(指車輪);規天矩地(象徵圓的天和方的地)
(3) 淺陋、拘泥的樣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
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清· 黃宗羲《原君》

F. 初中文言文當中含有「規」這個字句子及其意義。

規guī
1. 圓規,畫圓形的工具。
例:《韓非子•飾邪》:「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
2. 畫圓。
例:《國語•周語下》:「且吾聞之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故名之曰『黑臀』。」
3. 圓形。
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書生何諷常買得黃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發卷,規四寸,如環無端,何因絕之。」
4. 借指日月之形。
例:《文選•謝靈運〈游南亭〉詩》:「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
5. 法度;准則。
例: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諸男皆秀朗,幾能守家規。」
6. 典範;風儀。
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賢君之踐位也……必將崇論閎議,創世垂統,為萬世規。」
7. 規勸;諫諍。
例:《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8. 規劃並佔有。
例:《國語•周語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9. 謀求;謀劃。
例:《商君書•錯法》:「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
10. 效法,摹擬。
例:唐韓愈《進學解》:「上規姚姒,渾渾無涯。」
11. 古代田制之一。
例:《禮記•王制》「百畝之分」唐孔穎達疏:「偃豬之地,九夫為規,四規而當一井。」
12. 文體名。
例:吳曾祺《文體芻言·箴銘類》:「規,亦告勉之辭。謂之規者,約之使合於法度也。此體古無所師,唐人以意為之(唐元結有「五規」:《出規》、《處規》、《戲規》、《心規》、《時規》)。後人每有規條、規約之目,亦是此意。」
13. 通「窺」、「窺」。窺察。
例:《韓非子•制分》:「然則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務令之相規其情者也。」

G. 含規字的文言文 解釋

「規」字的解釋和例文附下供參考:

規、槼 guī
〈名〉
(1) (會意。金文字形,從聿從周,當系以規畫之意。本義:畫圓的器具,今指圓規)
(2) 同本義 [compasses;divider]
規,有法度也。從矢,從見,會意。——《說文》
規矩方圓之至也。——《孟子》
規者,正圓之器也。——《詩·沔水》序·箋
圓曰規,方曰矩。——《楚辭·離騷》
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墨子·天志上》
圓者中規,方者中矩。——《荀子·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子·勸學》
(3) 又如:規繩(規矩繩墨);規旋(如圓規般旋轉);規輪(圓規和車輪);規軸(圓規之軸。比喻規度)
(4) 法度、准則 [law;rule]
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難蜀父老》
(5) 又如:規繩(規矩繩墨。比喻法度);規簡(規矩法度);規檢(規矩法度;循規矩,守法度);規度(規則法度)
(6) 模範;典範,風儀 [model]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三國魏· 王粲《詠史》
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晉傳書王承傳論》
(7) 又如:規仿(以為模範而加以仿效)
(8) 成例;標准;法則 [established practice; setrules]
夫蕭規 曹隨。—— 揚雄《解嘲》
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韓非子·飾邪》
(9) 又如:規節(規矩,節操);規禮(清代官吏向下屬索取的現金和禮品);規銀(當時上海通行的計算銀兩。每兩塊銀約合銀元一元四角左右);規容(規范);規表(規范表率)
(10) 文體名 [name of a style]。如:五規(唐代文體名。即《出規》、《處規》、《戲規》、《心規》和《時規》)
詞性變化
◎ 規
規 guī
〈動〉
(1) 畫圓 [draw a circle]
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國語·周語下》
曲眉規只。——《楚辭·大招》
(2) 又如:規圓(用圓規校之使其圓)
(3) 劃分土地而佔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國語·周語中》
規方千里:劃定王都周圍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內之地,作為直接收取穀物的地方。
(4) 又如:規田(周時田地分等的名稱。用以蓄水的土地,合九人所分到的稱為一規。農耕的土地,合九人所 配得耕種的稱為一井。四規相當一井);規表(劃分明白)
(5) 勸告,建議,尤指溫和地力勸 [admonish;advise]
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莊子·盜跖》
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6) 又如:規利(以利益來勸誘);規飭(勸誡);規過(規正過失);規談(勸勉);規箴(規戒勸告);規鏡(規鑒。規箴與鑒戒)
(7) 計劃;打算 [plan]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8) 又如:規事(計劃事情);規謀(規劃計謀);規慮(規劃;謀慮);規算(規劃打算)
(9) 謀求;謀劃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 操軍必矣。——《資治通鑒》
(10) 又如:規求(謀求;貪求);規脫(設法逃脫);規圖(謀求);規畫(籌劃;謀劃)
(11) 效法,摹擬 [follow]。如:規撫(仿效;依循);規仿(摹擬仿效);規法(規摹效法)
(12) 揣摩 [conjecture]。如:規慮(揣摹測度);規磨(臆測,揣摩。引申有失誤、差錯的意思)
(13) 通「窺」。窺察 [peel at]
不能死之,千人環規。——《商君書·境內》
(14) 又如:規情(窺探軍情或情報)
◎ 規
規 guī
〈形〉
(1) 圓形 [circular;round]
冥冥皓容,規規皓質。——唐· 蔣防《姮娥奔月賦》
(2) 又如:規天(圓形的天空);規空(圓形的天空);規規(圓的樣子。多形容日月);規車(指車輪);規天矩地(象徵圓的天和方的地)
(3) 淺陋、拘泥的樣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
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清· 黃宗羲《原君》

H. 訓學宅規 文言文翻譯

朱熹《訓學齋規》原文: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
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裡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口。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裡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至於那些對於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捨。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說,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麼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後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凈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I. 在文言文中「規」有沒有改正的意思

你好,文言文中「規」有規勸、勸告、建議的意思。(參見釋義3)

  • 規[guī]

〈動〉

  1. 畫圓 [draw a circle]

    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國語·周語下》

    曲眉規只。——《楚辭·大招》

  2. 劃分土地而佔有 [the land and occupy it]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國語·周語中》

  3. 勸告,建議,尤指溫和地力勸 [admonish;advise]

    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謂耳。——《莊子·盜跖》

    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4. 計劃;打算 [plan]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5. 謀求;謀劃 [try to gain;plan and contrive]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 操軍必矣。——《資治通鑒》

  6. 效法,摹擬 [follow]。如:規撫(仿效;依循);規仿(摹擬仿效);規法(規摹效法)

    揣摩 [conjecture]。如:規慮(揣摹測度);規磨(臆測,揣摩。引申有失誤、差錯的意思)

  7. 通「窺」。窺察 [peel at]

    不能死之,千人環規。——《商君書·境內》

    又如:規情(窺探軍情或情報)

〈形〉

  1. 圓形 [circular;round]

    冥冥皓容,規規皓質。——唐· 蔣防《姮娥奔月賦》

  2. 淺陋、拘泥的樣子 [meagre;rigidly adhere to]

    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清· 黃宗羲《原君》

熱點內容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
化學鈣符合 發布:2025-05-10 05:29:00 瀏覽:463
師德師風培訓實施方案 發布:2025-05-10 03:16:08 瀏覽:975
好老師tv 發布:2025-05-10 02:49:55 瀏覽:376
物理高一必修二課本 發布:2025-05-10 01:54:35 瀏覽:287
60e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0 01:24:13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