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填空題
❶ 美術史填空題
1 漢謨拉比法典
2 來世的藝術
3 拱券
4 達勒姆教堂
5?
❷ 美術史題目
17趙孟趙孟頫福33青銅器41北宋43出現了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吳派等 44鄧椿63春秋時期回83瓷器?84 ?107王時答敏王王翚王鑒108高劍父、陳樹人
1陝縣廟底溝和陝西華縣泉護村
2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
3陶器的製作方式是:__與水調和的粘土,塑造出器型,然後在火中經過一定時間的燒烤,就形成陶器。
5分布於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8?
銅_是人類最先利用的一種金屬。
10.青銅器_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冶煉技術的成熟。
11. __的出現標志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得飛躍和提高。
12. 青銅器門類很多,其中藝術性較強的是禮器,樂器
13. 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幾何紋、動物紋、人面紋。
14. 青銅器中最尊貴的器物是_鼎
15. 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縣的立鶴方壺(春秋中期)與商代青銅器的風格大異其趣。
16. 戰國時期的銅鏡以出土於湖南 長沙的楚國銅鏡最為傑出。
17. 商代的青銅立人像 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古遺址大型商代祭祀坑
18. 有記載的第一位有影響的畫家是:曹不興
❸ 求幾份中國工藝美術史的試題及答案
中國工藝美術史復習資料
一、名詞解釋
1 彩陶 繁榮於新石器時代中期。(1)多為以礦物顏料繪畫的泥質紅陶,(1)裝飾繪畫於燒造之前,題材以各種幾何形為主。(1)黃河中上游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最為發達,(1)其著名彩陶類型有半坡、廟底溝、馬家窯、半山、馬廠等。(1)
2 新石器 在打制的基礎上,普遍磨光、常常鑽孔的石器。(1)是新石器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1)注重材料的選擇,(1)並體現了對稱、質感等重要的工藝美術法則。(1)其材料、技術和若干器形為原始玉器繼承。(1)
3 青銅器 基本為以紅銅與錫的合金鑄造的器物。(1)在紅銅中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提高硬度、增加美感。(1)分容器、樂器、工具、兵器等多種。(1)起源於商代以前,(1)商周時代繁榮,漢代開始衰落。(1)
4 金銀錯 青銅等金屬器物的裝飾方法,又稱「錯金銀」。(1)始於春秋戰國,兩漢及其以後仍在沿用。(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圖案,(1)於刻紋內鑲嵌金銀絲或片,再打磨平滑。(1)使器物有精巧華麗的裝飾效果。(1)
5 銅鏡 以青銅鑄造的鑒容用具。(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裝飾圖案。(1)中國早期的銅鏡已見於齊家文化遺址,(1)經戰國兩漢、唐兩個高峰後,藝術轉向衰落,(1)入清,為玻璃鏡取代。(1)
6 帶鉤 古人扣接腰帶或隨身佩掛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長條或琵琶等。(1)因展示性強,往往製作考究、裝飾華麗,(1)材質雖以青銅居多,但也常見金銀、玉石。(1)出現於西周晚期,戰國秦漢風靡。(1)
7 夾紵 一種輕巧漆器胎體的製作方法,紵即麻布。(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內胎,以塗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層,干實後,去掉內胎,(1)再於麻布殼上髹漆。(1)始於戰國,流行於兩漢。(1)魏晉以來,多用於製作塑像。(1)
8 玻璃 中國古代,常稱「琉璃」等,(1)入清,又稱「料器」。(1)曾長期屬於鉛鋇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熱性都不及西方的鈉鈣玻璃,(1)這種情況直到清代才改變。(1)
9 《考工記》 中國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業技術著作。(1)應成書於戰國時的齊國,(1)西漢,補入《周禮》,今存7100餘字。(1)系統總結了當時的手工業技術,富含科技史意義,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藝美術思想。(1)提出的手工業製作原則是「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1)
10 釭燈 漢代流行的一種設計優秀的銅燈。(1)設吸煙管能將煙氣吸入燈身,(1)燈身常可盛水,令煙氣溶於水,以降低空氣污染。(1)燈罩能開合,以調節光線的強弱和光照的方向。(1)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即屬釭燈。(1)
11 多子奩盒 一種設計優秀的容器形式。(1)可在一件較大的容器中,緊密地放置若干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妝奩、具杯盒(1)。節省空間、攜帶方便,清潔衛生。(1)今見的作品多為漢代漆器。(1)
12 雲氣紋 成熟不晚於戰國,是漢代主要的裝飾紋樣,(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關。(1)它增加了圖案的動感,既可分割畫面,(1)又能使各裝飾區產生統一的效果。(1)常與動物紋搭配,組成「雲虡」圖案。(1)
13 漢代四神紋 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稱「四靈紋」。(1)分別象徵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個季節。(1)是漢代流行的裝飾題材,(1)體現了漢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觀念。(1)
14 瓷器 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嶺土製坯,(1)上釉後,經1200℃以上的高溫燒成的器物。(1)胎體緻密堅實,扣擊發音清脆。(1)發明於中國,歷史不晚於漢代,(1)兩宋是其藝術頂峰。(1)
15 越窯 窯址在浙江紹興、寧波一帶,是東漢至北宋的重要窯場。(1)主要燒造青瓷,(1)鼎盛於晚唐至北宋初。(1)釉面追求玉的質感,器物常帶各類裝飾。(1)作品被《茶經》形容為「類冰」、「類玉」。 (1)
16 何稠 北周至唐初的工藝美術家。(1)祖籍應為中亞,(1)長期主持宮廷營建、製作。(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線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綠瓷仿製玻璃,效果「與真不異」。(1)
17 竇師綸 初唐著名絲綢紋樣設計家。(1)設計的瑞錦、宮綾「章彩奇麗」, (1)常以對雞、斗羊、翔鳳、游麟為題材,(1)圖案多取對稱形式。(1)因竇爵封陵陽公,故他設計的圖案被稱為「陵陽公樣」。(1)
18 夾纈 唐代開始流行的一種絲綢等織物的印染方法。(1)做法是,以兩塊圖案相同的鏤空花版(1),將按幅寬對折的織物夾住,從兩面施染,(1)花紋對稱。(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種彩色的圖案。(1)
19 聯珠紋 中國6世紀中期到7世紀後期流行的裝飾題材。(1)由連續的圓珠構成,(1)典型為絲綢上的聯珠圈紋,(1)應受經中亞傳入的薩珊波斯影響。(1)8世紀初,逐漸退出中心地區的裝飾主流。(1)
20 金銀平脫 唐代流行的高檔裝飾方法,(1)由漢代的貼金銀片發展而來。(1)做法是,將金銀片剪刻成花紋,粘貼在漆地上,拼成圖案,(1)再塗漆、研磨,使圖案與漆地平齊。(1)用以裝飾漆器、銅鏡,以至瓷器。(1)
21 雕漆 相傳始於唐的漆器品類。(1)做法是,在器胎上塗以幾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於漆地上雕刻圖案。(1)分剔紅、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種。(1)元以後,以剔紅為典型的雕漆成為中國漆器的代表。(1)
22 磁州窯 窯址在河北邯鄲一帶,是典型的民間窯場。(1)宋金時代繁榮。(1)裝飾手法豐富,以白地黑花最為典型,(1)圖案往往簡潔瀟灑(1)。在中原影響很大。(1)
23 影青 宋元稱「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1)器物多帶刻花、劃花、印花等裝飾,(1)大量燒造於宋元時南方,(1)景德鎮的產品最具代表性。(1)
24 皮囊壺 遼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稱「馬鐙壺」、「雞冠壺」。(1)有多種樣式,(1)造型和裝飾常模仿皮質容器。(1)造型的演進體現了契丹民族的生活從游牧到半定居的轉變。(1)
25 戧金銀 傳統漆器品種。(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劃出圖案,(1)於刻紋內上漆後,再填以金銀箔。(1)源頭可上溯到西漢的針刻,(1)宋代作品已極精美。(1)
26 青花 以氧化鈷為呈色劑,(1)在坯體上繪畫圖案,上釉後,入窯燒制的瓷器。(1)器物呈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效果。(1)因蒙古族尚白、尚藍,(1)在元後期成熟,並從此成為中國陶瓷的代表。(1)
27 滿池嬌 表現「池塘小景」的繪畫性圖案。(1)池塘中,蓮荷盛開,並常配鴛鴦等水禽。(1)圖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綉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裝飾主題,(1)並延續到後世。(1)
28 瀆山大玉海 現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1)造成於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宮廷貯酒器。(1)呈色青黑,雜以白斑。(1)外壁碾琢波濤中的海龍、海馬等。(1)形象豐滿,造型雄武碩大,重約3500千克。(1)
29 鬥彩 明以來的一種彩繪瓷器。(1)裝飾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組成。(1)創始不晚於宣德年間。(1)成化鬥彩最負盛名,(1)產品多為秀雅的小型器。(1)
30 顧綉 明清的一種著名刺綉。(1)明後期,住在上海露香園的顧氏女眷多擅長刺綉,其綉稱「顧綉」或「露香園綉」。(1)綉針、綉線極其纖細,配色自然,(1)綉稿多取自繪畫,作品以欣賞品為主。(1)韓希孟是顧綉的代表人物。(1)
31 宣德爐 明宣德年間(1)官府鑄造的一批香爐等精妙銅器。(1)銅料經多次熔煉,(1)有時,加入金銀做裝飾,(1)色澤美觀,造型古雅、器形豐富。(1)仿製品很多。(1)
32 掐絲琺琅 俗稱「景泰藍」。(1)以銅為胎,(1)經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工序製成。(1)花紋精巧,風格富麗華貴,(1)是明以來重要的工藝美術品種。(1)
33 《髹飾錄》 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漆藝專著,(1)作者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黃成。(1)詳細記錄了製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1)也涉及了漆器的創作原則和漆器史。(1)明末,嘉興的楊明為它逐條作注。(1)
34 明式傢具 以明代硬木傢具為代表的優質傢具,(1)製作年代延續到清初,(1)以蘇州作品為典型。(1)品類繁多、注重選材、做工考究,裝飾簡潔,(1)造型洗練,尺度合宜,風格典雅。(1)
35 琺琅彩 清康熙時創始的彩繪瓷品種。(1)基本為御用器,(1)一般先在景德鎮燒成白瓷,(1)運到北京後,由宮廷畫師以琺琅料繪制圖案,再入窯第二次焙燒。(1)作品精細華艷,富有宮廷藝術氣息。(1)雍正、乾隆時的水平最高。(1)
36 粉彩 清康熙時創始的彩繪瓷品種。(1)用「玻璃白」在一些裝飾部位打底,(1)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對比,(1)繪制圖案採用渲染法,又稱「軟彩」。(1)雍正、乾隆粉彩聲譽最高。(1)
37 吉祥圖案 一類表達美好生活願望的圖案。(1)內容由題材的諧音、(1)寓意等手法組合而成。(1)品類繁多,反映的觀念也很龐雜。(1)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極流行。(1)
38 大禹治水圖玉山 乾隆後期製作的陳設品,(1)為現存古代最大的玉雕。(1)青玉質,高兩米多,重逾五噸。(1)據清宮藏宋代同名繪畫設計,在揚州雕成。(1)表現傳說時代,開山治水的宏大場面。(1)
二、簡答
1 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 主要有捏制、泥條盤築和輪制三種。(1)捏制適於製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規整。(1)較大的器物常用泥條盤築,(1)器物大多胎壁較厚。(1)輪制出現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規整,胎體厚薄均勻。(1)輪制有慢輪、快輪之分,前者早於後者。(1)以快輪拉坯成型,可使胎體極薄。(1)
2 漢代漆器 西漢前期至東漢中期為中國漆器的黃金時代。(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廣漢郡最為著名。(1)廣泛進入生活,社會上層往往擁有極多。(1)胎有木胎、竹胎和輕巧的夾紵胎,(1)器形豐富,出現了多子奩盒等優秀設計。(1)裝飾方法以彩繪為主,(1)也有針刻、扣口、金銀片貼花和鑲嵌等(1)。裝飾或嚴謹,或飄逸,題材以雲氣紋及雲虡居多。(1)
3 兩宋陶瓷 風格典雅優美,(1)是中國陶瓷藝術的頂峰。(1)瓷窯眾多,並涌現了一批面貌獨特,藝術卓越的著名瓷窯,(1)造型大多洗練清新,仿古成為重要潮流。(1)裝飾題材千姿百態,纏枝花和折枝花出現最多。(1)裝飾技法無所不包,刻花、劃花、印花、繪畫應用最廣。(1)釉色豐富,在傳統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1)釉質滋潤粹美,不少高檔產品甚至僅以釉為飾。(1)
4 元青花和蒙古族的關系 中國的青花瓷起源雖早,但長期低靡。(1)元代,驟然繁榮,這與蒙古族文化關系密切:(1)蒙古族尚藍尚白,青花瓷恰為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飲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數量眾多;(1)蒙古族惡七重九,元青花的裝飾帶沒有七層的,而九層的為數不少;(1)蒙古族習慣於遷徙,元青花中便於攜帶的造型頗多;(1)角端、雲肩等一些題材也同蒙古族有關。(1)多數元青花又燒造於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鎮。(1)
三、短語
1玉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著名作品,作為禮器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 黑陶產生於新石器時代。山東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為著名。
3蛋殼陶通常指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黑陶,採用快輪成型,器壁薄如蛋殼,造型規整周正。
4 原始玉器繁榮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5 在商晚期的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玉器。
6司母戊鼎屬商晚期青銅器,應是商王為其配偶鑄造的四足方鼎,為中國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銅容器。
7 漆器指以木、竹等為胎,用大漆髹飾的器物。已知中國最早的漆器發現於河姆渡文化遺址。
8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時代屬西漢中期,墓中出土了大批的絲綢和漆器等。
9 南北朝裝飾的變化主要是植物紋樣的大量出現和題材的寫實傾向,北朝作品表現尤其明顯。這兩個變化都有西方文明東漸、佛教東傳的大背景。
10經錦與緯錦分別採用經線起花和緯線起花的技術,唐以前的中國錦主要是經錦,入唐以後,多屬緯錦。
11邢窯窯址在河北內丘,以白瓷著稱。精品釉面潔白如雪,器物一般不施裝飾。12秘色瓷特指晚唐至北宋中期的越窯貢瓷,釉面為呈色不一的青色,釉質溫潤如玉。
13長沙窯窯址在長沙市望城縣,器物以青釉為主,裝飾手法以彩繪最具代表性。
14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種低溫鉛釉陶器。釉面彩色斑斕,常裝飾華麗。
15唐代銀器常為在主要裝飾部位鎏金的金花銀器,金銀交輝,華美異常。
16香囊通常指一種設計巧妙的金屬焚香器具,今見的作品多為唐代的銀器。
17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以白瓷著稱,器物釉色乳白,鼎盛於北宋,影響很大。18鈞窯窯址在河南禹縣,以燒造窯變釉器物著稱。
18建窯窯址在福建建陽,以燒造黑釉碗、盞等茶具著稱,南宋時期鼎盛。
19刻絲又作「緙絲」、「克絲」等。以通經斷緯方法織成,宋代開始成為文明中心地區的絲綢精品。
20納石失是波斯語金錦的音譯。在中國,特指元代的一種金錦。圖案以金線織 出,富麗華美。
21朱碧山是元代著名的銀匠。
22陸子剛是明代蘇州著名的玉工,他還有一些作品傳世。
23紫砂陶是江蘇宜興燒造的一種細陶器。一般不施釉,器物多為造型考究、陶色美觀的茶壺。
24古彩即清以來的五彩瓷器。圖案多用單線平塗法繪成,色彩濃艷,故又稱「硬彩」
❹ 中國美術史綱要 的自測題的答案
中國美術史綱要 自測題(一)
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20分)
1、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龍山]文化類型為代表。
2、青海大通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正是原始時代「擊石附石,百獸率舞」的形象反映。
3、青銅禮器在各種禮儀場合使用,主要在[祭祀]活動中使用。
4、集戰國建築藝術之大成而毀於秦末兵亂的[親代阿房宮]是宣揚秦統一之威力的佳作。
5、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其人物形象使人聯想起偉大的詩人屈原。
6、迄今發現漢墓壁畫中畫幅和榜題保存最多的是內蒙的[和林格爾]壁畫。
7、在文獻記載中,最早以佛畫知名的畫家是[曹不興] 。
8、顧愷之提出把握描繪對象形神的方法是[《傳神寫照》] 。
9、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薩堙那太子》屬[本生]故事內容。
10、初唐人物畫以閻立本為代表中原畫風和[尉遲乙僧]為代表的西域畫風為主。
11、五代南唐花鳥畫的代表畫家是[徐熙]。
12、五代人物畫作品《宮中圖》為[周文矩]所作。
13、「米點山水畫」的開派畫家是[米芾]。
14、《秋郊飲馬圖》為元代畫家[趙孟頫]所作。
15、「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畫山水的常用皴法。
16、山水畫《廬山高圖》的作者是[沈周] 。
17、在中國繪畫史頗有影響的「南北宗論」是明代[董其昌]提出的。
18、 朱耷在繪畫作品上常用的號是[八大山人]。
19、「墨非蒙養不靈,筆飛生活不神 」這是[石濤]藝術見解。
20、所謂「海派三任」是指任熊、任薰和[任頤(伯年)] 。
二、單項選擇(每題一分,共十分)
1、人面魚紋是①彩陶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紋飾。
(1)仰韶文化早期 (2)廟底溝 (3)舊石器 (4)甘肅
2、《司母戊》大方鼎是②時期的代表作。
(1)夏代 (2)商代 (3)春秋 (4)周代
3、《馬踏匈奴》雕塑出自 ④ 。
(1)秦陵兵馬俑 (2)敦煌彩塑 (3)雲岡石窟 (4)霍去病墓石雕
4、「六法」論的提出者是南齊的 ③ 。
(1)顧愷之 (2)王微 (3)謝赫 (4)宗炳
5、「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體現了 ① 的藝術思想。
(1)文人畫家 (2)宮廷畫家 (3)院畫家 (4)民間畫家
6、唐代反映漢藏關系的著名繪畫作品是 ④ 。
(1)歷代帝王圖 (2)職貢圖 (3)搗練圖 (4)步輦圖
7、《韓熙載夜宴圖》表現的是 ① 題材。
(1)現實生活 (2)歷史 (3)宗教 (4)神話
8、永樂宮壁畫的作者多為 ③ 。
(1)文人 (2)宮廷 (3)民間 (4)畫院
9、「波臣畫派」的開派畫家是 ③ 。
(1)陳洪綬 (2)崔子忠 (3)曾瓊 (4)董其昌
10、龔賢被稱為 ④ 畫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
(1)黃山 (2)上海 (3)揚州 (4) 金陵
三、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每小題五個備選答案中2~5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全部選出,並將其序號填入題後面的括弧內,正確答案沒有選全或選錯的,該題無分。
1、青銅藝術中的獸面紋主要出現於( 234 )。
(1)青銅藝術演進的轉折期 (2)青銅藝術演進的興盛期 (3)商後期至西周初期 (4)殷商前期 (5) 青銅藝術演進的新式期
2、五代南派山水畫的代表畫家有( 14 )。
(1)董源 (2)關同 (3)范寬 (4)巨然 (5)荊浩
3、《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是( 15 )畫家。
(1)元代的 (2)宋代的 (3)宮廷 (4)院體 (5)文人
4、明代中期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有( 12 )。
(1)明四家 (2)吳門四家 (3)揚州四家 (4)金陵四家
5、石濤在藝術上強調( 2345 )。
(1)日夕臨摹 (2)借古以開今 (3)反對泥古不化 (4)法自我立 (5)筆墨當隨時代
中國美術史綱要 自測題(二)
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20分)
1、仰韶文化彩陶早期以河南[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為代表。
2、安陽武宮出土的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標志著我國公元前十四世紀前後青銅器鑄造的高水平。
3、三代青銅的紋樣裝飾,常常採用[三層重疊]的組織原則。
4、漢代[厚葬]的風氣盛行,使「墓室藝術」非常發達。
5、漢代像磚在[四川]地區發現居多。
6、《泗水取鼎》是山東[武氏祠]畫像石的代表作之一。
7、顧愷之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是[《傳神寫照》]。
8、「六法」是南齊畫家[謝赫]在其《古畫品錄》一書中提出來的。
9、迄今發現保存早期壁畫最多的是[敦煌莫高窟]。
10、吳道子用「蒓菜條」式的線條描繪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有 [吳帶當風] 之稱。
11、董源是五代[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畫家。
12、《重屏會棋圖》為五代畫家[周文矩]所做。
13、《踏歌圖》為宋代山水畫家[馬遠]所作。
14、王蒙的山水畫常用[解索皴] 。
15、「予作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是[倪瓚]的藝術見解。
16、人物畫《李端端圖》的作者是 [唐寅(伯虎)] 。
17、董其昌認為山水畫「南宗」的開派畫家是[王維] 。
18、《墨葡萄圖軸》為明代[徐渭]所作。
19、鄭板橋自稱自己的書法為[「六分半」]書。
20、明清時期木版年畫的主要產地有天津的[楊柳青]和蘇州的桃花塢。
二、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10分)每小題有四個備選答案,將它的番號填入題中的括弧內。
1、1982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了( ③ )這是迄今發現的繪畫實物資料之一。
(1)岩畫 (2)壁畫 (3)地畫 (4)帛畫
2、《人物玉龍帛畫》是( ③ )時期的帛畫代表作。
(1)西周晚期(2)春秋(3)戰國(4)秦漢
3、以佛教壁畫占據主導地位的是( ③ )石窟。
(1)龍門 (2)雲岡 (3)莫高窟 (4)麥積山
4、《高逸圖》是唐代( ④ )畫家孫偉的人物代表作。
(1)初期 (2)盛期 (3) 中期 (4)晚期
5、在山水畫上直接從師董源的畫家是( ③ )。
(1)關同(2)李成(3)巨然(4)米pei
6、李公麟的《五馬圖》的表現手法是( ③ )
(1)寫意 (2)工兼寫 (3)白描 (4)潑墨
7、元初任仁發畫馬的代表作是( ① )。
(1)二馬圖 (2)秋郊飲馬圖 (3)浴馬圖(4)蹴鞠圖
8、清代中葉畫壇上最有影響的畫派是( ② )畫派。
(1)金陵(2)揚州(3)上海(4)黃山
9、《屈子行吟圖》的作者( ① )。
(1)陳洪綬(2)崔子忠(3)曾瓊(4)董其昌
10、揚州畫派的代表畫家鄭板橋以畫( ③ )最著名。
(1)墨梅(2)人物(3)蘭竹(4)山水
三、多項選擇(每題2分,共10分)
1、漢代著名的畫家有( 34 )。
(1)顧愷之(2)張僧繇(3)毛廷壽(4)劉褒(5)衛協
2、宋代《芙蓉錦雞圖》的作者( 14 )。
(1)趙佶(2)黃居寀(3)趙昌(4)宋徽宗(5)文同
3、永樂宮壁畫以表現( 14 )。
(1)宗教(2)佛教(3)現實(4)道教(5)歷史
4、明初院派花鳥畫的代表畫家有( 123 )
(1)邊文進(2)林良 (3)呂紀 (4)唐寅 (5)陳淳
5、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包含有( 12 )的意思。
(1)崇南貶北 (2)南盛北衰 (3)崇北貶南(4)南衰北盛(5)南北均盛
❺ 中外美術史試題 急!!!
一、填空題
1、外方內圓
2、陶盆
3、典禮官 祿東贊 通譯者
4、人間 陰間
5、《游春圖》
6、徐悲鴻
二、單項選擇
1——5:CBDBA
6——10:ADABB
三、名詞解釋:
1、答:
又作凈土變、凈土圖。俗稱凈土曼荼羅。指描繪凈土佛菩薩、聖眾及種種庄嚴施設等,以呈現凈土景象之圖像或雕刻。與『地獄變相』相對。變有二義,即:(一)動之義,圖畫不動而畫極樂種種動相,故稱變相。(二)變相之義,繪凈土種種之相而令變現。凈土變相系由於凈土信仰之流行而產生,隨著葯師、觀音、彌勒等信仰之盛行,亦出現不少種類之凈土變。變相種類可分為:(一)盧舍那凈土變,即以盧舍那佛為中心之蓮華藏世界。(二)靈山凈土變,乃釋尊於靈鷲山(耆闍崛山)之法華說法圖。(三)葯師凈土變,系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描繪。(四)彌勒凈土變,描繪即將成佛之補處菩薩之兜率天宮。此外尚有觀世音之補陀落凈土變,而流傳最盛之凈土變相為阿彌陀佛之西方凈土變。
2、答:
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內心的感悟。意指畫家應以大自然為師,再結合內心的感悟,然後才可創作出好的作品。
四、簡答題
1、答:
禮器是古代貴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志,是貴族的專利.青銅禮器作為維護奴隸制宗法禮制社會的工具被當時的統治者神聖化了.這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區別於其他國家青銅文化的顯著特點,即與當時國家的政治生活息息相關.異常發達的青銅禮器折射出青銅時代的政治文明.
2、答:
1.形體 高大,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數量眾多顯示了一種恢宏的氣概和巨大的力量。形象記錄了許多富有個性特徵的秦國真實戰士 ,是秦國軍隊的真實寫照。嚴格地模擬實物,力求與實物相似。各類武士俑的高矮、胖瘦以及面型、須發的 樣式等,在刻畫上都十分嚴格、認真。它所注重 的是精煉地表現大貌。為了達到形象生動、傳神的效果,都做了必要的藝術誇張和重點刻畫。如表現須眉,作者就沒有拘泥於刻畫毛根出肉的真實,而是借用誇張手法,把須眉塑造得 有角有棱,特別是胡須,有的塑得飛動、豎起或翻捲起來。這種誇張使人並不感到意外和失真,反而有助於人物精神、氣質的表現,使個性十分鮮明。有的陶俑頭發的雕飾猶如瓜棱形 ,丘壑相間;有的就像繪畫上的大潑墨,高高低低,波浪起伏。這樣既使頭發的蓬鬆質感增強,又把人物性格的豁達表現出來。
秦俑造型還把外部形體與內在精神、氣質融為一體,體現了「形具而神生」的 中國傳統的審美要求。秦俑不僅較成功地把握了整體,而且也注意到細節刻畫,在技法上把圓雕、浮雕、線刻有機地結合,既表現出大的立體形象的體、量、形,也不排斥對某些細部做精細的刻畫種種富有韻律感的線條,烘托著人物的動態,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感,這些都標志著雕 塑藝術已進入了成熟期。
2.秦俑的神態刻畫,是善於抓住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面貌著意刻畫, 塑造了包括不同官階的將吏;不同兵種,不同年齡,不同面容和性格的眾多戰士,以及來源於關中、西南、西北等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各種人物形象
。
3.秦俑的彩繪藝術秦俑彩繪的特點一是色調明快、絢麗,二是運用強烈的對比色。秦俑衣著以大紅、大綠、 粉紫、天藍等色為主要服色。在繪與塑的關繫上,注意到二者互相補 充、配合,顯示了繪塑結合、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總之,秦俑藝術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它那既寫實而又精於提煉和傳神的藝術表現 手法,為後代所繼承,可以說是我國古代雕塑史上的典範,也是世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五、作品賞析
1、答:
這匹正撒開四蹄飛奔的駿馬體態矯健,昂首甩尾,頭微微左側,三足騰空,只有右後足落在一隻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於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隻小小的飛燕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飛燕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於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
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穩地落在踏鳥的一隻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像力之卓越、構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
《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像,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
2、答
3、答
4、答
本畫描繪了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的聯姻事件。畫幅右面是坐在步輦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輦和掌扇的宮女簇擁著,唐太宗的宮女九人前後分列,嬌小玲瓏,有的抬輦執扇,有的躬背昂頭,有的側趨正行,姿態各異,表情不一。她們的身體比例都被微妙地縮小了一些,恰到好處地將坐在中間的唐太宗襯托得十分偉岸。左側三個人物中,為首執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禮官,他紅袍虯須,神態沉著干練,引導吐蕃使者祿東贊前來晉見。身著小團花衣、拱手致意的祿東贊,他被典禮官引見給太宗皇帝。祿東贊及其隨從的舉止、相貌特徵有著強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當地刻畫出祿東贊睿智聰穎而又謙和的性格特徵。畫中的祿東贊身形瘦小,頭戴平頂小帽,身穿團花窄袖長袍,他眉頭微顰,舉止謙恭,細部的刻畫表現出一臉的敬畏,又不失使節的持重儀表。最後一位著白衣者可能是翻譯官,著白衣,執笏板,謹慎惶恐。大唐的氣魄被有力的抒發。
唐太宗的形象表現則更為成功,在深沉謙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氣度。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祿東贊雖然身為一國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總還是無法與帝王相媲美,於是人物的選擇又已經決定了畫面中最有權威、無人與之匹敵的唐太宗的地位;畫家不僅描繪太宗本身舉重若輕的神態,還用身旁女性的溫柔襯托他的穩健持重,用祿東贊的體形與表情來襯託大唐的泱泱大國氣勢。
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形象,以及裝飾物「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步輦」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左右這種對比,尤其是譯官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神情自若、儀態萬方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張一弛、一柔一剛,讓人的視覺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們彈琴時的左手伴奏,穩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區炫音技巧的展示,華麗而不俗脫;一唱一和,和諧有序。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映襯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
❻ 中國美術史的一些題要答案
名詞解釋:
1、彩陶:中國古代帶有彩繪花紋的陶器。彩繪顏料以赤鐵礦為主,多飾以幾何圖案和動植物花紋。在造型裝飾、圖案紋樣的處理上,體現了當時審美能力和工藝製作已達到可觀水平。
2、仕女圖:中國古代人物畫之一種。原指以封建社會中上層士大夫和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中國畫;後為人物畫科中專指描繪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一個分目。代表畫家又張萱、周昉等。民間木板年畫中的「美女畫」,亦稱「仕女畫」。
3、馬踏匈奴:西漢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體雕刻。作者運用寓意手法,以矯健的戰馬象徵驃騎將軍,以戰馬將匈奴將領踏翻在地的典型情節,贊頌霍去病在抗擊匈奴戰爭中建樹的奇功。這是具有紀念碑性質的雕刻藝術作品。
4、畫像石:中國古代祠堂、墓室、石闕、石碑、棺槨等石刻裝飾畫。盛行於東漢。其具有繪畫性、雕塑性和建築性。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構圖富於變化,藝術價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畫像、沂南石墓畫像等。
5、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中國畫術語。北齊畫家曹仲達所畫人物,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猶如剛從水中出來。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畫人物,其勢圓轉而衣服飛揚,富於運動感、節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說。
6、昭陵六駿: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劃李世民征戰時先後騎乘過的六匹駿馬,即: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分別選取侍立、徐行、賓士等動態,風姿英武。作品具有強烈的體積感。
7、帛畫:古代畫在絲織物上的繪畫。其表現主題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帶有風俗畫性質,線描規整勁利,色彩絢爛諧調,具有裝飾風味。代表有戰國楚墓的《人物龍鳳帛畫》、長安馬王堆漢墓帛畫等。
8、唐三彩:中國唐代多彩鉛質釉陶產品的概稱。流行於盛唐武則天至中唐開元、天寶時期。三彩釉以白、黃、綠三種釉色為主,也有少量藍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駝、馬動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明代山水畫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時最為盛行。該派承繼南宋院體,取法於李唐、馬遠、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筆有頓挫,形成水墨蒼勁一體。代表畫家有戴進、吳偉等。
10、洞窟壁畫:歐洲史前時期畫於洞窟壁上的繪畫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現內容皆以動物為主,手法生動而寫實。代表者是法國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11、金字塔:埃及古王國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錐形與中國漢字「金」字相似,故稱。其中間經歷了一個從長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變過程。它具有龐大的體積和重量,給人以精神上的壓力。
12、巴洛克藝術:產生於16世紀末的義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狀、矯揉造作之意。無論是建築、雕刻、繪畫都強調運動感、空間感、豪華感、激情感,有時還帶點神秘感。雕刻和繪畫多表現宗教題材。
13、立體主義:西方現代美術流派之一,1907年產生於法國。該派要求從畫家的主觀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態,再進行重新的組合、裝配。代表人物有畢加索、勃拉克等。
14、漢謨拉比法典浮雕:漢謨拉比建立巴比倫王國,並頒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浮雕刻畫了漢謨拉比王肅立在太陽神的寶座前,聽他口授法典。神的威嚴和王的謙恭形成有力的對比,整個場面充滿了宗教的虔誠和嚴肅。
15、威尼斯畫派:15-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畫派之一。該派受人文主義影響,題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徵是對色彩的崇尚、對人體美的贊頌和對自然風景的生動描繪。代表畫家有喬爾喬內、提香等。
16、巴比松畫派:19世紀中葉法國寫實主義畫派,因楓丹白露森林區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該派畫家厭惡都市生活、嚮往回歸和贊頌大自然,採取「對景寫生」的方式,再現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質朴之情。代表畫家有盧梭、杜比尼等。
17、野獸主義:西方現代美術流派之一。1905年產生於法國。該派畫家不滿於如實地描繪對象的傳統畫法,更多地追求自我體驗和表現上的單純化、概括性,注重表達對象的內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馬蒂斯、魯奧等。
18、岩畫:指繪制或鑿雕於山岩、洞穴內壁上的遠古繪畫品種。表現內容一般為各種簡括的形象和符號,手法古拙,富於神秘氣息,可稱人類表現自我和創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畫是其著名代表。
19、羅可可藝術:18世界法國宮廷繪畫風格。該繪畫標榜的對所謂「純美化」的追求,以呈現肉感的裸體、艷麗的色彩為目標,甜膩、繁瑣、嬌媚的畫風是其普遍特徵。因其產生路易十五統治時期,故又成為「路易十五式」。代表畫家有華多、布歇等。
20、巡迴畫派:19世界俄羅斯現實主義畫派。該派畫家大都重視繪畫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傾向,普遍運用寫實手法卻又不失畫家鮮明的個性。先後舉辦過「巡迴」於各地的48次展覽。代表畫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賓等。
21、新印象派:即「分色主義」或「點彩派」。19世紀末出現於法國。該派發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體,按照科學規律以「色點」的形式呈現於畫面上。代表畫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簡答題:
1、顧愷之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於說教內容的缺點,廣泛採用多樣性題材。(2)明確提出了「傳神」的重要性。(3)加強平列構圖的變化,依靠畫面人物相互關系的巧妙處理以顯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漢畫與西域的線條,創造「春蠶吐絲」般的線描風格。(5)在畫法畫理諸方面,體現出樸素的現實主義美學思想。
2、花鳥畫中徐黃各異各有什麼特點:指五代西蜀畫院畫家黃筌和南唐畫家徐熙的花鳥畫風格。
黃筌的風格:(1)取材多為宮廷珍禽瑞鳥,奇花怪石。(2)畫法多採用「雙鉤填彩」,筆致工細。(3)畫風富麗,設色鮮明。
徐熙的風格:(1)取材多為民間汀花野竹,水鳥淵魚。(2)作畫重在用墨,兼勾帶染,有「落墨花」之稱。
(3)設色不以暈淡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畫史上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
3、寫出謝赫「六法」:(1)氣韻生動:生動地反映人物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2)骨法用筆:通過對人物外表的描繪而反映人物特徵的筆法要求。(3)應物象形:准確地描繪對象的形狀。(4)隨類賦彩:按照對象的固有色彩來設色。(5)經營位置:指構思、構圖。(6)轉移模寫:指繪畫的臨摹和復制。
4、元代畫風轉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作畫重視主觀意興心緒的表現,把形似和寫實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筆墨情趣,水墨畫極為盛行。(3)把書法用筆融進繪畫創作,豐富了點、線的表現力。(4)畫上流行題寫詩文,加強了作品的詩情畫意。
5、試述秦陵兵馬俑的主要藝術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現,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宏偉的氣勢。(2)崇尚寫實,手法嚴謹,並注意刻劃任務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點。(3)妝彩粉飾,繪塑結合,使形象更為豐富多彩。
6、荊浩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有何特點?(1)主要表現北方石質山嶽,山勢險峻。(2)畫上多有長松、古樹、巨石、飛泉。(3)畫法以頓挫的線條勾出山石凹凸,再加點皴,山石外輪廓線條較為明顯。(4)畫風雄偉剛健,給人以崇高的壯美。
7、古代埃及美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埃及是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的典型代表。為了神化法老和貴族,在題材和表現方法上又必須嚴格服從統治者的要求。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藝術的法則和程式。總的說來是壯麗、宏偉、明確、穩定,有嚴格的規范,又具有寫實基礎上的美化。
8、法國印象派對油畫藝術發展的主要貢獻有哪些?(1)突破了色彩運用上傳統的「固有色」概念(2)樹立「條件色」概念,並力圖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所自然呈現的那種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氣氛。(3)使油畫的色彩顯得更加豐富燦爛。(4)在歐洲繪畫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9、中石器時代的拉文特岩畫主要有哪些特點?(1)表現人類活動的情節性繪畫(2)以表現人物、動物的運動和速度作為特點,把運動中的任務表現成剪影效果,以拉長的四肢和誇張的動作強調動勢,但忽略細節刻畫。(3)構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10、簡述後現代主義美術的基本特徵。(1)企圖突破審美范疇,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2)從傳統藝術、現代主義藝術的形態學范疇轉向方法論,用藝術表達多種思維方式。(3)從強調主觀感情到轉向客觀世界(4)對個性和風格的漠視或敵視。(5)從對工業、機械社會的反感到與工業機械的結合(6)主張藝術平民化,廣泛運用大眾傳播媒介。
11、羅馬式建築的主要特點是什麼?(1)普遍採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樑柱結合的體系。(2)大量採用希臘羅馬時代的「紀念碑式」雕刻裝飾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點。(4)建築內部雕刻或繪畫中的人物形象都被誇張和變形,表情恐怖、冷漠。構成中世紀藝術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12、簡述法國後印象主義美術的基本特徵(1)不滿於客觀主義的表現和片面地追求外光與色彩。(2)強調抒發自我感受,表現主觀感情和情緒。(3)重視形和構成形的線條、色塊和體、面。(4)創作特色表現為強烈的內心化和個性化。
分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1)五代南唐政權的搖搖欲墜造成許多人對前途悲觀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過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五個場面,描繪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韓熙載盡情聲色、頹唐放縱的夜宴生活。(3)構思嚴謹,人物性格刻劃生動而有深度。衣紋組織嚴謹而又簡練。設色以濃重色調為主,配以淡彩,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一畫面的作用。(4)除繪畫史上的重要價值外,也是研究音樂史、舞蹈史、工藝史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