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育人
1. 古文中教書育人的句子有哪些
1、「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馬致遠
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論語十則》
4、「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5、「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6、「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
一、充分認識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整體構建符合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充滿活力的育人體制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期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世紀以來特別是教育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以來,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推動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認同。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啟發、討論、參與的教學方式不斷推廣,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科學多元的評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課程改革為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課程改革面臨新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信息網路技術突飛猛進,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學生成長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青少年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人才。這些變化和需求對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當前,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改革從總體上看,整體規劃、協同推進不夠,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考試招生、評價制度不配套,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支撐保障課程改革的機制不健全。這些困難和問題直接影響著立德樹人的效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切實加以解決。
二、准確把握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才。
(二)基本原則。堅持系統設計,整體規劃育人各個環節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堅持重點突破,聚焦課程改革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針對制約課程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集中攻關,重點推進。堅持繼承創新,注重課程改革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積極開拓,大膽試驗。
(三)工作目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努力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學各學段上下貫通、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確立教育教學主要環節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人才培養體制;基本形成多方參與、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務。
1.統籌小學、初中、高中、本專科、研究生等學段(包括職業院校)。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使其依次遞進、有序過渡。要避免有的學科客觀存在的一些內容脫節、交叉、錯位的現象,充分體現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
2.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
4.統籌一線教師、管理幹部、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明確各支力量在教書育人、
3. 有句古文是說育人要先教怎麼做人再教什麼什麼的,最後學做文化,是怎麼說的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
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
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 關於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古文、名言有哪些
「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陶行知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
「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愛因斯坦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法)盧梭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成功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探索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學校的理想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在智力方面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入生活。愚蠢的人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不管他們受過哪一級的教育。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習於智長,優與心成。——朱熹
讀史使人明智,讀私詩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培根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5. 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古文名言
一、關於教書育人
1.「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專,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屬;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6. 有沒有有關科技規劃,積極行動,科技創新,藝術育人和校園生活的古代詩詞曲賦或文言文,書法比賽要寫
藝術技術方面:
醫士業歧軒之術,稱曰國手;地師習青烏之書,號曰堪輿。
盧醫扁鵲,古之名醫;鄭虔崔白,古之名畫。
若王良、若造父,皆善御之人;東方朔、淳於髡,系滑稽之輩。
稱諏日之人曰太史,稱書算之人曰掌文。
擲骰者,喝雉呼盧;善射者,穿楊貫虱。
樗蒲之戲,乃雲雙陸;橘中之樂,是說圍棋。
公輸子削木鳶,飛天至三日而不下;張僧繇畫壁龍,點睛則雷電而飛騰。
然奇技似無益於人,而百藝則有濟於用。
7. 文言文教學的育人目標有哪些
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8. 電視劇《喬家大院》——育人古文
《文心雕龍》,這里可以版看權到
http://www.guoxue.com/jibu/wenlun/wenxin/wenxingm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