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過巫山文言文

過巫山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3 04:33:57

1. 神女峰文言文百度百科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內.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容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譯文:
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直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太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見。
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合仙人、神女停駐.祝史(記載祭祀的書)說:「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時候,有彈琴吹笛的音樂,在峰頂飄盪,山裡的猿都鳴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廟的後面,山的半山腰有個石壇,平坦寬敞.傳說:夏禹會見神女,在這里向她頒發符書.在石壇上觀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無雲,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怪啊。

2. 課外文言文神女峰的翻譯

釋意: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直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太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見。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合仙人、神女停駐。祝史(記載祭祀的書)說:「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時候,有彈琴吹笛的音樂,在峰頂飄盪,山裡的猿都鳴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廟的後面,山的半山腰有個石壇,平坦寬敞。傳說:夏禹會見神女,在這里向她頒發符書。在石壇上觀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無雲,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怪啊。

3. 巫山神女酈道元文言文翻譯

《巫山神女》翻譯:

江水繼續東流,穿過巫峽,巫峽是杜宇所鑿,以疏通江水。郭仲產說:按《地理志》,巫山在巫縣縣城西南,但現在縣城東卻有巫山,或許這是郡縣治所地址常有遷移變動的緣故吧。

江水穿過山峽東流,經過新崩灘。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處山崩,晉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達數十丈。現在灘上有很多巨石,圓的如飯籮,方的如房屋,都是從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騰怒吼,所以叫新崩灘。

崩塌後留下的石峰,與許多別的山嶺相比起來,顯得還是相當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峽所沒有的,而且可以與岷山和峨眉山一爭上下,與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圍相連的群山,都是高入青雲,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們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塗的居處。《山海經》說:夏啟的臣子孟塗,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塗的住所來告狀,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跡的人抓住,決不濫殺無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純說:丹山在丹陽,屬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兒也住在這里,就是宋玉所說的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她還沒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結成靈芝。這就是所謂居於高唐險阻處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飄盪的雲,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陽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來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說的一樣,於是就為她修建廟宇,稱為朝雲。山峽從起點到終點長一百六十里,稱為巫峽,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雲: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

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江水》《巫山神女》

(3)過巫山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

當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當時時代和條件的限制,難免存在不少錯誤。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確指出其黃河河源問題上的「紕繆」。

另外由於他不可能到邊遠地區和南方進行實地調查,這方面錯誤也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書也不盡可信等等,但這些並不損害全書價值。

作者簡介: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4. 陸游的二十三日,過巫山……文言文描寫山的什麼特點在線等,挺急的。

陸游的二十三日,過巫山……文言文描寫山的(高、奇、秀等)特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供參考。

5. 《神女峰》文言文中巫山的奇特處在哪

《神女峰》文言文中巫山的奇特處在於: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為一奇;八月十五月明夜,絲竹之音達旦方止,為一奇;天宇晴霽,惟其上有白雲數片,徘徊久而不散,為一奇。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

祝史雲:「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白話譯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

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

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裡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祠堂里原來有數百烏鴉,送走客人,迎來新舟。

此文出自南宋·陸游《入蜀記》

(5)過巫山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入蜀記》的寫作特色是將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觀、世情風俗、軍事政治、詩文掌故、文史考辨、旅遊審美、沿革興廢錯綜成篇,評古論今,夾敘夾議,卓見迭出,寄慨遙深。

游池州,他援引歷史:北宋滅南唐,就是由於「首克池州,然後能取蕪湖、當塗,駐軍採石,而浮橋成。則池州今實要地,不可不備也。」游常州,生一派滄桑興亡之感:「又見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

其一為藤蔓所纏,若縶縛者。然陵已不可識矣!」游鄂州,由碑而引發對韓熙載的批評:「熙載大臣,不以覆亡為懼,……誇誕妄謬,真可為後世發笑。然熙載死,李主猶恨不及相之。

君臣之惑如此,雖欲久存,得乎?」陸游亦史學家,此部游記每於敘中夾史評、政論、軍略,借古諷今,以史鑒今,甚見其史家本色;此處良苦用心是告誡朝廷勿做南唐第二。

寫小孤山之自然美後,筆鋒一轉:「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遠在12世紀,陸游即在旅遊、審美實踐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觀匹配美的自然風景,這種江山人文相發揮的旅遊美學觀,無疑是旅遊美學與風景科學的精華。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6. 文言文解釋;過巫山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1],謁[16]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3]。
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4],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5],皆無此奇。然[17]十二峰者不可悉見[6],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7],宜為仙真所託[8]。祝史雲[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10],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11]。」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12],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13],四顧無纖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雲「群烏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一烏,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極深,後門自山後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

翻譯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裡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

詞語解釋
[1]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巫山縣東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官渡一段長江稱為巫峽。由於長江橫切巫山主脈的石灰岩層,峽谷特別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並列在這段江邊。凝真觀:即神女祠,在巫山飛鳳峰下。據《元一統志》說:「唐儀鳳(高宗的年號)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號)改曰凝真觀。」
[2]妙用真人:後世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號。
[3]巫山神女:據晉人習鑿齒撰《襄陽耆舊傳》說:「赤帝(古代傳說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瑤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據《文選·高唐賦》李善注引)
[4]「峰巒」二句:寫巫山峰巒的高危峭直。「霄漢」,雲霄和天河,指天空。
[5]議者:議論的人。太華:即西嶽華山,在陝西華陰境內。衡:即南嶽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內。廬:即江西廬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據《方輿勝覽》載,它們的名稱是: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都在長江北岸。不可悉見:謂從江上遠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蘇轍《巫山賦》說:「峰連屬以十二,其九可見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纖麗奇峭: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
[8]「宜為」句:謂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轉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絲竹之音:指優美動聽的管弦音樂。
[11]達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這是關於巫山神女的另一個傳說。據《禹穴紀異》、《墉城集仙錄》所記,神女從東海遊玩回來,路過巫山。當時夏禹正為治水而駐扎在巫山下,於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書」(即本文所說的「符書」)送給夏禹,並派她的一些部下,幫助夏禹。
[13]天宇晴霽:天空晴朗。
[14]無纖翳(yì):沒有絲毫雲煙。
[15]鸞:舊時傳說鳳凰一類的鳥。
[16]謁:請見,拜見。
[17]然:不過,但是。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問的

7. 陸游的二十三日,過巫山……文言文描寫山的什麼特點十萬火急!!!

【譯文】
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版說的巫山神女。權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並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音樂,在峰頂上往返行走,能聽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廟的後邊的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這個地方把神符送給夏禹。」在石壇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樣。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無雲,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異的一個現象

8. 文言文(過巫山)的翻譯

過巫山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專神女。祠堂正對屬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裡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真人祠以前有數百隻烏鴉,迎送來往的船隻。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貽詩中就已經說過「群烏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烏鴉忽然不來了,現在一隻也找不到,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後洞在山的那一邊,只是洞內很昏暗,水在中間流過,很少有人能進去。天旱時求雨,很靈驗。

9. 文言文《過巫山》的翻譯

翻譯: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

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裡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

真人祠以前有數百隻烏鴉,迎送來往的船隻。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貽詩中就已經說過「群烏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烏鴉忽然不來了,現在一隻也找不到,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後洞在山的那一邊,只是洞內很昏暗,水在中間流過,很少有人能進去。天旱時求雨,很靈驗。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雲:「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雲「群烏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一烏,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極深,後門自山後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鮮能入者。歲旱祈雨,頗應。

(9)過巫山文言文擴展閱讀:

詞句注釋

1.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巫山縣東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官渡一段長江稱為巫峽。由於長江橫切巫山主脈的石灰岩層,峽谷特別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並列在這段江邊。凝真觀:即神女祠,在巫山飛鳳峰下。

據《元一統志》說:「唐儀鳳(高宗的年號)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號)改曰凝真觀。」

2.妙用真人:後世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號。

3.巫山神女:據晉人習鑿齒撰《襄陽耆舊傳》說:「赤帝(古代傳說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瑤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據《文選·高唐賦》李善注引)

4.「峰巒」二句:寫巫山峰巒的高危峭直。「霄漢」,雲霄和天河,指天空。

5.議者:議論的人。太華:即西嶽華山,在陝西華陰境內。衡:即南嶽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內。廬:即江西廬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據《方輿勝覽》載,它們的名稱是: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都在長江北岸。不可悉見:謂從江上遠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蘇轍《巫山賦》說:「峰連屬以十二,其九可見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纖麗奇峭: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

8.「宜為」句:謂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宜,應該。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轉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絲竹之音:指優美動聽的管弦音樂。

11.達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這是關於巫山神女的另一個傳說。據《禹穴紀異》、《墉城集仙錄》所記,神女從東海遊玩回來,路過巫山。當時夏禹正為治水而駐扎在巫山下,於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書」(即本文所說的「符書」)送給夏禹,並派她的一些部下,幫助夏禹。

13.是:這。

14.天宇晴霽:天空晴朗。

參考資料:網路:過巫山

10. 二十三日 過巫山凝真觀.這篇文言文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過巫山凝真觀》原文及翻譯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雲:「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陸游《入蜀記·神女峰》
【譯文】
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並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音樂,在峰頂上往返行走,能聽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廟的後邊的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這個地方把神符送給夏禹。」在石壇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樣。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無雲,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異的一個現象啊。
【點評】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