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評語大全集
❶ 畢業的時候給同學寫評語,用文言文
三年雖甚淺,而顧觀過之路,有曲折之,多者為平.暢感.人道有功.亦有破敗,請信版「有志者事竟權成。
吾不知有多少\星馳騖間\揮揮手\何抹\此不絕如線之戀\豈懼後之景尤美佳\吾皆不可輕投\展笑顏\雖生別尋常事\真訣\而未見 三年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回頭看 看走過的路,有曲折的一段,更多 的是平坦. 舒暢感覺.人生路上有 成功.也有失敗,請相信"有志者事競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星辰醉心其間\揮一揮手\又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後的風景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真告別時\卻又難說再見
❷ 用二十句古文評價一個人帥到逆天
什麼人怎帥,可以逆天?
天生麗質,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眉目傳情,暗送秋波,萬種風情,妖艷無比,勾人魂魄,身材婀娜,多姿多彩,傾國傾城,萬花失色,舉國矚目,世界聞名,宇宙少有,獨一無二。
怎麼樣,夠逆天了吧?
❸ 用古文自我評價簡短
首先,建議大家來採用第三人稱源,畢竟古人崇尚謙虛,自己誇自己這種事一般只有東方朔這類臭不要臉才乾的出來。對比一下,同樣是陶淵明的文字,使用第三人稱就是「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上古賢聖,用了第一人稱就只好寫出「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的凄慘景象。要想把自己往死了吹一通,這點手法還是必須的。
既然是自我介紹,肯定是因人而異。但我和大家一樣,都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我的自我介紹或者對大家有所借鑒。下面列出我當年求交往的自我介紹,以供參考。
呂中豪,字豪爺,一世之傑也。觀其為人,學富五車,才高七步,力能扛鼎,勇可屠龍,步履遍天下,談笑皆王公。翩翩乎若潘安之儀容,浩浩乎有霸王之材雄,日散千金,如棄腐土,通人隱憂,如歷親目。世人所謂多情者有五,潘、驢、鄧、小、賢是也,豪爺兼此五者,可謂情聖也夫!
像這樣列舉自己的優缺點,展示作者的創作目的,加上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修飾,一篇生動寫實的文言自我介紹就算是完成了。什麼?覺得這段話不適合大多數創作者借鑒?好吧,我承認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潘驢鄧小賢的境界。不過,沒關系,我們還有文學修飾這一法寶!
❹ 如何評價一篇文言文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一、言文分離。語言學研究認為,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二者相互影響又互相促進,關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言與後世的口語逐漸拉開了距離。從漢魏到明清,由於官方的推行和科舉考試的需要,讀書人刻意模仿「四書、五經」的語言寫詩撰文,以古雅為尚。這樣,作為書面語的文言就與人們口頭實際用的語言距離越來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離的現象。
二、歷久不變。一直到「五四運動」以前,文言作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面語言被人們代代相傳、沿用下來,其語言成分基本未變。例如先秦時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虛詞的用法等都在歷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連語言三要素中最活躍的詞彙,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有些詞的古義在口語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卻照舊使用。雖然後世人們在模仿中難免會摻入些許當時的口語,從而給文言帶來某些細微的變化,但從總體看來,文言在詞彙系統、語法系統方面還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簡練。我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可以說文言本身就包含著簡練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單音節詞占優勢,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比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的情況很常見。再加上歷代名家多注重錘煉語言,講求「微言大義」,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嚴密簡潔的風格。
❺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❻ 求大神翻譯成文言文,是期末評語,好的在追加50分。 你很聰明,思維靈敏,上課也認真聽講,加上你的努
汝聰復明,思聰,書亦謹聽,加上制卿之力出,使爾績在班上第。汝與能與同學相得,爾在講堂上不少,若能進言,汝必佳者!
身為語文課為,汝思盡職。在學問上,汝亦苦力,認真踏實,而汝有科之績不定,願益勤學,查缺補漏,取善之功!
汝亦是聰明之,一經過之後乃知多題,然君之心未置學上,謂乎?若能於學上多下點功,謹者聽講書,守令之學也,必有意想不到之。
近日,汝之學而善,功亦有重,一切皆好之趨。此亦善,然前時之機器人訓誤學,致君學之基不固。願暑假在治之時,不顧舊識,「溫故知新」」,汝當更上一層樓。
汝甚活潑,甚朗,素者汝皆當進會。而汝亦一進進也,素勉之學。君出也,然不善效。汝可試換一種法,或效益佳,待下學期一也君!
汝甚勤勞,有責任心,能以史課為當得美,為師之爪牙。然猶未也,爾績不定,願在學上復加把勁,守成之定,然當更佳!
(點展開即可看空格的)
❼ 用文言文給擾亂紀律的學生的評語
人言無規矩不成方圓,汝等藐視課堂,恣意散漫, 頗有嘩眾取寵之勢。豈不知學生者貴在學而明德,以期自知之明,汝等行徑 ,堪稱學生者乎?
❽ 評價一個人寫的文章寫得有才且深刻的評語,要求最好是白話文50字左右,精簡。
閣下大作(汝之)文章爛兮(出自《楚辭。九歌。橘頌》),意觸骨髓,神彩遜(曹)植之七步,直追二王,磅礴若江之大潮,飄渺於老聃之眉,愧洛神之賦,豈孔明與屈平附體哉!?
❾ 文言文人物的評價(內有例子)
劉備:仁義愛民,重義氣,善於用人
諸葛亮:躬耕南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劌:目光長遠,有戰略頭腦,善於納諫,有勇有謀。
魯庄公:雖然目光短淺,但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
齊王:大概和魯庄公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