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清華
選項C 內涵式
② 如何推動中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解讀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答記者問: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指導方針和具體目標,為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這個「總體方案」。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政策措施、出台背景、落實細則和具體要求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提出更高要求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是什麼。
答: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提升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針對高等教育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先後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推動一批重點建設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帶動提升了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實踐證明,「集中資源、率先突破、帶動整體」的重點建設道路,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迅速縮小了國與高等教育強國之間的差距,為進一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全面深入,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當前,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五中全會深刻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高等教育實施內涵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答: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提升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紮根中國大地,遵循教育規律,創造性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路,努力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著眼於國家「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四項原則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問: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答:必須堅持四項原則:第一,堅持以一流為目標。
引導和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瞄準世界一流,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
第二,堅持以學科為基礎。
引導和支持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第三,堅持以績效為杠桿。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公平競爭,強化目標管理,突出建設實效,構建完善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體系,充分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建設活力。
第四,堅持以改革為動力。
深化高校綜合改革,加快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
實行建設與改革並重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總體方案」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從建設、改革兩方面共安排了10項重點任務。
建設任務有5項:一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
強化高層次人才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培養造就一支優秀教師隊伍。
二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優秀人才。
三是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提升高水平科學研究能力,著力提升解決重大問題和原始創新的能力,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新型高校智庫。
四是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
五是著力推進成果轉化。
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提高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率,推動重大科學創新、關鍵技術突破轉變為先進生產力,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改革任務也是5項:一是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推進高校黨的建設各項工作。
二是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加快形成以章程為統領的完善、規范、統一的制度體系,加強學術組織建設,完善民主管理和監督。
三是實現關鍵環節突破。
加快推進人事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科研體制機制、資源募集機制等方面的改革。
四是構建社會參與機制。
加快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理事會制度,加快完善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模式。
五是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切實提高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周期如何安排。
答:國家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總體規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
「總體方案」確定每5年一個建設周期,2016年開始,與國家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資金分配在公平競爭中體現扶優扶強扶特問: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如何引導和支持。
答: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持之以恆、長期建設。
政府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政策引導和投入支持:一是總體規劃,分級支持。
進行頂層設計、宏觀布局。
中央高校主要由中央財政給予引導支持,地方高校主要由地方財政統籌安排。
鼓勵地方政府支持中央高校建設,中央財政也會通過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的相關資金對地方高校建設給予引導支持。
二是強化績效,動態支持。
創新財政支持方式,資金分配在公平競爭中體現扶優扶強扶特,進一步增強高校財務自主權和統籌安排經費的能力。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更加突出績效導向。
在相對穩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建設情況,動態調整支持力度,增強建設的有效性。
三是多元投入,合力支持。
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鼓勵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加強與高校合作,通過多種方式支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高校要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
瞄準「世界一流」久久為功務院5日發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繪制出頂層設計。
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中國高校邁向新征程。
近年來,國內一批重點高校和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但在大學科研創新、制度創新、大學精神文化創新等「軟體」上,中國大學與學科卻與世界一流尚有差距。
重點建設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實施方式,激發高校內生動力與發展活力。
瞄準世界一流的目標,中國大學應匯聚優勢資源,合理選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路徑,實現關鍵環節的突破。
必須完善政府、社會、學校相結合的共建機制,集合資金、政策、資源形成合力,提升院校水平、突出學科優勢,從而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培養一流人才,須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科教協同育人。
應當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並著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產出一流成果,必須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學與學科發起沖擊。
學術發展當以國家重點需求為導向,加強學科布局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重點建設一批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優勢學科和領域,並強化科技與經濟、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國際高等教育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瞄準世界一流,中國高等院校必須努力躋身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的行列。
加強國際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到跨區域性的重大科學計劃與科學工程中,擴展對話,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發出屬於中國的一流聲音。
2016年開始,總體方案將與國家新的五年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必須堅持久久為功,從而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③ 如何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目前,我國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還不能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與高等教育強國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為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步伐,到2020年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繼續實施「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設項目。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大學科結構調整、人才隊伍建設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力度,優化重點學科體系的結構和布局,使更多的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使「985工程」、「211工程」學校成為培養創新人才和解決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基地,進而使部分高等學校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部分學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知名大學。啟動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具有地方或行業背景的高等學校建設優勢重點學科。
第二,改進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績效評估,進行動態管理。建設資金繼續由國家、部門、地方和高等學校共同籌集。其中,中央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重點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全國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高等學校要憑借學科優勢獲得立項。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強化職能部門的管理力度確保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與安全監管。適應績效管理辦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科考核、評價和競爭淘汰機制,切實提高項目組織實施的科學性。
第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一是高等學校的優勢學科要面向世界,積極引進境外優秀教材。高等學校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二是高等學校要積極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專家學者來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逐步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三是高等學校要積極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合作組織、國際科學計劃,支持高等學校與海內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加強合作研究。
望採納~~~
④ 教育部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哪些一流學科的算嗎
2017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三部委)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進入實施操作階段。
日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布,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名單:具體請移步教育部網站。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按學校代碼排序)
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1. A類36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2. B類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貴州大學、西藏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二、「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按學校代碼排序)
北京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註:1.不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的標准而認定的學科;
2.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
3.高校建設方案中的自主建設學科按照專家委員會的咨詢建議修改後由高校自行公布。
清華大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
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林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葯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
首都師范大學:數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應用經濟學(自定)
外交學院:政治學(自定)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學(自定)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學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
南開大學: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天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自定)
天津中醫葯大學:中葯學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自定)
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內蒙古大學:生物學(自定)
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自定)
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
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吉林大學: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延邊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東北農業大學:畜牧學(自定)
東北林業大學:林業工程、林學
復旦大學: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葯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同濟大學: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葯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
上海中醫葯大學:中醫學、中葯學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
上海財經大學:統計學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學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
上海大學:機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蘇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力學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河海大學: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江南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南京林業大學:林業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
南京農業大學: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
中國葯科大學:中葯學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
浙江大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葯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
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廈門大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福州大學:化學(自定)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山東大學:數學、化學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水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河南大學:生物學
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自定)
湖南大學:化學、機械工程
中南大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中山大學: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工商管理
暨南大學:葯學(自定)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中醫學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
海南大學:作物學(自定)
廣西大學: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學(自定)
成都中醫葯大學:中葯學
西南大學:生物學
西南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自定)
貴州大學:植物保護(自定)
雲南大學:民族學、生態學
西藏大學:生態學(自定)
西北大學:地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
陝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蘭州大學: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青海大學:生態學(自定)
寧夏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石河子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寧波大學: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防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醫學
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自定)
⑤ 有幾個學科世界一流了就是一流大學
教育專家:建設一流大學的核心是建設一流學科近日,一項調查表明:58.8%的人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而就在此前數日,據英國職業與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的「2010亞洲大學前200名」排行榜顯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均未進前十,一時間,這兩所著名學府被有些媒體冠以「亞洲二流」。那麼,經過這么多年艱苦卓絕的發展,中國真的尚未有世界一流大學嗎?我們該如何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兩位著名教育專家,請他們為讀者解疑釋惑。中國高等教育學創始人潘懋元:排名一流大學不如排名一流專業今年已90歲高齡的廈門大學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創始人潘懋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所謂世界一流大學,不同人的看法並不一致,並沒有絕對標准,但一般來說,公認的一流大學具備以下特徵:第一是有明確的學理念,在學中貫徹這種理念形成校風學風,並形成凝聚力。第二是教師的水平普遍較高,這個水平既包括較高的學術水平,也包括優秀的師德;同時還要擁有傑出的大師。第三是畢業生的總體水平較高,在社會上普遍受到好評;而且其中有若干有突出貢獻的校友。至於以各種大學排名榜來判斷是否是一流大學,潘懋元認為其科學性有待商榷,因為一方面,排名榜必然要進行量化處理,很多難以量化的因素就被舍棄了,比如學理念、校風學風、師德水平、校友的聲譽等等。另一方面,大學是非常復雜的組織,各大學之間的特殊性大於共性,從整體上來說可比性不強。如果硬要把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大學套在一個評價系統內進行打分並排名,往往導致大學的趨同化,不利於高校的正確定位與分類發展。相對來說,同一個學科專業之間較有可比性,因此排一流大學不如排一流專業或學科。至於中國有沒有一流大學,人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難以簡單加以斷言。但潘懋元認為,應該看到中國正在努力建設一流大學並取得了一些進展,這個總體方向是令人高興的。潘懋元還表示,日前廣大群眾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問題、建議和要求,已經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這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已經反映出來,並基本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建設一流大學的核心是建設一流學科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目前還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這是客觀現實,但可喜的是,自1998年5月以來,我們逐步有了一個奮斗目標,一個時間表,一個實現目標的藍圖和策略。這是非常重要的。瞿振元具體解釋說,這個時間表在剛剛公布的「教育規劃綱要」中被定為2020年,目標是建成一批國際知名、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若干所大學,使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這是一個窮國大強高等教育的策略,已被實踐證明是有成效的、國際同行認可甚至已被不少國家仿效的策略。近10多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已大大縮小了和國外一流大學的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接下來的路怎樣走?瞿振元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學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是要抓一流的學科建設。如此,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有了可操作性。每個高校擁有的特色強勢學科是不一樣的,應該以這些學科為基礎按世界一流標准進行建設。而一流學科本身就包括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基地、一流的貢獻等等,所以關鍵在於選准重點學科。根據ESI(美國基本科學數據)2010年初對世界同類學科進行比較,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科學、動物與植物學、環境與生態學學科已進入了世界前1%研究機構;其中農業科學學科的排名已經從2009年初的第52名上升到2010年初的第39名。瞿振元認為,如果我們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再經過10年的努力,中國農業大學進入世界農業大學的前20位是有希望的,而這正是我們進入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時間表、願景圖能夠實現的依據。近日,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組織實施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今年共100名左右高校領導將到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培訓。據有關負責人解釋,組織高校領導海外培訓,是為了學習世界著名大學的成功學經驗,推進我國高水平大學建設。從而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2020年前建成一批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一流大學這個提法當下已成「顯學」,大家建言獻策、眾說紛紜,好不熱鬧!但是,中國建設一流大學有兩個基本問題或者說前提仍然沒有解決,首先,什麼是一流大學?在把學規模和論文數量等表面文章做到世界一流的高教界,加強內涵建設已成共識,但是,具體到每個大學,又該如何實現?其次,建設一流大學的途徑是什麼?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固然事半功倍,但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並及時糾正,才是首要任務。在這兩個問題解決
⑥ 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啥是b類
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啦。
⑦ 哪些學校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國家規劃的爭建世界一流高校共有9所,簡稱C9高校,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其中前7所高校又稱C7,是中國目前最頂級的高校。一流學科,你可以查...
⑧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怎麼建
國家公布有《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在雙一流申請中,各高校也都申報有具體建設方案,並結果專家組檢查驗收,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教育部審核,國務院批准後,按方案實施即可。
整體上,全國建設目標也是分三步走的: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任務主要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
PS:現在,除了建設任務,問題是世界雙一流如何界定。依託國際的大學即學科排名並不可取,首先國際教師、國際學生比例方面,對於我們非英語國家先天不具備優勢;其次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不能以「西化」為標准;其三,國內學科設置與國外有很多不同,比如國外的商業與管理國內是沒有的;其四,部分學科沒有可比口徑,就現實而言,國內的中國語言文學、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史、民族學等學科,都毫無疑問是全球無它可比的。
⑨ 擁有多少世界一流學科 才能稱為世界一流大學
怎樣才稱得上世界一流大學1.獲10個以上諾貝爾獎迄今世界上已經有30所大學至少10個教授或者科研人員獲得了諾貝爾獎。一所大學在科研實力上如果進入不了前30名,就很難說它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了。2.擁有一批世界級大師清華大學建校早期,校長梅貽琦給大學一個定義:「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被認為很經典。什麼叫「大師」?頗難定義。就科學技術領域來說,就是獲得各個學科的最高獎者。毫無例外,世界知名大學都有一批獲得這類殊榮的教授專家。3.培養出世界級人才衡量一所大學的水平,不光看它的科研成果多厲害,還要看它培養的學生素質如何。其中一個可靠的標准就是看一所大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