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學科素養是什麼

美術學科素養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03 07:25:11

如何美術學科中實現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中國的美術教師已經對「雙基」,也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刻骨銘心,並融入了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中,如何把「雙基」轉變成為學科核心素養,這成了我們能否順利完成這次課程觀念轉型的關鍵。
可以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方式。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雖然我們不排斥接受性方式,但研究性方式更值得重視。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記憶、思考、想像、辨析和批判等能力都得到了錘煉。它們本身就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學科核心素養對知識與技能是具有選擇性的,因為並非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能成為素養的部件。知識與技能如果沒有跟情景相結合,沒有跟生活相結合,沒有跟解決問題的需要相結合,就是死的,而死的知識最終也會被遺忘。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習了那麼多所謂系統的知識,最終剩下多少呢?只有跟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才有幸保留下來,參與到我們的生命進程之中,其餘的如同我們常說的「全部還給了老師」。
第二,知識與技能的運用方式。這也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一故事生動地詮釋了知識、技能與素養的關系。其中包含了幾個要素:首先,問題情景,即「情急中救人」。其次,包含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如人在水中會被淹死、水往低處流、石頭等硬物能夠將水缸砸破,而且需要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石頭砸在水缸適當的位置上,並將其砸破,讓水流出來。再次,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沉著、冷靜和果斷。這一問題情景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現的心理品質、知識與技能構成了一個人的素養。綜合上述兩方面,我們認為知識與技能轉化為核心素養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問題情景中選擇和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
兒童木工創意活動

在美術學科中,如何將美術知識、技能轉化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呢?這是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未來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本位的美術教學,其常態可能是主題單元式的。因為對復雜的問題而言,僅一節課是難以應付的,由若干節課構成的單元課程,則能以更大的時空包容深度的問題解決過程。主題決定了問題的范圍和取向,讓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社會性的議題或大概念相關聯,從而使美術知識、技能獲得價值和意義。「解決問題」(包括解決美術和生活中的問題)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的核心,而問題需要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事件中加以呈現,因此而構成了「問題情境」。要解決「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就需要選擇對「解決問題」有用的知識、技能,並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獲取它們。接著需要運用觀察、討論、思考、試錯、實驗、描繪、設計、製作和寫作等程序和方法解決問題。最後將解決問題後的成果,如鑒賞報告、繪畫和工藝作品、設計方案等進行展示與交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與評價。
依據這種教學邏輯循環遞進,即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而助益於人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培養能夠面對未來復雜情境的現代公民。

㈡ 基於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課堂應該如何教學

首先:民間美術是宏大的文化主題,對其進行欣賞學習必須以單元化課程內構成整體設計再進容行教學實施,而不是僅僅就在40分鍾的時間里,由教師泛泛講給小學生們聽。特別要避免從教材第一幅圖講到最後一幅圖的強行灌輸教學。
其次,從整個單元主題中選擇一個點(一件民間美術作品),深入解析民間美術文化與老百姓生活的關系,詳細分解構成某種民間美術作品的學科要素和表現方法,對文化寓意是如何闡釋的。由學科表現視角理解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深刻內涵。

㈢ 美術學科素養在課例中怎樣落實和實現

我不知道這里所說的核心素養具體指哪方面,道德觀?社會觀?人生觀?我這只能大概提供思路,不能或者說是無法提供具體操作。如上述什麼什麼關都包括的話,其實說起很簡單就是以身作則,最好的教育就是親身的體驗,身為老師做個榜樣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是最好的教育,親身體驗,永遠比紙上談兵好過千百倍。可這就需要考驗教師本身的很多東西。也就是這種素養的培養關鍵在於教的人本身,當然書本的觀點與概念也是思考的原材料來說是起決定性的作用。

㈣ 如何培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人格特徵——楊向東
審美態度就是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進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狀態。主體對審美對象所持的態度,
主要是心理狀態。它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影響,亦受心境、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影響。
審美活動要求主體從日常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保持與實用功利無關的態度。 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異同關系。
從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選擇有利於形成核心素養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其二,在將知識與技能放在情境中解決問題。
1.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
異同關系;通過視覺觀看,感受特定對象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形式特徵,為進一步的認識和解讀鋪墊道路。
2.直覺地感受圖像的形似、同構、張力等特徵,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認識與解讀圖像的意圖、涵義以及表達的觀念、態度、情感。
3.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了解圖像的類型,並加以識別、指導圖像在
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
4.在讀圖時代,能夠分辨、判斷、選擇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㈤ 美術五大素養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准》修訂工作組經過周密思考、細致研討和不斷調整,凝煉出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

圖像識讀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圖像識讀素養的表現是:能以聯系、比較的方法進行整體觀看,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空間等形式特徵;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識別與解讀圖像的內涵和意義;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識別圖像的類別;知道圖像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辨析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美術表現指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美術表現素養的表現是:能形成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了解並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結合美術語言,通過觀察、想像、構思和表現等過程,創造有意味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聯系現實生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自覺運用美術表現能力,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

審美判斷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審美判斷素養的表現是:能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形成基本的審美能力,顯示健康的審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識對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環境。

創意實踐指由創新意識主導的思維和行為。創意實踐素養的表現是:能養成創新意識,學習和借鑒美術作品中的創意和方法,運用形象思維,大膽想像,嘗試創作有創意的美術作品;通過各種方式蒐集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聯系現實生活,對物品和環境進行符合實用功能與審美要求的創意構想,並通過草圖、模型等予以呈現,與他人交流,不斷加以改進和優化。

文化理解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文化理解素養的表現是:能逐漸形成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的習慣,了解美術與文化的關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美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理解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時代的美術作品所體現的文化多樣性,欣賞外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尊重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者的創造成果和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需要說明的是,這五大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並非專門針對美術專業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國民,盡管美術專業人才可能在五個學科核心素養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優秀。也正基於這一思考,我們沒有將「美術創作」作為國民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原因除了「美術表現」的外延更廣,可以包括「美術創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適應「國民化」的水平和要求。換言之,—個不從事美術專業的人,同樣可以運用傳統或現代媒介和技術,通過造型活動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如果將「美術創作」作為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會令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為「美術創作」的內涵在人們的認識中已經被固定。不將「美術創作」,而將「美術表現」作為核心素養,其道理如同語文學科不能將「文學創作」,而只能將「文字表達」當做國民的素養一樣。

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養之間是什麼關系呢? 可以用奧運五環圖加以說明。 圖像識讀和美術表現是美術學科的「本位」,其他學科不會也不可能將此作為自己的核心素養。 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是學科核心素養,並非美術學科之專擅,而是覆蓋其他學科。音樂、語文,甚至體育、數學等學科也涉及審美方面的素養。幾乎所有學科都要培養學生的創意或者創造力。文化理解也已經被一些學科列為「核心素養」,如語文的「文化理解與傳承」、音樂的「音樂文化理解」。這表明美術學科提出的這三個學科核心素養,是與其他一些學科共享的。既然如此,為什麼美術學科還要將其當作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呢?這是因為在美術課程中,這三個核心素養是通過美術學科的立科之本「視覺形象」生發出來的,與從聲音、文字或動作等生發源相比,它們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或自身獨有的通道。依據這一理解,我們還可以在「五環」的下面添加一個圓環,構成一個六個環組成的倒三角形。這樣,最下面這個環即成為了我們思考問題的邏輯起點——通過對視覺形象進行欣賞、理解和解讀,並運用傳統和現代媒材與技法創造視覺形象,指向學科的兩個基本素養。進而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三個衍生素養。兩個基本素養和三個衍生素養共同構成了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㈥ 如何開展基於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改革

《標准》指導下的新教材將突破以知識塊為主線,而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專主線來選擇和安排屬教學內容,強調數的意識、空間觀念、優化思想、統計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估計意識、推理意識和應用意識,不再專門設置應用題的教學單元,強調從運算意義出發進行思考和教學,強調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㈦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適用於各個學段嗎

什麼是核心素養
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
素養知識基礎與結構心理,學科體系核心領域、思維方式、人格特徵——楊向東
審美態度就是是人們在審美活動進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狀態。主體對審美對象所持的態度,
主要是心理狀態。它受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影響,亦受心境、情緒等主觀心理因素影響。
審美活動要求主體從日常現實生活中脫離出來,保持與實用功利無關的態度。 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異同關系。
從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選擇有利於形成核心素養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其二,在將知識與技能放在情境中解決問題。
1.具有整體觀看的觀念和習慣,以聯系、比較的方式觀看整體中的各個局部和細節,發現物體之間的
異同關系;通過視覺觀看,感受特定對象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形式特徵,為進一步的認識和解讀鋪墊道路。
2.直覺地感受圖像的形似、同構、張力等特徵,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認識與解讀圖像的意圖、涵義以及表達的觀念、態度、情感。
3.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了解圖像的類型,並加以識別、指導圖像在
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價值和作用。
4.在讀圖時代,能夠分辨、判斷、選擇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演講稿標題 發布:2025-05-11 11:22:34 瀏覽:520
小小的船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11:06:30 瀏覽:240
老師的眼作文 發布:2025-05-11 10:38:52 瀏覽:803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