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文言文怎麼寫
⑴ 改寫文言文
鄙人左婧,從業於八月之初.憶往昔,吾品學兼優,意氣奮發,胸中豪邁!然此種種皆往矣.惟今吾已為人師表,定當涌熱血,懷博愛,投身授業育才之大業,鵬程萬里,用盡平生之所學,大展鴻圖!
⑵ 文言文三峽改寫成現代文,怎麼改寫啊啊
我第一次到三峽的時候,我不禁驚嘆於眼前的美景了.
從三峽的上游順流而下,兩岸山連著山,嶺連著嶺,重重的懸崖和層層的峭壁,使我聯想到,不是正午或午夜,太陽或月亮上升最高處時,這里恐怕還難以看到它們哩!
到了夏天,江水源頭有大量冰雪融化的水流下來,把岸邊的小丘陵都漫過了,於是往上和往下的航路就被阻絕了,這時江面上只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到來往的船隻了.但有時,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傳達時,又不得不冒險乘船而下了,因為皇上的命令,是誰也不敢違背的呀!以至於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到了江陵,這中間的一千二百多里路,就算是乘著疾風,騎著快馬,也沒有這樣快啊.
到了春天、冬天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兩岸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怪怪的柏樹,還有懸在其中的瀑布,從中飛沖下來.這里,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有太多的趣味了.
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又能看到另一種景色了: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會有猿猴在高處放聲長叫.那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在這沒人的山谷中傳開,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這里的漁人在歌中描繪道:巴東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叫上幾聲,淚水便沾濕了衣裳!
滿意請採納
⑶ 如何把文言文改寫為小說(請盡量詳細) 感謝!
既然說是改寫的話那麼就不是翻譯那麼簡單了,改寫的作品具有著專作權。改寫其實是屬個創作過程,在不脫離該文言文故事主線及真實歷史的情況下你需要自己去構想故事情節,然後加以描寫。如果要說更具體是不大可能的,文學寫作需要很多的基本功夫,包括文言文及古代的一些人文常識等。太多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也是學文學的,請多多指教。
轉載:WooJee 侵權必刪!
⑷ 如何將古文改編成白話文
將古文改編成白話文有兩種方法:
1、翻譯。將文言文的原意,根據古今不同的句法、字義,准確翻譯為現代白話文。
2、改寫。包括你說的改寫、擴寫。
改寫的方法是,先熟讀並准確理解原文,然後脫離原文,用自己的話重新編寫。其中,可以不按照原文順序,也可以增加細節,只要將故事或道理演繹得生動、明白,並且不歪曲原文就行了。
⑸ 不會改寫文言文
先翻譯,然後再加入一下修飾詞,是文章更像現代的文章,就可以了吧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內的地方沒有了,容(在那裡)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一個小洞,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
漁人就離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洞口起初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
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由狹隘幽暗而變為開闊明亮。
⑹ 怎樣把古詩文改寫成現代散文
忽然覺得時光過得好快,紅塵路上走走停停,葉子綠了又黃,花兒謝了又開,心事濃了又淡,一些事已忘記,一些人又被記起,就像花開花落一樣自然。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相遇的轉經筒上總會有遇見,總會有別離。每一次初逢的美麗,猶如一樹花開。記憶里總有那麼一朵花一綻成海,時光里總有那麼一段情,綠樹成蔭。掌心的記憶里,和著春風細雨,讓時光停在某一刻,借光陰之手,保存著你經年的微笑。每一個與生命交集的人,都是來讓我們變成一個有溫度的人。
光陰里有些瞬間,經歷時沒有特別,回想起來,卻勝過千言萬語。緣分的深淺,在於相處;心靈的相知,在於默契。最深的牽念不在言語,而在於懂得,總有一些溫暖溢滿我們的心海。靈魂的守望,是最美的對白,值得念起的緣,一定是妥貼在光陰中的花朵,即便是隔著光陰,隔著歲月,隔著千山萬水,也能生出芬芳的美意。
有一種相伴,是默契,無需言語,只是心與心的品讀;有一種相惜,是一種懂得,無需交集,只是一個眼神,便可會意。最好的陪伴,不是在心靈深處,而是與時光相依。最深的牽掛,是心靈的相伴,如一縷春風,似一杯暖茶。只輕輕的一個問候,便春風拂面,滿目柔情,時光里相遇和別離,猶如花開花落,總有一些情意,能跨過山高水遠,將一些愛,寫在每一個月白風清的日子,讓心與心不再孤獨,情與情不再相隔。塵世山高水遠,即便不能永遠握住你的手,能陪你走過一段路,便是最美的修行。
「紅衣褪盡芳心苦,曾記花開不記年」。時光的剪影中,有多少熟悉的身影若隱若現,有多少溫潤的情意,在歲月的流逝中,若即若離。掌心的花開,漣漪於心湖,總會在時光深處,淺淺地訴說那些過往。在我走過的風景里,有你相伴,我不曾孤單;在我散落的舊時光里,有你相陪,便是晴天。
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就會神往,不經意間看到一句話就會感動。我們都是善感的人,在人生的路上風雨兼程。或許,你正青春年少,對未來的路迷茫;或許你身處中年,因為責任而備感疲憊;或許你已年衰,感嘆遲暮,靜看夕陽無限……無論你是誰,要走怎樣的路,只要和明朗的人在一起,內心的浩瀚,便會成為溫暖的故鄉。無論走過多少日子,有懂得,有花香,有陽光便是幸福。
細嗅歲月的花朵,醉了歡喜,舊時光將所有的懂得深藏。我想,我是懂你的,懂你的每一個眼神,懂你的每一聲嘆息,就像花朵懂得露珠,就像時光懂得韶華,我懂你的孤單與彷徨,懂你生活的不容易,你不必總是去抱怨,也別去問值不值。成熟,是含淚在奔跑,人活著重要的是心情。有時候,沉寂只是光陰的斑駁,心中的風景才是自己的。歲月重疊,願生活將你溫柔相待。如果心情能夠沐浴陽光,我為你寫下的春天,一定不會遙遠。
多少次我向著有你的方向遙望,想像著你站在陽光下的笑臉,身邊飄落著花瓣雨,猶如年少時那傾心的遇見。隔看一朵花開,有守望和嚮往。靈魂孤獨處,於文字的馨香里相對而坐,慢慢成長。在草木閑情的光陰里,看一年四季,春光秋色,冬雪夏涼。光陰的素箋上,寫有青春的懵懂、中年的苦澀,也有夕陽下回眸一笑的意味深長。這一路,山一程水一程,不管你在或者不在,我都能感知到你的溫暖。淡淡的生活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心與遠方的約定在春花爛漫時,心與情的相守在冬雪染眉間。深情的季節,有風拂過我的城,靈魂里便有了燦然的驚艷。我知,你會來,沒有邀約,卻是你恰好來,我恰好在,如春意扣動心弦。這一路上,我尋覓著,用一朵花開的明媚,把自己融進平平仄仄的詩行里,在掌心的脈絡里,為相遇的默契,刻下永遠。
所有的相知,都不及陪伴的長情,感謝那些一起走過的溫暖,寫滿了我傾心的漫長光陰。一個人面對風雨,有苦澀,也有迷茫,堅定的腳步和花開的遠方,芬芳了一段尋夢的路途,相信美好,便能遇見美好。於是,我就在你來的路上,微笑著等你。
⑺ 什麼叫改編文言文
我覺得改編文言文就不是原作了,是後人通過原作的內容,添加到了她自己的意識在裡面。
⑻ 改寫而一篇文言文
傍晚時分,我投宿到
村一戶
家。家裡雖然很簡陋,但卻很乾凈,屋頂和牆壁早已裂開了縫。床上睡著一個
的嬰兒,
為我端來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嗆住了,雖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話,卻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父親早已年邁,但在這個時候,做兒子的,雖然不在她身邊……想到這,我不禁傷感落淚。
坐在我身邊,向我訴說自己一家人以前雖然窮,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麼難關都闖過了,可現在,現在……話沒說完,老婦人便哭起來了。歲月的艱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跡,頭上布滿了
,
和眼角紋都很重,她那兩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雙眼睛裡布滿了血絲,一雙長滿了
的手上早已乾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溝,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許多補丁。這時,從裡面走出來一位老頭兒,想畢就是這位老婦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傳來陣陣叫喊聲「你家剩幾口人,這與我們無關,反正,這男的我們是帶走的了。識趣的就趕緊放手,否則——!」接著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婦女的哭泣聲、叫喊聲。老婦人和老頭兒聽到這一動靜,都顯得很緊張,兩位老人相互
了一眼,接著,老頭兒便
逃走。老婦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鎮靜下來,卻怎麼也不能冷靜下來,
在她手中抖動著,水流了出來,老婦人站起來想去拿布來擦掉流出來的水,卻差點摔了一跤。老婦人坐回到椅子上,兩手緊緊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禱,寂靜的小屋傳來了敲門聲,老婦人像觸了電似的,把頭抬了起來,轉向門口的地方。喃喃地說:「來了,來了,又來了,差役又來抓人了。」又傳來敲門聲:「開門!開門!」老婦人扶著
踉踉蹌蹌的去開門。
「怎麼這么久才開門,想累死爺們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體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著這兩位大爺多多原諒。」差役噪叫的聲音多麼凶橫!老婦人哭哭啼啼的聲音又多麼叫人傷心。
(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有)三個兒子都去防守
了。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最近剛剛戰死。(像我們這樣)活下來的人都只是
,死掉的人就永遠沒有了!家裡再沒有別的男人了,只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孫子在,她的母親沒有離去,但她出入都沒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婦人盡管年老力衰,但也請讓我今晚跟你一起回營去,(然後)趕快到河陽去服役,還能夠(趕得上)准備早飯。
到了深夜,說話的聲音沒有了,似乎聽到有人低聲在哭。(詩人)天亮登程趕路的時候,只同那個老頭兒告別了。那老婦人已經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⑼ 文言文改寫成白話文
這已經是白話文了。
看來得給你補一下語文,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官方文體,從明清開始到近代,我國發展出了白話文,白話文接近口語,老百姓容易懂得。你這段話應該是近代人寫的。
文言文改寫成白話文:
要讀書和做人,首先要立下志向。想想從古代以來的聖明賢達的人和英雄豪傑像我這么大的年紀時,是什麼樣的志向?是什麼樣的學問?是什麼樣的才幹?我現在哪一樣比得上他們呢?想想父母讓我讀書,請老師來教課,是什麼樣的願望?是什麼樣的深意?我哪一樣對得起父母?看同齡的一輩人,父母常常誇贊的人,是怎麼樣的好?父母常常批評的人,是怎麼樣的壞?好的要學,壞的一定不能學。心裏面要像明白了,堅定信念,每個念頭都要學好,每件事情都要學好,自己有壞的地方全部要深刻醒悟堅決改正,一定不能有一點點放鬆,不能照原來那樣地能混就混。一定要爭取像古代的聖明賢達的人和英雄豪傑小時候那樣,才能對得起父母的用心,不被別人恥笑。志向怕不樹立,更怕不堅定。偶然聽到一段好話,聽到一件好事,也知道心動羨慕,當時也說我要像他一樣。沒過幾天,這個念頭就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這是你的意志不夠堅定,還因為不能立下志向的原因。如果一個心思向上,還有什麼事業不能成功的呢?
順便bs一下一樓的,就知道分,一點網路道義都沒有。就像有人落水了,他的同伴拿出身上僅有的幾百塊錢求你救人,你卻說:才幾百塊錢,連我洗澡的錢都不夠。
⑽ 怎樣把古文改寫成散文不是翻譯噶
先明白意思,翻譯成白話文,然後運用你所能想到的優美詞彙,在串起來寫成散文,
散文的寫作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像,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早晨的太陽》序)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布局謀 篇等問題。這里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游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游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鍾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系,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鏈。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贊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斗精神,就搜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托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冰心的《櫻花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像,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游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 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 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弦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 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 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閑靜、情景交融的 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鑒,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 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 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 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布 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鑒它的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 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說,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說:「蘇 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 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布局有關。這里可以著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 「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布局 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 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 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說:「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 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 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閑暇,看似胡亂說,骨子裡卻有分數。」(《怎樣寫好散文》)我 們要多閱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 熟能生巧。
散文寫作的模式
記人散文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 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
▲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 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2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1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2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