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屨

文言文屨

發布時間: 2020-12-03 08:35:13

Ⅰ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 求翻譯文言文

這句話出自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履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這句話意思是:
那人說:「草鞋是用來穿的,但越國人卻赤腳走路;紗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卻披頭散發不戴帽子。
整篇意思是:
魯國有個人善於編織草鞋,他的妻子善於紡紗,他們想一起遷徙到越國。於是就有人告誡他:「你一定會受窮的。」魯國人就問:「為什麼?」那人說:「草鞋是用來穿的,但越國人卻赤腳走路;紗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卻披頭散發不戴帽子。你們雖然有專長,但遷徙到沒有用途的國度,想不受窮,這可能嗎?」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我們怎麼會受窮呢?」

Ⅱ 文言文!速求答案!

一。宋顧憲之元徽中為建康令
宋顧憲之,元徽中為建康令。時有盜牛者,被主者所認,盜者亦稱己牛,二家辭理等,前後令莫能決。憲之至,覆其狀,謂二家曰:「無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逕還本主宅,盜者始伏其辜。發奸擿伏,多如此類,時人號曰神明。
1。這是一個怎樣的案件?
2。譯文
3。顧憲之是怎樣斷案?
4。如果這牛已經丟失三年了,能用這方法來判斷嗎?
二。欹器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則正,滿則覆,虛則欹。孔子喟然而嘆曰: 「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1。給下列帶括弧的字注音。
1/孔子(喟)然而嘆曰 2/(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2。解釋下列帶括弧的詞。
1/(虛)而欹 2/中則(正) 3/滿則(覆)
3。判斷下面帶括弧的字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
1/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 2/ 孔子問(於)守廟者曰
3/弟子挹水(而)注之 4/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4。孔子讓弟子往坐右的警器主說的目的是什麼?
5。哪個成語能概括這篇寓言的寓意?
6。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這篇寓言給你的啟示。
三。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魯人曰:.「何也?」 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1。給帶括弧的字注音。
1/而越人(跣)行 2/而越人(被)發
2。劃出下列句子該停頓的地方。
屨 為 履 之 也
3。穩重浪個「屨」字和兩個「縞」字用法相同嗎?請具體解釋

Ⅲ 《嗟來之食》文言文 翻譯 (還要原文)!!!!!!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專貿然來。黔敖左屬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翻譯:

齊國發生了嚴重的飢荒。黔敖做好飯湯等食物擺在大路邊,等待把食物給飢餓的人來吃。

一天,有一個飢腸轆轆的人用衣袖遮住臉,拖著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對他吆說:「喂!來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著黔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侮辱我的尊嚴的食物,才餓成這個樣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仍然可以去吃。」

(3)文言文屨擴展閱讀:

辨音:「嗟」讀「jiē」,不讀「cuō」。

「黔」讀「qian",不讀」yin"或「mo」。

大飢:飢荒很嚴重。

黔敖:人名。

食:同「飼」,動詞,把食物給人吃。

蒙袂輯屨:用衣袖遮住臉,拖著鞋子。袂,衣袖。

貿貿然:昏昏沉沉的樣子。

奉:同「捧」,捧著。

嗟:呼呵的聲音。

從而謝:趕上去道歉。

Ⅳ 出自文言文踴貴屨賤的成語是什麼呢這個成語的含義是什麼呢

初,景公欲更晏來子之宅源,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於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屨賤。」

含義:1. 比喻嚴酷的刑罰。
2. 原味諷刺某人濫施刑罰,後用以比喻世態失常,社會現象不合理。

Ⅳ 魯人身善屨文言文

魯人身復善織屨①,妻善織縞制②,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魯國有個人自己善於編織草鞋,他的妻子善於織縞,他們想遷徙到越國。有人對他說:「你一定會受窮了。」魯國人問:「為什麼?」那人說:「草鞋是用來穿的,可是越國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可是越國人披頭散發不戴帽子。憑你們的專長,遷徙到沒有用途的國度,想不受窮,難道可能嗎?」

Ⅵ 文言文嗟來之食中那個飢者為什麼要蒙袂輯屨

這篇文章,抄主要的句子是「不」食嗟來之食!
飢者之所以蒙袂緝屨是因:不願讓人看到自己的狼狽的容貌,故以衣袖蒙著自己的臉。
(蒙:遮蓋。袂:衣袖。)其實由鞋子看也是非常落魄。(輯屨:縫縫補補的鞋子。)
可是因提供食物的人對他的形色「唉」地嘆了口氣,讓這位飢者覺得這是對自己的同情、憐憫。而這位飢者顯然是將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所以說:我就是不肯吃同情我的人給的食物,才到這個地步的。(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故寧可餓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憐憫。
(原文)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禮記・檀弓下》)

Ⅶ 文言文《踴貴屨賤》《左傳》

晏子當來了相國,景公對晏子說:「你源的住宅靠近集市,吵鬧灰塵多,我給你換個住處吧。」晏子推辭說:「別人能住,我也可以住,要不有人會說我奢侈。而且靠近集市,買東西還方便,多好。」景公笑著說:「你也知道集市裡的貴賤?」晏子說:「是呀!既然有利,怎麼敢不了解呢」景公說:「最近什麼東西賣得貴,什麼東西賣得賤?」晏子說:「假腳賣得貴,鞋賣得便宜。」景公很吃驚,於是免去了刖刑(砍去腳的刑罰)。

Ⅷ 翻譯一下文言文

聽取別人的話不可以不加以辨別,不辨別就會不分善惡。善惡不分,沒有比這更混亂的了。三個朝代(應該是夏商周
或是指堯舜禹)區分善惡,所以能夠稱王。現在天下衰敗,聖賢的王者之道已經被完全荒廢了。 (先譯了這些希望能幫到你,譯的不太准,但大意應該對)最好將文章出處發過來
興許我能幫你查到

熱點內容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