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20字文言文

20字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3 08:35:48

『壹』 20字左右的古文段落。

橋兮若月,路上行人寥寥。暗香珠簾,眸中異彩連連。

『貳』 古文20字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叄』 文言文20字帶翻譯

孔子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發奮苦讀才能成功。

『肆』 文言文加譯文20字

什麼文言文呀,總得說出來吧。

『伍』 10~20字的文言文

劉禹錫:《陋室銘》周敦頤:《愛蓮說》《過秦論》
《捕蛇者說》
《韓愈師說》 《桃花源記》 《賣炭翁》

『陸』 20字以內的文言文和翻譯啊,越短越好的來著~~

你需要的是整篇的還是一句呢,20字以內一整篇,真的很難找喲。

『柒』 文言文有哪些特點20字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捌』 不超過20字的文言文及解釋(解釋10字左右)求

1.原文:齊宣王使人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同『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必須三百人。南郭處士被請來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給這三百人獎賞。後來宣王死了,齊閔王當上皇帝,他喜歡一個一個聽,南郭處士逃跑了。
2.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乾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3.原文: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譯文:晉文王功勞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嚴肅莊重,把他比擬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開兩腿坐著,嘯詠歌唱。痛飲放縱,不改常態。
4.原文: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譯文:李元禮曾經贊嘆荀淑和鍾皓的品德說:「荀淑的見識高超,不能復加,鍾皓的道德高尚可以作為老師
5.原文: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譯文:謝萬在兄長面前,想起身找便壺。當時阮思曠在座,說:「新興的門第,甚是無禮。」 6.原文: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譯文:鍾毓、鍾會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美好的名聲.(在他們)十三歲那年,魏文帝聽說了他們的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你可以叫你的兩個兒子來見我."於是(鍾繇帶著他們的兩個兒子進宮面見魏文帝).(面見皇帝時)鍾毓(緊張得)臉上流汗,魏文帝(親熱地)問他:"你的臉上怎麼會流汗呢?"鍾毓回答說:"(我)敬畏害怕,汗水像酒水一樣湧出來." 魏文帝再問鍾會說;"(那)你為什麼不流汗呢?" 鍾會回答說:"我害怕得發抖,連汗也不敢出."
7.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8.原文: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譯文:李元禮曾經贊嘆荀淑和鍾皓的品德說:「荀淑的見識高超,不能復加,鍾皓的道德高尚可以作為老師。」
9.原文: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譯文:陳太丘去拜訪荀朗陵,因為家窮又儉朴,沒有僕人雜役,就讓兒子陳元方駕車,陳季方拄著棍子在後面跟著。孫子陳長文還小,就抱在車里。等到了荀朗陵家,荀朗陵的兒子荀叔慈來開門,荀慈明在席間勸酒,他家其他六個兒子陪著吃飯。而荀朗陵的孫子荀文若也還小,就坐在爺爺腿上。這事傳到朝廷,太史向上報告說:「有德的星星都向東方聚集了."
10.原文: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之,王欲舍所攜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華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災難,有一個人想和他們同乘一條船,華歆就為難他,(不讓他上船),王朗(對華歆)說:"船還有位置,為什麼不給他上呢?"後面的敵人(向那人)追了過來.(這時)王朗就想拋下帶著的那個人.華歆說:"我之所以懷疑正是因為這樣啊.既然已經答應他讓他上船,怎麼可以現在拋下他呢?"因此,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那樣.世人就以這件事來平定華歆、王朗的(品質)好壞.
11.【原文】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譯文:【翻譯】 魏武帝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做侍從。已經接見完了,就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麼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12.原文: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譯文:晉文王功勞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嚴肅莊重,把他比擬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開兩腿坐著,嘯詠歌唱。痛飲放縱,不改常態。
13.原文: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字,凡鳥也。
譯文:嵇康和呂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對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動身前去相會。後來有一次,呂安到來,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門來邀請他進去,呂安不肯,只在門上題了個「鳳」字就走了。嵇喜沒有醒悟過來,還因此感到高興。所以寫個鳳字,是因為它分開來就成了凡鳥

『玖』 20字文言文及翻譯8篇帶感悟

  1. 《論語》十二章翻譯

  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7.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 能有新體會, 新發現, 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9.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 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 只是空想卻不讀書, 就會有害.

  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 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4.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5.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16.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 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1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說,過去的時間就像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9.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20. 軍隊可以被奪 去主帥,男子漢 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21.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2.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於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功利干擾,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靜的看待這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23.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魯國。譯文: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庄公。他的鄉親們說:「當政的人會謀劃如何迎敵,你又為什麼去參與呢?」

    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24. 曹劌說:「當政的人目光短淺, 不能深謀遠慮。」於是他入朝拜見魯庄公。曹劌問魯庄公:「您憑借什麼作戰?」魯庄公說:「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沒有普及到全體百姓身上,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祭品,我從不敢虛誇,一定對神誠實。」曹劌回答說:「小處守信用,還不能(受到神靈充分)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據實情合理判決。」曹劌回答說:「(這是)忠於職守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打仗,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25.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26. 魯庄公和他共乘一輛戰車,兩軍在長勺交戰。魯庄公將要擊鼓進軍。 曹劌說:「不可以擊鼓進軍。」齊軍擊過了三次鼓。曹劌說:「可以了。」齊軍潰敗。魯庄公准備驅車追趕齊軍。曹劌說:「不可以。」他下馬看齊軍車輪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廂前邊的橫木遠看齊軍的撤退情況,說:「可以追擊了。」於是魯庄公就下令追擊齊軍。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7.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8. 已經戰勝了齊軍,魯庄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時士氣就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士氣便衰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了。對方的士氣耗盡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戰勝齊軍。齊國這種大國,難以預測,我害怕他們有伏兵。 我看到齊軍車輪壓出的印跡雜亂,遠看到他們的戰旗倒下,所以下令追擊齊軍。」

    《孟子三則》

  29. 《魚,我所欲也》

  30.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者不能同時都得到,那麼,我會舍掉魚而選擇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1.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我就舍棄生命,而選擇大義。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 ãi )苟(g ǒu )得也;死亦我所惡(w ù),所惡(w 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 ì)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所以,我不會為生存不擇手段。死亡也是我厭惡的事情,然而我厭惡的事情還有比死亡更為討厭的事,所以,有的禍患我也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 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b ì)患者何不為(w ãi )也?

  32. 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用求得生存的方法,為什麼不使用呢? 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討厭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手段,為什麼不去做呢?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 ì)患而有不為(w ãi )也。通過這些方式就可以生存下來,有的人卻不使用,通過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有人卻不願意這樣做。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 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3. 因此,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討厭的。不僅僅賢人有這樣的思想感情,人人都有這種思想感情,只不過賢人能夠堅守這種品德不喪失罷了。一簞(d ān )食(shí),一豆羹(g ēng ),得之則生,弗(f ú)得則死。呼(h ū) 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 ù) 爾(ěr )而與之,乞人不屑(xi â)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34.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呼喝著給人吃,飢餓的過路的行人不會接受;如果你踐踏著給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為了優厚的俸祿就不分辨一下是否合於禮義就接受了,那麼,這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35. 為(w âi )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 ã)我與(y ú)?鄉(xi àng )為(w âi )身死而不受,今為(w âi )宮室之美為(w ãi )之;鄉為(w âi )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w âi )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 ã)我而為(w ãi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6. 為了美麗的宮室,妻妾的侍奉,為了我認識的貧困者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嗎? 過去我為了道義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美麗的宮室而接受了;過去我為了道義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過去我為了道義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這種做法也不能停止了嗎?這就是說喪失了人的本性。

  37. 《富貴不能淫》

  38.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39. 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0. 子說:「這怎麼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數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於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其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其性情改變,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4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2.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舜在田地間被任用,傅說在築牆期間被選拔,膠鬲在賣魚和鹽期間被任用,管仲在獄官手裡被任用,孫叔敖在隱居海邊時被任用,百里奚在集市被任用。

  43.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任降臨到這樣的人的時候,—定要先使他的心靈痛苦,使他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所以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韌起來,增加他的才能。

  45.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人常常犯錯誤之後才能改過;內心困惑,思緒阻塞,之後才有所作為;他的想法表現在臉色上,表現在聲音上然後人們才了解他。

  46.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國內就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就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作為憂患的話,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然後才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滅亡。

  47. 《莊子》一則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48. 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熱點內容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