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
A. 蘇武牧羊 古文翻譯
原文:
律1.知武終不可脅2.,白3.單於。愈益欲降之4.,乃幽5.武,置大窖6.中,絕不飲食7。天雨8.雪,武卧嚙9.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10.上無人處,使牧羝11.,羝乳12.乃得歸。······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13.,掘野鼠去14.草實15.而食之。杖漢節牧羊16.,卧起操持,節毛盡落。
(選自《漢書·蘇武傳》)
[注釋]:
1.律:指衛律,漢人,投降匈奴,單於封為丁靈王,是單於的重臣。 2.脅:脅迫(他投降)。 3.白:稟報。又,《童區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及時相譴歸。」 4.降之:讓蘇武投降。降,作使動用。 5.幽:囚,禁閉。 6.窖:地穴。 7.絕不飲食:不給他水喝,飯吃。 8.雨:下。名詞作動詞用。 9.嚙(nie):吃、嚼。 10.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 11.羝(di):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廩食不至:公家不給他供應食物。 14.去:藏。 15.草實:野生的果實。 16.杖漢節牧羊: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放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原文:
蘇武為漢使匈奴,為單於留,使衛律治之。百般脅誘,武終不屈。衛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yù)雪,武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白話文:
蘇武是漢人的使節,被單於扣留,讓衛律制服他。用盡各種方法威脅·誘惑,蘇武最後都不屈服。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
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
匈奴把他當做神,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准許蘇武回國。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牧羊,睡著、醒著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2)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蘇武牧羊北海上》詳細介紹:
《蘇武牧羊北海上》選自《漢書·蘇武傳》。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
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於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准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於。
二、《漢書·李廣蘇建傳》介紹:
《漢書·李廣蘇建傳》里「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範作用。
對單於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
C. 蘇武牧羊 古文翻譯
原文: 律1.知武終不可脅2.,白3.單於。愈益欲降之4.,乃幽5.武,置大窖6.中,絕不飲食7。天雨8.雪,武卧嚙9.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10.上無人處,使牧羝11.,羝乳12.乃得歸。······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13.,掘野鼠去14.草實15.而食之。杖漢節牧羊16.,卧起操持,節毛盡落。
(選自《漢書·蘇武傳》)
[注釋]:
1.律:指衛律,漢人,投降匈奴,單於封為丁靈王,是單於的重臣。 2.脅:脅迫(他投降)。 3.白:稟報。又,《童區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及時相譴歸。」 4.降之:讓蘇武投降。降,作使動用。 5.幽:囚,禁閉。 6.窖:地穴。 7.絕不飲食:不給他水喝,飯吃。 8.雨:下。名詞作動詞用。 9.嚙(nie):吃、嚼。 10.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 11.羝(di):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廩食不至:公家不給他供應食物。 14.去:藏。 15.草實:野生的果實。 16.杖漢節牧羊: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放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D. 蘇武牧羊的文言文
《蘇武牧羊》
——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 作者:班固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並為郎〔2〕,稍遷至栘中廄監〔3〕。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4〕。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5〕。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6〕。 天漢元年〔7〕,且鞮侯單於初立〔8〕,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9〕;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1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2〕,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13〕。及衛律所降者〔14〕,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15〕。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16〕:「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17〕,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18〕。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19〕。」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20〕,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21〕,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22〕!且單於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23〕,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2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25〕。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26〕。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27〕,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28〕,使牧羝,羝乳乃得歸〔29〕。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30〕。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31〕。武能網紡繳〔32〕,檠弓弩〔伎33〕,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34〕。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35〕,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3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37〕,從至雍棫陽宮〔38〕,扶輦下除〔39〕,觸柱折轅,劾大不敬〔40〕,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41〕,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42〕,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葯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43〕,陵送葬至陽陵〔44〕。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45〕,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46〕,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47〕,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48〕,爵通侯〔49〕,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50〕,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 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51〕,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52〕。」武聞之,南向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53〕,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54〕,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55〕,丹青所畫〔56〕,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57〕,令漢且貰陵罪〔58〕,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59〕,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已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60〕。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61〕。拜為典屬國〔62〕,秩中二千石〔63〕;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64〕,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65〕,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66〕,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67〕,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68〕。霍光寢其奏〔69〕,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70〕,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71〕。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72〕,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73〕。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74〕。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75〕。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76〕,甚優寵之。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後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77〕。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原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後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78〕。 武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79〕。…… ——《漢書·李廣蘇建傳》 作者:班固
譯文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因為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並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一○○年,且鞮剛剛立為單於,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於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裡,擺列財物贈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於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後,單於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於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於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於派衛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於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於,又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於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麼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於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於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於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准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於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於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於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於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於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願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並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麼了!」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願意為朝庭犧牲一切。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願。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單於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麼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後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雲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問單於。單於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於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全部死亡啊我的名聲已敗壞。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於是同蘇武永別。單於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後來做到右將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後,只做典屬國。而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並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了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過了幾年,昭帝死了。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了謀立宣帝的計劃,賜封爵位關內侯,食邑三百戶。過了很久,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了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財物。皇後的父親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 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了。後來通國隨漢使者回到了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通假字
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 孺卿從祠河東後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 決:通「訣」,訣別。 始以疆壯出 疆:通「強」,強壯。 古今異義 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相抵償。 今義:副詞,表程度。 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 今義:業績。 位列將 古義:位;官位。 今義: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義:排列。 兄弟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 今義:動詞,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義:老人,長輩。 今義:岳父。 欲因此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 今義:相當於所以。 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 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 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 今義:誠實、老實。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於壯其節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於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東後土 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於蠻夷 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於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難句補注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漢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為郎(皇帝侍從)。蘇武父蘇建為代郡太守,故其子蘇嘉、蘇武、蘇賢皆得循例為郎。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單於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漢書?匈奴傳》) 持節:節,使者所持信物,持節,指持代表皇帝的旄節出使。旄節,「以竹為之,柄長8尺,以旄牛尾為其眊,三重」(《後漢書?光武紀》李賢注)。 見犯乃死,重負國:「言被匈奴侵犯然後乃死,是為更負漢國,故欲先自殺也。」(《漢書》顏師古注) 蹈其背以出血:顏師古《漢書》註:「熅,謂聚火無焰者也。」熅火,指初燃未旺有煙無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蘇武面朝下,覆其身於坑之橫木上。楊樹達《漢書窺管》:「背不可蹈,況在刺傷時耶!蹈當讀為掏……掏背者,輕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滯體中為害也。」蹈其背,指掏其背,即輕輕敲打其背。楊說是。 何以汝為見:王念孫《讀書雜志》稱原句本作「何以見汝為」。王說是。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顏師古《漢書》註:「蘇林曰取鼠所去草實而食之。張晏曰取鼠及草實並而食之。師古曰:蘇說是也……去,謂藏之也。」《漢書補注》引劉攽說:「今北方野鼠之類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頗弆藏耳。」兩說皆通。
E. 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律知武終不可脅 至 王死後,人眾徙去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認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於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擅長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
F. 蘇武牧羊北海上 文言文 翻譯
原文
蘇武為漢使匈奴,為單於留,使衛律治之。百般脅誘,武終不屈。衛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大窖中,無飲食。天雨雪,武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曰: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毛盡落。(選自《漢書·蘇武傳》)
譯文
蘇武是漢人的使節,被單於扣留,讓衛律制服他。用盡各種方法威脅·誘惑,蘇武最後都不屈服。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把他當做神,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產乳才准許蘇武回國。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牧羊,睡著、醒著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十九年後才返回。
G. 蘇武牧羊北海上的文言文與翻譯是什麼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能
降之,乃幽武置大容中,絕不飲食。天商
武卧嚙雪,與氈毛並唱之,數日不死。
以為神,乃徒武北海上無人處,使教我
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患等各置他所
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
之。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H. 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產了小羊才准許蘇武回國。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出自班固的《漢書·蘇武傳》。
原文
《漢書.蘇武傳》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8)蘇武牧羊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作者採用寫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後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I. 《蘇武牧羊北海上》的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蘇武牧羊北海上》的文言文翻譯是:
蘇武是漢人的使節,被單於扣留,讓衛律制服他。用盡各種方法威脅·誘惑,蘇武最後都不屈服。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把他當做神,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准許蘇武回國。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代表漢廷的節杖牧羊,睡著、醒著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