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文言文
建議先看簡易的,我推薦看《東周列國志》因為比較淺又比較有趣。如果你老翻字典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所以第一遍你就不求甚解,這么看下去,當你對他產生興趣後自然會去了解詳細,主動學習了。其實文言文看看就會的,畢竟都是老祖宗的方塊字,和現在的字都是有共通之處的。
B.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2)方法文言文擴展閱讀: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復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占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
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參考資料:網路-古文翻譯
C. 文言文閱讀方法
文言文的五步閱讀法
一、預讀文言文的五步閱讀法
目標是:讀准字音,准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對於中學語文而言,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是比較抽象的,那麼,如何抓住關鍵,突破文言文的閱讀呢?精英特閱讀專家給大家幾點建議,不妨嘗試一下具體做法是:(1)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2)根據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
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具體做法是:(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
具體做法是:(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
具體做法是:(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
具體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確記憶。(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D. 做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
文言文學習是我們中學生的一大難處,就關於如何學好他,我在此發表一下我個人看法。
首先要了解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文言文的特點,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去分析。例如,先秦散文的倒裝句、通假字十分多等。了解各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作品風格,這樣有利於我們去判斷文章作者與賞析。要學好歷史,正所謂文史不分家嘛,再說學好歷史對文學鑒賞等都有好處。要多看歷史著作,象《詩經》、諸子散文、〈戰國策〉、〈文心雕龍〉等,看了不光對文言文學習有好處,尤其是〈文心雕龍〉,對你的文學鑒賞、文學創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再一個要看一些文言文的教程,象語法、詩詞鑒賞入門等,但不要看古文通篇翻譯的書,這樣對你的文言文學習是有害的。
學習文言文,主要是多讀,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在考試時不被題目所嚇倒。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語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種方式影響著現代文。因此,要真正學好現代文,就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文言文基礎。老一輩作家、學者如魯迅、茅盾、錢鍾書、梁實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氣息,語言簡潔准確、典雅傳神。魯迅先生從年輕時就大量閱讀和研究古代小說,這對他後來的小說創作影響很大;茅盾背誦《紅樓夢》的功力歷來為人稱道;錢鍾書首先是一代學者,學貫中西,尤以國學見長,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圍城》,而不知有《管錐編》;梁實秋深諳古典,博覽經史子集,體現在其散文作品中,不僅是語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還有用典之信手拈來,曲盡其妙。梁氏讀書之廣與運用之活實在令人嘆服。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一、 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 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 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 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E. 教導學生有的方法文言文
多背幾篇文言文和文言文釋義就好了
F. 文言文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你好
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一.「用膠泥刻字,薄專如錢唇」運用打比方的說明屬方法,「錢唇」比喻刻字的硬度。 二.「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壓後十分平整的特點。 三、「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優點,印得越多越快。 四、「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膠泥字模的優越性。 5、「每—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運用舉例子、
滿意請採納
G.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其實就幾個字:多看,多背,多練,多記
多看有關文言文的書籍,文章,培養語感
多背著名的文言文,其實如果你在上學那掌握課本上的就足夠了
多練習在看文言文的同時,也最好能逐字逐句翻譯
多記文言文中的一詞多譯現象,實詞的常用意向,虛詞常用意向
H.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興趣,只有對文言文有興趣,才是學習的根本動力。。。。。。當然,可惜現在是應試教育,所以,給你一些有意義的建議吧:
1,句式 對於文言文來說,讀得懂,才是王道。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最有區別的,就是各種句式,如果想學好,那麼,熟練掌握各種句式,如倒裝句,判斷句等等是很重要的,至少考翻譯的分不會輕易丟掉。這里並不是說要去背誦------不過背誦是一個好辦法-----只要你在讀文言文的時候,多注意這些句子的特點,比如它們的標志性字詞,然後在沒事的時候,嘗試用這些句型去說你自己要說的話。多加練習就可以了。
2,詞語 最頭疼的,最坑人的考試題,就是文言文的詞性辨析。如果你要拿到盡量多的分數的話,一定要多看多記,在你讀一篇文言文時,你碰見了一個「或長煙一空」,你可以回憶其他的文章中的或字,對比記憶。
3,通假字 古人要面子,沒注意寫錯了,就叫通假字,所以,你若是看見文言文中有一個字好像是錯別字,例如把方寫成萬之類的,十有八九就是通假字,注意,只是可能是通假字,還有可能是古今異義,這個就要看你的經驗和積累了。
最後,建議你買一本類似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之類的可以查的工具書,只要碰見不明了的,馬上查,一邊查一邊與你已經知道的知識對比,永遠不要放在下次,永遠不要嫌麻煩:分,總是不嫌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