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遊人少

文言文遊人少

發布時間: 2020-12-03 10:11:13

『壹』 那個游記,說美景總在人跡罕至荒蕪之地的文言文是哪一篇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原句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貳』 旗亭謳詩翻譯文言文  問題補充:原文:之渙,薊門人。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

原文:之渙,薊門人。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中折節工文,十年名譽日振。恥困場屋,遂交謁名公。為詩情致雅暢,得齊、梁之風。每有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律。與王昌齡、高適、暢當忘形爾汝。嘗共詣旗亭,有梨園名部繼至,昌齡等曰:「我輩善詩名,未定甲乙。可觀諸伶謳詩,以多者為優。」一伶唱昌齡二絕句,一唱適合一絕句。之渙曰:「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須臾,一佳妓唱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復唱二絕,皆之渙詞。三人大笑。之渙曰:「田舍奴,吾豈妄哉!」諸伶竟不諭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識神仙。」三子從之酣醉終日。其狂放如此雲。有詩傳於今。
【譯文】王之渙,薊門人。少有俠義之氣,他所交往的都五陵少年,擊劍悲歌,隨從擒獲酗酒。中改變工文,十年後,名聲一天振。以困考場,於是交謁名公。作詩情致高雅舒暢,到齊、梁之風。每當有作,樂師就拿來被音樂。與王昌齡、高適、暢當忘形你你。曾經一同到酒樓,有梨園名部趕到,王昌齡等人說:「我們善詩名,沒有確定甲乙。這些歌女唱詩可觀,因多的為優。」一個伶唱王昌齡二絕句,一唱一首絕句合適。王之渙說:「這些歌女唱的都是通俗的詞。「一會兒,一個漂亮的歌女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兵士們何必吹著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楊柳,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又唱兩首,王之渙詞都。三個人大笑起來。王之渙說:「鄉巴佬,我難道是胡說!」其他伶人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拜月亮說:「肉眼不識神仙。」三個兒子跟著他整天沉醉。他的瘋狂放這樣說。有詩流傳至今。
《網路文言文翻譯》

『叄』 請人去旅遊用文縐縐的古文怎麼

今吾欲踏江遊河,觀天地之秀麗,覽山川之壯闊,可願隨之?

『肆』 游連雲山記文言文翻譯

《游連雲山記》文言版如下:
連雲古稱純山,在縣東南。余家面山而居,朝暉夕靄,四時蒼翠異狀。每久晴,望山巔出雲則雨,若雲自他方來,山弗為納,終不雨。眾以謂山能自以其雨福吾民,而不屑因人成事也。山距余舍,准虛空(烏)[鳥]道裁十餘里,欲造其巔,則路紆折,遠且三倍,屢擬游不果。

同治庚午,展重陽,約毛生萼屏同游。行十五里,過劉君鏡蓉之草堂。堂在雪峰之麓,單椒秀澤,為純山之一支。草堂與余居正對,余語劉君曰:「吾與子日相望於煙巒杳靄間,非升高望之不覺耳。」寒月夜上,飛泉掛壁間,瑽琤如琴築,夢魂清絕。
犁旦,偕塗生琢卿等,便道訪吳生朴齋為先導。行十里許,徑益狹,景益奇,回視雪峰,僅及山腹。就茅舍乞盎漿,問山巔,尚十餘里。鼓勇登,磴窄不受趾,斗折螺旋而上。後者望前行者,見其腳跟,聞最前行者語笑聲,如在天際。十數休乃陟一峰,號棋枰石,巨石閣岩端,危若累棋,類仙者所置。初以為造極矣,至則尚有三峰插天半,從者有難色,諸子奮臂前,以掌代跖,盤礔而上。所陟益高,所見乃益遠,雪峰在履舄間矣。又十數休,造其巔,天風獵獵動衣袂,曠然若出醯雞之瓮,而與造物者游。坐久,心融形釋,忽不知吾身之為小,天地之為大也。
是山來自桂嶺,徑茶陵,折入萬載、瀏陽界,為大圍山。自大圍蜿蜒至平東中界山,北折為黃龍、幕阜。其南來者,徑大九嶺,崛起為茲山。又南出為福石,入瀏北為石柱峰,盡於長沙。登山椒以望,則平右瀏左,岳、鄂在其北,長沙在其西南。汨水東來,淮川西注,眾山累累如蟻垤。
時秋高氣爽,目可極二百里外,與二三子席地野酌,念自有茲山以來,至唐田先生游岩,隱居山下,始見史志,今尚稱田公岩。宋方先生暹居山麓,嘗問業朱子,學者稱連雲先生。今遠者千年,近亦六百餘年矣。陳伯玉雲:「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誦此詩,為太息久之。
日昳,自山腋扶攜下,勢尤險。其登也,不信前峰有路,其降也,不信身自絕壁來。凡山皆有古剎或民居,雖險絕,終有塗徑。茲山飛鳥絕音,所履皆獸宿,又風勁不能樹木,蓬蒿沒人,故登降倍艱。薄暮,返草堂宿,視雪峰又窿然切霄漢矣。翼日,取別徑歸。循純水出灶門洞,洞口曰灶頸,形如爨突。下有石潭二,其凹如鑊,飛泉自絕澗墮千尺潭,繇前鑊逆入後鑊,輥雷濆雪,飛沫賤人百步外。余游廬山數矣,所謂青玉峽、三峽泉者,奇勝未必過此,而獨名天下,豈所居之地有不同焉者耶?

『伍』 游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意思

yóu
①<動>在水上漂浮。《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動>遊玩。《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③<動>出遊;游歷。《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
④<動>交往。《鴻門宴》:「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又】特指請教學問。《送東陽馬生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⑤<動>游說。《馮諼客孟嘗君》:「西遊於梁。」
【辨】游,游。凡有關水中活動,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游」;而有關陸上活動的,「游」與「游」可以通用。
【游食】吃閑飯。
【遊子】離家外出的人。
jingrui
haining

『陸』 文言文 翻譯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

『柒』 求:文言文翻譯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 ……安可為俗士道哉

1、譯文:

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其實翠綠染著湖光的神秘,山中霧氣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最濃麗!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難以用語言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遊客享用,怎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2、原文: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出自袁宏道寫的一本小說《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7)文言文遊人少擴展閱讀:

一、賞析

作者撇開一般所共賞的湖光山色,著重描寫西湖六橋(蘇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橋,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一帶的春月景色,從初春的梅桃杏爭妍到一天的朝煙、夕嵐、月下的獨特美景,用簡潔輕快的筆墨加以描寫,寫出西湖「別是一種趣味」的風致。

為此,作者採取了總分的結構。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時,月景、朝煙、夕嵐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寫時,在前詳細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遊圖,由物及人,先從側面寫西湖桃花之盛,再寫沿途觀花的遊人之盛。

花事正盛才有遊人之盛,運用了烘雲托月的寫法(第二段);在後生動地描寫日出日落時朝煙夕嵐的濃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詳寫春日之景,並沒有著力去刻畫、描繪那種盛景,而只是用一個詞語「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見那種景色的迷人。

最後作者提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即認為西湖的美景最適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欣賞,這與一般人游湖選擇在「午、未、申」三時不一樣,表現作者與一般俗士迥異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於山水的愉悅心境。

不僅如此,在別人都急欲賞傲雪梅花時,作者卻為貶作輕薄之物的桃花所戀,也表現了他與傳統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時並沒有正面去寫月景,只是說「月景尤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至於具體的月景,就只有留給人們去馳騁想像了。

寫西湖春天的美景時,先寫石簣多次對我說「急往觀之」,「余(我)時為桃花所戀」,「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是直接寫景,寫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勝收。

接下來說「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極言遊人如織的盛況。遊人為什麼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這是有力的側面烘托。

二、創作背景

袁宏道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是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晚游六橋待月記》便是他的著作之一。

他十分喜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捌』 求一篇文言文題目。文章大致講一群人去遊玩,中途不斷有人退出,但美麗的風景要到最後才能看到。

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不是中途不斷有人退出,是洞越深,到達的人越少。其下專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屬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玖』 文言文翻譯;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

四處尋找可以報復殺害俠累的人

記得採納啊

『拾』 有沒有什麼文言文句子用來形容人很聰明

相關文言文句子如下:

1、宋 王安石《傷仲永》: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版者。權

釋義: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2、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釋義: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

3、漢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釋義: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4、宋汪洙《神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釋義:早上還是一介草民,晚上就登上朝堂,成為人上人。

5、唐 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釋義:三國鼎立你建立了蓋世功績,創八陣圖你成就了永久聲名。

6、元 脫脫《宋史》: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釋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熱點內容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