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聞過則喜文言文

聞過則喜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3 10:24:24

『壹』 六年級語文上冊有哪些古詩詞和文言文要整篇!快!急急急急急急急!

【六抄年級上冊】

詩經·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xy6s/
上面有六年級所有的,你去看吧

『貳』 翻譯古文「大臣任大責重,原不能免人指摘。聞過則喜,古人所尚。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

{身為]大臣擔負大責任重,本來就不能避免招人指責,聽到別人的批評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古人都能夠崇尚的。皇上親臨他的喪事現場,看見那裡節儉樸素,{不禁}為他的這種作風感到感動。

『叄』 高一文言文實詞的歸納

這是高中全部的,不知你們學的是不是這個版本滴~~~

高中文言文實詞與成語
第一冊
廉頗藺相如列傳
1、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徒勞無功:白白地。
2、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束之高閣、束手無策:捆縛。
3、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十惡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忍辱負重:承擔。
5、璧有瑕,請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點。
6、秦貪,負其強——負隅頑抗:倚仗。
7、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前倨後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予趙城——審時度勢、度德量力:揣度,估計。
9、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忘恩負義:背棄。
10、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不負眾望:辜負,對不起。與「不負眾望」意義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罪不容誅:殺死。
12、趙王畏秦,欲毋行——寧缺毋濫:不要。
13、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家徒四壁:只,僅僅。
14、且相如素賤人——素不相識、素昧平生:向來。
15、出自本課的成語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赤壁之戰
16、沃野千里,士民殷富——民殷財阜:富足。
17、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深惡痛絕、好逸惡勞:厭惡。
18、如有離違,宜別圖之——勵精圖治、發憤圖強:謀求,圖謀。
19、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慰問。
20、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克勤克儉、克盡厥(他的)職:能夠。
21、肅宣權旨——心照不宣:說明。
22、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咸與維新:都。
23、行將為人所並,豈足托乎——微不足道、不足掛齒、不足為訓:值得。
24、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夷為平地:削平。
25、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略見一斑:大致。
26、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按兵不動:壓抑,止住。
27、(劉豫州)英才蓋世——蓋世無雙:超過。
28、吾不能舉全吳之地——舉棋不定:拿。
29、故兵法忌之——諱疾忌醫、百無禁忌:忌諱。
30、必蹶上將軍——一蹶不振:挫敗。
3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劍拔弩張:一種利用機械發箭的弓。
32、兼仗父兄之烈——仗勢欺人、狗仗人勢:憑借,依靠。
33、請為將軍籌之——一籌莫展、運籌帷幄:謀劃。
34、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擒賊擒王、擒龍縛虎:捉拿。
35、此天以君授孤也——臨危授命、授人以柄:交給,給予。
36、船、糧、戰具俱辦——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聲色俱厲、心膽俱裂:全,都。
37、出自本文的成語有:英雄無用武之地。

鄒忌諷齊王納諫
38、鄒忌修八尺有餘——熟語「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長。
39、徐公來,孰(通「熟」)視之——深思熟慮:細致,審慎。
40、暮寢而思之——寢不安席、寢食不安:睡覺。
41、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縮不前:畏懼。
4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耳提面命:當面。
43、上書諫寡人者——拒諫飾非: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
4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門庭若市。

記王忠肅公翱事
45、每迎女,婿固不遣——固執己見:堅決。
46、取案上器擊傷夫人——拍案叫絕:桌子。
47、公固辭——義不容辭:推託。
48、是非賄得之——賄賂公行:因請托而送人錢財。
49、予左爾賈——爾虞(欺騙)我詐:你。
50、皆陽應曰:「諾。」——陽奉陰違:表面上。
51、公屢促之,必如約——如法炮製:按照。
52、乃偽為屋券——穩操勝券:契據。
53、列賈五百金——直言賈禍:前一「賈」通「價」,錢;後一「賈」讀
(gǔ),買,引申為招致。
54、公拆襖,出珠授之——授受不親:給予。

游褒禪山記
55、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三顧茅廬、初出茅廬:房屋。
56、有碑仆道——前仆後繼:倒,倒下。
57、蓋音謬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錯誤。
58、其下平曠——地曠人稀:廣大,空闊。
59、有泉側出——旁敲側擊:從旁邊。
60、遂與之俱出——泥沙俱下、聲淚俱下、玉石俱焚:一起、一同。
61、則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責怪,責備。
62、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 (的)。
6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履險如夷:平坦,平地。
6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蔚為大觀:景象。
65、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吉人天相:幫助。
66、其孰能譏之乎——舍我其誰:豈,難道。
67、何可勝道也哉——不勝枚舉:盡。

石鍾山記
68、是說也,人常疑之——是可忍,孰不可忍:這。
69、雖大風不能鳴也——孤掌難鳴:使……發聲。
70、枹 (即「桴」)止響騰——桴鼓相應:鼓槌。
71、余方心動欲還——欲速則不達;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要。
72、則山下皆石穴罅——補苴罅漏:縫隙。
73、空中而多竅——七竅生煙:窟窿。
74、汝識之乎——博聞強識:記,記住。
7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運斤成風:斧頭。
76、而笑李渤之陋也——孤陋寡聞:見聞少,知識淺薄。

芙蕖
77、而襲成說於前人也——襲以成俗:因襲
78、皆屬過而不問之秋也——多事之秋:時候。
79、嬌姿欲滴——搖搖欲墜:將要。
80、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停止。
81、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感激涕零:落下。
82、有備經年裹物之用——常備不懈:准備。
83、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
84、而草菅其命者哉——草菅人命:一種野草。

第二冊
勸學
85、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重於泰山:比。
86、楺 以為輪,其曲中規——正中下懷:符和。
87、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一暴十寒:曬。
88、 使之然也——大謬不然:這樣。
8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反躬自省:檢查。
90、而聞者彰——罪惡昭彰、相得益彰:明顯。
91、假御馬者,非利足也——假公濟私:藉助。
92、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心不在焉:在這里。
9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舍近求遠:放棄。
9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鏤心刻骨:雕刻。
95、出自本文的成語有:青出於藍、鍥而不舍。

師說
96、是故無貴無賤——有教無類:無論。
97、而恥學於師——不恥下問:以……為恥。
98、是故聖益聖——精益求精、老當益壯:更加。
99、不恥相師——事不師古:學習,效法。
100、位卑則足羞——卑之無甚高論、登高自卑:低。按,「登高自卑」意即登上高處一定要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101、孔子師郯子、萇弘……——師心自用:以……為師。
102、不拘於時,學於余——問道於盲:向。
問說
103、《書》不雲乎——盡信書不如無書:《尚書》(又稱《書經》)。謂完全相信《書經》不如沒有《書經》。後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於書本。
104、芻蕘之微,先民詢之——人微言輕:地位低。
105、以大知而察及邇言——聞名遐(遠)邇:近。
106、孜孜焉唯進修是急——孜孜不倦:勤勉。
107、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是古非今: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
108、理有未安,妄以臆度——輕舉妄動、妄下雌黃:胡亂。
109、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大快人心:使……愉快。
110、問之人以窮其短——追本窮源:深入探索。

病梅館記
111、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繩之以法:前一「繩」謂約束,後一「繩」引申為「制裁」。
112、明告鬻梅者——賣官鬻爵:賣。
113、鋤其直,遏其生氣——響遏行雲:遏止,阻止。
114、毀其盆,悉埋於地——銖兩悉稱(相當):都。
115、解其棕縛——作繭自縛:束縛。
116、安得使余多暇日——席不暇暖、目不暇接、自顧不暇:空閑。
117、窮餘生之光陰以療病梅也哉——窮形盡相:盡。

鴻門宴
118、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之死靡它:到。
119、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背信棄義:違背。
120、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攻起不備:料想。
121、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出其不意:料想。
122、范增數目項王——數見不鮮:屢次。
123、噲曰「此迫矣!」——迫不及待:急迫。
124、則以一生彘肩——狗彘不如:豬。
125、樊噲覆其盾於地——覆盆之冤:翻轉過來。
126、天下皆叛之——眾叛親離:背叛。
127、沛公則置東騎——置若罔聞:放到一邊,放棄。
128、沛公不勝 ——不勝其煩:禁得起。
129、出自本文的成語有: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勞苦功高;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五人墓碑記
130、去今之墓而葬焉——相去無幾:距。
131、予猶記周公之被逮——記憶猶新:還。
132、眾不能堪——疲憊不堪:經得起,忍受。
133、中丞匿於溷藩以免——銷聲匿跡、匿影藏行:隱藏。
134、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不易之論、改弦易轍:改變。
135、素不聞詩書之訓——安之若素、我行我素:平常。
136、蹈死不顧——赴湯蹈火、重蹈覆轍:踏。
137、非常之謀難於猝發——猝不及防:突然。
138、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 ——過猶不及、言猶在耳:如同、好象。
139、先生有所陳奏——先斬後奏: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
140、君徑造袁所寓法華寺——登峰造極:到……去。
141、請至頤和園首仆而殺仆——熟語「投案自首」:控告。
142、足下以一軍敵彼二軍——寡不敵眾:抵擋。
143、疾馳入仆營——手疾眼快:急速。
144、時八月處三夜,漏三下矣——漏盡更深:漏壺的簡稱,借指時刻。
145、家書一篋托焉——傾箱倒篋:箱子。
146、春秋三十有三——春秋鼎盛:指年齡。

與妻書
147、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未竟之志:完畢,完成。
1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及。
149、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弱不禁風:受得住。
150、使之肖我——惟妙惟肖、神情畢肖:像,似。

第三冊
《夢溪筆談》二則
151、諸越則桃李冬實——秀而不實:結果實。
152、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不拘一格、不拘小節:限制。
153、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畫虎類狗:像,似。
154、從上觀之適與地平——適得其反、適逢其會(時機):恰好。
155、立土動及百尺——動則得咎:往往。
156、本文使用的成語:具體而微。

察今
157、人或益之,人或損之——延年益壽:增加。
158、 水暴益——熟語「暴病身亡」:突然。
159、循表而夜涉——跋山涉水: 水過河。
160、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移風易俗:改變。
161、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循規蹈矩:遵循。
162、非務相反也,時事異也——除惡務盡:一定。
163、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引車賣漿:拉。
16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嘗鼎一臠、刻舟求劍。

訓儉示康
165、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矯枉過正:糾正。
166、人皆嗤吾固陋——嗤之以鼻:譏笑,嘲笑。
167、以約失之者鮮矣——寡廉鮮恥:少。
168、人不相非也——未可厚非:責備。
169、枉道速禍——貪贓枉法:使歪曲。
170、雖舉家錦衣玉食——舉國歡騰、舉世無雙:全。
171、何患不能——患得患失:擔憂。
172、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茅塞頓開:立刻。
173、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達官貴人:顯貴。
174、聊舉數人以訓汝——聊以自慰:姑且。

梅花嶺記
175、吾誓與城為殉——以身殉職:為了某種目的而死。
176、德威流涕,不能執刀——涕泗滂沱:眼淚。
177、未嘗殞於城中也——殞身不恤:死亡。
178、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克敵制勝:戰勝。
179、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依然故我:原來的。

《論語》二則
180、季氏將伐顓臾——弔民伐罪:討伐。
181、無乃爾是過與——聞過則喜:過錯。
182、危而不持,顛而不扶——顛撲不破:跌倒。
183、龜玉毀於櫝中——買櫝還珠:木匣。
184、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固若金湯:堅固。
18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疾惡如仇:痛恨。
186、遇丈人,以仗荷 ——荷槍實彈:扛,擔。
187、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因噎廢食:廢棄。
188、欲潔其身,而亂大倫——潔身自好:使……純潔。
189、出自本文的成語有:陳力就列;即來之,則安之;分崩離析;禍起蕭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孟子》二章
190、故不為苟得也——蠅營狗苟:苟且。
191、賢者能勿喪耳——聞風喪膽、玩物喪志:喪失。
192、蹴爾而與之——一蹴而就:踏。
193、出自本文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疾首蹙額、與民同樂。

五蠹
194、五蠹——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前一「蠹」為蛀蟲,後一「蠹」為「蟲蛀」。
195、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勝任愉快:禁得起,承受。
196、兔走觸株——走馬觀花:跑。
197、因釋其耒而守株——愛不釋手、如釋重負、手不釋卷:放下。
198、事力勞而供養薄——廣種薄收:少。
199、糲粢之食,藜藿之羹——殘羹冷炙:指用菜或肉等做成的帶汁的食物。
200、雖監門之服養不虧於此矣——功虧一簣:欠缺,短少。
201、身執耒 以為民先——身體力行、感同身受:親自。
202、股無 ——懸梁刺股:大腿。
203、脛不生毛——不脛而走:小腿。
204、夫山居而谷汲者——綆短汲深:從井裡打水。
205、誅嚴不為戾——暴戾恣睢:兇狠、殘暴。
206、稱俗而行也——稱心如意:適合。
207、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208、足之所履——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踩,踏。
209、良庖歲更刀——越俎代庖:廚師。
210、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養精蓄銳:保養。
211、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餘、躊躇滿志。

第四冊

《指南錄》後序
212、會使轍交馳——南轅北轍:車行之軌。
213、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毀家紓難:解除。
214、予自度不得脫——以己度人:揣度,估計。
215、天高地迥,號呼靡及——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無,不。
216、夜趨高郵,迷失道——趨之若騖:奔向。
217、常恐無辜死——死有餘辜:罪。前句「無辜」實指「無作為」。

信陵君竊符救趙
218、侯生攝弊衣冠——敝帚自珍、如棄敝屣:破舊的。
219、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攀龍附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依附。
220、欲以客往赴——前赴後繼:奔赴,投入。
221、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抱恨終天、一失足成千古恨:遺憾。
222、請數公子行日——如數家珍:計算。
223、出自本文的成語有:虛左以待。

左忠毅公逸事
224、即解貂覆生——解甲歸田:脫下。
225、為掩戶——夜不閉戶:門。
226、史噤不敢發聲——噤若寒蟬:閉口,不說話。
227、趨而出——亦步亦趨:快走。
228、必躬造左公第——事必躬親:親自。

送東陽馬生序
229、余幼時即嗜學——嗜殺成性:愛好。
230、手指不可屈伸——首屈一指:彎曲。
231、錄畢,走送之——畢其功於一役:完成。
232、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碩大無朋:大。
233、援疑質理——質疑問難:詢問。
234、俟其欣悅——俟河之清:等待。
235、假諸人而後見也——公諸同好:之於。

過秦論
236、蒙故業,因策——陳陳相因:沿襲。
237、吳起、孫臏……之倫制其兵——不倫不類:類。
238、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以怨報德:仇恨。
239、因河為池——金城湯池:護城河。
240、於是廢先王之道——廢寢忘食、半途而廢:廢棄,停止。
241、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如臨大敵:面對。
242、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疾風知勁草:強,堅強有力。
243、斬木為兵——短兵相接:兵器,武器。
24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因利乘便、翁牖繩樞、揭竿而起、雲集響應、度長契大、同年而語。

六國論
245、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亦百倍——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它的實際。
246、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詞:其,他的。
247、暴秦之欲無厭——學而不厭、兵不厭詐、貪得無厭:滿足。
248、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欲蓋彌彰:更加。
249、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判若兩人:區別。
250、薪不盡火不滅——曲突徙薪:柴禾。

伶官傳序
251、與爾三矢——眾矢之的:箭。的,靶心。
252、請其矢,盛以錦囊——囊空如洗、探囊取物:口袋。
253、逸豫可以亡身——一勞永逸:安逸,安閑。
254、夫禍患常積於忽微——養癰遺患:災禍。
255、數十伶人困之——困獸猶斗:困住。

論積貯疏
256、故其畜積足恃——有恃無恐、恃才傲物:依靠,依賴。
257、今背本而趨末——背井離鄉:離開。
258、政治未畢通也——原形畢露、鋒芒畢露:全部。
259、罷夫贏老易子而咬其骨——熟語「以物易物」:交換。
260、乃駭而圖之——駭人聽聞:驚恐。

第五冊
促織
261、居為奇貨——囤積居奇:積蓄。
262、輒傾數家之產——傾家盪產:傾盡。
263、惟思自盡——惟我獨尊:只,只有。
264、能以神卜——未卜先知:占卜,算卦。
266、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屢試不爽:差錯。
267、循陵而走——循序漸進:沿著。
267、如被冰雪,怒索兒——按圖索驥:尋找。
268、搶呼欲絕——呼天搶地:碰,撞。
269、一蟲輒躍去——淺嘗輒止:就。
270、折過牆隅——向隅而泣:角落。
271、蟲躍去尺有咫——咫尺天涯:古稱八寸為咫。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72、則斯役之價值——斯事體大:這,這個,
273、有或有紀載而語焉不詳——習焉不察:對此。
274、並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念茲在茲:這。

柳敬亭傳
275、是時朝中皆畏寧南——後生可畏:敬畏。

毛遂自薦
276、約於食客門下……二十人偕——白頭偕老:一起。
277、自贊於平原君曰——不贊一詞:告,告訴。「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今也指一言不發。
278、楚王叱曰——叱石成羊呼喝,呼喊。
279、楚王曰:「唯,唯……」——唯唯(wěi)諾諾:應答聲。
280、出自本文的成語有:錐處囊中、脫穎而出、因人成事、毛遂自薦。

崤之戰
281、勞師以襲遠——師出無名:軍隊。
282、左右免胄而下——免冠照片:脫去。
283、以乘韋先——韋編三絕:熟牛皮。
28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喪權辱國:使……受辱。
285、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厲兵秣馬、不以一眚掩大德。

治平篇
286、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入不敷出:足夠。
287、何怪乎遭風雨霜露……而死者之比比乎——比比皆是:到處。
288、勢亦足以相敵——勢均力敵:相當,匹敵。

阿房宮賦
289、杳不知其所之也——杳無音信、杳如黃鶴:遠得不見蹤影。
290、盡態極妍——爭奇斗妍:美麗。
291、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前車之鑒:鏡子,引申為教訓。
292、出自本文的成語:勾心鬥角。
項脊軒志
293、垣牆周庭——殘垣斷壁:牆。
294、偃仰嘯歌——偃旗息鼓:倒,倒下。
295、嫗,先之大母婢也——奴顏婢膝:女僕。
296、先妣撫之甚厚——如喪考(父親)妣:母親。
297、(汝姊)呱呱而泣——呱呱(gū)墜地:小兒哭聲。
298、後五年,吾妻來歸——之子於歸:舊時女子出嫁。

第六冊

荊軻刺秦王
299、進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掠奪,奪取。
300、願大王少假借之——少(shǎo)安毋躁:稍微。
301、軻自知事不就——一揮而就:成功,完成。
302、被八創——創巨痛深:傷口。
303、箕踞以罵曰——虎踞龍盤:蹲坐。
30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圖窮匕見。

屈原列傳
305、平伐其功——不矜不伐:自誇。矜,自誇。
306、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耳聰目明:聽覺靈敏。
307、明道德之廣崇——崇山峻嶺:高。
308、治亂之條貫——融會貫通:貫通。
309、其文約,其辭微——微言大義:微妙。
310、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見笑大方:表被動,被。
311、新沐者必彈冠——彈冠相慶:撣掉帽子上的塵土。後者指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
312、懷瑾握瑜——瑕瑜互見:美玉。

張衡傳
313、尤致思於陰陽歷算——專心致志:盡,極。
314、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信而有徵:證據。
315、果地震隴西——得隴望蜀:地名,今甘肅一帶。
316、衡下車,治威嚴——下車伊始:官吏新到任。

祭妹文
317、歲寒蟲僵——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僵硬。
318、舊事填膺,思之凄梗——義憤填膺:胸。
319、汝又慮戚吾心——休戚相關:憂愁,悲傷。
320、四支猶溫,一目未瞑——死不瞑目:閉上眼。
321、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歷歷在目:清晰分明。

『肆』 解釋古文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孔子說:「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引自《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選擇其優點,供自己學習、效法,其缺點,作為借鑒而改掉。」
回答者:時尚男孩1008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5-18 19:36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或者只看自己的優點退

『伍』 聞過則喜文言文中的成語

【舍己從人】、【與人為善】

【解釋】: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示例】:想你們教士也是~,斷不肯叫我為難的。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編輯本段]成語資料
【讀音】yǔ rén wéi shàn與人為善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釋義】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行善積德
【反義詞】居心叵測、心懷叵測
【燈謎】圭、閨中
【歇後語】啄木鳥吃害蟲[1]
[編輯本段]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給學生上課經常拿子路的例子來教育他們:「子路十分虛心聽取別人指出他的毛病與不足,然後加以改正。從歷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別人的優點、長處,自己來實行善事。如舜、禹等都是如此。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與人為善。」[1]
[編輯本段]成語示例
◎想你們教士也是與人為善,斷不肯叫我為難的。(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新聞輿論監督為了鞏固、發展社會的公共事業,應當遵循原則性、建設性和與人為善的精神,它的最高目的就是保護人民利益,而不是打擊人民群眾的信心和熱情,破壞社會的有序發展。
◎妥善處理的含義很廣,與人為善也算妥善處理,狠抓嚴打也算妥善處理,餘地很大,全看他願意怎麼去做。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護士把自己如花似錦的青春年華、與人為善的仁慈心腸、鍥而不舍的耐心與韌勁、濟世救人的博大理想,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美的樂章。

『陸』 聞過則喜的文言文翻譯

【出處】:《論語·公孫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故事】:孟子的政治主張是「仁政」,「王道」。他認為要施行「仁政」、「王道」就必須「與人為善」。所以,他極力推崇古代賢君舜禹的善行。有一次他是這樣鼓吹的:「子路聽到別人指出他的過錯就很高興。夏禹聽到善言便向言者作揖打躬。大舜就更了不起:他行善常舍己為人,取人之長。他從種地、制陶、打魚直到當天子,一直虛心向他人學習。他取人之長來行善,實際上就是同他們一道行善。因此君子的德行沒有比同他人一道行善更高的了。」

【意思】: 聽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感到很高興。過: 過錯, 缺點。形容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古例】: 唐·韓愈《答馮宿書》:「然子路聞其過則喜, 禹聞昌言則下車拜。」

『柒』 聞過則喜 古詩文意思

聞過則喜的意思是 過:過失、錯誤;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就很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意見。

『捌』 文言文的聞過則喜,過則勿禪改。這句是什麼意思

聽到別人批評自己就高興,有錯就不怕改正。

『玖』 聞過則喜這句古文後面是啥

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宋·陸九淵《與傅全美書》:「故其~,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拾』 古文中形容美好品德的詞彙(兩個字的)有哪些越多越好,最好能說出出處和意思啊

1、高尚
意思是有使保持高潔,高潔的節操,志行高潔的人,又指脫離了一般情趣的行為,或指脫離了人性中劣根性的,具備朴實,大度,英勇,真誠,清廉等的優秀品德和美好情操。
出自《贈方秀才楷》、《桃花源記》等。
2、真誠
意思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
出自《漢武帝內傳》:「至念道臻,寂感真誠。」
3、謙虛
意思是指虛心,不誇大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沒有虛誇或自負,不魯莽或不一意孤行。還指當一個人有信心地做出決定或採取行動之前,能夠主動向他人請教或徵求意見的習慣。
引證:宋代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
4、寬容
意思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不追究,包涵,原諒。
引證:《莊子·天下》:「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後漢書·傅燮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不進。」
5、廉潔
意思是清白高潔,不貪污;女子品行端正,為人貞潔。
出自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

熱點內容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